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職場迷思

CT682000272dpi

文/袁海星

我自 1971 年開始工作,在職場四十多年,為前奧運馬術公司行政總監。職場上存在「身」、「心」、「社」、「靈」四大似是而非、對錯難分的迷思,要如何跨越呢?

 

「身」的迷思:身不由己

我們是否身不由己,被逼工作的呢?又或者,會否未想離開工作崗位就被逼退休或辭職?工作上是否有很多事情不是我們所能控制?

現今許多人都討厭上班,對工作欠缺熱情,甚至感到難以平衡工作與家庭,這牽涉時間與優次的管理。現代人花太多時間在電子產品或社交媒體平台,如臉書上,以致時間緊迫。有效的管理才能幫助人分辨甚麼是重要與緊急的事,也才可按著事情的優次管理時間。

很多人都有「拖延症」,將事情拖到最後一刻才做,以致難以把事情做好。時間管理上著名的「80/20 定律」提到,人們花 80% 時間做 20% 的事,只餘 20% 的時間做 80% 的事,結果當然做得不好。明白這個定律,將事情定出優次,好好運用時間,才可做好事情,甚至做更多事情。

 

我們不要像條死鹹魚,任由工作擺佈。

 

聖經教導我們要做好本分,「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將人生擺上給上帝(參羅馬書十二1)。因此,我們要明白上帝的教導,知道生命的優先次序,過自律的生活,做好自己。

 

「心」的迷思:心儀事業

你可試用四個「C」來評估自己現在的工作,是否你所喜愛的。

一、能力(Competent):包括知識、技巧及個人質素是否與工作崗位配合。這不是指入職時的能力,如學位等,而是指繼續做下去的時候,你是否仍然勝任。

二、好奇心(Curiosity):工作能否挑起自己的好奇心,還是沉悶刻板、一成不變?舉例,有一家航空公司採用多種不同的油,這創意方法減低了整體的耗油量。只要我們在工作中仍存好奇心,就可作出改變。

三、使命(Calling):這像教會提到的召命,即感受到上帝的召喚為祂作事。在工作上指對負責崗位的熱情或負擔,即使薪酬較低也能得到滿足;相反,缺乏熱情則難以享受工作了。我在2003年離職後,找到新的使命,參與教育及寫作。

四、薪酬(Compensation):薪酬不一定指金錢,它有很多衡量的方法,它也不是唯一衡量工作價值的指標。有些工作薪酬較低,但能引發好奇心、興趣,或令你有使命感,這也是一種薪酬,若計算其中,也不失為一份好工作。

聖經說「心意更新而變化」(參羅馬書十二2),不必用金錢和世人的世界觀衡量工作價值,心態要跟從上帝而蛻變,不要跟從這個世界。

 

「社」的迷思:

社交人際在職場上,人們為了拉關係及得到好處,常討好別人,以為有人「關照」,但當對方離職,就頓失倚靠;更有不少人愛「埋堆」(投其所好、結夥)。

 

我情願用誠意與人建立關係,不會盲目奉承,雖然也曾受到傷害,但感謝上帝至今仍很恩待我。

 

碰到職場是非,有人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有人在背後幸災樂禍;碰到不合理的事,有人忍氣吞聲,也有人一味奉承。更有些人缺乏自信,一旦沒有手機在身,就感到與人失去連結。

要跨越「社」的迷思,耶穌說要學習「多走一里路」(參馬太福音五41),別怕吃虧,甘願付出;更不宜論斷人,要使人和睦,不參與惡意批評。

 

當我聽到別人說是非,通常都會走開。別以為單單聽,不作聲就沒問題,有時候人言可畏,你單聽也有可能被指為有分參與。所以,碰到這種情況,走開為上;若有意見,宜當面跟對方說清楚。

 

「靈」的迷思:靈的滿足

甚麼是心靈的滿足?它可以是工作上受老闆讚賞、獲同事欣賞、工作順利、升職加薪、消閒的喜悅、旅行等,但這些都是短暫的。

 

讚賞可能轉瞬即逝,此刻讚你,下一刻就變臉。

 

真正的心靈滿足、真正的平安及喜樂,是從上帝而來,祂每天與我們同行。我每晚臨睡前都會禱告,即使工作遭遇多大壓力,也會藉祈禱交託,因此睡得安心。

 

靈裡滿足最重要的是:「虛心的人有福了」(參馬太福音五3)。「虛心」原文是指心靈貧乏,我們不能靠博士學位、家財豐厚、住大房子等得到靈裡的滿足,倒要意識到自己心靈貧乏,惟有倚靠上帝,讓耶穌基督住進我們心裡,才是生命真正的滿足與喜樂。

盼望大家跨越以上四個迷思,在職場上愉快工作。

ccmFB_CT682_20190319

(本文是袁海星博士在本會與中國基督教播道會迦南道真堂及基督教恩臨堂合辦的新蒲崗福音午餐會的分享,內容經整理。)

 

 

人與動物的差異是甚麼?

