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其食〉

CT676001072dpi

文/方華 

夏初的一天假期,老三約朋友一起郊遊野餐。除了前一晚已預備的食物,出門前還加煮了一盆丸子。老三見我探頭查看,告訴我:「這不是肉丸,是素丸子。那島上有流浪牛,據說牠們會吃肉丸。」

 

晚上回來,保溫袋中仍有食物,問為甚麼未吃完,老三說:

 

「就是因為牛!我們吃到一半,牠突然出現,一口就叼去放在野餐墊蓆上的馬拉糕,連塑膠袋也一起吃下!」

 

他們連忙把食物快速收拾起來,那牛竟來叼野餐地蓆。

 

「我們連忙去搶,但牛的氣力很大,差點讓牠吃了。」

 

忙亂中,老三拿起西瓜引牛吃,這樣才搶回塑膠地蓆及趕快收好東西。

 

島上有流浪牛由來已久,政府也有關注牠們,來「突襲」的那隻牛耳上釘有牌子,編號829。聽了老三的報告,令人鬱鬱不樂,猜想829號牛大概活不久了。牛本是吃草的,一方面可能草不夠吃——都沒有長草的地方了;另一方面,沒頭腦的遊客會給牛吃自己吃的東西:麵包、肉腸、即食麵、薯片等,還有不負責任的人把膠袋垃圾隨處丟,饑餓的牛把膠袋都吃下肚裡。老大怏怏不樂地說:「牛吃了膠袋消化不了,塞在裡面阻礙牠們吸收營養,於是更覺饑餓,更會亂吃東西。」

 

吃垃圾會害死流浪牛,牛是不知道的。人亂吃垃圾食物,也會害苦自己,他們知道嗎?

 

這些年來,很多人會引用一句英文叫人不要亂吃東西:You are what you eat.」就是人如其食的意思。人如其食本來是一本書的書名,意指吃甚麼就會像甚麼。提倡素食的人很愛用此語叫人不要吃屍體——肉食就是屍體嘛。說得這樣難聽,不知有多少人被嚇怕,又有多少人心生反感而不要聽。

 

在精神層面同樣也是人如其食。只吸收流行文化八卦資訊的人,真的是言語無味,一開口就令人感到他們內在的空虛。

 

只會用電子遊戲餵養自己,變得連談話都漸有困難。

 

最可怕的是在公眾地方,常常看見年輕父母把手機給幼兒看影片或玩遊戲,據說這是「電子奶嘴」,讓小孩不要吵,不來打擾。

 

我感覺有如幼兒餓了,你丟給他一包零食,讓他連包裝袋一起吃下一樣。

 

路加福音十一章 24 26 節耶穌講了一個故事:「污鬼離了人身,就在無水之地過來過去,尋求安歇之處;既尋不著,便說:『我要回到我所出來的屋裡去。』到了,就看見裡面打掃乾淨,修飾好了,便去另帶了七個比自己更惡的鬼來,都進去住在那裡。那人末後的景況比先前更不好了。」人如其食,你內心讓甚麼進去,你就變成甚麼。今天你願意選擇讓主耶穌住在你裡面,有祂豐盛的生命嗎?看哪,祂在叩門,等你回應。

ccmFB_CT676_20190605

 

 

不再被死亡捆鎖

CT676000772dpi

文/龔薇

我患精神分裂症已有十六年,期間曾自殺多次,最嚴重的一次是喝了酸液,令食道、氣管灼燒萎縮及變得狹窄,導致吞嚥和呼吸困難。我進行了十多二十次手術,至今已恢復了七八成。現在每天要吃精神病藥及抗憂鬱藥,一般人可能不理解這些病和服藥後的酸甜苦辣。我感到焦慮、掙扎抗拒、厭棄生活,卻依然活著,這力量是誰賦予的?是我的上帝。祂讓我在試煉中仰望祂,在絕望中盼望祂,在焦慮中信靠祂,

 

我不能想像若沒有上帝,如何活下去。

 

痛失親人

我信主並不因受病患折磨,讓我在絕望中看見上帝,而是因為姊姊的孩子十一年前溺水身亡。當時他才十五歲,為了救急流中的同學而葬身大海。姊姊聽到這個消息,如雷轟頂,當她帶著一種空洞、悲痛欲絕、無法相信,也有些恍惚的心情去醫院看孩子時,看到的是躺在床上不能說話、不能關心媽媽、手裡還握著海沙的心愛兒子,姊姊的心已痛到要崩潰的極點。

 

未失去親人前,我們對親情的理解從未如此深刻,失去了才知道是那麼揪心。

 

姊姊的兒子是個懂事的孩子,家境貧寒卻能體會媽媽的辛苦,主動照顧不滿週歲的弟弟,在學校深得同學的喜愛。這樣一個好孩子卻突然離開人世,使我和姊姊對人生有了新看法。

 

白髮人送黑髮人,撕心裂肺的思念,心靈空洞的死寂,世上還有甚麼是重要的?金錢、財富、名利、地位,甚麼可以換來這生命?有甚麼對我們仍然重要?這些外在的一切虛榮浮華猶如破滅的泡影,沒有甚麼比我們失去的親情更寶貴!

