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仍要信

CT673000472dpiA

譚羅月英

 

身為母親,與腹中塊肉的連結,是一份奇妙的生命體驗。

 

十月懷胎時,想像著孩子的將來,期待著嬰孩的出生……然而,小寶寶呱呱墜地後的狀況,教我撕心裂肺,不禁哭問上帝:「我和丈夫都是基督徒,不就是屬祢的嗎,為何祢不祝福我們?!」不過,往後與丈夫及孩子繼續走的生命路,讓我對愛有更深的體會,也更清楚自己信的是甚麼……

 

沉重的擔子

偉諾出生時因肌肉張力低,較一般嬰孩的身軀軟綿綿,難於照顧,且常因吮奶嗆著導致肺炎而出入醫院,於是我辭掉工作專心照顧他。八個月大時的智力測試被評為「智力發展遲緩」,實在無法接受,除丈夫永發外不敢告訴任何人。我質問上帝、哭了幾天後,心裡有聲音說:「難道基督徒不可以遇到這種事嗎?」心情漸起變化,開始願意與人分享,教會弟兄姊妹知道後都表達關心和支持。原來上帝要我坦誠說出心底話,是要減輕我們的重擔,因若隱瞞只會更難受。

永發得悉兒子狀況後勇敢接受,並倚靠主耶穌養育他。當時永發的事業正處高峰期,仍堅持每星期六帶我和兒子到郊外透透氣。偉諾三歲前我每週帶他到兩間中心做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和言語治療,回家也勤加練習。那幾年的辛酸勞累實不足為外人道,若不是信仰給我的力量,真不知如何度過。後來偉諾到特殊幼兒中心上學,那裡有他所需的各種治療,我每天帶他上學後留校做義工和學習,待他放學才一起回家。回家後繼續訓練他,能做的我都盡力。偉諾六歲時再做評估,竟被診斷為「嚴重智障」,需要入住寄宿學校,每週只能回家兩天。聽到這結果我竟出奇地平靜:「主啊!該做的都已做了,我將這結果交給祢。感謝祢讓我能平靜接受,感謝祢與我同行,一起面對。」曾患產後抑鬱的我深知這份平靜安穩是上帝賜與。

 

親友和教會弟兄姊妹都鼓勵我們再添孩子,於是我禱告求問上帝的心意。

 

結果上帝多賜我們一個兒子,且是在最好的時間——就在偉諾開始入住寄宿學校前一個月,小兒子偉然出生了。他是個健康活潑的孩子,但當偉諾每週回家那幾天,我要同時湊兩個小孩就很不容易。記得一次給偉然洗澡後,出來看見偉諾用手把弄糞便,還印在四周牆壁上,此情此景實在令人瘋了!自此每次接偉諾回家前,我都先禱告,有充足的預備才接他回來聚天倫。

 

看見兩兄弟一起玩耍建立感情,使我很欣慰,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同行的禮物

CT673000472dpiC

感謝上帝賜我們智慧教導偉然,所以他自小接納哥哥愛哥哥,一起外出時總緊握著哥哥的手,難得是他不介意路人注視的目光。教會是我們屬靈的家,四口子每週一起上教會,牧者和弟兄姊妹一直是我們的支持和安慰。偉然十二歲就清楚自己所信的,並接受洗禮加入教會。至於偉諾雖然智障,但當我們祈禱時他懂得合上雙手,每次聽到〈天父必看顧你〉這詩歌時他都能安靜,彷彿對上帝有敏銳的感應。

2003 年偉諾開始出現羊癎症,一天抽筋昏倒三四次。為免他跌傷,家裡安裝了保護設施,他外出時要佩戴頭盔和安全帶。那時偉諾的身形已長大了不少,我要扶他實不容易,適逢「沙士」後永發的工作量大減,於是他從 2004 年開始全職照顧偉諾和家庭,我則外出工作。偉諾十八歲就離開宿舍回家居住,今年二十八歲了,雖然智商只有兩三歲,我們仍不放棄,能訓練他的都盡力做,感恩他現在已不需再用尿片了。

