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秀娟
曾經,有十年,每星期日我都聽著教會講壇的信息,不過,我還不是基督徒;曾經,那十年,目睹出入教會中有不少好人,卻另有好些令我困惑的虛有其表之徒,他們表裡不一,令小小年紀的我很是反感,認為信耶穌的話就應認真去信……那時,我還不是基督徒。現在回想,實在感謝神的帶領,為我預備這奇妙十年。
我生於潮州一個貧窮家庭,八歲時舉家移居澳門,得當地一所教會收留,父親其後轉往香港謀生;我們三母女就在教會講台旁的雜物房一住十年,期間道種植根心田,影響我一生。
1990年,二十歲的我終與家人離開澳門到香港與父親團聚,一家四口擠住在共二十人居住的單位內,那裡只有一廁一廚,洗澡要用鐵桶排隊。為了改善居住環境,我日夜工作,數年後我們搬離板間房。
重回屬靈的家
多年來我的生活營營役役,內心積壓的苦澀和不滿無法排解;在人生路上我以為能自由抉擇,卻發現自己沒有方向。擇業或選男友,我都受身邊人影響,但他們的價值觀與我從前在教會所聽的道是有衝突的。在掙扎中我渴望找到正確人生方向,因此想上教會。1992年的一天我在街上接到佈道會宣傳單張,忐忑的我決定要回到屬靈的家,於是在佈道會當天獨自到會場,向主耶穌認罪悔改,求祂帶領我的人生。
後來大會安排我到尖沙咀潮人生命堂聚會,至今已二十多年了。從起初我便積極投入教會生活,天天追求靈命長進,數年後受洗,因我堅持既然信主,就要認真地跟從主耶穌走窄路。隨著靈命稍有長進,我漸明白人總有軟弱;當我投入事奉後,更明白以前澳門教會的艱難:只有二十來人聚會、沒有牧者、沒關顧和牧養、崇拜講道要請外援,卻願意收留我們居住十年之久。我應以感恩的心感謝他們。
我按聖經教導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如不再與同事打麻雀、買六合彩,敢於在人前見證耶穌。我又深知信與不信的結合在婚姻中會帶來張力,所以對追求我的兆輝說:「你須先認識我的信仰,不然很難彼此了解,更遑論發展感情……」於是他參與崇拜,漸漸認識基督,後來更決志信主,在團契做職員、團長,擔任崇拜主席等。眼看他已與上帝建立關係,我便與他交往,並在他受洗三年後結婚。2001年我們經營珠寶生意,抱著「使命營商」的理念創業,以傳福音為使命並以公義公平的原則營商,並加入「公義樹團契」,與一群志同道合的生意人互相支持,為主作見證。

作者一家合照,於丈夫腦中風前。
憐憫醫治的神
2015年2月兆輝突然在公司中風昏迷,入院後醫生說他隨時死亡,著我通知家人來見他。聽後我頓坐於地,在無助中猛然想到我所信的,是能叫死人復活、癱子行走、瞎者得見,無所不能的神。這信念支撐著我,並跟四歲和七歲的兒子一起禱告,教會牧者和弟兄姊妹也來支持。結果,兆輝經兩次大手術後甦醒,雖三分一腦幹已損,卻沒如醫生預期般變成植物人或嚴重殘障。兆輝住院數月後漸趨穩定,醫生要我送他到安老院。但我不想,因人若沒盼望就不會康復,遂決定接他回家。
接兆輝回家後,因要照顧他,加上家庭和公司的擔子,疲憊不堪的我,連禱告也減少了。2016年時完全看不到出路,甚至無力禱告,原來自己一直沒處理內心傷痛:兩人一起組織的家庭、公司,現只剩一人擔負;兆輝雖可持枴杖行走,惟心智上已大不如前。2016年6月正值靈性最低沉時,上帝原來早已為我預備扶持我的肢體。公義樹團契的弟兄邀請我出席聚會,奇妙的是在團契中我得著安慰與共鳴,因團友都是生意人,明白我獨力支撐公司和家庭的難處,上帝藉著他們的代禱和意見扶持我,叫我振作起來。
活出使命人生
我曾問上帝:「為何是我?」上帝答:「為何不是你?」記得兆輝仍在醫院時,鄰床病人的太太每次來探丈夫都淚流滿臉,於是我去開解她,一番感同身受的話讓她深得安慰。人生有許多難處,沒曾經歷過是不容易明白當事人的感受,這些經歷讓我的信仰更扎實。信仰不是只在週六日,無論處何光景我都樂意與人分享福音,上帝看重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中我學到甚麼,可有真誠地與人分享,建立他人,這才是生命的意義。
兆輝出事至今已兩年,我沒太多時間營運公司,感恩的是它並沒結業,彷彿上帝讓我明白公司能生存非因我或兆輝,乃上帝在主持大局。「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詩篇一二七1)記得有一年公司經營面臨困局,年關又將至,我需在一星期內結賬數十萬。員工下班後我跪地禱告,求主助我解決。禱告後我滿有信心地回家,翌日公司就收到一封外國客戶查詢頸鍊款式的電郵。同事回覆後,客戶果真選了很多產品,翌日更把整筆貨款存入公司戶口。從禱告到收款不過三天,當我看著戶口賬目時不禁讚歎:「上帝啊!祢真厲害!」這是信心的經歷,我祈禱後真的放下了,沒有多想,也沒向親友求助,更沒向銀行借貸,再一次我經歷到上帝的預備。既然上帝存留我的公司,我會繼續努力以使命營商,把福音傳開。現在所有員工都是基督徒,他們很愛我和兆輝,與我們共渡時艱打理公司。信仰與生活是可以結合的,只要信得過上帝,即使在艱難裡也能有喜樂與平安。
(何在凡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