文/江善彤
「信耶穌,人生係咪會一帆風順?如果唔係,我點解要信?」以前,聽到這類問題,我總覺得備受挑戰,不知道該怎樣回答才稱得上完滿。況且,我只是個「學生妹」,別人一句「我食鹽多過你食米!」或「我有咩風浪未見過?」已令我語塞。現在,我卻可挺起胸膛,用親身經歷,用我的生命回應他們。
我自小在基督教學校讀書,升中後經常參加教會聚會,後來每星期去教會只是出於習慣,為了見見朋友、打發時間。到了教會,卻是人在心不在。那時,覺得人生不過是公式化地「讀書、畢業、結婚、生子、老、死」。沒了明確目標,也不知生命的價值。後來,忙碌而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活更令我忘了所信的天父。
無法接受的事實
日子一天天過去,情緒、壓力引發身體出現不少毛病:感冒維持了兩個月,頸背肌肉腫痛得不能入睡。到實在無法忍受時,我按醫生指示照X光。化驗結果使醫生二話不說,要我馬上入院。兩星期後,我被確診患上第二期淋巴癌,即時休學,展開歷時兩年多的抗癌生活。
那年,我只有二十二歲,是個大學二年級生,沒有家族患癌病歷,沒有不良習慣,實在不能接受,也不明白為何癌症選中我。我希望有人能告訴我原因,可是無論問多少遍,始終得不到確實的答案。確診時,我身上已有五顆腫瘤,最大一顆的直徑更長達15cm,致令心臟和右肺出現積水,血管變形,要即時接受化療。化療的日子並不好過,第一天,左邊肩膀已教我痛得打破醫院的安寧,惟有重劑量的嗎啡才能紓緩痛楚。
另類醫治的力量
在這磨難的日子,我遇上一位忠心愛神的主診醫生。他的診症方式十分特別,每次看到我,總會問:「最近讀聖經讀到哪裡?」「有甚麼領悟?」每次,我都啞口無言;而每次,他都耐心分享對聖經和信仰的體會。至於病情嘛,他老對我說:「這不是最重要的!反而,你應藉這病專心仰望神。」
在偶然機會下,我認識了一首深深觸動我的詩歌《相信有愛,就有奇蹟》。每次打針、抽血,我就在心裡默默唱起這首歌來分散注意力:
「黑夜將過去,未來不再遲疑。
牽起我的手,祢給我勇氣。
曙光漸顯明,點亮前方路,
我展翅高飛,祢給我信心。」
這首歌讓我注滿力量,繼續戰鬥。況且有神作我生命的後盾,實在不需驚慌、憂慮、害怕。哥林多前書十章13節說:「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依靠主,定能勝過一切困苦、試煉。
信靠主耶穌並不等如人生此後一帆風順。然而,「得力在於平靜和信靠」(以賽亞書三十15,《新譯本》),主耶穌賜平安、喜樂給凡信靠祂的人。因為祂,我才有力量面對、承載眼前這一切,更有力量去安慰人、傳福音。沒有平安,我甚麼也做不了。沒有平安的院友,不曉得有甚麼比怨天尤人更重要;但我竟還可藉這病鼓勵身邊的同路人,分享信心來源。
在逆風中行走
完成首六次化療,病情本已好轉,我卻又染上肺炎,被逼暫停一切腫瘤治療,先根治肺炎。恰巧,鄰床病友也身患癌症。某日,我們閒聊時,她病情急轉直下,兩小時內離我而去了。那刻,我不僅為病憂心,也感到生命的無常——我們無法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個會先來,也無法知道下一秒會發生甚麼事。這次,我真實感到與死亡擦身而過。
幾星期後,肺炎治癒了,肺部附近的腫瘤卻再次活躍起來,體積更比患肺炎前大。聽到這消息,確有一絲沮喪,但我知神沒有離棄我!翌日,主診醫生走到床前,垂著頭,強忍著淚水問:「阿女,你做乜呀?」病情的轉變令他不知所措,他不是真的問我,儘管問我我也不懂回答。然而,他仍安慰我,為我禱告。
有次我有氣力參加教會主日崇拜時,弟兄姊妹竟主動為我按手祈禱。被他們圍繞著,很是感動;也讓我實實在在感受到只要祈禱便能從天父那裡得力。弟兄姊妹的禱告、打氣,醫生、護士的貼心照料,都令我體會到「愛裡沒有懼怕」(參約翰壹書四18)!
黑夜裡的祝福
治病兩年多,我深深經歷神——祂指派最好的醫生、護士,給了我最好的治療;並藉此病讓我更重視和珍惜與家人的關係。更重要的是,祂幫助我勝過自己的軟弱,讓我從疾病中學習信靠祂,因「在信的人,凡事都能。」(馬可福音九23)
出院後,休息了半年我便重返校園。今年,我畢業了!感謝神在這兩三年間,讓我從病患中看見祂的大能和大愛,並重建我破碎的生命。昔日,是神帶我到教會;現在,我知道到教會不是為獲取甚麼,而是要服侍人。願將我僅有的獻給神,回應祂這份深恩厚愛!
陪著你走
現代人對癌症仍有忌諱,不願提起,總是迴避。有位院友在世時提醒我:「如果不將經歷分享出去,會浪費了這個病。」就是這句話令我決心把經歷一一寫下,作為日後的提醒;也希望能幫助癌症患者及其家人更了解這個病,並以同行者心態陪著他們走。1 願這些經歷能化成祝福,送給身邊每一位!
(許黃泳欣整理)
註釋
1. 作者開設了名為「彤姐話你知:Cancer 咋嘛洗乜驚呀」的Facebook 專頁,分享神與她共渡的抗癌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