我和永發也不忘每週騰出兩個早上一起飲茶享片刻寧靜,有時一起禱告,有時與小兒子偉然行山或散步,聆聽他的心聲。我也愛黃昏跑步,眼觀大自然,耳聽讚美詩,享受與上帝獨處的時光。上帝提醒我除了操練自己,也要操練偉諾,於是我倆一起行商場,每次運動半小時,與他閒談,告訴他:「耶穌愛諾諾!諾諾都要愛耶穌!」雖然他不懂回應,但每當我唱詩歌時他都會留心聽,彷彿感受到天父的愛。我愈來愈享受這段母子單獨相處的時刻,無論將來如何,實在已沒遺憾了。

 

為何仍要信

 

有人問:「你們的祈禱上帝沒應允,為何仍要信?」

 

的確,上帝沒有應允我們讓偉諾痊癒變為沒有智障的禱告;且偉諾隨著成長,行為問題愈來愈多,使我們身心俱疲。然而,因有基督信仰,在照顧偉諾上縱然辛苦,卻不痛苦。因為上帝與我們一起承擔,祂賜我們力量與偉諾同行,祂的愛叫我們常存盼望不灰心。昔日耶穌明知自己要受難仍上十架,為的是拯救我們脫離永死的困局,祂已勝過死亡並且復活。

 

我們在倚靠祂的過程中,經歷到祂的同在、安慰、勉勵和加力。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不是建基於利益,而是愛。祂十架上的愛激勵我們,祂是我們的救主,我們是祂的兒女,這關係不會因祂如何回應我們的禱告而受影響的。

 

聖經告訴我們,看得見的不是永恆,看不見的才是永恆;我們只是瓦器,但有寶貝在裡面,那就是主耶穌(參哥林多後書四7-1)。將來在天家不再有智障,也沒有羊癎,這盼望讓我們一無所懼,即使我與丈夫離開世界,深信上帝仍會與偉諾一起共度人生;若沒有這信念我倆怎能安心,更何況還有愛他的弟弟呢!雖然不是人人明白我們的處境,但人人都可以明白耶穌基督的大愛。

願未信主的親友和讀者早日得著救恩,讓主耶穌成為你們的倚靠。

ccmFB_CT673_20180511

(何在凡採訪)

 

 

何必一定要信主耶穌?

CT6710772dpi

文/桑安柱

 

只要憑良心做人,何必信主?

 

「只要憑良心做人,信不信是無所謂的。」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他們以為人只要行善,宗教就沒有甚麼價值了。有不少沒有信耶穌的人,人格、道德都很高尚,何必還要叫他們相信呢?信耶穌還不是叫他們做好人麼?

做好人固然沒錯,但問題在於做怎樣的好人。一般人的「好」,不過是根據人所定的標準;而人的標準隨著所處的社會、環境、時代、階級、經濟、文化而改變。好比在羅馬時代,人們視奴隸制度為理所當然,沒有人認為不對;在回教國家,婦女是沒有地位的;中國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帽子下,以前娶妾的人被視為孝子賢孫。

 

  • 耶穌說:「除了上帝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路加福音十八19)善是上帝的本性,祂是善的典型,永不改變。人的善不過是相對的,上帝的善才是絕對標準。

 

基督信仰是:你當如天父一樣的完全(參馬太福音五48),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人自以為好到甚麼程度,重要是上帝對人的要求是怎樣的標準。

 

  • 聖經說,人所有的義在上帝面前,好像污穢的衣服(參以賽亞書六十四6)。「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羅馬書三10)因此沒有人可以憑著自己的「好」自恃。

 

人在上帝面前,絕不能因行為得救。做好是人的本分,但若認為有了一點點「好」就可換得永生,不需要信靠上帝了,這是十分錯誤的想法,世上沒有一位完全人。

 

同時,「不信」乃是人的大罪。從前把耶穌基督釘在十字架上的,不是那些稅吏罪人,乃是許多那些當時的「好人」:虔誠的法利賽人與宗教界的領袖。又如聖徒保羅在信主以前,也曾逼迫教會,還以為是為上帝大發熱心。

 

