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人生苦難「演習」

CT6710572dpi

文/思懷

 

居安思危非同杞人憂天,未雨綢繆是人生智慧。

 

為應付恐怖分子,警方安排反恐演習;為減輕地震傷亡,遂有防震演習;其他還有火警演習、核事故演習等,好叫天災人禍突襲時,不致措手不及,好好保護自己,懂得應變求生。

 

那我們怎樣應對人生中的種種苦難?不管有沒有信仰,人都有機會遇上折騰磨人的苦難,例如身絕症、意外傷亡、親人離,喪偶失子、欠債破產、失業挫折、疾病痛苦等,無法預計和控制,你可曾想過怎樣充分預備應對必來的苦難?

 

難解的苦難

 

朋友,面對人生苦難,最佳出路是基督信仰。也許你會嗤之以鼻:「假如這世界有上帝,怎麼容許世上有苦難,叫世人受苦?這公平公道嗎?你說上帝慈愛和全能,你怎樣解釋?」

 

對,這確不易解釋;雖然聖經有教導我們各種不同苦難的可能來源,例如:人犯罪的結果、上帝對人罪的懲罰、大自然定律或上帝的試煉讓我們成長等,卻沒有明確告訴我們遭遇個人苦難的真正原因,或許這是上帝的奧。數年前家母因病離即為一例。

 

然而,基督信仰最能為苦難這奧提供最有力及叫人信服的回應:因為世界上沒有一個宗教信仰中的「神」會受苦而死,但耶穌為拯救人類,降臨人間,替我們在十字架上死,所流寶血洗淨我們的罪,從而成就了救贖。沒有耶穌的苦難,我們的靈魂便不能得著永恆拯救。

 

上帝亦經苦難

 

因此基督信仰最接近苦難,因耶穌曾親身經歷人間痛苦,最能明白我們的苦

 

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上帝;

我們經歷的一切,都感同身受。

 

「因我們的大祭司(耶穌)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希伯來書四15)耶穌在世上也受過苦難是基督徒面對苦難的最大憑據。

 

上帝勝過苦難

 

我們可以問:「為甚麼容許世上有苦難?」

 

但更值得我們反思的是:「為甚麼耶穌祢為我受苦難?」

 

我想聖經雖沒有解釋我們受苦的確切原因,但它幫助我們怎樣實際勇敢地面對和勝過苦難。基督徒不是孤單面對,而是有曾經受苦的耶穌陪伴我們一起渡過苦難,當中經歷的力量、安慰、鼓勵、大能、慈愛…

 

因有耶穌為依靠,基督徒往往能在苦難中展現頑強生命力。

 

當受苦時,我們思想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耶穌,就不會疲倦灰心,重萌勇氣忍耐下去(參希伯來書十二3)。

 

人生的苦難無可迴避,但耶穌應許:「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十六33)朋友,你懼怕苦難嗎?擔心痛苦嗎?你預備好面對苦難沒有?最有效面對苦難的來襲,莫如認識和信靠這位以親自受苦難來深愛我們的耶穌。

 

人間苦難何其多,耶穌受苦顯深情。

ccmFB_CT671_20190813

 

 

〈順路〉

CT6711172dpi

文/黃剛

 

酷暑的午間,熾烈的陽光把整個城市得銀焰、熱騰騰。

 

一個陌生人站在路口,看著前方一大片遼闊的露天廣場,有點猶豫,不肯定到目的地是否要經過此處。廣場上空無一人,沒打傘的路人都避陽如避雨般,逃到各種高物的蔭下

 

陌生人找不到人問路,只好鼓起勇氣,冒著毒花花的陽光,竄走過去。走到廣場中間的游泳館,迎面走出一個身材高大、皮膚黝黑的年輕人。

 

陌生人向他問路,他看了地址,指點一番,看見陌生人疑惑的眼神,便說:「跟我走。」年輕人轉過頭已走在前方。

 

「你要去那裡嗎?」陌生人問。

 

答道:「順路。」

 

走了幾步,年輕人把手上的傘遞上「我多帶了傘,給你用。」陌生人撐著傘,感到有點不好意思。

 

「我不怕,你用吧。」年輕人接著說。

 

到了廣場的盡頭,年輕人給陌生人指示一個不顯眼的路標,沿著走可以直達目的地。

 

然後,回過頭就走了。

 

陌生人詫異年輕人走回頭路,望著他的背影,看著他個人走在遼闊而灼熱的廣場上。原來「順路」和「多帶了傘」,都不是真的,真實的是周到的理由和體貼的幫助。

 

真正的關愛是替別人著想,甚至願意為了別人的好處而犧牲,如聖經所說:「不求自己的益處…」(哥林多前書十三5

ccmFB_CT671_20190725

 

何必一定要信主耶穌?

