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等待一個家

文/李寶笑、鍾志謙

兒童是弱勢群體,理應得到保護以避免受到暴力、虐待和剝削等身心傷害。可是童事件仍時有所聞,且總是在無可挽回時才曝光。如去年初,一名五歲女童被揭發遭親父繼母虐待致死,令人扼腕。香港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委員會最新發表的報告顯示,2014 2015 年十八歲以下兒童死亡案件中,有九名兒童被襲擊致死,當中七人的施襲者是其父母;另自殺個案十八宗,年紀最輕的只有十一歲。一位自小被父母遺棄的十八歲青年接受報章訪問時憶述自己曾三度自殺,雖然每次都有人阻止,卻沒有人給他後續的關心!難道上帝會他們不顧?深信上帝愛著每一個人,我和丈夫也正是神差遣將愛跟他們分享的。

一切從禱告開始

我(寶笑)以前是一名兒科醫生,曾有十年時間在醫院負責處理兒童被個案。單是我服務的屯門醫院每年就處理逾一百宗這類個案,足見社區裡的破碎家庭為數不少,有些複雜的家庭更是上一代已出問題,如離婚、暴力或吸毒等。當父母受情緒困擾,遇到孩子頑皮、或孩子本身也有特殊需要(如專注力不足、學習障礙等),都會引發父母情緒爆發,繼而動手打孩子。孩子在充斥暴力的家庭中實在處境堪虞。

當時每個案我雖只接觸兩三天,但上帝感動我為這些家庭和被小朋友祈禱。我常對自己說,我不是做一份「工作」,不是只開一個會議(聯合各方專業如醫生、社工、學校老師等商議受虐待兒童的福利計劃)。我覺得只安排孩子往安全地方住宿是不夠的,即使社會提供再好的福利計劃,也觸碰不到破碎家庭的核心問題。這些孩子和父母最需要的是心靈醫治,因此我要盡上身為基督徒的使命,把握合適機會讓他們知道上帝愛他們,盼望從上頭而來的愛能改變這些家庭,癒合他們破碎的心,家庭關係得以復

我和丈夫(志謙)一直被上帝感動要去照顧心靈受傷的孩子,去年更給予機會讓我倆都樂意成為寄養家庭,接納一位寄養孩子!我們本沒想過「埋身」照顧這些孩子,何況我們結婚只有一年,挑戰很大(夫妻磨合、離開二人世界的空間等),初時曾有掙扎。但經過禱告後,我們決定回應上帝,盡力照顧這孩子,希望能幫助他好好成長。由於我們沒有經驗,除多方學習外,就是倚靠上帝,跟從的指引(聖經)教養他。我們按社工的提議,讓孩子初期在寄宿學校放假時,才來我們家住,當孩子漸漸適應,便全程與我們一起生活。因我們是為回應上帝而做的,所以並沒有申請社會福利署的資助。感謝上帝讓我們能應付所有開支,而孩子亦適應得很好。我們盼望繼續接待第二、第三名…有需要的孩子,願他們在這家得到溫暖,在基督的愛裡成長。待孩子的原生家庭預備好,適合與他們同住時,便讓孩子與家人團聚。

諄諄教誨

這些孩子特別需要溝通,好讓他們內心的感受得到抒發和理解。記得有回,一位我們關心的孩子在停車場奔跑,志謙立刻么喝他「停」,孩子很不高興又鬧情緒;後來志謙向他解釋:「當時你身處停車場出入口,卻沒有牽著 Paul 叔叔(志謙)的手,我怕你有危險才大聲喝止你。」當孩子明白後,知道 Paul 叔叔是想保護他而非責罵,誤會便立時冰釋了。溝通很重要,彼此的關係也因此步步建立起來。孩子漸漸成長,改變了不少,現在鬧情緒的次數已然大減。

又有一回,志謙罰一位犯錯的孩子讀聖經箴言,起初他很不願意,問為何要他讀箴言,志謙解釋:「想讓你知道上帝怎樣愛你和教導你。」孩子讀聖經時志謙一直陪伴在側,沒想到當他讀完規定的篇章後,竟問:「Paul 叔叔,可不可以多讀一章?」志謙欣喜答道:「當然可以啦!」翌日孩子起床更自動自覺讀聖經。後來志謙問孩子:「你覺得 Paul 叔叔是不是罰你呢?」他答:「其實我覺得你是愛我,根本不是罰我。」要讓這些過去身心曾受傷害的孩子感受到愛並不容易,但上帝的話確實能改變人,這是為何我們堅持以聖經真理培育孩子的原因。誠然,在教養過程中我們也看見自己的性格和限制,因此常對孩子說:「人的愛有限,我們都是靠著上帝的恩典幫助你成長的,才是一家之主。」

靜待有心人

不少兒童因家庭問題而要暫時居於寄養家庭,直至可與家人團聚或獨立生活。然而,有傳媒指出,可提供服務的寄養家庭數目去年曾一度跌至五年新低,出現逾二百名兒童等待一個家的情況。經歷創傷的小朋友需要關愛,他們的心靈和情緒極需上帝的醫治,以重建安全感和尋回自己的價值。我和志謙會繼續接待小朋友,與他們同行,幫得一個得一個;也盼望更多有心人願意出分力照顧這些孩子,給他們溫暖有愛的家。聖經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二十二6)願孩子們都能茁壯成長,踏上豐盛的人生路。

(何在凡採訪)

:《明報新聞網》,2019 5 31 日報道。

輪椅上的新心

CT674000272dpi

何靜嫻

採訪/何在凡 

我想很多人看到為自己「度身訂造」的晚裝、禮服時,定是雀躍不已;但在第一次看見為自己「度身訂造」的專用輪椅時,我那時的心難過極了!因著上帝,雖曾面對失婚之痛,再經歷傷殘之苦,然而,我的心沒有長久沉溺於悲痛中。

 

癱瘓的軀體並不能囚禁我的靈魂,反激發自己踏上精采人生之旅!

