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人生苦難「演習」

CT6710572dpi

文/思懷

 

居安思危非同杞人憂天,未雨綢繆是人生智慧。

 

為應付恐怖分子,警方安排反恐演習;為減輕地震傷亡,遂有防震演習;其他還有火警演習、核事故演習等,好叫天災人禍突襲時,不致措手不及,好好保護自己,懂得應變求生。

 

那我們怎樣應對人生中的種種苦難?不管有沒有信仰,人都有機會遇上折騰磨人的苦難,例如身絕症、意外傷亡、親人離,喪偶失子、欠債破產、失業挫折、疾病痛苦等,無法預計和控制,你可曾想過怎樣充分預備應對必來的苦難?

 

難解的苦難

 

朋友,面對人生苦難,最佳出路是基督信仰。也許你會嗤之以鼻:「假如這世界有上帝,怎麼容許世上有苦難,叫世人受苦?這公平公道嗎?你說上帝慈愛和全能,你怎樣解釋?」

 

對,這確不易解釋;雖然聖經有教導我們各種不同苦難的可能來源,例如:人犯罪的結果、上帝對人罪的懲罰、大自然定律或上帝的試煉讓我們成長等,卻沒有明確告訴我們遭遇個人苦難的真正原因,或許這是上帝的奧。數年前家母因病離即為一例。

 

然而,基督信仰最能為苦難這奧提供最有力及叫人信服的回應:因為世界上沒有一個宗教信仰中的「神」會受苦而死,但耶穌為拯救人類,降臨人間,替我們在十字架上死,所流寶血洗淨我們的罪,從而成就了救贖。沒有耶穌的苦難,我們的靈魂便不能得著永恆拯救。

 

上帝亦經苦難

 

因此基督信仰最接近苦難,因耶穌曾親身經歷人間痛苦,最能明白我們的苦

 

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上帝;

我們經歷的一切,都感同身受。

 

「因我們的大祭司(耶穌)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希伯來書四15)耶穌在世上也受過苦難是基督徒面對苦難的最大憑據。

 

上帝勝過苦難

 

我們可以問:「為甚麼容許世上有苦難?」

 

但更值得我們反思的是:「為甚麼耶穌祢為我受苦難?」

 

我想聖經雖沒有解釋我們受苦的確切原因,但它幫助我們怎樣實際勇敢地面對和勝過苦難。基督徒不是孤單面對,而是有曾經受苦的耶穌陪伴我們一起渡過苦難,當中經歷的力量、安慰、鼓勵、大能、慈愛…

 

因有耶穌為依靠,基督徒往往能在苦難中展現頑強生命力。

 

當受苦時,我們思想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耶穌,就不會疲倦灰心,重萌勇氣忍耐下去(參希伯來書十二3)。

 

人生的苦難無可迴避,但耶穌應許:「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十六33)朋友,你懼怕苦難嗎?擔心痛苦嗎?你預備好面對苦難沒有?最有效面對苦難的來襲,莫如認識和信靠這位以親自受苦難來深愛我們的耶穌。

 

人間苦難何其多,耶穌受苦顯深情。

ccmFB_CT671_20190813

 

 

情緒急救員

CT679000372dpi

採訪及整理/思懷

 

人非草木,誰屬無情?

 

香港人出名愛拚打天下,但有幾人能打開心窗,誠實面對自己的問題?傾訴總在夜深,但夜闌靜,問誰有共鳴?特別人生臨危機,情緒波動,不懂表達、處理內心情感,積壓良久,情緒氾濫時,湧上心頭最是難受。

 

沙灘、泳池有救生員當值,救急扶危。

 

恩澤則充當「情緒急救員」,為來電求助者施行「急救」,引導他們傾吐心聲,紓緩情緒;否則情緒崩塌,後果不堪設想……

 

經歷輔導人生

 

恩澤在接聽求助電話的過程中,曾遇上同是天涯淪落人,讓他彷彿看見當年的自己:

 

那年他陷入人生低谷,被公司開除,事業挫折重重,更與女友分手,飽嘗失業失戀之痛。追求錢途是他當時的人生目標,但諸事不順,頓覺人生失去盼望和意義,萬念俱灰,遂萌輕生念頭。因不懂表達內心鬱結,經常亂擲物件,宣泄內心怒氣和不滿……他在回想時也感挺恐怖可怕!

