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酒綠燈紅中播揚盼望

文/Joanne與靜雯

標籤

讀到「紅燈區」三個字,你會想到甚麼?你又怎樣看待身處當中的羣體?

在價值觀扭曲的紅燈區裏,處身其中的人常被框入「既定角色」。甚至「他們」自己亦會彼此標籤。

紅燈區裏少不了人口販賣的受害者,受着人口販賣網絡的操控;亦有身陷情感控制或沉溺其中的;也有年輕時為養活家人而離開家鄉進入城市,卻誤墮深淵的。不可忽視的是,加害者可能是受到這扭曲文化毒害後的受害者。

Joanne 和靜雯在伊甸事工(Eden Ministry)服侍,她倆常會聯同義工,幫助身陷紅燈區的「他們」醒覺並重建人生。她倆察覺到人的眼光容易狹隘,亦自覺容易批判別人,惟有仰望十字架上耶穌基督以愛為罪人所承擔的,才能謙卑下來,與「他們」同行。

Joanne 和靜雯總結經驗後明白到「他們」每天只能顧及眼前事,所以支援「他們」時會按其需要,如物質(金錢需要及生活張力)、情感(真情關心)與情緒(麻醉自己以外的出路)來給予援手。

耐心

Joanne 總是耐心地糾正對方錯誤的價值觀,並判斷其情緒是否適合溝通。雖然她希望「他們」能經歷主的恩典,但體會到基督徒的信、望、愛並非藉由爭論讓對方信服,而是靠真實活出的生命去感染對方。各同工在伊甸中心有意識地呈現與紅燈區完全相反的價值觀,重視內在美,亦透過興趣班讓「他們」發現生命的其他可能。伊甸中心又會送贈禮物,表達真實的關懷。

當 Joanne 感受到人心已軟化,準備就緒去聆聽,才會向「他們」講述福音。

Joanne 認為在伊甸事工最具挑戰的是接觸馬伕(操控或載送性工作者的人)及其老闆,最初他們都不大理睬,她就像自說自話般單向溝通。Joanne 在禱告中尋問,是否應只接觸女士呢?上帝藉前同工留下的札記提醒,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世上正是要尋找有需要的人。「耶穌聽見,就對他們說︰『康健的人用不着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馬可福音二17)於是她繼續接觸這馬伕,結果一兩年後他終願意聽福音。他決志信主的關鍵,是藉着 Joanne 細水長流的耐性、不斷的探訪及分享聖經。這經歷讓她明白,上帝不會因着職業或紅燈區內的污穢而偏待人,祂同樣給馬伕機會認識主耶穌。

苦樂

具備社工資格的靜雯由2018年5月加入伊甸事工。她曾希望到非洲宣教服侍孤兒寡婦,上帝卻讓她看到紅燈區內一個一個的生命故事,體察到「他們」是屬靈上的孤兒。靜雯在尋求上帝的指引後,藉社工的裝備幫助「他們」,而在服侍當中所需關注的社會公義問題,正好與她的信仰教導結合。

人口販賣的罪惡、前線工作遇到的阻力,都令靜雯深感沉重。不過她學會了倚靠上帝,在伊甸中心陪伴這些失喪的靈魂,藉家訪關心「他們」。靜雯最深刻的經歷是為意外懷孕的女士尋找物資,期間深深感受到她的困苦,而藉實質的幫助,靜雯與猶如孤兒及身處社會邊緣的「他們」同行。

Joanne 與靜雯每星期接觸及關懷約一百人。對Joanne 而言,服侍最教她興奮的是能與上帝同工,經歷到祂的同在。機構擁有的資源不多,令服侍具開荒特色,也是一種體驗。服侍的苦就是在紅燈區內諸事變化難測,事工需在不斷摸索中前行。感恩的是,靜雯加入後,Joanne 得到更好的情緒支持,亦因多了人手而可較穩定地接觸關心的羣體,艱難中更見戰友的寶貴,伊甸中心的誕生,實在是上帝恩典的足跡。

真愛

經過體驗,Joanne 領受到在紅燈區服侍實在滿有意義。她由義工轉為全職同工,轉捩點是一次與同工及一位五十多歲的婦人在餐廳上英文班,當時心裏不確定自己是否只因待業無處可去,才與這婦人一起?經反思後,她深覺值得委身服侍「他們」。「我不是找『他們』消磨時間。這些在角落裏備受忽略、或被批評為社會垃圾的羣體,沒人將『他們』看作正常人交朋友,若不主動進入『他們』的世界,『他們』不會出來進入我們的世界。」