 

破碎的心得癒合 

二十年前我因為婚姻失敗,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那段日子常有基督徒勸我信耶穌過新生,我都一一拒絕。我以為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又有足夠的能力照顧兩個兒子,毋須靠耶穌。

 

但不得不承認,無論我做甚麼都揮不去憂傷的情緒,也無法從痛苦的深淵裡爬出來。

 

為了改變命運,我看相、脫痣、拜菩薩……連衣著的顏色也預先琢磨,以求趨吉避凶。可是這些舉措對我毫無幫助,反而增添煩惱,內心更不安寧。

後來一位同事邀我出席她的浸禮,眼看教會裡的人都歡欣雀躍,而我自從與前夫分離就一直活在愁雲慘霧中,這些基督徒發自內心的喜悅令我嚮往不已,於是我開始參加教會的聚會。有位姊妹很關心我,常為我祈禱,又鼓勵我向耶穌說出心底話,因為祂關心人,是我們的朋友。

 

夜深人靜時,我嘗試把心中的鬱結向耶穌傾訴,禱告時落淚不斷;奇妙的是,在過程中深深感受到耶穌明白我,破碎的心因祂的愛而得著安慰與醫治,每次禱告後我都能入睡,感情的傷口逐漸癒合。

 

主耶穌確實聽禱告,從此我把大小困難都交託給祂。我的生活態度漸漸起了變化,願意積極面對生活,不再求死。以往我一直指責前夫,覺得自己無辜,從沒想過在兩個兒子眼中我是否也有不對。我猛然醒覺:他們才是真的無辜!上帝讓我省察到對他們的虧欠,我立刻認罪悔改,求祂帶領人生,並於 2000 年受浸加入教會。

 

起跌高低心嘗盡 

經過祈禱,我決定辭去工作到澳洲進修,前夫也叫我放心讀書,兩個兒子可交給他照顧。我抱著一切重新開始的冀望,於 2001 年出發。翌年 4 月爸媽來探我順道一起旅遊,豈料途中遇上車禍,幸好爸媽只受輕傷,我卻嚴重受創,經過手術搶救終於脫離險境,但全身動彈不得,疼痛不已,我呼喊說:「上帝啊!求祢挪去我的痛楚……」腦海隨即出現耶穌被釘十架的情景,祂向我流淚,明白我所受的苦楚。

 

誠然,對比祂為世人的罪被釘十架的苦,我的實在太渺小了。

 

幸有祂時刻陪伴,與我甘苦與共。爸媽在我留醫期間得到教會的關心和幫助,因感受到基督的愛,雙雙決志信主,實在是不幸中的祝福。

 

我第一次看見那座為我度身訂造的輪椅時,實在難過極了!

喪失自理能力的我頓感喪失尊嚴。

 

留醫四個月後,我被送到復康中心接受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由於不想在個人護理上繼續假手於人,我每天禱告求主幫助可重建自理能力,例如從床上轉移到輪椅上是很費勁的,只靠肩膀運力移動身子很容易會失去平衡而跌倒,所以我切切禱告,求主加力,並賜我不放棄的心,堅持到底。經過一年的艱苦鍛鍊,我終於能夠自理:刷牙洗臉、洗澡、更衣、大小便,下床和上輪椅,從最初需要五個多小時,到只需一半時間,對一個癱瘓的人來說實在是神蹟。

 

離開復康中心時我問上帝:「前面的人生路當如何走?」

 

祂帶領我重回校園,故此我繼續留在澳洲,改讀社工課程,盼能以自身經歷鼓勵有需要的人。我深信所受的苦不是徒然,上帝必用得著。讀社工時發現這門課對自己已大有裨益,因社工必須先懂得幫自己,才能幫助別人。回港後我加入香港傷殘人士體育協會,參與從未接觸過的射擊運動,我靠著主刻苦練習,最終能代表香港參加本地和國際賽事,在十米手槍射擊賽中獲得獎牌。為實踐主耶穌給我的使命,我四出做義工,服務社會。

 

深歷恩典剖心語

 

其實我每時每刻都被疼痛折磨,情緒低落時曾向主訴苦:「上帝啊!我很辛苦!不如祢接我回天家吧!」上帝卻說:「你是否想決定人生,為自己劃上句號。」不!我清楚知道擁有生命主權的是誰,主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約翰福音十四6

 

祂的話一直鼓勵我不畏艱辛地堅持下去,克服一個又一個難關。敬畏上帝的心就是我堅持的基石。我發生意外時男友(現在的丈夫)因看見上帝的慈愛和大能,也因著認識和不認識的基督徒主動關心我們而得著激勵,多年來與我一起到世界各地分享生命故事,鼓勵無數心靈。

 

記得當醫生宣判我永久傷殘時,我第一個念頭是:要繼續活下去!

 

我不知為何車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但我很清楚,二十年前經歷失婚,是上帝親自把我從人生黑洞中拯救出來!從醫學角度人的細胞死了便不能復生;但我的生命得以重生,因有主耶穌在我裡面,我的心靈是自由的,不受殘障的軀體困囿。

 

生老病死逃脫不了,

悲歡離合也難避免,

環境雖沒改變,

但心境可因救主耶穌基督而變得積極!

感謝主賜我一顆新心面對逆境的挑戰,

雖然今天仍要坐輪椅,

我依然活得精采。

 

因確知上帝愛我,所以不但珍惜自己,也樂意鼓勵和幫助他人。希望在病患或困難中的朋友能積極面對人生,只要有上帝在心裡必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