 

好友見恩澤憔悴面容,建議他找心理輔導幫忙。他對此全無認識,但別無出路下,鼓起勇氣一試。

 

這是他人生第一次跟陌生人盡訴心中情,之後接受長期輔導,心結才慢慢一個一個解開。

 

真誠同感「深心聽」

 

恩澤自感今天竟當起「情緒急救員」,有點諷刺,像是負傷的醫治者,感同身受,別有一番滋味。

 

每當求助者來電,他的心情不期然緊張,因知對方人生正處危機,有難處卻無人可分擔,情緒超負面,瀕臨崩潰邊緣。卻不知對方是怎樣子的故事,又無從猜測,故他會嘗試把握時機,盡力急救,讓對方能抒發鬱結,疏導惡劣情緒。

 

求助者都是正遭受不同形式及強度人生危機衝擊的人,內心猶如地震後引發的海嘯,頃刻被情緒這滔天巨浪淹蓋自己的價值,愈想愈灰,捲到海底。此是關鍵時刻,他們最需要一雙真誠聆聽的耳朵,而不是冷冰冰的解決方案或理性建議。「深心聽」(deep heart listening),即用心聆聽對方深層的內心,給予適切的關愛。用心聆聽比嘴巴講理重要,營造自然空間,讓對方道出內心感受,紓緩紊亂情緒,渡過危機。

 

恩澤的急救箱就是一顆願意「深心聽」的心靈。

 

基督的愛激勵我

 

恩澤當「情緒急救員」須先克服心魔——勇敢面對和處理自己破碎的過去:「我因有信仰力量支持,上帝藉著輔導員和聖經教導,助我跨越人生危機,重建我的價值觀和人生意義,自己有了新生命,才能承托別人的生命。」

 

恩澤非常喜歡聖經哥林多後書五章1415節的經文:「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祂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

 

他說:「這正好是我的寫照。我曾飽受情緒困擾之苦,親身經歷接受輔導急救情緒,體會適時的『深心聽』何等寶貴,如雪中送炭。

 

所以今天能在上帝的愛激勵下,靠著祂站起來,並懷報恩的心和藉著基督的愛,去服侍這群朋友,盼望能陪伴他們渡過難關,我也藉急救情緒的服侍為上帝而活。」

 

都市心靈多孤寂

 

經歷多次情緒急救服侍,聽過許多朋友真誠真實的故事,恩澤別懷感觸:「香港雖為國際大都會,城市脈搏急速,各方面水平高、效率快,但這個城市卻患病了!人情味淡了許多,鮮有人願意停下手上的事,一聽情緒困擾者的心聲,扶他們一把。

 

假如這個城市能有更多人願意『深心聽』,施予愛心、耐性、細心的聆聽空間,我想很多社會慘劇均能避免。近年『情緒海嘯』噬人,屢屢侵襲人心,皆源於都市的孤寂、心靈的荒蕪乾涸……」

 

都市心聲向誰訴?情緒急救深心聽。

 

人皆需要生命支持系統(Life Support System),你願意如恩澤的忠告,多留心受情緒困擾的朋友,敏銳他們的需要,施予「深心聽」,成為他們的生命支持系統嗎?

 

多一份深度聆聽,少一些冷漠對待,就能驅走內心黑夜,讓晴空再現,社會就不一樣了。

 

感謝耶穌,每時每刻都樂意「深心聽」我們的禱告:「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上帝)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四16

 

「深心聽」六項小建議(也適用於朋友間交談)

 

 傾

 談

 前

 準

 備

(1)

先考慮自己當下的狀態是否合適「深心聽」,有時對方的問題可能很複雜,超出自己的承載力,此時可向對方說 :「我未必完全明白你遇到的問題,但希望你會找到出路。」先表達關心,然後鼓勵對方尋求合適的專業援助。

(2)

要有心理準備,接近對方的時候可能會遭拒絕,但不用太自責,可能對方未準備好,這不是最適當的時機表達關懷。

(3)

對方基於對你的信任而跟你傾訴,故此你也必須尊重對方的私隱,承諾保守祕密。

 與

 對

 方

 傾

 談

 時

(4)

就算不認同對方的說話和想法,請不要理論,只管聆聽。留心對方的語調、聲線或背景聲音,多用開放式問題,例如:「你好像因為……而不開心,是不是?」「當發生那件事時,你覺得怎樣?」儘量讓對方傾吐心曲便可。

(5)

不要打斷對方說話,專心聆聽,給予對方足夠的傾訴空間,嘗試感受對方的感受。適時作簡單回應:「嗯,明白這樣的情況會好辛苦。」「發生這樣的事真的很不開心。」

(6)

