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淇殷
兩個「救生圈」
我自小是個內向被動、沒主見和缺乏安全感的人,因此父親常為我排難解困,一直是我的「救生圈」。長大後,我遇上人生第二個「救生圈」:在一次慈善活動我認識了建德,當時他是見習醫生,個性開朗主動,見多識廣,能給我安全感,我倆交往幾年後結婚。建德很有自信,從讀書到工作,及至與友人合夥開診所都在他計劃之內,命運猶如在他手中,與他一起我不用愁甚麼,因有他為我打點一切。
為擴闊社交圈子和診所未來發展,建德在下班後進修法律課程,並打算換一幢大房子後才計劃生育。可是人算不如天算,2008年1月他被確診末期肝癌!一個月後我的父親因肺炎戛然離世!我生命中兩個最重要的男人都相繼出事,父親出殯當天我哭成淚人,無法接受事實。我開始害怕丈夫有一天要離開,到時我再無依靠了!當時的心情非常複雜,無人能理解。奇妙的是,誠心拜佛的母親竟對我說:「不如你去教會找牧師傾談,或許可以開解你。」母親從不上教會,我和建德也非信徒,我驚訝母親如此勸說!
認識救主
當建德知道第二次療程反使腫瘤脹大,感到非常失望和沮喪;我第一次看見他把被子蓋過自己的頭,那刻才感受到丈夫的軟弱與無助。他的一位舊同學常來慰問,為我們祈禱,還邀請我們參加教會聚會。我倆終在2008年的母親節首次踏足教會,崇拜後他介紹一位姊妹讓我們認識,那刻我的眼淚突然像決堤般湧出,彷彿要把多月以來積壓在心底的憂慮與恐懼全部釋放出來,痛哭過後我頓感前所未有的平靜與安穩。從此這位姊妹常常關心慰問,我和建德也開始多參加聚會,逐漸認識基督信仰,聖經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馬太福音十六26)主耶穌愛我們,祂才是人生的主宰,沒有祂,生命便無意義。我和建德深切體會這真理,遂於8月決志信主。
其實建德的病情已走下坡,有次更因腫瘤爆裂送院急救,我很害怕,於是弟兄姊妹發動祈禱鏈為建德禱告,當時我正接受初信栽培,所背誦的聖經金句適時地堅固我的信心。感謝上帝!祂延長了建德的時間,但在治療上已沒甚麼可做的了,醫生批准他回家靜養。弟兄姊妹很關心我們,記得12月25日他們悄悄來到我家唱聖詩報佳音,給我們莫大驚喜,原本寂靜的晚上變得溫馨喜悅。
軟弱變剛強
上帝教我要用「心」去「接受」建德的一切。我漸漸明白丈夫的難處,學習去照顧他而不是倚賴他,當他情緒低落時我加倍忍耐和體諒。這些改變建德看在眼裡也感欣慰,他在留給我的筆記本上提到:「人很渺小,不要以為凡事都能做到。」似乎建德對人生有了深切的醒悟。他希望走之前能向未信主的家人見證自己是基督徒,遂於2009年1月11日接受灑水禮。幾天後他安詳返回天家,我和他只是暫別,將來必再重聚。
永恆的「救生圈」
感謝牧者和弟兄姊妹幫忙辦理建德的安息禮並我搬家的事,姊妹們更每晚來電為我禱告,使我安然渡過最艱難的時刻。後來我向公司申請一個月無薪假期到倫敦走走,以紓解內心的愁緒。過往除了執勤外,我從不敢單獨遠行,但現在不同,因有主耶穌同行。恰巧母親要往泰國探望姊姊,出發當天我先安頓母親上機,卻導致錯過了自己原本要上的航班;豈料該班機因故障不能起飛,要駛回停機坪,因此我可以上機繼續行程,實在奇妙。到埗後我剛好趕上參加當地的自由行,隨團四處參觀。記得有一次用餐時因客滿,得到一位友善的女士容許我搭檯,傾談間才知她與我一樣是機艙服務員(空姐),讓我倍感親切。無薪假期匆匆結束,回家後收到退稅單,金額恰好是我一個月的薪金。上帝竟如此細緻、全備去愛我這個卑微的人,讓我感動不已。
2014年初我執勤飛到印度海得拉巴(Hyderabad),經過一夜通宵工作,我在酒店梳洗後便就寢。不久聽到嗡嗡蚊響聲,並感到少許痕癢,但因難敵睡意而沒有理會。個多小時後醒來在洗手間對鏡一照,赫然發現臉上布滿紅腫大小不一的蚊叮傷痕。剛巧在香港的同事以短訊聯絡我,我便告知她這情況,她立刻替我查詢在海外求醫的正常程序。我們帶職在外地求診需先透過國際醫務網絡中心的醫生或護士評估,然後公司會調派認可的當地醫生到診。在電話中他們唯一可以即時回覆的是要我保持清醒,因恐防我被瘧蚊叮而引致窒息。等待醫生期間,我繼續與機場經理、醫療中心和酒店經理保持聯繫,並應付換房的安排。整個等待過程一點不好受,除疲憊不堪外,眼部被蚊叮的位置快張不開了,還要聚精會神應對印度人在口音上的語言障礙,使我煩躁不安。於是在不同群組發出訊息,希望弟兄姊妹能為我的孤單無助代禱。瞬間便收到許多詩班員送上祝福與鼓勵,令我想起文件夾裡有上月獻詩《主看顧小羊》的歌詞,立刻拿出來細唸,其中幾句:
護衛與保守,豐足供應;
主看顧小羊,每步寧靜。
患難痛楚,耶穌安慰;
主看顧小羊,去惑除迷。
主耶穌的安慰使我感動得熱淚盈眶,愛哭的我此刻更毫無顧忌地痛哭起來,奇妙的主竟透過淚水使我被叮的眼部漸漸消腫。後來醫生到診,雖然處方的抗生素導致我腹瀉,但總算平安回到香港。感謝主!
當孤身在異鄉遇到困難時,那種軟弱與無助是局外人難以明白的,但主耶穌這位無處不在的恩友明白,祂必與我同當苦與愁。自洗禮後我加入詩班已幾年,惜因工作輪班而未能參與每週的練詩與獻詩,使我一直感到虧欠且難於投入事奉。這次「印度被蚊叮」事件把我和詩班員的關係拉近了,讓我感受到彼此間一份特別的愛。從此我喜樂地投入詩班事奉,感謝主給我成長的機會。
與主同行
想不到我喪偶的經歷能安慰同樣遭遇的人。2015年初我聽到團友分享他的一位朋友因流感過身,遺下妻子和兩名年幼子女。我與這個家庭素不相識,但懷著感同身受的心情出席那位先生的喪禮,認識了他的太太。當晚與她輕輕交談,經她同意後我每天傳送聖經金句給她,因我知道上帝的話帶著力量,最能安慰人心。一段日子之後她在訊息中向我細訴過去的坎坷經歷,我不懂怎樣回應,只讓她知道她不是孤單的,我願繼續與她同行,為她祈禱、支持她。以前我只會躲在丈夫背後,由他為我解決一切問題,但人總有一死,他離世了,怎辦?過去幾年的經歷讓我學習積極面對人生,現在我遇到困難會先想想上帝怎樣做;祈禱後就憑信心踏上,不再害怕和逃避,每天緊握上帝的手前行。親愛的讀者,願你也能認識主耶穌,像我一樣得著這份無比的愛。
(何在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