CT6710772dpi

文/桑安柱

 

只要憑良心做人,何必信主?

 

「只要憑良心做人,信不信是無所謂的。」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他們以為人只要行善,宗教就沒有甚麼價值了。有不少沒有信耶穌的人,人格、道德都很高尚,何必還要叫他們相信呢?信耶穌還不是叫他們做好人麼?

做好人固然沒錯,但問題在於做怎樣的好人。一般人的「好」,不過是根據人所定的標準;而人的標準隨著所處的社會、環境、時代、階級、經濟、文化而改變。好比在羅馬時代,人們視奴隸制度為理所當然,沒有人認為不對;在回教國家,婦女是沒有地位的;中國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帽子下,以前娶妾的人被視為孝子賢孫。

 

  • 耶穌說:「除了上帝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路加福音十八19)善是上帝的本性,祂是善的典型,永不改變。人的善不過是相對的,上帝的善才是絕對標準。

 

基督信仰是:你當如天父一樣的完全(參馬太福音五48),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人自以為好到甚麼程度,重要是上帝對人的要求是怎樣的標準。

 

  • 聖經說,人所有的義在上帝面前,好像污穢的衣服(參以賽亞書六十四6)。「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羅馬書三10)因此沒有人可以憑著自己的「好」自恃。

 

人在上帝面前,絕不能因行為得救。做好是人的本分,但若認為有了一點點「好」就可換得永生,不需要信靠上帝了,這是十分錯誤的想法,世上沒有一位完全人。

 

同時,「不信」乃是人的大罪。從前把耶穌基督釘在十字架上的,不是那些稅吏罪人,乃是許多那些當時的「好人」:虔誠的法利賽人與宗教界的領袖。又如聖徒保羅在信主以前,也曾逼迫教會,還以為是為上帝大發熱心。

 

再者,德行是由信念產生的,「做好人」的觀念實際上間接出乎先人的宗教信仰。試問,為甚麼一定要做好人呢?做惡人不行嗎?做好人是傳統宗教信念,已深印在人的心裡。雖然人口裡嚷著:「只要憑良心做人,信不信是無所謂的。」但人之所以要「做好人」,骨子裡還是有其所「信」,是自己不覺得而已。可是人憑良心做人的觀念,根基既如此脆弱,久而久之,在摒棄宗教的環境與潮流中,也會把「做好人」的思想棄之無遺。

 

真欲「憑良心做人」,應當以宗教信仰為後盾,因若沒有上帝的幫助,人無力真正行善,所以千萬不可說:「只要憑良心做人,信不信是無所謂的。」此時問題來了,人會說:「好!那麼我就相信,但為甚麼一定要信耶穌?相信別的宗教不是一樣嗎?」

 

相信別的宗教不是一樣?

 

中國人有個說法叫「殊途同歸」,許多人認為相信別的宗教,同樣可以達到目的,毋須一定要信耶穌。有些人以為各種宗教,公說公理,婆說婆理,索性甚麼都不信。有些人則以為「條條大路通羅馬」,所有宗教,目的相似,方法不同而已,大家應當抱容忍的態度,讓各人選擇他的宗教,不要勉強別人。

 

如果所有宗教都是殊途同歸,那麼基督徒到處傳道勸人,真是太無謂了。同時,上帝也自討苦吃,何必差遣祂的兒子到世上來,又何必令祂受十字架的苦,何必多此一舉呢?