緊記對方正面臨情緒困擾,甚或崩潰,很需要別人聆聽、陪伴,可給予正面鼓勵:「多謝你對我的信任,坦白道出內心的困擾,這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付出很大勇氣。」

 

ccmFB_CT679_20190704

 

聾情化不開

ccmFB_CT673_20180529

採訪/思懷

假如一位聾人在你面前指指劃劃,想表達一些意思,你卻看不懂、乾著急,怎辦呢?美儀服侍聾人整整四分一世紀,從未間斷。她自嘲不善辭令,說話結巴,「正好」服侍聾人,大家用手語溝通,不用訴諸於口。惟「無聲勝有聲」,全因當中所傳達的那份深情。

 

風雨不改的服侍

懷著一份感動和初心美儀風雨不改地服侍聾人,藉教會聾人團契平台,一做就二十五年了。為與他們溝通,美儀努力學習手語,當上聾人翻譯,且彼此同行,活在愛中。手語難學難精,時至今天,美儀仍自覺手語欠「流利」。

美儀所屬教會,早在八十年代已實踐共融社區,開展關心聾人的服務。當時年輕的美儀先從學習手語開始,然後建立隊工,成立聾人查經小組,人數多了就組織團契,充當導師,分別以一對一和關顧小組形式作貼身服侍。

 

有時團契聚會人數不穩定,試過四位導師面對一位聾人,或有人會質疑「成本效益」,但對美儀來說,「一個都不能少」。

 

美儀更在教會以外和他們建立關係,成為好友良伴,常常探訪和輔導,替他們解決生活、工作、戀愛、婚姻和家庭等問題,伴他們走人生路。「為你喜歡為你憂」,當聾人犯罪或離開教會,傷心不已;當見他們成長成熟,就樂上好半天。

 

丈夫同工齊配合

美儀長時間與聾人建立關係,取得他們信任,花盡愛心、耐心和心思。但她不是「孤軍作戰」,丈夫樹樑亦表示大力支持:「我們應一視同仁,上帝的愛和恩典同樣臨在聾人身上,無分彼此。上帝創造他們一樣有獨特可愛的地方。」團契服侍團隊人手短缺時,樹樑便「婦唱夫隨」,美儀與丈夫分享、分擔其中的苦樂,這服侍也促進了夫婦間的感情。

美儀背後還有兩個團隊,即「以馬內利」組和「迦南」團長期支援,也有聾人子女協助。有心人同行,有默契地分工合作,互相配搭,聾情化不開,一起服侍這群體。

 

健聾共融樂溝通

 

「我們要改變日常的方式與聾人溝通,從他們角度著想,了解他們的特性,否則會好心做壞事。」美儀語重心長地說。

 

「受身體限制,他們往往比健聽較為專注表面理解事物,很敏感我們的表情。」如能以常人般對待他們,多些耐性寬容,他們便覺被尊重,有安全感,溝通便暢通無礙。

聾人靠眼睛觀察作判斷,心情形於面上。多跟他們眼神接觸,多些身體言語,多與他們相處,了解其心聲和需要,他們便覺舒服自然,增進友誼。美儀點出精髓:

 

「雖然我手語不『流利』,但這對他們並不重要,反而平時對他們的態度、陪伴和愛心,才是成功溝通關鍵所在。」

 

其實聾人極渴望與別人溝通分享,惟礙於不能用口表達;且手語「辭彙」不多,即使聾人之間,也偶有「手不達意」,時會出現誤解,這就需要更多包容、忍耐和體諒。多一些溝通,多一分明白,自然少一點障礙誤解。

 

難忘經歷收穫豐

 

聾人群體實在也包括他們健聽的家人,幫助其家人,等同作在他們身上,服侍才全面到位。一對參加團契多年的聾人夫婦,其健聽兒子就讀美儀任教的小學。美儀和夫婦共同教養照顧孩子,彼此配合。美儀補父母言語不通障礙,見證兒子成長,這份喜樂非筆墨可形容。

 

美儀夫婦多年來無私付出,無悔無憾,收穫豐富。這謙卑服侍,在常人看來毫不起眼,卻教夫婦倆人的生命豐盛。

 

有媽媽臨終託孤,請求美儀照顧弱聽女兒,美儀信守承諾,一直無微不至照料,從不間斷,建立深厚感情。團契另一對聾人父母的健聽女兒,今天已長大成人,且接受神學訓練,感恩圖報,當上團契導師,身同感受,忠心服侍這個被社會忽略的群體。從旁可見美儀生命影響生命,一代又一代傳承使命……

