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文
毅行的體驗
樂施會每年11月舉辦的「毅行者」籌款活動(參賽隊伍需由四人組成,四十八小時內完成一百公里的麥理浩徑),早已成為城中熱話和國際盛事。當年教會的弟兄姊妹組隊參加,因一位正選隊員突然受傷,我在趕不及練習下,倉卒補位。幸有教會組織支援隊(食物補給、按摩、陪行打氣、代禱等),給予強大後盾。這場賽事令我畢生難忘,也對人生多了領會。
賽事當天中午,我們由北潭涌出發,日落時抵達北潭凹,天色驟變,下起傾盤大雨。我們冒雨「攻」上雞公山。漆黑中,雨水如河水下衝,我們全身盡濕,加上山路泥濘,寸步難行。但,這只是起步。
一位隊友在雞公山上滑倒,無奈退出。餘下三人,幾經辛苦,攀過雞公山,來到水浪窩。正在心裡盤算能否走下去時,教會的食物補給隊適時送上食物及乾爽的替換衣物。休息過後,狀態稍為回復,我們決定按原初策略,通宵作戰,終在翌日中午到達城門水塘。我已疲累得在支援隊為我按摩繃緊的肌肉時呼呼大睡。
我們在烈日當空的下午攀越針、草二山。第二天晚上,再向大帽山進發。到達山頂時,我們已走了約三十小時路,疲倦的身軀難抵山上狂風,身體已屆「關機」臨界點。我邊行邊睡,邊睡邊行,前路卻又長又黑,這是全程最難熬的路段。
幸好此時有陪行隊為我們打氣,送上「得力素」糖讓我們補充糖分,並不斷跟我說話,我才不致「關機」,並朝第八站進發。到最後的第十段,我已患上感冒,腳有水泡,辛苦非常。另一隊陪行隊幫我揹背包,又為我添風褸保暖,最重要是沿途不斷鼓勵我,我才能勉力走畢最後十多公里,完成整個賽事。
毅行的關鍵
這也許是我唯一一次參加「毅行者」,能完成賽事實是奇跡。我感悟每走一步都是恩典:無手無腳,走不了;睡眠不足,走不了;身體染病,走不了;腳抽筋,走不了;扭傷腳,走不了;鞋不合腳,走不了……要完成毅行路段,除了金錢、時間、練習和裝備外,最關鍵是支援隊伍的具體支持和心靈鼓勵。
陪行隊非常重要。我深刻明白沒有團隊支持,我根本不能堅持下去。我無法用言語來感謝他們:精心炮製的飯菜、還魂的按摩、心靈莫大的支持與代禱。沒有他們的陪行,我早已因疲憊、疼痛,放棄比賽。
另一位隊友也分享說:「當中有太多可以細味的情節,許多人生經歷都濃縮於西灣山的烈日、雞公山的傾盤大雨、到達基維爾營前的泥濘與大帽山的狂風中,途中遇到一切的困難、疲憊與疼痛,都被盼望、親情和友愛撫平。」
毅行的良伴
人生路同樣一站接一站,需要提取毅力向前行。「毅行者」要走的路長不過三十多小時,現實人生卻是經年累月,需要付出更多的毅力。我欣幸在這漫長人生路上,有耶穌陪行:祂無時無刻都在我身邊;雖歷艱辛,卻不孤單。陪行支援隊給予我支持和鼓勵,讓我走下去;人生路上,耶穌幫助我渡過許多的艱難,賜給我持久的毅力、扶持關懷的弟兄姊妹,並帶領我能夠走得更遠,且懂得欣賞沿途風光。你願意認識這位人生毅行者的良伴嗎?
相片攝影:Austin Ban https://unsplash.com/@austin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