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愛自己

文/譚日新

或會有人感到奇怪,今天在香港,我們竟會談論如何愛自己?想當然地,我們覺得人只會愛自己太多、自私自利、自我中心,但是,有時其實我們並不懂得如何愛自己。所以,愛自己也是需要學習的。

無法愛己?

讓我們首先看看,是甚麼令我們愛自己變得艱難?

有人曾做錯事,解決不了,如對不起初戀女友,又或是沒對已逝去的雙親盡孝,卻已沒法補救等。為此種種而沒法原諒自己,感到遺憾,就像人生長了一道刺。有些人也許沒有遺憾,但就是不易說出自己的真正情感或需要,到爆發以後,為時已晚。亦有些人覺得自己不可愛,欠缺自尊。也有些人並不是真有甚麼不足,只是被社會的價值觀牽著鼻子走,覺得要有車有樓才是成功。

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有正面亦有負面經歷;惟總不能重新活一次。我想這是上帝的設限,時間是我們突破不到的設限。過去的遺憾、吃過的苦頭、改變不到的事情⋯⋯人生像是很悲慘,然而,有些人卻在艱難中建立起自己的強項。

身心社靈

愛自己,先要了解自己,清楚自己真正的需要,並可怎樣滿足。讓我們從身、心、社、靈四方面看看。

不要忽略身體的需要。身、心、靈並不分割,身體不好亦會影響個人的靈性。我們要懂得愛惜身體:注意飲食、照顧健康、做運動,有需要時好好休息及看醫生。

心理方面,記著:你是重要的,要接納自己有喜、怒、哀、樂是正常的。在成功或生日時,讓自己開心慶祝一下;在難過悲傷時,讓自己好好哭一場。

社交方面,我借用英國大文豪魯益斯(C.S. Lewis)說過人世間的四種愛:親情、愛情、友情及神聖之情來表達,因為這四種關係決定了我們是否開心。有些人工作時與家人關係疏離,退休在家後,與太太及兒女相處恍如陌生人;有些人在婚姻中沒有維繫愛情,兒女長大後便離婚,或退休後難以彼此面對;亦有人因忙於照顧兒女、打拼事業,友情也放棄了。這樣怎能開心呢?

還有一種關係是與上帝建立的神聖之情。你有想過為何來到這世界嗎?人生的意義、存在的目的、將來的去向等,都是靈性問題,只要你思考過這些,即使沒有信仰,也反映了你心裡有靈性需要。我有基督信仰,認識並且感到這世界有上帝愛我。願你亦能尋找到這位愛你的上帝,過一個好好愛己愛人的人生。

每天感恩

至於具體而言可怎樣疼愛自己呢?你每天起床,會否多謝上天?很多基督徒會感謝上帝賜予生命 氣息,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早上起來,有些在睡夢中就離世。人很有限,人生很難說準每天都能平安無事,所以,每天早上都可為新的一日感恩,每晚臨睡,也可為當日的開心事、為感動的經歷、對你好和愛你的人感恩。若能這樣,你會喜愛現在的自己。

另外,我們要學懂接納不能改變的事。正如神學家尼布爾的「寧靜禱文 Serenity Prayer」中所言,願天父賜我們有智慧分辨甚麼事能改變、哪些需接納,包括成長中的遺憾事。

聖經中約瑟的人生經歷淒慘,哥哥們妒忌他較受爸爸寵愛,竟將他賣去埃及當奴隸。約瑟縱在埃及經歷高低起跌,但沒有放棄自己,一直相信並依靠上帝,最後萬料不到成為一人之下的埃及宰相。後來他的故鄉鬧饑荒,哥哥們不得不去埃及買糧而遇上約瑟,約瑟卻主動說出冰釋前嫌的話:從前你們未必這麼想,不過上帝要先差我來埃及,為要救我們整個家族(參創世記四十五章)。約瑟沒以苦毒的角度看哥哥加害他,卻是用上帝差他拯救家人的角度,這是他在信仰裡的轉化,因他經歷過上帝偉大的愛,才能做到。

愛神愛人

有說:人若不曉得愛自己,也就不懂愛別人,因人常從自己出發,若你不懂得對自己好,怎會懂對人好。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三16)上帝的愛極不簡單,祂將最寶貴的兒子賜給我們,讓我們明白祂對我們的愛有多深厚;我們認識了上帝的大愛,就能珍惜自己、愛自己。基督徒的最大誡命是愛神和愛人如己。愛自己並不違背信仰,因為這愛源於上帝,我們學懂愛自己,才能夠捨己愛人。若你今日仍未認識上帝的愛,希望你願意來了解。
 

(本文是譚日新博士在本會與中國基督教播道會迦南道真堂及基督教恩臨堂合辦的新蒲崗福音午餐會的分享,內容經整理。)
 
 

三句家常話

CT687000772dpi

文/楊國堅

 

你希望回到家裡時,能感受到家是避風港嗎?

