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劉潔芳
1925年我在廣東興寧出生,父親是知識分子,生活艱苦仍送我到私塾唸書。可惜當時政局動盪,父親英年病逝,我讀了四年私塾便要輟學。我很喜歡看書,一生閱讀,從沒間斷。
在一次偶然機會,丈夫和我相遇,對我一見鍾情,要求立刻娶我過門。當時他24歲,我不足15歲。為了改善家人生活,我無奈答應。婚後家姑(婆婆)要我操持家務,養豬、挑水、劈柴……整天勞動,忙個不休。我18歲生下長子浪平,三年後生女兒桂蓮。戰後丈夫去香港謀生,不許我跟隨,說那是「留食不留宿」的地方,我去只會拖累他。可是夫家常有紛爭,終無寧日,湊巧碰上要去香港的姑母,便請她帶我和六歲的長子同行,留下三歲的女兒給母親照顧。
丈夫見我來很不高興,說沒有能力照顧我們,因他月入只有20港元。我說,我自己找工作。當時百業蕭條,人浮於事,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能在家裡做的編織工作,便日以繼夜地做,居然每月賺到40多元,比丈夫賺的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