CT678000972dpi

文/何正中

某些動物具有比人類更高級的功能:

漆黑的夜晚,益鳥貓頭鷹的視覺能見度比人高出百倍以上。

狗的嗅覺特別靈敏,鼻內嗅覺神經極其發達,嗅覺細胞密布於鼻腔內,靈敏度是人的 1,200 倍左右,某類狗甚至可被人用於破案等;

有些鼠類小動物比人類對地震的預感靈敏度還要高得多;

有些動物如蚯蚓的再生能力極強,在一條蚯蚓的前半部分並列接上兩條蚯蚓的後端,竟可長成一頭兩尾的奇特蚯蚓;

而壁虎的尾巴斷了可重新長出;

螃蟹眼睛掉了還能再生出明亮的新眼睛;

海星只要保留一厘米長的腕,就會生成一個完整的新海星。

總之,動物界這些奇妙功能都有創造者上帝的特別創造和美意。

 

與上帝交通——靈

 

但是上帝造人時卻賦予人類更特別的功能——「靈」,

 

即人裡面有上帝的形像和樣式,這是上帝對人的特別厚愛:「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創世記一26「耶和華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創世記二7

這個「靈」是任何動物,哪怕在動物中智商最高的猴子、猩猩全都沒有的。上帝讓有靈的活人管理地球和動物,只是人類犯罪後卻惡待和戲弄牠們。

 

這個「靈」是人與上帝交流情感的唯一渠道。

 

人,只要意識清晰且無罪的阻隔,便可隨時隨地與上帝在靈裡交通,真正重生的基督徒就恢復了與上帝的交通,因祂應許:「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利米書二十九13

我生在基督徒家庭,祖父是牧師。小時候,每個禮拜天清晨,長輩總是帶領我們去教堂主日學班敬拜主耶穌。大家唱詩、禱告、讀經、聽道,享受無窮無盡從天上賜下的美妙音樂。我們的靈與上帝相通,天父上帝指引我們的道路,幫助我們每個孩子作名副其實的小信徒。

動物又如何?無論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所有動物一概不具備與上帝靈裡交通的崇拜本能。

 

人類悖逆衍生罪

 

人類悖逆上帝犯罪後,靈被污染,連少數動物的行為也比人更純潔:

 

許多大型鳥類如天鵝、丹頂鶴,一生只有唯一的伴侶。白鴿性成熟後,對配偶的選擇非常嚴謹,一旦配對成功就感情專一,形影不離;鴿類雌雄配對後,若其中一方死去,另一方大多不再另尋新歡,牠們的愛情真可謂「天長地久」。在這些動物面前,很多人都當羞愧。

 

靈本有良知,當有羞恥心,然而人卻做出很多可恥的事。

 

人有智商製造並使用工具,能生產宇宙飛船、航天飛機、高鐵、電視機、吸塵器、電腦、冷氣機、冰箱、洗衣機等幫助人,但也發明了原子彈、氫彈、導彈等傷害人。

 

人有時比最凶猛的動物更可怕、更殘忍(如美國九一一事件)。

 

人可以殺人不眨眼,如縱火、強姦、偷竊、搶劫等。人還善於偽裝自己,假冒為善地騙取別人信任而做出損人利己的罪惡勾當。人為了利益可以不擇手段捕捉、販賣、宰殺那些被國家禁止的受保護動物,如金絲猴、大熊貓、華南虎、東北虎、雪豹、貂熊等。

 

這些都不是上帝賦予人類靈裡自由意志的本意,而是罪的衍生和異化。人類自始祖犯罪後,上帝與人之間的靈裡交通被阻斷,因此祂呼喚人要認罪悔改。我們的肉體早晚必滅亡,而靈卻必定永恆。

 

怎樣恢復與上帝交通? 

人知道自己遲早會死,這是罪的工價。人在上帝的獨生愛子主耶穌面前真心認罪悔改時,祂在十字架上的寶血就洗淨我們一切的罪,我們的靈便能恢復與祂的交通,亦能隨時隨地向祂發出感謝、讚美的心聲而上帝也時刻赦罪與賜下恩典,使我們有向善的能力。因為我們與任何動物都不同,具有上帝的形像和樣式,更有極寶貴、可以與祂交通的唯一渠道——「靈」!

我們向上帝悔改時,肉身雖仍會死亡,

但靈已得救復活,進入與上帝同在的永恆。

ccmFB_CT678_20181130

 

 

 

當疾病、死亡來到時

當疾病死亡_full-3975

文/莫世淳

除了因疾病或意外早逝,我們都會走過「生、老、病、死」幾個人生階段。但健康、平安時,我們很少想到死這個嚴肅的題目,只有當遇到疾病或死亡時,才迫不得已面對。

我是曾經走過死蔭幽谷的人,所以對疾病與死亡有特別的領會。

一、生命在上帝手裡
傳道書三章1至2及11節:「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 …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上帝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

十多年前,我曾中風,情況非常嚴重,醫生說希望不大,但我活過來了。我在病中深深體會,生死之權操在上帝手中,正如傳道書所說「生有時,死有時」,憂慮也沒有用,每天好好地活下去就是。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說有一個名叫Ben(賓)的年輕人,20歲左右就得了癌症。先是骨癌,然後癌細胞進入骨髓,後來血的鐵質超高,生命危殆,醫生不抱太大希望;但他很堅強,將生活的目標簡化成三個字:活下去!把癌症看成家常便飯,照常生活,不吵鬧,不埋怨,不表現痛苦與懼怕,也不懷疑生存的力量,不讓癌症使他頹喪。結果,他走出了癌症,現已超過十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