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在苦難面前不萬能

文/郭振游

苦難源於罪性

全球確診感染新冠病毒(Covid-19)的人數已達數千萬(註),不少人失去生命。這些病人瀕臨死亡時家人也無法探視,所以連親人離世都無法見最後一面,真是非常難過的事情。

現在的社會不僅面臨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危的威脅,也面臨大規模的經濟危機。失業率高企,還可能會繼續增長。公司為了生存不得不裁員,很多學生畢業就面臨失業,非常多的小本生意行業,如餐飲業等都無法正常開門營業,這個惡性循環弄得人心惶惶。

人類為甚麼總會遇到一些苦難?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聖經中說到可能是因為人的罪,也有可能是要顯出上帝的榮耀,展示上帝的計劃。新冠病毒出現的具體原因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以告訴你,苦難最深的根源的確是從人的罪開始。回溯到人類的起源,上帝造了亞當與夏娃,並且告訴他們伊甸園裏除了善惡樹上的果子不能吃,其他果子都可以吃;但是在蛇的出現和引誘下,夏娃偷吃了善惡樹上的果子,並引誘自己的丈夫亞當也吃了禁果,所以他們就犯了罪,違背了上帝的誡命。

那犯罪的後果是甚麼呢?上帝當時就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裏得吃的。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吃田間的菜蔬。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創世記三17-19)。原來按聖經所說人本來過得很好,因為不聽上帝的話犯了罪而與上帝分開,亞當從此就要汗流滿面在荊棘地裏耕作才可以糊口。不止這樣,因為人犯罪的緣故,「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創世記三17),宇宙萬物也被牽連而變質,開始有了毀壞和死亡,所以新冠病毒的來源從總根源上是與人類犯罪有關。

科學不是處方

很多人說如今世界科技不斷進步,人類面臨的所有問題包括身體健康、食物短缺、心理需求、違法行為等等都會有解決的方法。

這是真的嗎?很諷刺的是,在我們高舉科學發明旗幟的同時,卻爆發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次戰爭。因着人性的自私,很多有名的科學發明都被用於各樣大殺傷力武器。人們藉高科技互相殘殺,製造出很多苦難的悲劇。主耶穌曾預言末世快到的情景:「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馬太福音二十四12)雖然這世上有愈來愈多的高科技,不法的事情卻也愈來愈多,很多人的愛心漸漸冷淡。現在我們的物質生活都很豐富,但人因此變得愈來愈可愛嗎?不一定,倒是變得愈來愈自我中心,人心愈來愈敗壞。「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饑荒、地震。這都是災難的起頭。」(馬太福音二十四7-8)雖然人人都知道我們只有這一個地球,但是很多資本家彷彿不知道一般,為了逐利而毀壞地球生態。戰爭、饑荒、地震、污染不斷增多,使地球傷痕累累,處在被毀滅中。因此科學有時不但沒有解決我們的問題,反而製造了許多問題、困難和苦難。

除了錯誤運用高科技的問題,高科技本身也不是解決苦難的有效處方,即便人類的科研技術已發展到驚人的高度,但一個簡單的 RNA 病毒就讓我們手足無措了,很多東西不是我們可以掌控的。

人生根本出路

苦難不是毫無意義,其中也有上帝的美意和祝福。我有一位從中國來的朋友,是非常聰明的醫生,也是有名的研究員,文章都發表在全世界最權威的一些科學雜誌上。他從小的教育就是無神論,認為宇宙中沒有上帝,一切環境都在自己的努力和掌控當中,只要努力工作就會有成就,就能過好日子。但是有一次,他駕車時發生車禍,車子原地打轉360度,徹底毀壞,萬幸的是他和太太、孩子只受了一點皮外傷。警察趕來的時候非常意外,說他很幸運,這種車禍一般非死即重傷。這位朋友受驚嚇後感嘆道:「我雖然努力工作,但因為一件突然發生的事情就可能失去生命。如果我失去了生命,我的太太和孩子怎麼辦?一生的努力在一瞬間就可以付諸東流。」