 

有三句家常話,可以為家人關係的悶局帶來變化。

 

「不要緊」

 

我曾不小心打碎了一隻碗,當時很害怕太太衝進廚房來罵我,不過太太進來卻是問:「你有沒有割傷呀?」我即時整個人放鬆下來,因為她關心的是我,不是那隻碗

 

當你想法不同,表達就會不同,效果也會不一樣。

 

太太從丈夫的角度看事情,愛惜對方而說一句「不要緊」,讓人感到開心。可是「不要緊」原來也不容易出口!兒子有次打碎東西,我開口說的竟是「食嘢唔做嘢,做嘢打爛嘢。」兒子立即反抗說:「爸爸,你昨天也摔破東西!你不怪責自己,卻來怪責我!」

 

另一次,太太著我買油回家,並指定到某家超級市場購買,因當日有特價優惠。可是我下班後很疲累,在路經的另一家超市買了,因只是一元幾毫的差別。回到家裡,太太問:「買了油沒有?」我隨口應過後,便將單據丟進垃圾桶。我不想因此惹來爭辯,心底希望太太跟我說,無論在哪家超巿買也不要緊。

 

一句「不要緊」,避免了很多家庭衝突,避免了在家中互相較量,更加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逃避和謊言。

 

我們與子女相處,也需有所寬容,讓他們知道有些錯誤是不要緊的,這樣,他們才不會因害怕或擔憂而用謊話欺騙我們。「不要緊」可以幫助我們消除犯錯的恐懼。

 

聖經說:「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約翰壹書四18當我們嘗試愛對方,考慮對方的處境,以對方的角度看事情,大家便能有更大的寬容,放下各自的武裝或偽裝,坦誠對話和相處了。

 

「多謝你」

 

「多謝」是肯定別人的努力,也是代表不用自己的角度,而是以對方付出的努力來判別事情。

 

有一次,我幫忙買日用品回家,卻忘記要到銀行存入支票。太太知道後卻說:「多謝你。忘了入票不要緊!或者我們飯後散散步,到時才入票啦!」

 

一句「多謝你」讓整個局面顯得截然不同。我也就更樂意接受購物的任命,好換來欣賞了。

 

與兒女相處也是一樣,兒子拿成績表回家時說:「我的數學有進步」,如果作爸爸的能夠說一句:「兒子,多謝你,你讓爸爸放下了很多擔心。」兒子雖然沒有特別回應,不過他心裡實在是開心到「飛起」。一家人若能夠對彼此付出的努力說一句多謝,效果會完全不同。

 

「多謝你」,也表示我們不以暫時的結果來評價對方。

 

例如,兒子讀書成績不好,可能是他懶惰,也可能是因為某些特殊原因,如心理或身體狀況造成。如果我們以暫時的結果來評價別人,可能會錯失彼此的關係。我曾經認識一位學生,從不專心上課,初中後就離開香港去了美國。最初他只是洗碗碟,後來重新專注讀書,學業突飛猛進。現在他成就之高,讓我完全想像不到。

 

「對不起」

 

曾聽過一些長者說:「『對不起』這句話真的說不出口說了就等同承認是我錯了。」原來我們不容易承認錯誤。

 

不過「對不起」卻是最能夠體諒對方的說法,是由對方的角度出發,因而可以消除很多積怨。

 

我在幫助一些夫婦進行婚姻輔導。記得有一次,太太終在輔導中反省到自己的弱點和錯誤,那刻她即時在輔導室裡當面對丈夫說:「真對不起,原來我所做的事一直令你這麼難受。」丈夫頓時由緊張、防衛的姿態,放鬆雙肩,也放下防禦。聖經說:「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羅馬書十三8)。

 

「對不起」是更多體諒對方,也讓彼此放下對立的姿態,釋出溝通的善意。

 

放下自我

 

「不要緊」、「多謝你」、「對不起」,這三句話都要由學習放下自我,從別人的角度看事情做起。背後有一個重要信念,特別是對基督徒而言,需要回到上帝面前:「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拉書二20)。以耶穌的教導作行事為人的準則,放下自我,學習愛人如己。

 

三句說話、兩個角度(對方和自己的角度)、一個信念。希望這樣可以提醒我們以彼此相愛建立家庭,增進和諧關係。

ccmFB_CT687_201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