 

孩子的死給我們全家帶來改變,那些身外物,如錢財、虛榮、地位、奮鬥、學業都如幻影,不再重要。

 

外甥的去世,讓我在世上多了一個永遠的遺憾,永遠的懷念,永遠的悲傷。

 

逝去的外甥生前信了主,喜歡到教會,我和姊姊都曾感到莫名其妙;但此時我在極度悲傷中,也不知道是為甚麼,打開了聖經。讀著讀著,我讀到約翰福音說上帝是光,耶穌是道路、真理、生命。

 

雖然有很多內容我不完全明白,但這些話就像一盞明燈,

 

突然照亮了我黑暗空洞的內心,讓我知道人有靈魂,有永生。我對上帝有了初步概念,接下來認識上帝更多方面。

 

悲傷非枷鎖

在進一步學習和教會幫助下,我相信並逐步明白了上帝與人的關係,以聖潔代替罪是通過主耶穌的犧牲來完成的。耶穌上十字架為拯救人類,包括為我而死,獻上活祭,成為我們與上帝之間的中保和橋樑。我認識了主耶穌,相信了上帝,從此擁有永恆的生命。

 

我不知用甚麼形容認識上帝後帶來的喜樂與盼望有多大,這種重生和盼望不僅讓我對外甥的死有安慰和盼望(知道有一天能再見他),對我的疾病也有了解釋、安慰和盼望。

 

上帝每天都托住我,讓我勇敢面對疾病,在對付疾病時有得著、有滿足、有帶領、有依靠。與上帝同在,我不再懼怕疾病和死亡,而是有喜樂、平安、盼望伴著我,

 

即使用全世界的財富來換這種快樂、滿足,我都不願意。

 

現在我完全明白,上帝會用我苦難的經歷來傳揚、榮耀、見證祂。祂是信實和大能的,能讓我這樣的人活在世上,還能享受祂賜下的滿足和甘甜,這就是一個神蹟。

上帝是又真又活的,能改變人的心思意念,掌握著每個人的一生,我們活在世上就是為了榮耀、讚美祂。祂能化零為整,化破碎為完全,化苦難為甘甜。祂的能力是大而可畏的,足以讓人脫離死亡的捆鎖。

 

我愛我的生命,更愛那位創造宇宙萬物、支撐著宇宙運作、愛我們、為我們分擔苦難的天父。

 

姊姊自信主後也不再悲傷,雖然思念孩子,但更多的是盼望喜樂和珍惜現在,也知道有一天會再見孩子。上帝大大賜福予她,因此她健康、積極、喜樂、踏實,靠著讀經禱告,比以前的她不知好了多少。

各位朋友,我們都是上帝的創造,也是祂所愛的,我們的人生目標不是為了賺取金錢、榮譽,而是為了榮耀見證我們偉大的上帝。上帝啊,求祢用我的心、我的口、我的困難、我的疾病來榮耀見證祢,使更多人歸到祢名下,成為天國的一分子,永享屬天的福氣,阿們。

ccmFB_CT676_20181004

(本文轉載自美國《中信》月刊第 676 期)

 

 

無價的蒲公英

文/黃剛

CT676001172dpi

城市裡的貧民區和豪宅區中間有一大片空地,把貧富兩個世界分割得格外明顯。

 

空地長滿各種雜草和密密麻麻、生命力頑強、盡是黃花白絨球的蒲公英。

 

窮家孩子視這片草地是樂園,在那裡採花編花環,吹揚絨球,弄個漫天飄雪,又追逐一個個小降落傘。有錢人卻討厭紛飛的蒲公英,像討厭窮人一樣,覺得是污染。

 

然而,一位美麗動人的少女在貧民區成長,她像蒲公英強頑的生命般甚具魅力;男士看見她都為之動情。一個富家公子想追求她,可是他恃財囂張,令少女非常反感。

 

情人節快到了,城中的少男少女都熱鬧地預備當天的約會。富家公子派人給少女送上很多貴重的禮物,又邀請她出席情人節約會。但是,禮物少女一概不收,只打發一句:「如果能送一束白色絨球蒲公英,我就應約。」

 

富家公子立即派人張羅,可是,空地、郊野的蒲公英早因天氣寒冷而凋謝;花店也沒有這種從來沒人會買的花。有人告訴他在南半球溫暖的地方應該有蒲公英,他就不惜代價親自去了一趟南半球,採了很多白色絨球蒲公英。可是經過交通顛簸,遠遠還未送到少女手上,絨球就全落光了。

 

他極其無奈和懊惱,才驚覺多少財富也強不過一朵蒲公英。

 

聖經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上帝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馬太福音六30連一根雜草,上帝也精心設計,給它獨特的生命。所以,任何人在上帝的創造裡都是無價的,任誰都不可輕看上帝創造的生命。

ccmFB_CT676_20180911

 

 

我身有枚計時炸彈!

