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會因時而異嗎?

CT683000872dpi

編輯室

 

常聽人說,舊約的上帝比較嚴厲,強調公義;但新約的上帝則較仁慈,強調恩典和愛。上帝豈不因時而異?

 

只要細讀聖經就會發現,新舊約裡的上帝,都充滿公義和慈愛,完全一致。主耶穌說:「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約翰福音五17

 

公義與慈愛必須並行

 

舊約述說上帝慈愛的經文比新約更多,且深刻細膩。上帝說:「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耶利米書三十一3

 

舊約中的上帝對惡人施行審判,常予人感覺過分嚴厲,其實祂絕對不是一位殘酷無情的暴君。因為每逢宣布要刑罰一個城市或民族之前,祂總會先發警告,給人悔改的機會。

 

就如罪惡之城尼尼微,上帝先差先知約拿宣告即將臨到的刑罰,尼尼微全城便因悔改而免除了滅亡。再看不肯悔改的所多瑪城,在其滅亡前,亞伯拉罕曾再三向上帝求情,上帝也再三放寬赦免的尺度,可見上帝的公義中有慈憐,只是人實在太不堪了(參創世記十八22-33)!

 

上帝雖審判世人,卻是公義與慈愛並行的。「我斷不喜悅惡人死亡,惟喜悅惡人轉離所行的道而活。」(以西結書三十三11)。

 

上帝藉先知耶利米對背道的猶太人說:「或者猶大家聽見我想要降與他們的一切災禍,各人就回頭,離開惡道,我好赦免他們的罪孽和罪惡。」(耶利米書三十六3)。上帝極渴望惡人能悔改。始祖亞當夏娃犯罪墮落,上帝就為人類預備救恩,讓人有得救的機會,這是祂的大愛。

 

審判「惡」是為了維護「善」。愛不是包庇、姑息、縱容罪惡,反使眾多生靈無辜受害。上帝的審判是彰顯祂的公義與慈愛。

 

新約論到上帝的公義,也非常嚴峻。「上帝是輕慢不得的。」(加拉太書六7),「因為我們的上帝乃是烈火」(希伯來書十二29)。新約對信徒品德的要求更高於舊約,光是主耶穌在登山寶訓中的教導(參馬太福音五至七章),已超越舊約律法;不僅是外在行為,內心的思想和意念都要審判。主耶穌對門徒說:「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馬太福音五48保羅勸勉信徒不可犯罪,不要將身體獻給罪作不義的器具,要將身體作義的器具獻給上帝(參羅馬書六13)。

 

只要將新舊約的教導連接起來,就會發現當中的信息是一致的,因為上帝的公義和慈愛是一致的。

 

人對公義慈愛的回應

 

人類選擇悖逆上帝,認為可以靠自己的智慧努力獨當一面,只有弱者才需要上帝,因而驕縱無道。然而,整個靠己力奮鬥的人類歷史卻是全然失敗,以色列由敬畏而後遠離上帝,終以亡國收場,百姓流離世界各地的歷史便是一例。

 

上帝必須有公義的審判,但祂也為人預備了慈愛的救恩。

 

人要謙卑承認自己的有限和無力,且要懂得倚靠創造及賜予生命的上帝,接受祂的救恩。然後,認清自己的使命,看準目標,按著上帝的教導前行。

 

「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後書三16-17)。

 

本文資料採自《基本要道系列(五)——作主門徒》,由美國中信出版,香港中信代理。

 

 

誰比誰厲害

CT675001272dpi

文/方華

《山海經》記載中國古代神話中有一種動物名叫夔(音葵),牠像牛而沒有角,只有一隻腳。《莊子》〈秋水〉寫了一個和夔有關的故事:夔只有一隻腳,因此牠羨慕另一種名叫蚿的百足昆蟲。

 

夔對蚿說:「你那麼多腳,怎樣令它們合作一起走呢?」

 

蚿說:「不知道啊!它們自然而然互相配合。其實這麼多腳不值得羨慕,我更羨慕蛇,不明白牠怎可沒有腳卻仍在地上走得很快。」

 

蛇卻說:「我也是自然而然地用腹部貼地走,雖沒有腳,卻可以逮住有腳的動物。如果像你有這麼多腳竟比我還慢,真要餓死了。」這時一陣風吹過,蛇仰望天空說:「我最羨慕天上的風,呼呼地從北海吹到南海,沒有形跡似的,速度比我們都快,真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

 

風說:「你說的不錯,我們可以很快就從北海到了南海,可是你沒看見我的失敗。在我前進時,有人用手指擋住我,我沒法吹斷他的手指;有人用腳踢我,我也不能吹斷他的腳,但這些都是小失敗。我可以颳斷大樹、吹倒房屋,只有我才辦得到,我是用很多小失敗換取大勝利。」

 

夔、蚿和蛇聽得佩服不已。

 

風又說:「只是我的速度比不上眼睛,眼睛一看,已去到很遠的地方。」

 

眼睛聽到這些話就說:「目光的確迅速,可是怎及得上心呢?心思一動,無遠弗屆。

 

互相比較,實在是沒完沒了的無意義之事。夔是虛構的,不過百足蟲和蛇都是我們熟悉的生物。看過有關昆蟲的科學記錄片,會知道不同的昆蟲各有大本事,例如:有些昆蟲的彈跳力相當於幾層樓高,令人類甘拜下風,只能感歎大自然的奇妙,實在是出於智慧的創造設計,真不明白為何有人仍相信這些是偶然機遇的「演化」。

 

有形生物的速度,當然不能和抽象思維的意念相比。

在〈秋水〉篇稍前之處,河伯問北海:「何謂天?何謂人?」北海舉例說明,牛馬有四隻腳,是天然;用馬絡套住馬首,用綰繩穿過牛鼻,是人為。許多天然的東西,都因人的念頭而改變。人心驕傲自大,帶來自然的摧毀掠奪。

 

聖經說:「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言十六18驕傲導致失敗,無論在個人、機構、國家,以致整個世界,都是同樣的道理。人不是不知,只是不能真的克服;正如人人都知道和平可貴,戰爭卻從沒停止過。

 

人的心念一動,無遠弗屆,只是它的敗壞卻非自力可救。

 

耶穌基督來到世上為人犧牲,正要徹底改變人的未來,給他們一條新出路,是他們自己不能開創的。耶穌說:「我就是道理、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十四6靠著上帝的恩典,人心的改變從靈魂更新開始,卻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ccmFB_CT675_20180806

(本文轉載自美國《中信》月刊第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