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難關

CT678000172dpi

文/何竣謙

 

十五歲前的我

 

雖然我自小在基督教家庭長大,但在十五歲之前,未認真想過信仰是怎樣。信仰對我來說只是:逢主日跟隨父母上教會、背金句有獎品、上教會認識朋友……縱然每晚也跟著父母一起禱告讀經,卻不會主動翻閱聖經,更不會主動尋問上帝是怎樣一回事。

 

隻身到匈牙利

 

直至十五歲那年,我隻身到匈牙利交流,那年的經歷令我重新思考信仰。

 

不知何故,我曾肚痛了幾天,連轉身也劇痛,步行困難。起初,接待家庭只叫我喝點茶和吃點藥,以為很快痊癒。後來劇痛持續不退,接待媽媽(host mum)陪我到診所檢查,醫生判斷可能是盲腸炎,建議轉往醫院做手術,於是當晚我進了醫院。

 

經過檢查,得悉腹部有點異常,醫生說情況危急,必須立即做手術,不能等到回港才做,那時我才意識到病情嚴重。雖有接待家庭照應,但因言語不通,我只能用有限度的匈牙利語跟他們溝通,身邊亦沒有親人可以依靠。我深深感受到只能依靠上帝,祂是唯一能幫助我的。

 

我記起小時候父母的教導:有甚麼事都可祈禱交託給上帝。做手術前,我不斷禱告,即使父母不在身邊,禱告後我感到有很大的安全感。

 

手術後過了一段時間,我才知道原來是十二指腸穿了洞,竟還安然無恙,是上帝救回我一命呢!

 

一通適時的電話

 

上帝安排的時間總是適時。爸爸得悉我要做手術後,立即趕往匈牙利探望我。

 

當他抵達機場後,經過多番打聽,花了四小時才由機場輾轉來到醫院。他禱告求上帝可以快點見到我,並在醫院裡到處查詢,自踏入醫院門口起,花了近一小時才找到我。

 

奇妙的是,爸爸臨進入我的病房前,護士突然叫他接電話,原來是媽媽從香港打來,她也花了兩小時才成功聯絡上爸爸。雖然爸爸多番轉折才抵達病房,卻剛好在這時候接到我媽的電話,便立即報平安。我相信是上帝接通這個電話,不早也不遲。

 

不與罪惡妥協

 

後來我有機會到泰國曼谷讀大學,面對這個罪惡之城,誘惑相當大。在曼谷,吸煙和抽大麻相當普遍,很多人都不覺得有問題。

 

我亦見到不少同學抽大麻,雖然我也曾好奇,但深信這不是上帝喜悅的事,所以堅決不試。這些挑戰都是每天真實上演的。

 

我曾邀請同學上教會,雖然多次被拒絕,我仍繼續努力。與同學分享信仰時,我知道人與上帝的關係不能強迫,即使我分享自己經歷,也不保證能打動他們,惟有為他們禱告,求主讓他們親自經歷上帝。

 

被誣告入獄

 

2017 年,我以工作假期的方式到南韓交流,發生了一件對我有巨大衝擊的事,比十五歲那年在匈牙利做手術更深刻,令我改變更大。

 

我在南韓找到一份速遞員的工作,後來才知那是一間黑店。

 

某天下班回家,突然有警察上門拘捕我,我大惑不解。

 

我的工作要按上級指示運送一箱箱物品給指定收件人,原來箱內藏有非法物品,但我全不知情,被公司利用。

 

我被捕入獄,坐牢的半年,因在獄中無事可做,我讀了很多信仰書籍和聖經,亦尋問上帝很多問題,例如:為何讓這些事情在我生命中發生?我還這麼年輕,為何會坐牢……也曾思考:上帝會否要我做些甚麼?

