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和復活節

CT672000772dpi

文/孫基立

在復活節之前,我買了一大束百合花,復活節那天我起得很早,向玻璃花瓶那個方向一瞥,發現那些漲鼓鼓的淡青色的花蕾忽然變成了盛開的百合,散發出清甜的香氣,在晨曦的微光中,雪白捲曲的花瓣半明半暗,形成奇妙的光影組合。

 

就在這一剎那,我明白了復活和百合花之間的神祕聯繫。

 

在復活的清晨,那幾個婦女在墓地尋找耶穌的遺體,但是他們沒有找到,而復活的信息就在那個清晨的時分向人類顯明了。

 

人類不必再屈從於死亡的恐懼,而且新的生命是純潔無瑕的,

 

脫去了地上一切的不完美和腐朽,我們夢想的生命形式在復活節的祝福中出現了。就如同我在晨曦中看到的那束潔白的百合花。

 

我們所盼望的新生命將是怎樣的?誰也不知道,但是當我看到那束晨曦中的百合花,我就似乎明白了,

 

許多詞湧現在我的心裡:聖潔,高貴…

 

其實所有這些詞都無法描述真正看到那束百合花的感受。

 

那束百合花就是復活圖畫:在上帝的國度,我們的心靈和生命都得到了淨化,散發出聖潔的光輝。

 

我們在疲勞的生活中掙扎,嚮往天國和一個完美的生命,那個新生命在哪裡?

 

耶穌的死亡非常痛苦,臨終的時候,除了母親和幾個婦女,其他人都因為害怕受牽連逃走了,人們在十字架下嬉笑侮辱,嘲諷所宣揚的天國和新的生命。

 

像任何一個臨終前的兒子那樣,將母親託付給最信任的人約翰。也像任何一個面臨自己無法承受的痛苦的普通人那樣,在臨終前向天上的父親發出質詢:父啊,你為甚麼拋棄我?

 

死亡的慘狀我直到今日依然無法完全想像,面對當時那些在十字架前抓鬮分的衣物,給戴上荊棘冠冕,嘲笑的人,我不敢想像內心的感受。

 

後來,這一切都歸於沉寂,

 

的遺體安放在墓地,的門徒也準備四散,可能他們覺得自己也受了愚弄,將一個凡人當成了拯救者,的慘死也宣告了這個夢想的結束,他們正準備重操舊業,可能在老年的時候回憶一下年輕時幹的糊塗事。

 

但是在復活節的清晨,又重新出現在來墓地膏抹的遺體的婦女面前,告訴她們,祂過去說的一切都是真的,早就預言過的死和的復活。

 

那個答應給予我們的屬天的生命也是真的。

 

今天那束潔白的百合花就在清晨時分,重新告訴我同樣的信息,耶穌邀請我們分享的心靈世界和的生命,儘管有許多的痛苦,但也同樣是美麗的。

 

百合花代表復活的基督,它的聖潔,它從腐朽中的新生,都在訴說一種新的生命:的仇敵,為釘死的人祈禱,原諒的門徒的背叛,依然愛他們,信任他們,愛每一個世人認為骯髒的人:妓女,稅吏…

 

我們只能觀望天國,

仰慕天國,

就如同我們仰慕基督,

的世界是我們永遠無法完全理解和體會的世界。

 

但是我們知道這個世界的美好,

它有百合花的顏色和芬芳,

我們在地上就能看到它的影像。

ccmFB_CT672_20190417

 

 

一步之遙

CT672000272dpi

 

一步,有多遠?就只是雙腿步寬的咫尺?

 

其實人生的每一步,是前或後、是進抑退,可以是差天共地、天人相隔……

 

那日,萬念俱灰、前路茫茫,整個人徹底被現實壓垮;我上到天台,想做傻事解脫,只差一步便釀成大禍,尤幸身旁的女兒緊抱著我,哭叫我不要這樣,後來警察趕至才及時勸阻。沒有踏出這一步固是萬幸,但後來我憑著信心踏出另一步,卻教生命全然扭轉……

 

步履蹣跚人生路

 

回想我差點「行差踏錯」,全因一段破碎婚姻。

 

2003年我在內地與一位喪妻並育有兩名子女的醫生結婚。因內地限制生育,適逢香港放寬入境生育政策,我便來港誕下女兒,然後與她回鄉生活。當時丈夫的孩子視我如仇人,時常吵鬧,弄致家無寧日。丈夫因他們自小喪母而溺愛,我在家中受盡委屈。後來發現繼女染上毒癮,更帶同我的女兒去吸毒場所,為著擔心女兒被帶壞而常與丈夫吵架,終離婚收場。

