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耶穌學做爸爸

文/徐家輝

當一切業務交接完成後,去年 1 1 日起我正式離開職場,回家當一個全職爸爸。父親對兒子的成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當專注力不足的兒子有需要,我義無反顧專心照顧他,更重投校園進修兒童教育。然而,學習當一個稱職的父親,我學效的對象,是那位從沒離棄我、無條件接納我的上帝。上帝對我長久忍耐的愛,使我學會愛兒子。

不離

中學時代信主後,心裡雖沒離開信仰,但二十多年沒再返教會,幸而上帝仍接納我,呼喚我回到的身邊。兒子 2015 年升小學,過了期限仍沒收到報考學校預先取錄的回音,我向上帝尋印證,祈求給兒子安排適合的學校。豈料祈禱後不久就收到學校收生的通知。

我感到既慚愧亦感恩,就像耶穌的門徒多馬要看到耶穌的釘痕才相信祂復活。自 1995 年決志信主,二十多年後我再一次返教會。當天講道是約翰福音中尋找失羊的比喻:上帝是在尋找我。我哭了。我再一次確信上帝;這一次,我穩定地返教會,其後也參與中學生團契服侍。

兒子升上二年級後,老師告訴我們兒子出現「講大話」的情況。我和太太認為教育兒子不僅是學校的責任,身為父母亦應多花時間與兒子相處。那應由太太抑或我當全職家長呢?衡量到男孩成長不能忽略父親角色,因此我決定向上司辭職。

旁人眼中看似犧牲,其實我沒甚掙扎,因深明自己擁有的全都是出於上帝的安排和恩典。過去我在事業上取得良好的職位和報酬,全是上帝賜予,是在掌權。因此我欣然接受身分、崗位的轉變,更感恩全家已洗禮。

上帝接納

回想當上班族時,壓力很大;全職育兒後,壓力原來不比工作輕。我做爸爸前,可沒讀過甚麼課程,而教養孩童確實不簡單,因此我決定向擁有真智慧的耶穌學做爸爸。耶穌生平大部分時間都在教導門徒,於是我藉閱讀聖經學習教養之道。

透過上帝對自己的忍耐,我更明白當父母應有的心腸,明白上帝造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例如具藝術天分的人,不用怪責他們讀書成績不好。上帝給我度身訂造的「父親課程」,就如我小時跟隨爸爸的言行舉止,我就定睛耶穌怎樣作門徒的模,邊學邊做兒子的爸爸。

即使兒子的行為間或惹我怒氣,惟回想主耶穌對我並沒硬套任何框架,一直伴我身旁,接納我的缺點;我就決意向學習,接納兒子的不完美,正如自己也不完美,給兒子成長空間。

陪伴承擔

我和太太明白要接納兒子的特質,就想辦法按這些特質幫助他。例如他專注力不足,常常丟失物品,我們都包容。他的時間觀念不強,我們就在家裡到處貼出時間表,又以響鬧計時提醒他在固定時間做事;他不能記下複雜的步驟,家裡就貼上程序表和清單,讓他執拾物品有所依據而不會遺漏。當然接納不是放縱,如兒子兩星期內丟失了三件外套,我們也就跟他說,再丟失便不會再買了。

身教重於言教。兒子有如自己的鏡子,當他出現憤怒的表達,我就要反思自己管教時是否亦有這些表達。若然是的,我就先處理自己的情緒,鍛鍊情緒智商。

行為都有其前因後果,另一管教竅門是要好好聆聽,了解背後的原因。例如兒子不想上學,那背後的前因是甚麼呢?我會聆聽他的傾訴,如若其解釋是因想玩耍,我跟他清楚說明後果,賞罰分明,而不是單單按行為而責罵或嘮叨他。

易地而處

若兒子訴說的原因是不能接受的呢?這時我會學習易地而處,並退步想,我希望兒子有任何事情都與父母訴說,抑或跟別人說呢?因而學習聆聽和接納很是重要。若兒子的決定錯了,我會陪伴他承擔後果,正如天父也是選擇差派其獨生子主耶穌代我們承擔罪的後果。

記得有一次兒子參加比賽,我鼓勵他說,若勝出便請他吃大餐;其實我早已預訂位子,勝出與否也會吃一頓。因為我愛他,並不因他的行為,而是由於他是我的兒子。感謝上帝對我長久忍耐的愛,使我能有學習的目標怎樣愛兒子。

羅穎珊採訪,經編輯整理。)

 

六個孩子的承擔

文/陳家榮

  蒙神恩典,我有六個小朋友。我亦是一名律師,入行差不多三十年,處理不少遺產事宜。這讓我想到,身為父母,甚麼的遺產才是對兒女、子孫最好的祝福?