CT676000372dpiA

文/梁貴明

 

假如你身上埋下枚炸彈,正在倒數,但不知何時爆炸,你會如何?

 

計時炸彈的刑期

2010 1月,醫生宣判了梁貴明的「死刑」:患上癌症之王(第四期胰臟癌),且已擴散至脊骨。「如果你接受電療和化療,可多活兩年。但如果甚麼都不做,就只有半年壽命。」貴明接受了磨人的電療和化療,腫瘤卻沒有變小,但他竟然奇蹟地活到今天;醫生也莫名其妙,在醫學上解釋不了,或許惡毒的癌細胞「暫時睡著」了。

 

跨越死亡達至永生

然而貴明身上的計時炸彈,天天在倒數,隨時急轉直下,一發不可收拾。貴明有一套很獨特的死亡觀:「因為基督信仰教導我,人最終極的那一點是永恆的天家,而不是死亡。在那兒我可以和耶穌一起。當對永恆的天家有把握,再從天家角度看死亡,就顯得微不足道,也不足為懼,因肉身死亡不過是通往天家必須打開的一道門而已。我嚮往天家,亦很想去!」對死亡,貴明舒泰坦然,生為暫寄,死才永歸。

我完全明白和接受身體必然漸漸衰殘,所以我學習依靠上帝,將生命交給祂,求祂加我力量去面對。我可能比我的朋友早一班飛機離開,卻是與比我早搭一班機的父母、及晚我幾班飛機走的親友,重逢相聚在天家。」

「我已有心理準備,計時炸彈隨時會爆炸,回天家的時間不遠,但當想到很快就可迎見這位愛我到底的上帝,與祂面對面時,不期然有一份興奮和平安的期待。」或許你會對貴明這番「遺言」感到不可思議,對素來忌諱死亡的中國人更難以想像,但這份識透生死的豁達,委實不簡單,是源於基督信仰讓他對死亡有不同理解、回應,能放開懷抱,釋然面對。

 

平安預備迎接死亡

貴明的身、心、靈都已準備好進入死亡:他出版了自傳;預備好遺書;叮囑了太太將他的遺體捐給香港大學作「無言老師」的醫學研究用途,因他體內特別大的胰臟腫瘤(十二公分),堪稱經典,這或許是他對社會最後的貢獻;他選好了安息禮拜的詩歌和經文,提示喪禮儀式盡量從簡,親友在安息禮拜後,開開心心吃一頓飯就最好;他時常保持喜樂,因為有上帝所賜的平安,靈裡平靜安穩。

如果沒有上帝的平安與我同在,我很容易會崩潰和抑鬱。耶穌在約翰福音十四章27節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這經文給我很大的幫助。」

 

親身鼓勵同行癌友

因自己是癌症病人,曾接受電療及化療,貴明身同感受,決心把握仍有的日子,充當癌友鼓勵者(encourager)。打從 2010 年起,這八年來在醫院院牧和朋友轉介下,貴明風塵僕僕,經常出入瑪麗和其他醫院,探訪了近二百多位癌友(其中四十多位同樣患胰臟癌),以其「同病相憐」的親身經歷,安慰和鼓勵他們,積極面對絕症。

我很明白癌症病人的痛苦;上帝讓我接受社工訓練,我能與癌症病人建立關係;以一個同路人的身分,分享我的病患經歷。因我是過來人,同聲同嘆,能取得他們共鳴。我亦會找機會分享從上帝而來的平安,讓他們的心靈不再被癌患折磨,能正面面對病患。」貴明不是醫生,癌症也需心藥醫,積極的心理素質,可與頑疾對抗,他為癌友開了許多心藥,是好些醫生做不到的。

 

不懼死何以死懼之?

人生無常,誰敢肯定自己身上沒懷炸彈?貴明忠告說:「如果有基督徒朋友確診癌症,我會與他一同祈禱、唱詩歌及讀聖經,一同感受從上帝而來的平安和能力。假若朋友還未信耶穌,我會分享我的病患經歷,讓他明白真正的平安是從上帝而來,並把救恩介紹給他,給他一些經文及詩歌,幫助他經歷上帝的同在。惟有永生天家的盼望,才是我們癌友面對癌症的『標靶特效藥』。」從貴明不一樣的死亡觀中,你得了甚麼啟發,好去預備那必來的死亡?

ccmFB_CT676_20180829

(思懷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