再者,德行是由信念產生的,「做好人」的觀念實際上間接出乎先人的宗教信仰。試問,為甚麼一定要做好人呢?做惡人不行嗎?做好人是傳統宗教信念,已深印在人的心裡。雖然人口裡嚷著:「只要憑良心做人,信不信是無所謂的。」但人之所以要「做好人」,骨子裡還是有其所「信」,是自己不覺得而已。可是人憑良心做人的觀念,根基既如此脆弱,久而久之,在摒棄宗教的環境與潮流中,也會把「做好人」的思想棄之無遺。

 

真欲「憑良心做人」,應當以宗教信仰為後盾,因若沒有上帝的幫助,人無力真正行善,所以千萬不可說:「只要憑良心做人,信不信是無所謂的。」此時問題來了,人會說:「好!那麼我就相信,但為甚麼一定要信耶穌?相信別的宗教不是一樣嗎?」

 

相信別的宗教不是一樣?

 

中國人有個說法叫「殊途同歸」,許多人認為相信別的宗教,同樣可以達到目的,毋須一定要信耶穌。有些人以為各種宗教,公說公理,婆說婆理,索性甚麼都不信。有些人則以為「條條大路通羅馬」,所有宗教,目的相似,方法不同而已,大家應當抱容忍的態度,讓各人選擇他的宗教,不要勉強別人。

 

如果所有宗教都是殊途同歸,那麼基督徒到處傳道勸人,真是太無謂了。同時,上帝也自討苦吃,何必差遣祂的兒子到世上來,又何必令祂受十字架的苦,何必多此一舉呢?

 

  • 但聖經說:「除祂(耶穌)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使徒行傳四12

 

  •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十四6

 

所以,基督教顯然不贊同「殊途同歸」之說。

 

有人說基督徒的胸襟不夠大,心胸太狹窄,可是世上有不少狹窄的事。例如,數學是狹窄的:二加二總是四,但沒有人抗議數學為甚麼如此狹窄,反之覺得它的狹窄就是正確。又如,化學也是狹窄的科學,二氫(H2)與一氧(O)化合的結果總是水(H2O),不會是牛奶或咖啡;照樣,沒有人反對化學為甚麼如此狹窄,反之人們認為它的狹窄就是真理。再以政府發行紙幣的事為例,為甚麼我們只承認政府印發的紙幣為法定紙幣,而不承認偽造的紙幣呢?為甚麼我們不指摘政府太狹窄呢?

 

各種宗教都想尋求神,尋求真理;各種宗教都勸人為善,也有很好的教義和所信奉的道德律。他們的宗旨與動機是良善的,教主與許多教徒都有很值得景仰的人格。但基督教與其他宗教有個基本差異:其他宗教都是人發起的,人想追求神,想用自己的力量往天上爬,想用自己的方法創造永生,想用自己的功勞來註銷在神面前所犯的罪;而基督教是由上帝出發的,上帝預備了救法,祂願意將永生賜給人,祂的兒子為人流血贖罪,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

 

其他宗教只有人的理論與宗教哲學,卻沒有一位為人流血贖罪的救主;其他宗教的教主都已經死了,因為他們都是人,惟有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祂不在墳墓裡,已經勝了死亡的權勢。其他宗教以「行為」為得救的條件,叫人自己努力去「做」,做好人做到完全無疵的地步,所以得救始終遠遠在望,令人垂涎欲滴,翹首企望,畫餅充饑。基督教以上帝的恩典為得救的入門,再將新生命賜給一切信祂的人,使他們活出新生命。

 

基督教沒有勸人做好人,因為人已經死在罪惡過犯中,被罪惡捆綁,無能為力,這不是做好人的問題,人根本沒有力量行善。

 

其他宗教注重的是「教」,基督教所注重的乃是「救」。

 

得救的意義分兩方面:消極來說是指從罪惡中拯救出來;積極來說乃是救人進入新生命中,這生命開始與上帝相交。所以得救是脫離罪惡的權勢,變成一個新生的人。試問,世人若欲尋求上帝,與上帝和好,究竟用人自己設計的方法好呢,還是走上帝指示的途徑對呢?

ccmFB_CT671_20180410

(本文轉載自美國《中信》月刊第 6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