 

  • 但聖經說:「除祂(耶穌)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使徒行傳四12

 

  •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十四6

 

所以,基督教顯然不贊同「殊途同歸」之說。

 

有人說基督徒的胸襟不夠大,心胸太狹窄,可是世上有不少狹窄的事。例如,數學是狹窄的:二加二總是四,但沒有人抗議數學為甚麼如此狹窄,反之覺得它的狹窄就是正確。又如,化學也是狹窄的科學,二氫(H2)與一氧(O)化合的結果總是水(H2O),不會是牛奶或咖啡;照樣,沒有人反對化學為甚麼如此狹窄,反之人們認為它的狹窄就是真理。再以政府發行紙幣的事為例,為甚麼我們只承認政府印發的紙幣為法定紙幣,而不承認偽造的紙幣呢?為甚麼我們不指摘政府太狹窄呢?

 

各種宗教都想尋求神,尋求真理;各種宗教都勸人為善,也有很好的教義和所信奉的道德律。他們的宗旨與動機是良善的,教主與許多教徒都有很值得景仰的人格。但基督教與其他宗教有個基本差異:其他宗教都是人發起的,人想追求神,想用自己的力量往天上爬,想用自己的方法創造永生,想用自己的功勞來註銷在神面前所犯的罪;而基督教是由上帝出發的,上帝預備了救法,祂願意將永生賜給人,祂的兒子為人流血贖罪,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

 

其他宗教只有人的理論與宗教哲學,卻沒有一位為人流血贖罪的救主;其他宗教的教主都已經死了,因為他們都是人,惟有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祂不在墳墓裡,已經勝了死亡的權勢。其他宗教以「行為」為得救的條件,叫人自己努力去「做」,做好人做到完全無疵的地步,所以得救始終遠遠在望,令人垂涎欲滴,翹首企望,畫餅充饑。基督教以上帝的恩典為得救的入門,再將新生命賜給一切信祂的人,使他們活出新生命。

 

基督教沒有勸人做好人,因為人已經死在罪惡過犯中,被罪惡捆綁,無能為力,這不是做好人的問題,人根本沒有力量行善。

 

其他宗教注重的是「教」,基督教所注重的乃是「救」。

 

得救的意義分兩方面:消極來說是指從罪惡中拯救出來;積極來說乃是救人進入新生命中,這生命開始與上帝相交。所以得救是脫離罪惡的權勢,變成一個新生的人。試問,世人若欲尋求上帝,與上帝和好,究竟用人自己設計的方法好呢,還是走上帝指示的途徑對呢?

ccmFB_CT671_20180410

(本文轉載自美國《中信》月刊第 671 )

 

 

時代的挑戰

CT6710272dpi

文/劉進圖

香港近年社會撕裂帶來的挑戰,相信每個人都有切身感受,不論在同一個家庭、同一個朋友圈子、同一間公司、同一間教會,都可能因為對時局、對世事的看法不同,深深影響人際關係。

  • 就個人觀察,社會撕裂的因素有四方面: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而我們可怎樣面對這時代挑戰,則以我個人遇襲後的反思來分享。

 

社會為何撕裂?

 

一、政治因素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社會已有政治意見分歧,卻沒有現在這樣撕裂。九七回歸後,基本法生效,其中有一個政治目標:1997 2007 年,定下立法會直選議席比例、行政長官產生辦法等。既有共同政治日程,所以政治爭拗沒有演變成難以彌補的鴻溝。

2014年,一國兩制白皮書公布,人大決定普選行政長官要先由北京通過一千二百人的選舉委員會揀選候選人,選好才給香港一人一票去選。

 

政制發展終極藍圖首現,引發「真普選」的爭論,更演變成巨大的政治撕裂。

 

政制的決策制度由此失去共同點,失去彼此尊重和制約。這些年來,因失卻政制發展的共同目標而引發的紛爭、撕裂,在掉失對話基礎下,實難以彌補。

 

二、經濟因素

貧富懸殊不是今天才有的問題,過去香港社會的流動性高,即使在清貧家庭長大,只要努力進修,畢業後找到好工,假以時日都能脫貧,置業安居,改善生活。但如今由於地價、樓價、租金高昂,令置業階梯斷了。年輕人即使有專業工作,也未必能在結婚時置業。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移民潮,造就了留港年輕人有晉升中層或高層職位的機會,而今天的年輕人卻因有眾多資深職員在上層,難有晉升。即使出來創業,因租金高昂,縱有再好的主意、手藝,也不敵租金壓力。