那個時候,他不得不停下忙碌的工作去反思人為甚麼而活。他的一位基督徒朋友介紹他去教會,在認識上帝後,他每週都去教會參加敬拜,從上帝的話語中得到很多安慰和啟發,找到了人生方向,明白應該怎麼生活才更有意義。他也找到了工作、家庭、生活之間的平衡,人生過得愈來愈喜樂。

那位醫生朋友現在工作不再只靠自己的努力,也求大能大愛的主耶穌加給他力量。他的努力也不再是為了出人頭地,而是為了榮耀上帝的名。他花更多的時間來與家人相處,享受家庭生活。疫情在國內爆發以後,這位弟兄非常積極地參與籌款,並購買了許多防護面罩送給醫院的醫護人員。他分享說他不僅不會被新冠病毒打敗,還要反敗為勝過一個積極得勝的人生。在社會廣泛的恐慌和憂慮中,他的內心卻有一種從主耶穌話語而來特別的平安和喜樂。

聖經早已告訴世人這個世界有末日和各樣的苦難,末日會有審判,是主耶穌再來時審判全人類;但好消息是當祂再來時,會為信靠祂的人預備一個新天新地。那是一個美好無比的地方,使徒約翰在異象中看見那奇妙無比的景象:「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上帝那裏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新婦妝飾整齊,等候丈夫。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上帝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上帝。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二十一1-4)這個新天新地是上帝對相信祂的人的美好應許,是基督徒的美好盼望和歸宿。

當然,我們並不是簡簡單單坐在這裏等待那一天的到來,基督徒是有使命的。基督教不是避世,反倒是入世,在世上捨己愛人,行事為人都要作光作鹽,榮耀上帝。基督徒和其他人一樣也會有苦難,只是我們對待苦難的態度不同。我的很多基督徒朋友在疫情嚴峻的情況下並沒有愁眉苦臉,雖然環境很艱難,雖然面臨失業的危險和疾病的威脅,他們心裏卻有主耶穌同在的平安和安慰。他們知道上帝在掌權,如果上帝不允許的話,我們的頭髮一根也不會掉。

(本文轉載自美國《中信》月刊第 706 期)

註:至文章刊登時,全球確診人數已近一億。

我思我信

CT685000572dpi

文/張達明

 

我信

 

我在大學畢業那年暑假開始接觸基督信仰,數月後決志信耶穌。回望過去三十二年,上帝透過很多不同的經歷,讓我反思所信。我也真切經驗到聖經的啟示:上帝很愛我們每一個人。人生路途上會經歷許多事情,其中當然有不開心,甚至是不願意面對的事。聖經說「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馬書八28

 

我體會到上帝的心意是要建立我們的品格;關注的不是我所做的是否有成就,關注「我」這個人,希望我們能與有密切的關係。

 

信主後我仍然有很多失敗和軟弱,我看見自己的不足,做不到上帝希望我做的事,這是近十年以來體會最深刻的。

 

但上帝讓我清晰明白,接納我這個罪人,不僅僅在我決定接受耶穌為救主、將生命交給掌管的一刻,而是一生的。因為我的生命仍然有很多問題,需要耶穌來更新改變。

 

上帝明知我未能完全達到的要求,但愛我,差耶穌基督來幫助我,以的義代替我的不義(參彼得前書三18)。在基督的救恩裡,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參加拉書二20),這是我很深的感受。雖然我仍有很多不足,但當我接受耶穌時,上帝就看我如同的兒子,愛我,讓基督活在我裡面幫助我。

 

我思

 

畢業後我在律師行工作,後來在香港大學教書,也參與公共事務,遇上不少持不同意見的人。我在信仰思考中希望能成為和平之子,成為不同意見人士之間的橋樑,讓雙方有對話的機會。我期望彼此縱然看法不同,也可以在互信的基礎上溝通、相互理解和尊重、找出定位;特別在信仰群體裡,更渴望能持守「以仁愛寬容消弭紛爭」、「以謙卑憐憫擁抱公義」、「以聆聽對話建立共識」的信仰態度。

 

