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老師

文/黃剛

  彭老師是我們敬愛的老師。這個「敬」字不是敬而遠之的意思,相反,她親和慈靄,我們亦師亦友,有些女同學暱稱她「冰冰」,而她卻很受落。

  近好些年,彭老師完成了她終身職業,過上簡樸而安靜的退休生活。日常閱讀、寫文章、料理家務,週日到教會禮拜。事務上的交際,幾乎謝絕,約會外出的對象除了舊生,就是要好的舊同事。她把大半生的光陰都澆灌到校園裏,陶醉於栽苗育木,護理修剪,為教育默默耕耘。退休之後,她換個身分,不過焦點還是那方園地,卻是陶醉於觀花賞樹,聽鳥浴風,享受教育成果。能把一生漫長而複雜的生活提煉得如寶石般純粹剔透,彭老師真有她的能耐。

  一天,彭老師在臉書上貼了一幀漫畫,畫了一個少女,手抱一隻小貓,圍在她身邊還有四隻可愛的小貓咪在玩耍。相信是舊生為了答謝她的關愛而親繪的禮物。

  彭老師貼文:「這是很久很久以前學生畫給我的。抱歉,忘記了是誰。」

  接着有回應,「是某屆的陳同學嗎?」問道。

  陳同學回答:「神似,是我腦海中的彭老師……」他也不肯定。

  可能連作者自己也忘記了,作者是誰並不重要。就像果林的主人不知手上的果子是來自哪棵樹,果子來自哪棵樹並不重要,關鍵是好的果子能證明園主的悉心。在我們心目中,彭老師肯定是悉心的園主,甚至部分同學視她如至親。

  「師傅雖有一萬,為父的卻是不多」(哥林多前書四15)。來自聖經裏一位以生命為榜樣,至死忠心的傳道夫子向受眾的告白。其實,教育的最高造詣也不過如此:視受眾如兒女,以父母的心腸,身體力行、盡心地栽培他們。

  所以,彭老師能夠很溫穩地向我們說:「師傅雖有一萬,為母的卻是不多。」

心中不滅的火

文/呂榮豪

曾在黑社會打滾、低學歷、濫藥的我,今天竟成為一名老師,實在是神跡。七年前我獲中文大學破格取錄,主修體育運動科學。這學科的畢業生許多都不是做體育教師,有的進了紀律部隊,有的當教練或從事科我曾向上帝許願:「想做開導人的工作」。應允了,給我再讀書的機會,所以我別無他想,一心一意要當教師,並願這團服侍的火永不熄滅!

得來不易的「教員證」

畢業前我陸續寄出求職信,沒想到很快便獲得不同的面試和錄用機會。最終我選擇了一所只辦九年的「有時限小學」(因應人口增加而開設的限年期學校),我加入時此校還有五年便要結束。選此校是因認同其辦學理念:「還小孩子一個快樂童年」,以及被校長的辦學熱誠吸引。從職場角度看,這是一所沒有未來的學校、一份沒有「前途」的工作,但我全不介意。

在津貼學校教書需向教育局申請「檢定教員證」,申請者不可有刑事案底。簽約時我跟校長說:「我或申請不到,因我曾犯刑事。」她說:「不要緊,我們交給天父,不要想太多。」接著有很多人幫我寫推薦信,通常一般申請三個月就獲發教員證,我卻等了一年才可到教育局面試。結果,我收到張永久的檢定教員證,那刻百感交集,深知「開導人的工作」就是我前面的人生!

為父的心

以往我不易落淚,但在這所學校竟哭過六七次。記得應聘時校長問我是否願意擺上服侍,我答不來,因已熱淚盈眶,感覺像主耶穌說:「成了。」多年來的堅持學習,終於來到這一步!

前年九月起我在宣基小學(坪石)任教,這裡的學生很喜歡上學,也愛老師,在樓梯見到老師會直呼其名,還會擁抱老師,給我很大滿足感。記得第一天踏進課室時,心情既期待又緊張;深知對學生說的每句話都有影響,故常提醒自己要言行謹慎,更緊記聖經的話:「師傅雖有一萬,為父的卻是不多」(參哥林多前書四15)。若沒有從上帝而來的愛心和力量,我的熱誠不可能長久,必在教學中消耗殆盡;所以不論多忙,我都不斷禱告倚靠上帝。

 傳遞生命信息

我愛學生,但若他們犯錯我亦會責備,然後解釋問題所在,使之明白老師的出發點是愛他們。這裡部分是有特別需要的學生,間會在課堂中情緒失控,造成秩序混亂,甚至打架;處理後同學確有改善,不過又會出現其他問題。小學生就是這樣,老師要面對的是長期爭戰。

可能有人說這樣的教學很是辛苦,我卻深慶能參與其中。其實這正是昔日自己在正生書院時老師天天做的,他們竭力使學生心裡的惡魔改變。我明白改變生命不是朝夕之間,十多年前我豈也是一名頑劣少年?經常在男童院、懲教所出出入入,最後上帝藉正生老師們的循教誨,終使這頑石點頭,我的新生命才得開展。教育確是不簡單,為人師表不單要傳授知識,更要教如何做人——傳遞正確價值觀。今天的我就像園丁,以聖經的準則澆灌學生,而孩子成長則是上帝的工作。即使我看不到成果也不要緊,重要是上帝讓我有分參與。

守護這團火

我是教體育的,希望帶領孩子們參與學界賽事時能有難忘經歷,感恩前年閃避球校隊在初小組奪冠。為孩子們提供快樂童年是很有意義的,我盼望跟學生觸碰生命,於日常中活出信仰,藉此傳福音給他們。雖然一天工作十多小時是常態,但很開心,而不苦,因知是為上帝做、為孩子做、也是對自己一個交代。

我不希望這團火在過程中熄滅,故告誡自己不可耽於逸樂,因在安舒中難以承受衝擊和挑戰。聖經中有個故事,有人把不同金額的款項交給僕人,有一千、二千和五千。有的拿錢去為主人賺了一倍;有的卻埋錢在地下,原封不動還給主人(參馬太福音二十五14-30)。那些錢是比喻上帝給我們不同恩賜,每個人都是有能力的,克服困難後更見生命的精采。我相信受過挫折的人更容易看到上帝的賜福,願我們與上帝一起,活出精采人生。

何在凡採訪,經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