 

2017 5 月底第一次判刑前,我問上帝:「祢會否讓我離開這裡?我不想再留在監獄,我覺得很辛苦。」

 

然而,法官判我有罪,我要繼續坐牢。面對這次判刑,我深感無奈,不知所措。判刑後第二日,我開始改變想法,認為上帝要我做的事仍未做完,我要繼續留下,這是上帝的決定。

 

等待上訴期間,我繼續讀經和閱讀信仰書籍,更感受到上帝的同在,深信祂不會給我一些受不起的痛苦,坐牢的經歷是要我更親近祂、認識祂。

 

在這無奈的困境,我還有上帝可以依靠。

 

坐牢期間,我認識了一位泰國籍男囚犯,他是佛教徒。由於我懂泰語,故有機會跟這位哥哥分享信仰,又叫我爸送贈泰文聖經和教人禱告的材料給他。奇妙地,他竟然嘗試禱告。

 

沒想過在被囚的艱難處境中,仍能與人分享信仰,非常感恩。

 

2017 8 月底第二次判刑,獲得緩刑,即時釋放。

 

雋言激勵

 

半年牢獄生涯中,兩段經文深深激勵我,願與各位分享。

 

「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致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致死亡。」(哥林多後書四8-9四面受敵正是我當時面對的處境,但我知道縱在患難中,上帝仍是掌管生命的主。

 

「祂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地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撒迦利亞書九9下)我無時無刻祈求上帝救我離開監獄,這禱告持續了半年,到第二次判刑前兩天,我看到這經文,深信上帝會施行拯救,帶我離開。 

 

從前坐牢時,因無人可以依靠,相對較易感受上帝的同在,將祂放在我生命中的首位。出獄後,要兼顧的事情多了,如何持久地將上帝放在生命首位,是我現階段的學習。

 

《小屋》的啟發

 

最後以小說《小屋》裡的一句話共勉:「我這一生,只是未來更偉大世界的接待室而已!」這書是我坐牢時讀到的,書中提到上帝帶主角去經歷不同事情。人生在世數十載,若跟永恆相比,我們身處的世界只是寄居的世界。

 

這令我反思:生存在世,是學習在上帝已預備的世界中,如何榮耀祂。

 

ccmFB_CT678_20200115

 

 

我思我信

CT685000572dpi

文/張達明

 

我信

 

我在大學畢業那年暑假開始接觸基督信仰,數月後決志信耶穌。回望過去三十二年,上帝透過很多不同的經歷,讓我反思所信。我也真切經驗到聖經的啟示:上帝很愛我們每一個人。人生路途上會經歷許多事情,其中當然有不開心,甚至是不願意面對的事。聖經說「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馬書八28

 

我體會到上帝的心意是要建立我們的品格;關注的不是我所做的是否有成就,關注「我」這個人,希望我們能與有密切的關係。

 

信主後我仍然有很多失敗和軟弱,我看見自己的不足,做不到上帝希望我做的事,這是近十年以來體會最深刻的。

 

但上帝讓我清晰明白,接納我這個罪人,不僅僅在我決定接受耶穌為救主、將生命交給掌管的一刻,而是一生的。因為我的生命仍然有很多問題,需要耶穌來更新改變。

 

上帝明知我未能完全達到的要求,但愛我,差耶穌基督來幫助我,以的義代替我的不義(參彼得前書三18)。在基督的救恩裡,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參加拉書二20),這是我很深的感受。雖然我仍有很多不足,但當我接受耶穌時,上帝就看我如同的兒子,愛我,讓基督活在我裡面幫助我。

 

我思

 

畢業後我在律師行工作,後來在香港大學教書,也參與公共事務,遇上不少持不同意見的人。我在信仰思考中希望能成為和平之子,成為不同意見人士之間的橋樑,讓雙方有對話的機會。我期望彼此縱然看法不同,也可以在互信的基礎上溝通、相互理解和尊重、找出定位;特別在信仰群體裡,更渴望能持守「以仁愛寬容消弭紛爭」、「以謙卑憐憫擁抱公義」、「以聆聽對話建立共識」的信仰態度。

 

每個人都有自己看不見的盲點,就算彼此有對立面,也應嘗試開放交流。在信仰群體中更要基於上帝的愛,衝破隔閡,避免築起失去互信的牆。我相信上帝賜予我們的更新生命,可以幫助我們在惡劣處境中,有不一樣的回應。即使未能立時有互相信任的溝通,在我的經驗中也曾遇上艱難時刻,需要勇敢面對友善的環境。