每個人都有自己看不見的盲點,就算彼此有對立面,也應嘗試開放交流。在信仰群體中更要基於上帝的愛,衝破隔閡,避免築起失去互信的牆。我相信上帝賜予我們的更新生命,可以幫助我們在惡劣處境中,有不一樣的回應。即使未能立時有互相信任的溝通,在我的經驗中也曾遇上艱難時刻,需要勇敢面對友善的環境。

 

然而,信念的堅持並非外在的得失,甚至是制度的改變,而是人心的改變;正如上帝看重我們的內在品格。因為,縱使人們改變了制度,內裡的不義卻沒有改變,敗壞的人心仍會操控制度,不公不義依然存在。

 

我曾看見不少年輕人付出勇氣主動聽取反對者的聲音,無懼受辱被駡,仍堅持對話、尊重溝通,不放棄所期待的人心改變。

 

我最近在看聖經的出埃及記。摩西要求法老讓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法老斷然拒絕,而後上帝降下十災。這段歷史敍述中,有一個很重要並重複的描述:「但耶和華任憑法老的心剛硬,不聽從摩西和亞倫,正如耶和華對摩西所說的。」(出埃及記九12,《和合本修訂版》)無論摩西在法老面前說了甚麼,行了怎樣的大神跡,都改變不了法老的心。在第十神跡出現前,法老仍是心硬。

 

如此艱難的處境,人很容易感到無力,會問:「公義是甚麼?」

 

上帝的心意很特別,曾多次向摩西預告,法老不會答允他的要求,但摩西必須繼續做上帝要他做的事。

 

這是我一直在思考和學習的。

 

持定所信所思

 

出埃及的故事給我很大啟發:不要放棄。即使困境不變,我們卻可以擴闊心靈空間,就是無需期望所做的事必定有果效,而是確信上帝掌權。

 

因此,繼續說應說的話,繼續做應做的事;抱持盼望去期待上帝展示的計劃,那關乎我的、眾人的;關乎社會的、世界的計劃。

 

我們身處歷史進程時,會不明白上帝為何安置人在看不見出路的處境裡。

 

就如以色列人出埃及前的四百年是奴隸階級,了無出路;

 

又如耶穌道成肉身臨到人間前,亡國多年的以色列人,在羅馬政府的管治和壓迫下,失去救贖的盼望;

 

甚至小百姓中的施洗約翰在出生前,他的母親以利沙伯禱告多年求子,卻一無所出,長久苦候的她,儘管禱告,但已放棄生育的希望,以為上帝不會聽她了。

 

上帝真的很奇妙,我們無法知悉歷史的進展,甚麼事要發生,甚麼事不會發生。我心裡清楚確定的只有一事:我們的上帝是掌權的王,顧念我們、看重我們。這信念幫助我在困境中能跳出怨憤仇恨。

 

為所信付出

 

要跳出憤怨並不容易,特別在憤恨難平,傷口未之時。

 

在這些艱難時刻,我學習憑著信念,步步堅持相信上帝的愛顧和恩典,從而建立堅韌的生命,持守關懷與愛,消弭仇恨,勇敢付出的品格。

 

上帝創造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每個人要怎樣回應在其生命中遇到的處境,自有上帝對其生命底心意的引導,所以我不認為所有人都要有一樣的回應。每個人都需要自我省思、尋求上帝,看看此時此刻上帝期望「我」這個角色要承擔些甚麼,因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角色,在整體上才能互相配合。身為信徒,心態上更要靠著上帝,帶著愛與關懷,剔除憤怨。

 

信徒看見不公義的事而感到憤怒是正常的,這是上帝給予信徒對罪的觸覺。

 

但我們要將憤怒轉化,選擇靠著上帝寬容面對,不讓憤怒演變成仇恨和罪惡纏擾我們。

 

這是信仰賦予我們在面對不義時,勇敢選擇以善寬容處之的自由。

ccmFB_CT685_20190925

(本文是張達明律師在本會與中國基督教播道會迦南道真堂及基督教恩臨堂合辦的新蒲崗福音午餐會的分享,內容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