家族蒙福的竅門

  我們三四十年前讀法律的人,不少視英國上訴庭庭長丹寧勳爵(Lord Denning)為英雄。他在任三十年,曾改革英國本土和英聯邦的不公平法律,造福不少孤兒寡婦、弱勢基層人士。他的生命非常美好,是很好的見證。

  當有雜誌訪問丹寧勳爵成功的祕訣,他坦言絕不比家裡的兄弟成功,他的大哥是為國捐軀的英雄;二哥是海軍上將;弟弟是陸軍上將。編輯再問那麼其父母有何教養心得呢?丹寧勳爵談到他們已是第六七代基督徒,飯後讀莎士比亞及聖經,一起祈禱。原來,學校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時刻敬畏神,才是對兄弟們最重要的影響。我當時仍未信耶穌,卻看到神何等恩寵這家庭。我在基層家庭成長,爸爸是半個孤兒,不懂得教導我。讀畢丹寧勳爵的家族傳記,使我感動流淚。原來敬畏神,能帶領一個家族蒙福,於是我嘗試返教會。

領養帶來的祝福

  我在英國深造後回港當律師,與太太結婚後生了一子一女。當時我很驕傲,躊躇滿志要栽培長子成為香港的丹寧勳爵。然而,兒女在幼時很不聽我話。上帝給我功課學習謙卑。2004 年教會支持一隊外國短宣隊在廣西孤兒工作。2005 年我成立了一個孤兒事工,在港籌款支持廣西服侍孤兒。一天,孤兒院院長跟我說,一名失去兩隻拇指的小朋友出生兩三天後,就給人放在孤兒院,問我和太太會否考慮領養?他在相片中不太可愛,我和太太有些掙扎,為此我們向上帝禱告。有兩晚,當我們禱告時,聽到上帝問我,是否願意作為一道橋樑給這小朋友,進入我們的家庭去看到耶穌呢?我與太太商量後決定領養。

  在辦理老三的領養手續期間,一位在洛陽的主內肢體問我,是否願意領養三名從拐帶集團救出又找不到其父母的嬰孩;因當地政策是每個家庭只能領養一個,故我們與教會另外兩個家庭一起領養了這「洛陽三寶」。其一就是我的老四。

  領養老三老四並沒增加太多家庭開支,只像「加雙筷子」,感恩的是教會的弟兄姊妹將他倆所需的奶粉一箱一箱送給我們。2006 年,老三老四一齊來香港,帶給我家很多的祝福。當時我老大九歲,老二七歲,他們幫弟妹餵奶、換片、洗澡;透過服侍弟妹,老大老二的生命成長了,慢慢更多明白父母的心。到今天老大老二都讀大學了,但他們一直都很愛弟妹,而弟妹同樣也愛哥姊們。老三老四都很乖,似他們的哥哥姐姐,當我們有老五老六的時候,他們也有照顧和服侍弟妹。

上帝命定的心意

  身為六個小朋友的爸爸,卻沒法從父親處學懂做爸爸。於是我嘗試向被認為是最有智慧的民族猶太人學習,怎樣教育下一代。我翻閱舊約聖經,讀到創世記有關亞伯拉罕、以撒及雅各幾代的家譜及故事,還有雅各的兒子約瑟被賣到埃及做奴隸,經過多年不容易的日子,做了埃及宰相,後來在全地饑荒時與家人相認及使雅各一家有糧得以存活。「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利米書二十九11)意念在英文譯本即計劃(plan),在原文有命定的意思。所以約瑟的命定就是雅各的命定,我每個孩子的命定就是我的命定。我們與我們的孩子是相連,這是上帝的心意。神對每個家庭都有祂的心意,計劃及命定,是祝福我們的心意,要我們的走在祂的心意中。身為父母,我們要教養孩童走當行之路,帶領孩子走在神的心意中,抓住神的應許和祝福。

  我深信上帝的心意不僅讓我當個小律師,在香港服侍上帝,祂也想我的孩子都愛祂,都進入命定。兒女是上帝賜給我們最大的禮物。我對六個兒女說:「爸爸將來不會留下很多產業給你們。」我深信承傳敬畏上帝、愛及教育給孩子,若他們有夢想,生命就會豐盛。大兒子現就讀大學四年級,過去三年取得六十萬元獎學金,他去當交換生前將一筆錢給媽媽養家。他沒有工作就可給家用,是上帝的恩寵和恩典。我深信當兒女敬畏上帝,祂必帶領各人走在其心意中。

