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石

CT685001172dpi

文/黃剛

 

一位剛執教鞭的教師,要講解六朝古都南京的歷史文化。他花了很多功夫蒐集資料、整合重點、設計活動,更動用自己的收藏:一塊精緻的雨花石,來引入課題。

 

他充滿信心,期待在講台上淋漓盡致的演繹。

 

「各位同學,你們知道我手上的這塊雨花石,是來自中國哪個地方嗎?」

 

全班炯炯的目光,落在晶瑩剔透的雨花石上,好奇有甚麼地方能出這麼美的石頭。

 

老師傳開雨花石讓學生觀賞。一個調皮的學生拿到石頭,舞高弄低地端詳,一不小心,「呯哐」一聲,雨花石摔在地上,碎成兩塊。

 

學生漲紅了臉,慌張地執拾殘局。

 

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教師顯得手足無措,既生氣學生打爛他精心的教具,想要責備他,又要安靖全班情緒,繼續講學。

 

接著的課堂,夾雜沙石,教師明顯神不守舍,學生也心不在焉。

 

對於這節課,教師大失所望,痛惜一場心血居然被那個學生徹底糟蹋了。

 

多年後的一天,那位教師收到一個禮盒,打開一看,是幾塊雨花石和一張紙條。寫著:「老師,對不起,十二年前我打爛了您的雨花石。我有機會到南京旅行,終於找到雨花石,給您送上遲延的賠償。」

 

原來在那調皮學生心裡,雨花石是深刻的一課,

 

而且,他學到比這更寶貴的一課。

 

聖經說:「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詩篇一百二十六6有意義的事情,辛苦的付出,必然有歡快的收穫。

ccmFB_CT685_201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