 

之後我帶著只有三歲的女兒來港生活。因沒有身分證不能工作,母女住在環境惡劣的劏房,積蓄轉眼用罄,食住頓成問題。我憂慮致不能成眠,整日怨天尤人,活在痛苦中。

 

生活壓力和過去的傷痕導致我神經衰弱,健康愈來愈差,更常因心跳急速而進出醫院。社工因我無力照顧女兒,要把孩子交給社會福利署。我極力反對,深恐失去女兒,為此與社工激烈爭論。我深知自己確實無力照顧女兒,見完社工後,感到彷彿沒有明天,才會走上天台差點踏出恨錯難返的錯步。此事引起社會關注,社工終讓步,允許我和一位同鄉合力照顧女兒。然而女兒或被我嚇倒了,自此常感焦慮緊張,需接受心理治療。

 

勇敢踏出信仰路

 

女兒就讀幼稚園的校長得悉我們的困境,就帶我到教會的食物銀行領取糧食,教會中人亦熱心捐助使我渡過難關。

 

牧師說耶穌是人的幫助和倚靠,經歷絕境後的我醒悟到人的脆弱和渺小,漸漸明白為何耶穌要來到世間拯救世人。教會的弟兄姊妹知道我在水深火熱中,紛紛為我祈禱和提供幫助,他們無私的付出讓我真實地感受到耶穌的愛和眷顧。

 

記得有一次教會來探訪時,我驚訝他們買來兩排盒裝朱古力奶,

因當天早上女兒說:「媽媽,你很久沒買朱古力奶給我了。」

豈料即日就收到教會送來的。

 

此外,以前我們住的劏房沒有窗,女兒的氣管漸出問題,咳嗽屢醫不好。後來我向一位相識多年的老街坊,以三千多元租到一個七百呎的房間,那裡窗明几淨,空氣清新,遷入後不久女兒的咳嗽就好了。至於女兒的情緒問題,有社福機構主動上門免費輔導,女兒的情緒也愈來愈穩定,漸漸開朗起來。耶穌基督的愛如細水長流,源源不絕,我實在經歷很多,對祂的信心隨之增長,彷彿得著一顆新心勇敢面對前路。我決定踏出全心全意信靠主耶穌的一步,受洗加入教會。

 

重建新生展新步

 

信主後我按聖經教導生活,遇到困難時學習交託主,漸漸發現內心平靜安穩,不再惶恐。主耶穌亦藉著女兒想念父親,使我反省當初衝動提出離婚,導致女兒失去父愛的遺憾。為彌補對女兒的虧欠,假期時我便帶她回鄉見父親,前夫也間中來港探望我們。

 

聖經說:「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歌羅西書三13感謝主饒恕我的過錯,以往種種我已完全放下,在人生路上重新出發,現在與前夫和他的子女如親人,怨恨全消。

 

我本是個悲觀和容易焦慮的人,遇到困難總會擔憂和逃避!聖經說:「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馬太福音六34)教會知道我需要成長,便推薦我接受專為新來港婦女信徒而設的「波阿斯領袖培訓課程」。經過一年的學習,教我對人對事都以積極態度面對,靠著主活出喜樂與自信。畢業後我在教會服侍,與牧師一起探訪有需要的家庭。因自己是過來人,明白新來港基層家庭所面對的困難,我很樂意與他們同行。

 

之前我生存只為女兒,現在知道生命最重要是有主耶穌同在, 

女兒重要,家庭重要,親近主更重要。

 

信主後我依然遇到生活上的難處,不同的是,現在我充滿信心,因有主耶穌同行每一步。

ccmFB_CT672_20180507

(何在凡採訪,經編輯整理)

 

 

因父及子

CT672001072dpi

文/方華

有一位尋道者專程拜訪大師,請求大師給他一點靈性上的指引。他懇切向大師說明他的困惑︰「請你指示我怎樣體會上帝的存在。

 

我相信上帝是存在的,

只要看浩瀚的宇宙,

大自然的變化奇妙無比,

就知道創造主一定存在。

 

只是我不能體會創造主與我的關係,怎麼說呢?就是沒有那種知心的感覺;可是我和家人朋友,卻會有心連心的感受,我也因此知道他們對我很寶貴。」

 