 (本文是陳家榮律師在本會與中國基督教播道會迦南道真堂及基督教恩臨堂合辦的新蒲崗福音午餐會的分享,內容經整理。)

為何我們仍要信

CT673000472dpiA

譚羅月英

 

身為母親,與腹中塊肉的連結,是一份奇妙的生命體驗。

 

十月懷胎時,想像著孩子的將來,期待著嬰孩的出生……然而,小寶寶呱呱墜地後的狀況,教我撕心裂肺,不禁哭問上帝:「我和丈夫都是基督徒,不就是屬祢的嗎,為何祢不祝福我們?!」不過,往後與丈夫及孩子繼續走的生命路,讓我對愛有更深的體會,也更清楚自己信的是甚麼……

 

沉重的擔子

偉諾出生時因肌肉張力低,較一般嬰孩的身軀軟綿綿,難於照顧,且常因吮奶嗆著導致肺炎而出入醫院,於是我辭掉工作專心照顧他。八個月大時的智力測試被評為「智力發展遲緩」,實在無法接受,除丈夫永發外不敢告訴任何人。我質問上帝、哭了幾天後,心裡有聲音說:「難道基督徒不可以遇到這種事嗎?」心情漸起變化,開始願意與人分享,教會弟兄姊妹知道後都表達關心和支持。原來上帝要我坦誠說出心底話,是要減輕我們的重擔,因若隱瞞只會更難受。

永發得悉兒子狀況後勇敢接受,並倚靠主耶穌養育他。當時永發的事業正處高峰期,仍堅持每星期六帶我和兒子到郊外透透氣。偉諾三歲前我每週帶他到兩間中心做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和言語治療,回家也勤加練習。那幾年的辛酸勞累實不足為外人道,若不是信仰給我的力量,真不知如何度過。後來偉諾到特殊幼兒中心上學,那裡有他所需的各種治療,我每天帶他上學後留校做義工和學習,待他放學才一起回家。回家後繼續訓練他,能做的我都盡力。偉諾六歲時再做評估,竟被診斷為「嚴重智障」,需要入住寄宿學校,每週只能回家兩天。聽到這結果我竟出奇地平靜:「主啊!該做的都已做了,我將這結果交給祢。感謝祢讓我能平靜接受,感謝祢與我同行,一起面對。」曾患產後抑鬱的我深知這份平靜安穩是上帝賜與。

 

親友和教會弟兄姊妹都鼓勵我們再添孩子,於是我禱告求問上帝的心意。

 

結果上帝多賜我們一個兒子,且是在最好的時間——就在偉諾開始入住寄宿學校前一個月,小兒子偉然出生了。他是個健康活潑的孩子,但當偉諾每週回家那幾天,我要同時湊兩個小孩就很不容易。記得一次給偉然洗澡後,出來看見偉諾用手把弄糞便,還印在四周牆壁上,此情此景實在令人瘋了!自此每次接偉諾回家前,我都先禱告,有充足的預備才接他回來聚天倫。

 

看見兩兄弟一起玩耍建立感情,使我很欣慰,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同行的禮物

CT673000472dpiC

感謝上帝賜我們智慧教導偉然,所以他自小接納哥哥愛哥哥,一起外出時總緊握著哥哥的手,難得是他不介意路人注視的目光。教會是我們屬靈的家,四口子每週一起上教會,牧者和弟兄姊妹一直是我們的支持和安慰。偉然十二歲就清楚自己所信的,並接受洗禮加入教會。至於偉諾雖然智障,但當我們祈禱時他懂得合上雙手,每次聽到〈天父必看顧你〉這詩歌時他都能安靜,彷彿對上帝有敏銳的感應。

2003 年偉諾開始出現羊癎症,一天抽筋昏倒三四次。為免他跌傷,家裡安裝了保護設施,他外出時要佩戴頭盔和安全帶。那時偉諾的身形已長大了不少,我要扶他實不容易,適逢「沙士」後永發的工作量大減,於是他從 2004 年開始全職照顧偉諾和家庭,我則外出工作。偉諾十八歲就離開宿舍回家居住,今年二十八歲了,雖然智商只有兩三歲,我們仍不放棄,能訓練他的都盡力做,感恩他現在已不需再用尿片了。

