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員

文/黃剛

平安夜的子夜,天空灑着小雨,加上寒風凜凜,街上沒有多少行人。人們都暖洋洋地聚在家裏跟親人一起過節。

外賣員小李孤獨地騎着電單車,在濕冷的大街小巷流蕩。他也想舒服地在家裏休假,可是假期的單子特別多,幾乎有雙倍的工資,他還是把握賺錢的機會。小李選擇當外賣員還有性格的原因。他內向孤僻不愛人際溝通,尤其跟顧客溝通,他們都是挑剔兇惡的傢伙,而送外賣不需要跟顧客太多交談,一交一接,有時連一句話也不用說,這使他感到爽快和輕鬆。

小李從黃昏一直沒停過手,一宗又一宗地送。自己的便當晚餐也來不及吃,一直壓在貨箱裏。現在只剩下兩個單子:三杯熱飲和一個盒飯。他希望趕得及午夜前完成工作再吃晚餐。

按門鈴,應門是一個少女。小李把三杯熱飲遞上。少女只取兩杯,說:「這杯送給你,聖誕是分享的日子,聖誕快樂。」對於少女的慷慨與善良,小李一時反應不來,愣了一會,才結巴地道謝。雖然只是一杯熱飲,他卻如獲特別的聖誕禮物,心頭湧出一股暖流,有說不出的感動。

接下來的一個盒飯要送到貧民區。開門的是兩個小孩,他們飢餓的眼神迫切地等待着食物。門內狹窄的空間擋眼是一張雙層床,下層床躺着一個重病的女人。她勉強起床又艱難地湊足零錢給了小李。看來她的經濟很拮据,一個盒飯三個人吃,不知道還能撐多久。門才閉上,傳來小孩興奮的索食聲。

小李感到心酸,忽然想起剛才少女的話,「聖誕是分享的日子」。於是拿了自己的便當和那杯熱飲,回去送給他們。離開的時候,聽到小孩興奮地說:「外賣哥哥原來是那個騎鹿車的聖誕老人。」

小李騎着電單車,迎着寒風細雨,飢腸轆轆,不過內心卻感到溫暖和充實。這個平安夜讓他更喜歡自己的工作,也體會到聖誕節的意義(參路加福音二14)。

〈順路〉

CT6711172dpi

文/黃剛

 

酷暑的午間,熾烈的陽光把整個城市得銀焰、熱騰騰。

 

一個陌生人站在路口,看著前方一大片遼闊的露天廣場,有點猶豫,不肯定到目的地是否要經過此處。廣場上空無一人,沒打傘的路人都避陽如避雨般,逃到各種高物的蔭下

 

陌生人找不到人問路,只好鼓起勇氣,冒著毒花花的陽光,竄走過去。走到廣場中間的游泳館,迎面走出一個身材高大、皮膚黝黑的年輕人。

 

陌生人向他問路,他看了地址,指點一番,看見陌生人疑惑的眼神,便說:「跟我走。」年輕人轉過頭已走在前方。

 

「你要去那裡嗎?」陌生人問。

 

答道:「順路。」

 

走了幾步,年輕人把手上的傘遞上「我多帶了傘,給你用。」陌生人撐著傘,感到有點不好意思。

 

「我不怕,你用吧。」年輕人接著說。

 

到了廣場的盡頭,年輕人給陌生人指示一個不顯眼的路標,沿著走可以直達目的地。

 

然後,回過頭就走了。

 

陌生人詫異年輕人走回頭路,望著他的背影,看著他個人走在遼闊而灼熱的廣場上。原來「順路」和「多帶了傘」,都不是真的,真實的是周到的理由和體貼的幫助。

 

真正的關愛是替別人著想,甚至願意為了別人的好處而犧牲,如聖經所說:「不求自己的益處…」(哥林多前書十三5

ccmFB_CT671_2019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