紅燈區的羣體身處愛慾橫流的角落,惟當上帝差派其使者走進當中與「他們」同行,有一天「他們」亦能發現真愛的源頭、得着盼望。「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約翰福音一14)

(羅穎珊採訪,經編輯整理。)

 本文原刊載於《中信》月刊總703期(2020年11月號)

祂的時間最好

轉瞬間,兒子已升中一。回想為他選幼稚園時我仍未信主,惟相信在教會成長的孩子較純樸,就特意讓他入讀基督教學校,因而接觸到這信仰,並因一位姊妹誠懇的關懷,便也參加教會聚會。

學習交託

後來在工作上遇到沉重壓力,一向只憑意志便能解決問題的我,自覺已感無力!在幾近崩潰下,未信主的丈夫竟鼓勵我祈禱,於是儘管一試地把心裡的感受和難處向上帝傾訴。禱告後,內心竟有一份從未經歷過的平安。

有一晚在公司工作至夜深,壓力令我失控地不斷流淚。剛好教會的團契組長在群組傳來詩歌,我聽著聽著,淚水竟慢慢止住,心情也平復過來。之後又有姊妹傳來一段英文訊息:

When God pushes you to the edge of difficulty

Trust Him fully

Because two things can happen

Either He’ll catch you when you fall

Or He will teach you how to fly

(中譯)

當上帝把你推到困境的邊緣時

要完全相信祂

因為可能發生兩件事

當你跌下時祂會接著你

或者祂會教你如何飛翔

讀了這訊息後,我作了一個重要決定:將壓力交託上帝,相信祂會接著我或教曉我飛翔!

其間又有一位同事跟我說:「放心交給上帝,祂會給你開第三條路。」每當走到無力時,感恩上帝總差派天使來鼓勵。記得有一次又因工作壓力而發惡夢:為著業績不達標而被解僱!醒來後便想又要靠自己趕在死線前追趕業績。翌日回到辦公室,驚訝地發現業績已達到老闆要求!上帝真的為我開了第三條路!那刻我深深感受到祂的存在,確信祂是聽禱告和施恩的上帝。於是立刻向祂認罪悔改,願意一生信靠和跟隨祂。

當然,信靠上帝並非意味祂會為我解決所有問題,卻可經歷祂所賜的平安。人生路我們看不透,但在上帝裡有平安,只要跟著上帝的心意行,祂必帶領,絕不撇棄。

負面情緒得醫治

2019 年中,自香港爆發社會運動以來,我的情緒每況愈下,連工作也感乏力。當察覺教會內的弟兄姊妹各有不同立場後,從前把團契放在首位的我選擇逃避,只參加週日崇拜。內心的鬱結日積月累,糾結的負面情緒讓我變得沉默。上帝知道我的困擾,祂不動聲色地安排一切,帶領我渡過情感的幽谷。一位不知情的姊妹鼓勵我繼續參加團契,她一向很關心我,常幫助我明白聖經真理。為免她擔心,我繼續出席團契,但會後立即離開。

上帝又藉著一個去年我已承諾負責的團契聚會醫治我,聚會主題是「信仰與生命的關係」。為預備這聚會,我搜集了很多資料。差不多完成時,聽到內心有聲音問:上帝要的只是文字理解嗎?反思後,明白祂要我透過經文信息細察自己的生命。藉此才發現自己原來一直被社會的撕裂困住,內心世界愈趨負面,甚至影響了信仰生活。我把這些發現和在信仰上的反思記下,在團契聚會中分享,並鼓勵弟兄姊妹:「無論今天遇到甚麼逆境、困難,都不要離開。因為上帝從沒離開我們,祂必帶領我們行在正確的道路上。」沒想到我的分享引起了弟兄姊妹積極的迴響,上帝以此醫治、紓解我內心的鬱結。我因而豁然開朗起來,工作的心力也大大提升。

上帝還使用一位在社會運動上與我看法不同的牧者,透過他的講道信息幫助我明白上帝的心意。上帝要不同立場的弟兄姊妹回歸祂的道,因只有這樣,人與人之間的撕裂才有癒合的機會。牧者的分享令我拓寬視野,內心再次舒暢起來,深深感受到從上帝而來的平安。