我和永發也不忘每週騰出兩個早上一起飲茶享片刻寧靜,有時一起禱告,有時與小兒子偉然行山或散步,聆聽他的心聲。我也愛黃昏跑步,眼觀大自然,耳聽讚美詩,享受與上帝獨處的時光。上帝提醒我除了操練自己,也要操練偉諾,於是我倆一起行商場,每次運動半小時,與他閒談,告訴他:「耶穌愛諾諾!諾諾都要愛耶穌!」雖然他不懂回應,但每當我唱詩歌時他都會留心聽,彷彿感受到天父的愛。我愈來愈享受這段母子單獨相處的時刻,無論將來如何,實在已沒遺憾了。

 

為何仍要信

 

有人問:「你們的祈禱上帝沒應允,為何仍要信?」

 

的確,上帝沒有應允我們讓偉諾痊癒變為沒有智障的禱告;且偉諾隨著成長,行為問題愈來愈多,使我們身心俱疲。然而,因有基督信仰,在照顧偉諾上縱然辛苦,卻不痛苦。因為上帝與我們一起承擔,祂賜我們力量與偉諾同行,祂的愛叫我們常存盼望不灰心。昔日耶穌明知自己要受難仍上十架,為的是拯救我們脫離永死的困局,祂已勝過死亡並且復活。

 

我們在倚靠祂的過程中,經歷到祂的同在、安慰、勉勵和加力。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不是建基於利益,而是愛。祂十架上的愛激勵我們,祂是我們的救主,我們是祂的兒女,這關係不會因祂如何回應我們的禱告而受影響的。

 

聖經告訴我們,看得見的不是永恆,看不見的才是永恆;我們只是瓦器,但有寶貝在裡面,那就是主耶穌(參哥林多後書四7-1)。將來在天家不再有智障,也沒有羊癎,這盼望讓我們一無所懼,即使我與丈夫離開世界,深信上帝仍會與偉諾一起共度人生;若沒有這信念我倆怎能安心,更何況還有愛他的弟弟呢!雖然不是人人明白我們的處境,但人人都可以明白耶穌基督的大愛。

願未信主的親友和讀者早日得著救恩,讓主耶穌成為你們的倚靠。

ccmFB_CT673_20180511

(何在凡採訪)

 

 

一步之遙

CT672000272dpi

 

一步,有多遠?就只是雙腿步寬的咫尺?

 

其實人生的每一步,是前或後、是進抑退,可以是差天共地、天人相隔……

 

那日,萬念俱灰、前路茫茫,整個人徹底被現實壓垮;我上到天台,想做傻事解脫,只差一步便釀成大禍,尤幸身旁的女兒緊抱著我,哭叫我不要這樣,後來警察趕至才及時勸阻。沒有踏出這一步固是萬幸,但後來我憑著信心踏出另一步,卻教生命全然扭轉……

 

步履蹣跚人生路

 

回想我差點「行差踏錯」,全因一段破碎婚姻。

 

2003年我在內地與一位喪妻並育有兩名子女的醫生結婚。因內地限制生育,適逢香港放寬入境生育政策,我便來港誕下女兒,然後與她回鄉生活。當時丈夫的孩子視我如仇人,時常吵鬧,弄致家無寧日。丈夫因他們自小喪母而溺愛,我在家中受盡委屈。後來發現繼女染上毒癮,更帶同我的女兒去吸毒場所,為著擔心女兒被帶壞而常與丈夫吵架,終離婚收場。

 

之後我帶著只有三歲的女兒來港生活。因沒有身分證不能工作,母女住在環境惡劣的劏房,積蓄轉眼用罄,食住頓成問題。我憂慮致不能成眠,整日怨天尤人,活在痛苦中。

 

生活壓力和過去的傷痕導致我神經衰弱,健康愈來愈差,更常因心跳急速而進出醫院。社工因我無力照顧女兒,要把孩子交給社會福利署。我極力反對,深恐失去女兒,為此與社工激烈爭論。我深知自己確實無力照顧女兒,見完社工後,感到彷彿沒有明天,才會走上天台差點踏出恨錯難返的錯步。此事引起社會關注,社工終讓步,允許我和一位同鄉合力照顧女兒。然而女兒或被我嚇倒了,自此常感焦慮緊張,需接受心理治療。

 

勇敢踏出信仰路

 

女兒就讀幼稚園的校長得悉我們的困境,就帶我到教會的食物銀行領取糧食,教會中人亦熱心捐助使我渡過難關。

 

牧師說耶穌是人的幫助和倚靠,經歷絕境後的我醒悟到人的脆弱和渺小,漸漸明白為何耶穌要來到世間拯救世人。教會的弟兄姊妹知道我在水深火熱中,紛紛為我祈禱和提供幫助,他們無私的付出讓我真實地感受到耶穌的愛和眷顧。