 

由於經濟向上流動的空間收窄,有產階級跟無產階級之間的鴻溝拉遠,難以逾越。

 

三、社會因素

香港從來就是個移民社會,不同年代都有大批不同的移民來港,亦有很多港人移民到外國。過去的移民大多是難民背景,彼此守望相助,同舟共濟,不會互相排擠。

今天香港仍有很多入境和出境的移民,但很多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心態改變了,覺得外來移民滲入自己的生活空間,搶佔經濟資源,製造了很多不文明的社會問題,因此不再包容,產生排擠、歧視、辱罵,甚至動手。

 

過去幾年,內地人來港引發的社會矛盾與撕裂與日俱增,同舟共濟的精神不復存在。

 

四、文化因素

我在新聞媒體工作二十多年,大部分時間香港還有主流媒體,大家縱有不同政治立場和社會背景,但接收的新聞資訊大同小異。現在網絡社交媒體普及,已不再是主流媒體年代,人們會透過臉書、WhatsApp 等接收新聞,更有年輕人只看朋友分享的資訊。

 

2014 年雨傘運動開始,刪除不同意見人士的情況在社交網絡上頻頻出現,

 

造成年輕人群組只圍攏同一政治立場的人,只聽到一種聲音,形成了很多偏見而不自知,亦與其他群組難以溝通,進入「一言堂」、「回音谷」的信息年代。

 

從遇襲到開審

 

該以怎樣的態度面對社會撕裂的局面?

「因祂使我們和睦(原文是因祂是我們的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以弗所書二14上帝藉著耶穌基督釘十字架廢掉冤仇,使人與上帝得以和好。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就能尋求改變人與人的關係。

 

我的個人經歷正體驗了這個真理。

 

2014 2 月,上班途中遇襲重傷,住了五個月醫院,心情卻相對平靜,全是上帝的恩典。親友和醫護人員用愛心包圍我,太太更封鎖資訊,不讓我看所有與案有關的報導,以免刺激我,我是全香港知道自己的新聞資訊最少的人。在醫院早晚忙著配合醫生及物理治療師制定的康復療程,沒空理會外面的事,心境反得平靜。

 

2015 年夏,考驗開始。那時案件開審,我要出庭作供,面對兩個疑犯。證人欄跟犯人欄距離甚近,那會是我第一次近距離看著傷害我的人。疑犯是從我背後施襲,我抬頭時只見他們迅速跳上電單車逃走的背影。審訊那天,我要仔細重溫遇襲的每個細節,所以審訊日子臨近時,壓力甚大。

 

做了數十年基督徒,卻不曉得怎樣為這事祈禱,

 

想了很久,我向上帝禱求兩件事。第一,願真理的聖靈,在法庭的房間運行,讓公義得到彰顯。第二,我走入法庭時,求耶穌基督與我一同進去,否則我不知道能否面對壓力,面對襲擊、傷害我的人。

 

學習原諒

作供時,我心情平靜,雖有壓力且疲倦,審訊也消耗精神,但心裡仍有平安,我清楚知道耶穌基督在那裡。

 

我不單看到犯人欄的兩位被告,還見到耶穌基督。兩位被告固然有錯,應受制裁,但我們也同樣會犯錯,同樣得罪上帝,有傷害其他人的時候,需要基督的寬恕、憐憫,

 

而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用自己流的血,代替了我們應該承受的代價。面對這位為我捨身在十架上的基督,我知道我的罪已經得赦,祂是一位愛我、為我犧牲的上帝。面對這樣的上帝,我問自己一個問題:面對那兩個傷害、得罪我的人,在完成法律審訊,公義得到彰顯,犯人受到應有制裁後,我會否原諒他們?按照常理,我可以選擇不原諒,但我看見犯人時,耶穌基督也在,而我知道祂希望我饒恕,正如祂饒恕我一樣。

 

審訊結束,我面對傳媒採訪時,公開對所有人說,我原諒了那兩個人,

 

唯一原因是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廢掉冤仇。這不是一個古老文本上學到的道理,而是我真實的經歷。

 