在教會以外,美儀亦參與繪本讀書會,以手語「說故事」,盼望聾童能在社區中建立自信;又立志讓整體社會關注下一代聾人的需要,推廣手語發展,把手語普及化,讓聾人以雙語學習(口語和手語並重),有助社會建立共融文化。

 

神人共融成福音

美儀和她的團隊演繹了聖經金句「愛是恆久忍耐」,我更想到耶穌同樣不厭棄我們,主動打破與人的界限隔閡,道成肉身臨人間,越過界限,與人共融。「你們從前遠離上帝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裡,靠著祂的血,已經得親近了。因祂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以弗所書二13-15)人先與上帝和好,然後人與人才能真正和睦共融。

 

「我愛聾人,聾人愛我,因上帝先愛我們!」是美儀的心聲。上帝的愛就是美儀背後的動力!

 

聾人健聽齊共融,耶穌降世顯情濃。

 

與聾人相處的提示

1.         面帶笑容;眼含善意。

2.         一直和他們保持眼神接觸,並帶有感覺。

3.         動用手勢和身體語言配合溝通和表達,他們不一定一下子就明白,須懷耐性,按需要重複你的動作。

4.         他們打手語後,你再用手勢和身體語言重複你所理解他們所表達的意思,顯示你在聆聽。

5.         不要稱他們為失聰或聾啞人士;前者帶歧視,後者與事實不符,聾人不一定失去說話能力。

 

 

人的小故事祂的大圖畫

文/思懷

小故事進大圖畫
人生由不同小故事組成,一個結束,另一個開始。許多人經歷人生不同難關時,如失戀、喪親、患病、挫折、迷失等,反思人生意義,而與上帝相遇,更看見上帝把其小故事放進祂的大圖畫裡,從此人生不一樣。「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約翰福音一12)相信耶穌後,生命由祂塑造帶領,充滿喜樂。回想過往人生種種的彎彎曲曲、傷痛失意、不解、零碎,原來全是通往大圖畫的切入點,皆是尋見上帝的契機。接通大圖畫後,我們自能對過去的故事有新的詮釋、理解,荒謬或困難變得富意義,因已尋著永恆。 繼續閱讀

我與耶穌一同上班

ct659_hk_04

文/思懷

對香港人來說,工作對生計和生活影響很大。我曾換過不同工作崗位,最難忘的還是第一份工作:在黃大仙政務處擔任橫頭磡區聯絡主任,負責處理居民投訴、籌辦街坊活動、成立互助委員會等,作政府和居民的溝通橋樑。那些日子,我親身經歷與耶穌一同上班! 繼續閱讀

有字天書尋真神

ct653_hk_8

文/思懷

你相信這世上有一本從天上來的書嗎?有,就是聖經。

你或者會問:「有永恆嗎?如果有,永恆在哪兒?」我也可以告訴你:「永恆在聖經裡。」

我讀大學時,開始思想人生的意義。那時我的人生目標是寫書濟世,當個有良知、富社會承擔感的作家,造福人群。當我運用在大學學來的批判思考,反思人生意義時,卻找不到終極意義。甚麼是最好,人言人殊,全是相對的,根本沒有客觀、顛撲不破的真理。我頓感空虛失落,陷入失去人生目標的痛苦中,像迷了路,不知怎樣走下去,非常迷惘。 繼續閱讀

伊利沙伯醫院的天使

ct654_8b

文/思懷

你信世界上有天使嗎?我信。我在伊利沙伯醫院遇上了一位天使:從天上而來的使者。

那年媽媽患上癌症。2月在私家醫院做了乳癌手術,4月在伊利沙伯醫院被確診患上肺癌,需立刻做另一個手術,真是晴天霹靂,茫然無助。醫院在做手術前兩天才通知家人,我們想:「可以做甚麼幫媽媽一把呢?」但苦無良策。 繼續閱讀

魔鬼工作悟福音:由檢控變被告

CT651_HK_7b

文/思懷

也許你難以相信,但我確實做過「魔鬼」的工作。我曾有數年時間在公務員紀律秘書處,負責檢控違規公務員。我的工作分兩個階段:先定罪,後定罰。

我與「魔鬼」有點相似:先搜集該公務員違規的證據,如開小差、疏忽職守或不服從上司命令等,然後按所得的證據,草擬控罪,諮詢律政司法律意見。如表面證據成立,就交由研訊委員會開庭審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