 

記得有一次教會來探訪時,我驚訝他們買來兩排盒裝朱古力奶,

因當天早上女兒說:「媽媽,你很久沒買朱古力奶給我了。」

豈料即日就收到教會送來的。

 

此外,以前我們住的劏房沒有窗,女兒的氣管漸出問題,咳嗽屢醫不好。後來我向一位相識多年的老街坊,以三千多元租到一個七百呎的房間,那裡窗明几淨,空氣清新,遷入後不久女兒的咳嗽就好了。至於女兒的情緒問題,有社福機構主動上門免費輔導,女兒的情緒也愈來愈穩定,漸漸開朗起來。耶穌基督的愛如細水長流,源源不絕,我實在經歷很多,對祂的信心隨之增長,彷彿得著一顆新心勇敢面對前路。我決定踏出全心全意信靠主耶穌的一步,受洗加入教會。

 

重建新生展新步

 

信主後我按聖經教導生活,遇到困難時學習交託主,漸漸發現內心平靜安穩,不再惶恐。主耶穌亦藉著女兒想念父親,使我反省當初衝動提出離婚,導致女兒失去父愛的遺憾。為彌補對女兒的虧欠,假期時我便帶她回鄉見父親,前夫也間中來港探望我們。

 

聖經說:「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歌羅西書三13感謝主饒恕我的過錯,以往種種我已完全放下,在人生路上重新出發,現在與前夫和他的子女如親人,怨恨全消。

 

我本是個悲觀和容易焦慮的人,遇到困難總會擔憂和逃避!聖經說:「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馬太福音六34)教會知道我需要成長,便推薦我接受專為新來港婦女信徒而設的「波阿斯領袖培訓課程」。經過一年的學習,教我對人對事都以積極態度面對,靠著主活出喜樂與自信。畢業後我在教會服侍,與牧師一起探訪有需要的家庭。因自己是過來人,明白新來港基層家庭所面對的困難,我很樂意與他們同行。

 

之前我生存只為女兒,現在知道生命最重要是有主耶穌同在, 

女兒重要,家庭重要,親近主更重要。

 

信主後我依然遇到生活上的難處,不同的是,現在我充滿信心,因有主耶穌同行每一步。

ccmFB_CT672_20180507

(何在凡採訪,經編輯整理)

 

 

真神真奇妙

文/笑蓉

我是一名湖北姑娘。1997年到東莞打工,翌年認識了丈夫。婚前,丈夫對我疼愛有加,當時,他的媽媽到內地探望我,我感到她也很疼惜我。2000年,我們在湖北結婚。 繼續閱讀

自閉愛兒「父」母眷

文/Michelle

2012年大兒子信霖出生,我和丈夫開心極了,做足預備,想給他最好的。與其他媽媽一樣,我希望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也曾想自己會否變成怪獸家長。然而,所有期望、想像很快破滅了。 繼續閱讀

被拯救的醜小鴨

文/黃嘉寶

醜小鴨的成長
「皇家飯!」小時候,同學經常這樣叫我。我討厭上學,因上課聽不明白,又常被同學取笑。我討厭自己,因覺得自己又醜又矮小。童年唯一的樂事,就是爸爸、媽媽會帶我四處玩耍。 繼續閱讀

當「黑仔王」遇上「Mr. Right」

ct659_hk_01

文/黃美寶

「好黑仔」是你的口頭禪嗎?許多人自封「黑仔王」,我是其中一位。從原生家庭到自己的新家庭,不幸如影隨形,絕望感未曾消失過,直至遇上「Mr. Right」。 繼續閱讀

自閉兒給我的寶貴一課

ct656_hk_3

文/葉少容

我在一間機構擔任行政幹事一職,時光飛逝,晃眼已十七年。回想當初,我因懂得中文電腦輸入法而獲得工作機會,而驅使我決心學習這技能的,卻是我那患有自閉症的兒子崔永業,全因我渴望親自教曉他中文打字。 繼續閱讀

恩愛背後

holding-hands-918990_1280

文/孫偉雄、袁美倫
整理/余黃國凱

天作之合?
偉鴻生長於一個女權至上的家庭,四個姊姊均出外工作,家務全由偉鴻和兩個弟弟料理。

認識美倫後,偉鴻見這女孩沉默寡言,帶點憂鬱,心想:這才是理想對象哩。一個好動,一個好靜;一個健談,一個聆聽;不是天作之合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