大師聽完他的話,深深看了他一眼,對他說:「我這段時間正在進行靜修,不方便講太多話。這裡有個筆記本,是我寫下的一些反思和心得,你拿回家去,在適當的時候看看吧。」尋道者帶著大師的筆記本回家,把此行經歷告訴妻子。

 

不過他們兩人都沒有打開筆記本看,

因為尋道者不知道甚麼是「適當的時候」,

 

而妻子因為快將臨盆,事務繁多且心情緊張,已顧不上其他事情了。過了不久,孩子出生了。他們初為人父母,忙得團團轉,照顧初生嬰兒是不分日夜的辛勞,真叫人心力交瘁,可是他們絕無怨言。只要看見兒子揮舞小小的手腳,或抱著親親他酣睡的小臉,他們心裡就充滿了喜悅和愛寵,渾然忘了困頓。

 

為這個無助的小嬰兒,他們願意付上自己的生命,不因要他將來怎樣回報,只是單單深愛著他。兒子的出生,令他們的人生提升至不同的層次。

 

這天晚上孩子安靜睡著了,夫妻二人坐下來休息,不經意看到大師的筆記本就在旁邊,尋道者心中一動,想:「現在是不是『適當的時候』呢?」他拿起筆記本隨手一翻,

 

打開的一頁寫著:「上帝是一位父親。」

 

尋道者如遭棒喝,激動得要掉下眼淚。上帝是一位父親,是他的父親,正如他是兒子的父親,無條件地愛著自己的孩子。頓然間,他覺得自己明白了天父的心,他們是心心相印的。

 

妻子看見丈夫頓有所悟,眼中閃爍著快樂的光芒,便伸手過來,取過大師的筆記本。

 

她打開其中一頁,上面寫著:「上帝成為了人子。」

 

啊!耶穌降生世上,成為人的兒子。祂成為無助的嬰兒,不能缺少父母的照顧。這是何等謙遜溫柔,也是何等決心去自我限制!為的是要活出不同的一生。

 

祂親自走過人生的短促有限,使我們得以知道祂真正明白我們的處境,體會我們的勞苦愁煩、轉眼成空。上帝成為人子,要與人心心相印。

 

這對夫妻無限欣喜,彼此相顧,一起笑了出來:

「這就是適當的時候!」

ccmFB_CT672_20180416

(本文轉載自美國《中信》月刊第 672 期)

 

 

復活的木頭

CT672001172dpi

文/黃剛

颱風過後,清潔人員把折斷落在地上的樹木鋸成一段段,堆放路旁,等大卡車來收集。兒子路過,看見樹木堆裡一梁又白又直的小枝幹,覺得特別可愛,撿出來要扛回家。

兒子到家後,隨即向我展示戰利品。不料枝幹的一端經一路拖磨,變得焦黑,他若有所損,用手一探,「嘩」的一聲:「爸爸,這木頭很熱,會著火嗎?」

 

本想把那木頭扔掉,但兒子堅持要留著,就暫擱在天台一角。

 

過了一段時間,種在天台的幾棵火龍果要換盆。我在大花盆加滿泥土,把幾棵火龍果種在一起,中間需要木樁子作攀附,就想起那梁小木頭。果然中用,那木頭立在花盆裡,堅固又醒目。孩子看到自己的戰利品大派用場,特別雀躍,也就更鍾愛和關注新盆栽了。

 

一天,兒子緊張地跑過來拉著我的手:「爸爸,快上天台看看,神奇的事發生了!」原來那木樁竟長出兩片小嫩葉。「木頭居然能復活。」我不禁讚歎。

 

數天後,枝幹上的葉子長出形狀,我認出是黃槿。古語道:

「枯木逢春猶再發」,一點沒錯,

只要枝幹裡仍存留著生命,

一旦下到適當的泥土,

生命就被喚醒。

 

復活是神奇,但並不神祕。她不需要複雜的儀式和堂皇的祭壇,她就發生在平凡的天台之上;復活是奇妙,但並不稀奇。她不是千載難逢,百年一遇,她就發生在日常生活中。

 

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 約翰福音十一25),復活並不神祕稀奇,只要把生命放在耶穌裡,就有復活的生命。

數月過去,黃槿已枝葉茂盛。我想,到了夏天,她將要綻放朵朵黃花。

ccmFB_CT672_201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