上帝必帶領

上帝很奇妙,祂垂聽禱告,但不是以我預期的時間出手,而是以祂認為最好的時機來帶領我。比如上述的團契聚會,上帝給了我七個月時間沉澱和體驗,否則我不會有如此深刻的反省。整件事讓我看到上帝不斷的醫治,把我的負面情緒一一釋放,更教曉我融洽關係的重要,並要為撕裂了的人際關係禱告。這些經歷都讓我再次體現祂的同在。

我的信心就是這樣一步步地建立起來,從靠自己到信靠上帝,對我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改變。感恩的是,在我灰心難受甚至想離開教會時,上帝卻愛我到底,從不離開我。祂一直與我同行,並指引當行的路。

(何在凡採訪)

情緒急救員

CT679000372dpi

採訪及整理/思懷

 

人非草木,誰屬無情?

 

香港人出名愛拚打天下,但有幾人能打開心窗,誠實面對自己的問題?傾訴總在夜深,但夜闌靜,問誰有共鳴?特別人生臨危機,情緒波動,不懂表達、處理內心情感,積壓良久,情緒氾濫時,湧上心頭最是難受。

 

沙灘、泳池有救生員當值,救急扶危。

 

恩澤則充當「情緒急救員」,為來電求助者施行「急救」,引導他們傾吐心聲,紓緩情緒;否則情緒崩塌,後果不堪設想……

 

經歷輔導人生

 

恩澤在接聽求助電話的過程中,曾遇上同是天涯淪落人,讓他彷彿看見當年的自己:

 

那年他陷入人生低谷,被公司開除,事業挫折重重,更與女友分手,飽嘗失業失戀之痛。追求錢途是他當時的人生目標,但諸事不順,頓覺人生失去盼望和意義,萬念俱灰,遂萌輕生念頭。因不懂表達內心鬱結,經常亂擲物件,宣泄內心怒氣和不滿……他在回想時也感挺恐怖可怕!

 

好友見恩澤憔悴面容,建議他找心理輔導幫忙。他對此全無認識,但別無出路下,鼓起勇氣一試。

 

這是他人生第一次跟陌生人盡訴心中情,之後接受長期輔導,心結才慢慢一個一個解開。

 

真誠同感「深心聽」

 

恩澤自感今天竟當起「情緒急救員」,有點諷刺,像是負傷的醫治者,感同身受,別有一番滋味。

 

每當求助者來電,他的心情不期然緊張,因知對方人生正處危機,有難處卻無人可分擔,情緒超負面,瀕臨崩潰邊緣。卻不知對方是怎樣子的故事,又無從猜測,故他會嘗試把握時機,盡力急救,讓對方能抒發鬱結,疏導惡劣情緒。

 

求助者都是正遭受不同形式及強度人生危機衝擊的人,內心猶如地震後引發的海嘯,頃刻被情緒這滔天巨浪淹蓋自己的價值,愈想愈灰,捲到海底。此是關鍵時刻,他們最需要一雙真誠聆聽的耳朵,而不是冷冰冰的解決方案或理性建議。「深心聽」(deep heart listening),即用心聆聽對方深層的內心,給予適切的關愛。用心聆聽比嘴巴講理重要,營造自然空間,讓對方道出內心感受,紓緩紊亂情緒,渡過危機。

 

恩澤的急救箱就是一顆願意「深心聽」的心靈。

 

基督的愛激勵我

 

恩澤當「情緒急救員」須先克服心魔——勇敢面對和處理自己破碎的過去:「我因有信仰力量支持,上帝藉著輔導員和聖經教導,助我跨越人生危機,重建我的價值觀和人生意義,自己有了新生命,才能承托別人的生命。」

 

恩澤非常喜歡聖經哥林多後書五章1415節的經文:「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祂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

 

他說:「這正好是我的寫照。我曾飽受情緒困擾之苦,親身經歷接受輔導急救情緒,體會適時的『深心聽』何等寶貴,如雪中送炭。

 

所以今天能在上帝的愛激勵下,靠著祂站起來,並懷報恩的心和藉著基督的愛,去服侍這群朋友,盼望能陪伴他們渡過難關,我也藉急救情緒的服侍為上帝而活。」

 

都市心靈多孤寂

 