廢掉冤仇

「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祂在我右邊,我便不致搖動。」(詩篇十六8)當社會撕裂出現,不論在電視鏡頭上,或真實生活場景中;當你見到有些人的意識形態跟你差異甚大,甚或有些人說話很討人厭,就將耶穌基督擺在面前,試著跟自己說:「耶穌基督在這裡。」不論基督是審判他或拯救他,祂會定奪一切。

 

「十字架廢掉冤仇」,甚麼是冤仇呢?就是對立、撕裂、鴻溝。

 

如果你意會到自己跟上帝有這樣的鴻溝、這樣的對立;跟其他人有這樣的鴻溝、這樣的敵對,請你記起,惟有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能廢掉冤仇。我鼓勵大家要記著十字架的信息,就是廢掉冤仇。

ccmFB_CT671_20180329

(本文是劉進圖先生在本會與中國基督教播道會迦南道真堂及基督教恩臨堂合辦的新蒲崗福音午餐會的分享,內容經整理。)

 

 

CT6711072dpi

文/方華

 

某日與朋友共膳,大家盛讚她最近分享的風景照片漂亮,朋友因而笑談此次旅遊的小笑話。

 

她難得與家中姊妹一起旅遊,委託熟悉當地的姨甥女代訂酒店,沒想到兩代真的有差距。「姨甥女是設計師,給我們訂了時尚的小旅店,我們走進去發現,乘搭電梯找不到按鈕;到處都很黑暗,房間內開了所有燈還是不大看得見。」朋友說︰「我和妹妹都覺得太黑了,地方不好住。」

大家不禁會心微笑,都不再年輕了,對照明的要求是必須明亮;年輕的設計師則認為黑色、暗淡最有品味,沒想到阿姨會看不清楚,影響生活。

 

視力好,不需要太光亮便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可是仍需要有光,沒有光不能過正常的生活。

 

電燈泡是在十九世紀中葉才進入人們的生活,在此以前,當黑夜降臨,人們使用火把、蠟燭、油燈等照明工具。那個時期,光的重要不言而喻,你不用特別提醒,人人都知道要趁著有光做好要做的事。

 

 

「鑿壁偷光」遠自西漢,「囊螢映雪」則是晉代了,窮家子弟想盡辦法要爭取多一點讀書時間,當然得「借光」,只是這些典故成語愈來愈少人提及,不是嗎?你跟青少年講這個,他們沒有半點共鳴,在他們的經驗裡,要有光,按下開關就成。他們或許會說,今天反而應該講光害,光太多了啦!

 

耶穌勉勵祂的門徒︰「你們是世上的鹽……你們是世上的光。」(馬太福音五13-14鹽和光都是人不能缺少的東西,不但對生活很重要,對健康也很重要。耶穌時代當然沒有電燈,用的是油燈和火把。祂也告誡門徒,點燈要放在高處,才能照亮家裡所有人。光的作用是照明,所以不可能收藏起來。

耶穌過的也是這樣顯露的一生,正如聖經所說︰「生命在祂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約翰福音一4)耶穌在世的生命,說明了生命可以是完全不一樣的,就如光照入黑暗,人可以看清楚自己生命的真實面目。

 

耶穌的人生是可以考查的,許多人考查以後就心悅誠服地跟從祂,並且自己也成為別人的光,在自己的範圍內消弭黑暗。耶穌談的是照亮人的光,不是炫耀的光,不是今天那種霸凌式的強光。

 

想像你走在黑暗的路上,或駕車在沒有照明的路上,你最期盼的,不是那種突然強力籠罩你的強光——那是追捕或監視的符號,而是遠處有人家的燈火,讓你知道自己走對了;又或是前面開始出現稀疏的路燈,讓你知道自己沒有跑到荒野去。

 

光真正的意義是照亮,

而不是裝飾;

人生的意義也是從裡面活出光亮,

而非擁有各種浮誇的外在成績。

 

耶穌就是光,祂呼召你進入光中,自己也成為光。

ccmFB_CT671_20180322

(本文轉載自美國《中信》月刊第 671 期。)

 

 

人生的改變

CT6710372dpi

文/李熾明

我曾問上帝:「現在家庭經濟狀況終得改善,且愈來愈好,但太太卻不能好好享受。為何祢對她這樣不公平?」我甚至求上帝,若患重疾的太太終無法康復,請現在就帶她離去,不要讓她再受折磨。

