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寒雪再添風霜

採訪/小乙

2019年底疫症開始爆發,在一連串防疫政策下,許多行業難免受到影響,特別是零售、飲食、旅遊和酒店業。僱員面臨解僱、開工不足、扣減人工等問題。據樂施會在疫情中的調查,有僱員因行業受打擊而被即時解僱;有部分卻因學校停課,迫於回家照顧孩童而無奈辭職;有僱主因經濟環境轉差而扣減僱員工時,變相減薪。數據顯示,疫情下失業人數驟增倍半至十萬多人,當中約半數是基層貧窮人士。

面對基層失業人士的需要,教會關懷貧窮網絡(下稱「教關」)一直希望能與教會攜手與社會基層同行,遂推動「職位配對平臺」。他們主動聯繫各公司、機構,邀請僱主提供全職、半職及臨時工的空缺,繼而聯絡教會,期望透過教會的社區網絡接觸有需要的人,幫助基層失業人士解決燃眉之急。

有參與平臺服侍的教會義工在外展探訪露宿者時,認識了約六旬的阿明,他已露宿三年,曾借宿通宵營業的連鎖食肆,但疫情下食肆晚上停止營業,阿明頓失「居所」,只能暫住朋友家中。義工便聯絡平臺,成功協助他申請保安職位,讓他恢復自力更生的生活。同時,疫症爆發期間公共浴室關閉,義工就帶他到教會的浴室清潔和休息,關心他、為他祈禱,盼望有一天他能認識主耶穌。

楊女士是家裏的經濟支柱,她既要照顧家人,也要照顧年邁的母親。疫症期間她失去了工作,生活頓時陷入困境。由於她這幾年都有參加教會聚會,認識她的牧者在知悉其情況後,主動介紹她在平臺上申請職位,竟在三四日內就成功受聘,她既開心又感恩,感受到這是上帝的恩典,更決定接受主耶穌為救主。

「教關」在平臺運作半年後作出檢討,發現基層人士有不少實際處境上的困難。例如大多急着找工作的是在家照顧孩子的婦女。由於丈夫疫下失業,生計無依,夫婦的心情常在焦慮、惶恐中;焦急的婦女紛紛出來找工作,幫補家計。但她們沒有工作經驗,較難成功配對工作;她們也不能輕易放下照顧家庭的責任,兩難間,只能選擇就近家居的地點工作;再者,她們也期望即時現金出糧,解決生活急需,而這對部分商戶卻構成財務安排的困難。

此外,縱使政府有為失業人士提供綜援,但申請數字偏低。據資料顯示,在約十萬名貧窮失業人士中,申請綜援的只有四分之一,原因大致是申請程序繁複、時間冗長,更須提交家人的收入證明。另外是社會對領取綜援人士有嚴重的負面標籤,失業人士常因自尊問題而放棄。政府在疫情期間曾推出「防疫抗疫基金」以保障就業,惟他們並非直接受惠,仍需面對燃眉之苦。

為更貼近基層需要,「教關」在檢討後改為推動「社關義工津助計劃」。這計劃是透過教會在其社區招募義工,協助教會在區內作探訪、聯絡、派飯和派發防疫物資等服侍。教會以「社津券」回饋,一般是不多於二千元的超市禮券。

計劃很受基層社區婦女歡迎,教會很快便招募到一羣區內婦女參與。她們一方面跟教會有了接觸,另方面藉着上樓分派物資接觸街坊,感覺又實在又到地,更能讓街坊在疫症的社交距離限制下,感受到一點耶穌的愛。而且參加義工計劃的婦女也表示,被疫情困在狹窄的家裏,很容易感到有壓力、情緒不穩;有機會出外作點義工服務,反而幫助自己看到生命的意義;街坊的稱謝和欣賞更是額外的喜悅。完成服侍,帶着快樂的心情回家,不單祝福了待業的丈夫,也有更好的情緒教養孩子。這些婦女的回應是「教關」未曾料想到的。當然,最讓婦女感到又實際又安慰的,是使用「社津券」在超市購買日用品,幫補家計,這也是計劃的原初目標。

有參與計劃的牧者分享說:「義工們都很投入,從未有計較和怨言,因為在過程中,他們的能力得到認同和接納,從中獲得滿足感。而且,在服務時能夠接觸不同的人,也擴闊了他們的社交範圍。有義工更分享,希望計劃結束後能繼續參與,即使沒有津貼,也想服務街坊,回饋社區。」

「教關」除了協助失業者的需要,還希望讓貧窮人士有多點選擇,更盼望能聯繫、支持教會,讓教會成為祝福其社區內貧窮人士的橋樑,甚至這祝福能讓每一個有需要的人,建立起謀生能力,解決生活問題,從而達致身心靈的全人發展,認識並活出上帝創造的心意。讓教會在社區內成為彰顯上帝國度的地方。