經歷多次情緒急救服侍,聽過許多朋友真誠真實的故事,恩澤別懷感觸:「香港雖為國際大都會,城市脈搏急速,各方面水平高、效率快,但這個城市卻患病了!人情味淡了許多,鮮有人願意停下手上的事,一聽情緒困擾者的心聲,扶他們一把。

 

假如這個城市能有更多人願意『深心聽』,施予愛心、耐性、細心的聆聽空間,我想很多社會慘劇均能避免。近年『情緒海嘯』噬人,屢屢侵襲人心,皆源於都市的孤寂、心靈的荒蕪乾涸……」

 

都市心聲向誰訴?情緒急救深心聽。

 

人皆需要生命支持系統(Life Support System),你願意如恩澤的忠告,多留心受情緒困擾的朋友,敏銳他們的需要,施予「深心聽」,成為他們的生命支持系統嗎?

 

多一份深度聆聽,少一些冷漠對待,就能驅走內心黑夜,讓晴空再現,社會就不一樣了。

 

感謝耶穌,每時每刻都樂意「深心聽」我們的禱告:「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上帝)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四16

 

「深心聽」六項小建議(也適用於朋友間交談)

 

 傾

 談

 前

 準

 備

(1)

先考慮自己當下的狀態是否合適「深心聽」,有時對方的問題可能很複雜,超出自己的承載力,此時可向對方說 :「我未必完全明白你遇到的問題,但希望你會找到出路。」先表達關心,然後鼓勵對方尋求合適的專業援助。

(2)

要有心理準備,接近對方的時候可能會遭拒絕,但不用太自責,可能對方未準備好,這不是最適當的時機表達關懷。

(3)

對方基於對你的信任而跟你傾訴,故此你也必須尊重對方的私隱,承諾保守祕密。

 與

 對

 方

 傾

 談

 時

(4)

就算不認同對方的說話和想法,請不要理論,只管聆聽。留心對方的語調、聲線或背景聲音,多用開放式問題,例如:「你好像因為……而不開心,是不是?」「當發生那件事時,你覺得怎樣?」儘量讓對方傾吐心曲便可。

(5)

不要打斷對方說話,專心聆聽,給予對方足夠的傾訴空間,嘗試感受對方的感受。適時作簡單回應:「嗯,明白這樣的情況會好辛苦。」「發生這樣的事真的很不開心。」

(6)

緊記對方正面臨情緒困擾,甚或崩潰,很需要別人聆聽、陪伴,可給予正面鼓勵:「多謝你對我的信任,坦白道出內心的困擾,這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付出很大勇氣。」

 

ccmFB_CT679_20190704

 

為何我們仍要信

CT673000472dpiA

譚羅月英

 

身為母親,與腹中塊肉的連結,是一份奇妙的生命體驗。

 

十月懷胎時,想像著孩子的將來,期待著嬰孩的出生……然而,小寶寶呱呱墜地後的狀況,教我撕心裂肺,不禁哭問上帝:「我和丈夫都是基督徒,不就是屬祢的嗎,為何祢不祝福我們?!」不過,往後與丈夫及孩子繼續走的生命路,讓我對愛有更深的體會,也更清楚自己信的是甚麼……

 

沉重的擔子

偉諾出生時因肌肉張力低,較一般嬰孩的身軀軟綿綿,難於照顧,且常因吮奶嗆著導致肺炎而出入醫院,於是我辭掉工作專心照顧他。八個月大時的智力測試被評為「智力發展遲緩」,實在無法接受,除丈夫永發外不敢告訴任何人。我質問上帝、哭了幾天後,心裡有聲音說:「難道基督徒不可以遇到這種事嗎?」心情漸起變化,開始願意與人分享,教會弟兄姊妹知道後都表達關心和支持。原來上帝要我坦誠說出心底話,是要減輕我們的重擔,因若隱瞞只會更難受。

永發得悉兒子狀況後勇敢接受,並倚靠主耶穌養育他。當時永發的事業正處高峰期,仍堅持每星期六帶我和兒子到郊外透透氣。偉諾三歲前我每週帶他到兩間中心做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和言語治療,回家也勤加練習。那幾年的辛酸勞累實不足為外人道,若不是信仰給我的力量,真不知如何度過。後來偉諾到特殊幼兒中心上學,那裡有他所需的各種治療,我每天帶他上學後留校做義工和學習,待他放學才一起回家。回家後繼續訓練他,能做的我都盡力。偉諾六歲時再做評估,竟被診斷為「嚴重智障」,需要入住寄宿學校,每週只能回家兩天。聽到這結果我竟出奇地平靜:「主啊!該做的都已做了,我將這結果交給祢。感謝祢讓我能平靜接受,感謝祢與我同行,一起面對。」曾患產後抑鬱的我深知這份平靜安穩是上帝賜與。