太太已漸口齒不清,說話模糊,別人難以理解。感恩我仍能聽懂她說話的大部分,甚至成了她的翻譯。

 

一次,太太無論如何努力表達,我還是聽不明白,太太控制不了情緒,向我發脾氣,我亦很生氣地反駁。

 

但在禱告中,上帝教導我要更細心照顧和愛護太太,要學懂處處包容和體諒她。經反思後,我深感太太是被病魔折磨才這樣的,除向她道歉,更沒再發一句怨言

 

改變前的我

讀者會否以為我想跟大家說,我是這樣一個聽上帝說話又體貼太太的信徒?當然不是!

 

我本是一個自我中心、只相信自己和運氣的無神論者。一切改變,全因滿有恩典的上帝。

 

我跟太太在 1991 年認識,當時她是一名基督徒。因工作關係,我只能在星期日放假,她為了愛情,放棄了星期日參加教會的聚會。

我們於 1993 年結婚,並到南韓度蜜月。期間,太太突然發燒發冷,被送到急症室,發現泌尿系統出了問題,影響排泄。回港後,情況一直反覆,時好時壞。跟著,她懷孕了。

太太因身體抱病,患上產前抑鬱,情緒更影響病情。臨盆在即,她竟激動地跟醫生說,要放棄腹中女兒;幸好女兒終能順利出生。

往後數年,香港經濟下滑,我的建築生意大跌,加上不懂理財、花費大、甚至有賭博惡習,家庭經濟陷入困境。太太也一直飽受情緒病及泌尿系統疾病折磨,整個家變得雞犬不寧。我的性格亦變得暴躁,愛發怨言,甚至牢記讓我陷入困境的人和事。

 

不再抗拒信仰

2001 年,我家遷居天水圍,女兒在基督教小學就讀;太太開始重返教會。

 

然而,我仍十分抗拒信仰,認為世界上只有自己最可靠。

 

只是在太太不斷遊說下,才抱著陪伴和應酬的心態,偶爾參與教會聚會。

期間,透過不同牧者的講道,我對信仰的抗拒竟慢慢消失,更頻繁地參與聚會。2005 5 7 日,教會舉行音樂佈道會,當講員最後問:「有人願意接受主耶穌成為生命的主嗎?」突然心中有一意念「我為何一直不願相信呢?上帝已等我很久了。」於是我表示願意相信主耶穌。曾多次向我傳福音的太太,頓時感動落淚。

信主後,我從暴躁如雷慢慢變得溫和,以往常發怨言,現卻默默為主服侍。同時,家裡經濟狀況亦漸趨穩健,如今我已能原諒昔日令我陷入經濟困難的人,不對誰懷恨。

 

生活雖風平浪靜,但太太身體卻愈來愈差。

 

先是泌尿系統情況每況愈下,然後情緒出現問題要看精神科,接著因聽覺要看耳科,甚至走路開始不能平衡。我漸意識到問題並不簡單。

到了 2012 年,太太經過多番檢查後,證實患上遺傳性的腦病變——白質皮層病變。成因是大腦和小腦之間一些細胞受破壞或潰爛,病徵像中風和腦退化一樣。不幸的是,醫學界至今還未能找到治癒方法。

 

全力照顧家庭

CT6710372dpiB

作者(左)及太太

太太漸漸失去活動能力,要以輪椅代步;泌尿系統的疾病也趨惡化,膀胱退化收縮,容量減少,排泄次數倍增,卻不能自行排泄。我每天在職場勞碌,晚上回家後,仍要全力照顧太太。每晚凌晨一時及四時,我都要協助太太放小便。每天只有數小時睡眠。

對我來說,生命的改變,全因上帝的教導、憐憫;人生的改變,全因上帝的帶領、施恩。感恩上帝賜我能力,可毫無怨言地照顧家庭。我深深體會到,是上帝與我同行,從沒讓我孤單面對。

我不知道上帝會否改變太太的病情、何時讓太太回天家,但教導我與太太要勇於面對自己的人生,珍惜與對方相處的時間,一天比一天更依靠

 

因上帝的賜福,永遠比苦難多。

 

ccmFB_CT671_2018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