放下才能得著

ct680000372dpi

文/陳淑娟

 

以為擔起所有

我曾任職電訊公司三十多年,是前上市公司業務總監。我在工作上免不了辦公室政治,要防備人,又要互相競爭,更要審時度勢,例如:每當看到哪位高層人員有上位的機會,便投其所好。當時我升職升得快,薪金不斷遞增,可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自以為很厲害和很有眼光,高舉自己過於上帝。

 

誰知過了一年多,管理層決定換班子,人心惶惶,很多部門的高層同事都被裁走。我當然也甚擔憂,升職一年多便要面對裁員危機,那時才想起上帝,我放不下擁有的高薪厚職,便學人家禁食禱告以示虔誠。

 

然而,我仍躲不過被裁的現實。

 

徬徨之際,從前我看不起眼、未能升上高位的前老闆,突然來電找我,還以為他想奚落我,原來是找我到另一家剛發展的電訊公司一起開荒。雖然薪金驟降,對我來說也得騎牛找馬,心底裡仍放不下從前的厚薪、風光和權力。

 

我開始埋怨上帝,甚至不想返教會,

 

質疑上帝的慈愛,為何祂不應允我的禱告,還讓我落得如斯田地?雖然我表面上仍有返教會,卻是個沒有靈魂的基督徒。

新公司由起初一兩人,三年內已發展至一百人,業務蒸蒸日上。我漸漸看到上帝的安排很奇妙,祂的意念比我高,舉例:

第一,從前我因工作關係要中港兩邊走,轉職後反而有更多時間陪伴患讀寫障礙的兒子,跟他的關係改善了,開始理解他的需要,教他讀書寫字,盡媽媽的本分。

第二,從前常因壓力大而要服食止痛藥,轉職後不用了。

第三,從前常捲入辦公室政治,轉職後與同事關係融洽,至今仍是朋友。

 

在新公司工作了七年,業績增長理想,薪金已超越前公司,連老闆也敢頂撞。

 

我故態復萌,自以為是,再次把上帝擱在一旁。

 

看清不能放下的

由於我曾修讀神學,偶爾會在崇拜中講道,某年農曆新年的崇拜,大部分會友外遊,台下只有寥寥數人。我在講道時突然聽到上帝跟我說:

 

「你為何容許我的田荒涼?」並且禁不住流淚。

 

最初懷疑是否幻聽,便向牧師了解,他說不是幻聽,是聖靈的感動。我感到上帝要我承擔一些事,但又不知是甚麼。兩三個月後,我仍覺這個負擔很重,再與牧師分享,他說應該是上帝叫我做傳道人。

經過多次禱告,我知道上帝要我做傳道人。起初我跟祂爭論,要祂給我十五年好好發展事業,然後才為祂當傳道。

2013 年,理應是最好業績的4月一反常態,首兩週是零業績,令我心情煩躁,逢人就罵。雖然同事相繼離職,但我不怕被裁,因有很多獵頭公司為我介紹工作。而那一刻真正令我戰兢的,是再次聽到上帝跟我說話。

 

我害怕得跪下禱告。

 

上帝說:「你今日擁有的一切,包括財富、名聲、權力,甚至性命,只要我說要收回,下一秒就可以頓時消失。」

原來我一直以為自己可掌握的東西,一瞬間便可失去。至此我認識到上帝的權能,可惜並未完全順服,仍祈求看見印證。

一週後,生意漸漸好轉,還比往年更好。更奇妙的是,剛辭職不久的兩位同事,突然對我說想回來工作。上帝讓我完全看到祂的權能,我只能徹底投降,再次禱告後,

 

我決定放下一切擁有的,學習拿起上帝要我承擔的,

就是不再讓祂的田荒涼,走祂引領我走的路。

 

放下是得著的開始

當了傳道人,我服侍基層人士、新移民家庭、單親、露宿者等有需要的群體。原來我願意放下時,上帝就更大的使用我去服侍社會的弱勢社群,讓我屢屢經歷祂的恩典。現在我的生命散發喜樂,不再板起臉對人。上帝亦賜福我的家,有特殊需要的兒子已長大成人,如今是大學生了。

 

聖經說:「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六33上帝給我們各人都有不同位置,可以互相關懷服侍,或許其中需要我們付出,但這些所謂犧牲是我們蒙受上帝更大賜福的開始。

ccmfb_ct680_20190121

(本文是陳淑娟女士在本會與中國基督教播道會迦南道真堂及基督教恩臨堂合辦的新蒲崗福音午餐會的分享,內容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