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剛
歸家的獨居老人騎著電動輪椅,徐徐爬上大斜坡,輪椅上掛滿大袋小袋,是他一星期的菜,腳邊還勉強放了個鳥籠。輪椅顯得很沉重,上坡沒幾步,就失去動力,倒滑下去。老人再發動機器,卻沒反應,在小路上拋錨。
「都怪我貪心,買了太多東西,超重弄壞了車子。」
老人有點內疚。再看看顯示板,原來是電源不足。老人又自責出門前沒做好準備功夫,只好等路過的好心人幫他一把。
這條山坡小路,平時很少人來往,嚴冬的黃昏就更冷清了。
老人想起幾個月前買這部輪椅的事。
他有一子一女,各自成家立室,事業有成。平日兩人只是偶爾回來探望行動不便的父親,給他一點錢,推他到公園逛逛,但這已令他由衷感到溫暖。
一天,兒子對他說:「爸,我們都希望你生活得開心點,買一部電動輪椅給你,以後想去哪就去哪,自由自在,多好啊!」
有了電動輪椅,生活確實方便了,他可以領著一籠畫眉到公園放唱,也可到周圍的茶樓小館飲茶吃飯。
誰知,自此子女就不再回來探望他。
這幾個月來,生活一切大小事他都得自理,彷彿已被遺棄。老人非常後悔當初草率答應了兒子買電動輪椅。
只供給年老父母生活所需,卻忽略關愛,不算是照顧父母。聖經說:「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提摩太前書五8)。
天色漸晚,風寒交迫,老人依然一人在那裡,小路上沒有人經過。困在籠裡的畫眉一兩聲清叫,使這寒冬更顯得孤單、凄冷和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