 

親友和教會弟兄姊妹都鼓勵我們再添孩子,於是我禱告求問上帝的心意。

 

結果上帝多賜我們一個兒子,且是在最好的時間——就在偉諾開始入住寄宿學校前一個月,小兒子偉然出生了。他是個健康活潑的孩子,但當偉諾每週回家那幾天,我要同時湊兩個小孩就很不容易。記得一次給偉然洗澡後,出來看見偉諾用手把弄糞便,還印在四周牆壁上,此情此景實在令人瘋了!自此每次接偉諾回家前,我都先禱告,有充足的預備才接他回來聚天倫。

 

看見兩兄弟一起玩耍建立感情,使我很欣慰,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同行的禮物

CT673000472dpiC

感謝上帝賜我們智慧教導偉然,所以他自小接納哥哥愛哥哥,一起外出時總緊握著哥哥的手,難得是他不介意路人注視的目光。教會是我們屬靈的家,四口子每週一起上教會,牧者和弟兄姊妹一直是我們的支持和安慰。偉然十二歲就清楚自己所信的,並接受洗禮加入教會。至於偉諾雖然智障,但當我們祈禱時他懂得合上雙手,每次聽到〈天父必看顧你〉這詩歌時他都能安靜,彷彿對上帝有敏銳的感應。

2003 年偉諾開始出現羊癎症,一天抽筋昏倒三四次。為免他跌傷,家裡安裝了保護設施,他外出時要佩戴頭盔和安全帶。那時偉諾的身形已長大了不少,我要扶他實不容易,適逢「沙士」後永發的工作量大減,於是他從 2004 年開始全職照顧偉諾和家庭,我則外出工作。偉諾十八歲就離開宿舍回家居住,今年二十八歲了,雖然智商只有兩三歲,我們仍不放棄,能訓練他的都盡力做,感恩他現在已不需再用尿片了。

我和永發也不忘每週騰出兩個早上一起飲茶享片刻寧靜,有時一起禱告,有時與小兒子偉然行山或散步,聆聽他的心聲。我也愛黃昏跑步,眼觀大自然,耳聽讚美詩,享受與上帝獨處的時光。上帝提醒我除了操練自己,也要操練偉諾,於是我倆一起行商場,每次運動半小時,與他閒談,告訴他:「耶穌愛諾諾!諾諾都要愛耶穌!」雖然他不懂回應,但每當我唱詩歌時他都會留心聽,彷彿感受到天父的愛。我愈來愈享受這段母子單獨相處的時刻,無論將來如何,實在已沒遺憾了。

 

為何仍要信

 

有人問:「你們的祈禱上帝沒應允,為何仍要信?」

 

的確,上帝沒有應允我們讓偉諾痊癒變為沒有智障的禱告;且偉諾隨著成長,行為問題愈來愈多,使我們身心俱疲。然而,因有基督信仰,在照顧偉諾上縱然辛苦,卻不痛苦。因為上帝與我們一起承擔,祂賜我們力量與偉諾同行,祂的愛叫我們常存盼望不灰心。昔日耶穌明知自己要受難仍上十架,為的是拯救我們脫離永死的困局,祂已勝過死亡並且復活。

 

我們在倚靠祂的過程中,經歷到祂的同在、安慰、勉勵和加力。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不是建基於利益,而是愛。祂十架上的愛激勵我們,祂是我們的救主,我們是祂的兒女,這關係不會因祂如何回應我們的禱告而受影響的。

 

聖經告訴我們,看得見的不是永恆,看不見的才是永恆;我們只是瓦器,但有寶貝在裡面,那就是主耶穌(參哥林多後書四7-1)。將來在天家不再有智障,也沒有羊癎,這盼望讓我們一無所懼,即使我與丈夫離開世界,深信上帝仍會與偉諾一起共度人生;若沒有這信念我倆怎能安心,更何況還有愛他的弟弟呢!雖然不是人人明白我們的處境,但人人都可以明白耶穌基督的大愛。

願未信主的親友和讀者早日得著救恩,讓主耶穌成為你們的倚靠。

ccmFB_CT673_20180511

(何在凡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