 

然而,信念的堅持並非外在的得失,甚至是制度的改變,而是人心的改變;正如上帝看重我們的內在品格。因為,縱使人們改變了制度,內裡的不義卻沒有改變,敗壞的人心仍會操控制度,不公不義依然存在。

 

我曾看見不少年輕人付出勇氣主動聽取反對者的聲音,無懼受辱被駡,仍堅持對話、尊重溝通,不放棄所期待的人心改變。

 

我最近在看聖經的出埃及記。摩西要求法老讓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法老斷然拒絕,而後上帝降下十災。這段歷史敍述中,有一個很重要並重複的描述:「但耶和華任憑法老的心剛硬,不聽從摩西和亞倫,正如耶和華對摩西所說的。」(出埃及記九12,《和合本修訂版》)無論摩西在法老面前說了甚麼,行了怎樣的大神跡,都改變不了法老的心。在第十神跡出現前,法老仍是心硬。

 

如此艱難的處境,人很容易感到無力,會問:「公義是甚麼?」

 

上帝的心意很特別,曾多次向摩西預告,法老不會答允他的要求,但摩西必須繼續做上帝要他做的事。

 

這是我一直在思考和學習的。

 

持定所信所思

 

出埃及的故事給我很大啟發:不要放棄。即使困境不變,我們卻可以擴闊心靈空間,就是無需期望所做的事必定有果效,而是確信上帝掌權。

 

因此,繼續說應說的話,繼續做應做的事;抱持盼望去期待上帝展示的計劃,那關乎我的、眾人的;關乎社會的、世界的計劃。

 

我們身處歷史進程時,會不明白上帝為何安置人在看不見出路的處境裡。

 

就如以色列人出埃及前的四百年是奴隸階級,了無出路;

 

又如耶穌道成肉身臨到人間前,亡國多年的以色列人,在羅馬政府的管治和壓迫下,失去救贖的盼望;

 

甚至小百姓中的施洗約翰在出生前,他的母親以利沙伯禱告多年求子,卻一無所出,長久苦候的她,儘管禱告,但已放棄生育的希望,以為上帝不會聽她了。

 

上帝真的很奇妙,我們無法知悉歷史的進展,甚麼事要發生,甚麼事不會發生。我心裡清楚確定的只有一事:我們的上帝是掌權的王,顧念我們、看重我們。這信念幫助我在困境中能跳出怨憤仇恨。

 

為所信付出

 

要跳出憤怨並不容易,特別在憤恨難平,傷口未之時。

 

在這些艱難時刻,我學習憑著信念,步步堅持相信上帝的愛顧和恩典,從而建立堅韌的生命,持守關懷與愛,消弭仇恨,勇敢付出的品格。

 

上帝創造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每個人要怎樣回應在其生命中遇到的處境,自有上帝對其生命底心意的引導,所以我不認為所有人都要有一樣的回應。每個人都需要自我省思、尋求上帝,看看此時此刻上帝期望「我」這個角色要承擔些甚麼,因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角色,在整體上才能互相配合。身為信徒,心態上更要靠著上帝,帶著愛與關懷,剔除憤怨。

 

信徒看見不公義的事而感到憤怒是正常的,這是上帝給予信徒對罪的觸覺。

 

但我們要將憤怒轉化,選擇靠著上帝寬容面對,不讓憤怒演變成仇恨和罪惡纏擾我們。

 

這是信仰賦予我們在面對不義時,勇敢選擇以善寬容處之的自由。

ccmFB_CT685_20190925

(本文是張達明律師在本會與中國基督教播道會迦南道真堂及基督教恩臨堂合辦的新蒲崗福音午餐會的分享,內容經整理。)

 

 

人生的改變

CT6710372dpi

文/李熾明

我曾問上帝:「現在家庭經濟狀況終得改善,且愈來愈好,但太太卻不能好好享受。為何祢對她這樣不公平?」我甚至求上帝,若患重疾的太太終無法康復,請現在就帶她離去,不要讓她再受折磨。

太太已漸口齒不清,說話模糊,別人難以理解。感恩我仍能聽懂她說話的大部分,甚至成了她的翻譯。

 

一次,太太無論如何努力表達,我還是聽不明白,太太控制不了情緒,向我發脾氣,我亦很生氣地反駁。

 

但在禱告中,上帝教導我要更細心照顧和愛護太太,要學懂處處包容和體諒她。經反思後,我深感太太是被病魔折磨才這樣的,除向她道歉,更沒再發一句怨言

 

改變前的我

讀者會否以為我想跟大家說,我是這樣一個聽上帝說話又體貼太太的信徒?當然不是!

 

我本是一個自我中心、只相信自己和運氣的無神論者。一切改變,全因滿有恩典的上帝。

 

我跟太太在 1991 年認識,當時她是一名基督徒。因工作關係,我只能在星期日放假,她為了愛情,放棄了星期日參加教會的聚會。

我們於 1993 年結婚,並到南韓度蜜月。期間,太太突然發燒發冷,被送到急症室,發現泌尿系統出了問題,影響排泄。回港後,情況一直反覆,時好時壞。跟著,她懷孕了。

太太因身體抱病,患上產前抑鬱,情緒更影響病情。臨盆在即,她竟激動地跟醫生說,要放棄腹中女兒;幸好女兒終能順利出生。

往後數年,香港經濟下滑,我的建築生意大跌,加上不懂理財、花費大、甚至有賭博惡習,家庭經濟陷入困境。太太也一直飽受情緒病及泌尿系統疾病折磨,整個家變得雞犬不寧。我的性格亦變得暴躁,愛發怨言,甚至牢記讓我陷入困境的人和事。

 

不再抗拒信仰

2001 年,我家遷居天水圍,女兒在基督教小學就讀;太太開始重返教會。

 

然而,我仍十分抗拒信仰,認為世界上只有自己最可靠。

 

只是在太太不斷遊說下,才抱著陪伴和應酬的心態,偶爾參與教會聚會。

期間,透過不同牧者的講道,我對信仰的抗拒竟慢慢消失,更頻繁地參與聚會。2005 5 7 日,教會舉行音樂佈道會,當講員最後問:「有人願意接受主耶穌成為生命的主嗎?」突然心中有一意念「我為何一直不願相信呢?上帝已等我很久了。」於是我表示願意相信主耶穌。曾多次向我傳福音的太太,頓時感動落淚。

信主後,我從暴躁如雷慢慢變得溫和,以往常發怨言,現卻默默為主服侍。同時,家裡經濟狀況亦漸趨穩健,如今我已能原諒昔日令我陷入經濟困難的人,不對誰懷恨。

 

生活雖風平浪靜,但太太身體卻愈來愈差。

 

先是泌尿系統情況每況愈下,然後情緒出現問題要看精神科,接著因聽覺要看耳科,甚至走路開始不能平衡。我漸意識到問題並不簡單。

到了 2012 年,太太經過多番檢查後,證實患上遺傳性的腦病變——白質皮層病變。成因是大腦和小腦之間一些細胞受破壞或潰爛,病徵像中風和腦退化一樣。不幸的是,醫學界至今還未能找到治癒方法。

 

全力照顧家庭

CT6710372dpiB

作者(左)及太太

太太漸漸失去活動能力,要以輪椅代步;泌尿系統的疾病也趨惡化,膀胱退化收縮,容量減少,排泄次數倍增,卻不能自行排泄。我每天在職場勞碌,晚上回家後,仍要全力照顧太太。每晚凌晨一時及四時,我都要協助太太放小便。每天只有數小時睡眠。

對我來說,生命的改變,全因上帝的教導、憐憫;人生的改變,全因上帝的帶領、施恩。感恩上帝賜我能力,可毫無怨言地照顧家庭。我深深體會到,是上帝與我同行,從沒讓我孤單面對。

我不知道上帝會否改變太太的病情、何時讓太太回天家,但教導我與太太要勇於面對自己的人生,珍惜與對方相處的時間,一天比一天更依靠

 

因上帝的賜福,永遠比苦難多。

 

ccmFB_CT671_2018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