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葡萄籽
人人都渴求平安、吉祥,特別是在亂世。
想像,此刻你在廟宇看到自助占卜寫著「苦命者免費」時,會是甚麼滋味?
想出這句話的人很有頭腦,知道大部分人寧可付費,也不想苦命,於是給了這個有條件的免費選項。
然而,真正的福音卻是,二千多年前,有一個人,無條件的為所有人,獻出寶貴的生命,祂的憐憫與救贖,完全免費,而且一視同仁。這個人叫 # 耶穌基督。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翰福音十四27)
文/葡萄籽
人人都渴求平安、吉祥,特別是在亂世。
想像,此刻你在廟宇看到自助占卜寫著「苦命者免費」時,會是甚麼滋味?
想出這句話的人很有頭腦,知道大部分人寧可付費,也不想苦命,於是給了這個有條件的免費選項。
然而,真正的福音卻是,二千多年前,有一個人,無條件的為所有人,獻出寶貴的生命,祂的憐憫與救贖,完全免費,而且一視同仁。這個人叫 # 耶穌基督。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翰福音十四27)
文/思懷
居安思危非同杞人憂天,未雨綢繆是人生智慧。
為應付恐怖分子,警方安排反恐演習;為減輕地震傷亡,遂有防震演習;其他還有火警演習、核事故演習等,好叫天災人禍突襲時,不致措手不及,好好保護自己,懂得應變求生。
那我們怎樣應對人生中的種種苦難?不管有沒有信仰,人都有機會遇上折騰磨人的苦難,例如身罹絕症、意外傷亡、親人離世,喪偶失子、欠債破產、失業挫折、疾病痛苦等,無法預計和控制,你可曾想過怎樣充分預備應對必來的苦難?
難解的苦難
朋友,面對人生苦難,最佳出路是基督信仰。也許你會嗤之以鼻:「假如這世界有上帝,怎麼祂容許世上有苦難,叫世人受苦?這公平公道嗎?你說上帝慈愛和全能,你怎樣解釋?」
對,這確不易解釋;雖然聖經有教導我們各種不同苦難的可能來源,例如:人犯罪的結果、上帝對人罪的懲罰、大自然定律或上帝的試煉讓我們成長等,卻沒有明確告訴我們遭遇個人苦難的真正原因,或許這是上帝的奧祕。數年前家母因病離世即為一例。
然而,基督信仰最能為苦難這奧祕提供最有力及叫人信服的回應:因為世界上沒有一個宗教信仰中的「神」會受苦而死,但耶穌為拯救人類,降臨人間,替我們在十字架上死,所流寶血洗淨我們的罪,從而成就了救贖。沒有耶穌的苦難,我們的靈魂便不能得著永恆拯救。
上帝亦經苦難
因此基督信仰最接近苦難,因耶穌曾親身經歷人間痛苦,最能明白我們的苦況。
祂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上帝;
我們經歷的一切,祂都感同身受。
「因我們的大祭司(耶穌)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希伯來書四15)耶穌在世上也受過苦難是基督徒面對苦難的最大憑據。
上帝勝過苦難
我們可以問:「為甚麼祂容許世上有苦難?」
但更值得我們反思的是:「為甚麼耶穌祢為我受苦難?」
我想聖經雖沒有解釋我們受苦的確切原因,但它幫助我們怎樣實際勇敢地面對和勝過苦難。基督徒不是孤單面對,而是有曾經受苦的耶穌陪伴我們一起渡過苦難,當中經歷祂的力量、安慰、鼓勵、大能、慈愛……
因有耶穌為依靠,基督徒往往能在苦難中展現頑強生命力。
當受苦時,我們思想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耶穌,就不會疲倦灰心,重萌勇氣忍耐下去(參希伯來書十二3)。
人生的苦難無可迴避,但耶穌應許:「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十六33)朋友,你懼怕苦難嗎?擔心痛苦嗎?你預備好面對苦難沒有?最有效面對苦難的來襲,莫如認識和信靠這位以親自嚐受苦難來深愛我們的耶穌。
人間苦難何其多,耶穌受苦顯深情。
編輯室
為甚麼基督徒不是靠善行得救?
基督徒得救,不是靠行善,但得救後,卻應該有善行,因為已有主耶穌所賜完善的生命,就有行善的可能。
基督徒行善與其他宗教所說的善行不同。
其他宗教勸人為善,是以善行賺取救恩,這是不可能的,因沒有人能達到全善的地步。上帝則是先叫屬祂的人得以完全,遵守祂的教導,持守純全的心思意念和行為,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我們本來都是犯了罪,靈魂有病的人,怎能行善?
誠如使徒保羅形容他自己:「在我裡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羅馬書七18)這是多少人的嘆息,除非他已放棄了認真做人的鬥志。
叫一個肉體中沒有良善的人去行善,如同叫一個重病的人,起床運動一樣不合情理,必先要把病治癒,才有可能運動。所以,相信耶穌基督的救贖,得著上帝所賜完善的生命是根本,行善是生命的自然現象。
沒有完善生命的根,就沒有善行的果實。
聖經是基督徒的靈糧,天天讀聖經,靈命得餵養,才有力量行善;正如人天天要吃飯,才有生活的力量。主耶穌曾以上帝的話,擊潰魔鬼的試探,是最好的範例。撒但最擅長斷章取義,扭曲上帝的話語,使不熟聖經的人,受其矇騙,行差踏錯,更可怕的是演變成異端,遮蔽真道。基督徒多讀聖經,就多有力量及智慧,能勝過魔鬼一切的蠱惑與陰謀。
聖經也是基督徒生活的指南。大衛王說:上帝的話是他腳前的燈,是他路上的光(參詩篇一一九105)。上帝的話指示人走正路,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不致迷失。聖經也是人在逆境中最大的安慰,使人在苦難中有盼望。
基督徒想過聖潔純全的生活,必須靠賴上帝的話語。
聖經中最長的一章,是詩篇第一一九篇,全篇 176 節都在談論上帝話語的精粹及奇異的功效,能供應人各方面的需要。因此,基督徒都學習讀經禱告,認識上帝的教導,讓生命煥新,生活有力。
聖經中的約翰福音及約翰壹書是由使徒約翰寫成,為讓讀者明白永生的確據。「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約翰福音二十31)「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信奉上帝兒子之名的人,要叫你們知道自己有永生。」(約翰壹書五13)
基督徒能活出善行,是因為耶穌基督救贖所賜予的新生命,並堅守上帝的教導。
故此,善行是得救後的果子,並非得救的原因。
本文資料採自《基本要道系列(一)——聖經》,由美國中信出版,香港中信代理。
讀者如欲進深了解基督信仰,歡迎致電本會 (2810-9933) 訂購。
文/孫基立
在慕道班裡有關罪的討論很有意思,我們發現許多人不願意承認自己「有罪」,是因為對基督教「罪」的定義有誤解。
「罪」在聖經希伯來文中的含義是「箭未射中靶心」,可理解為人類沒有上帝所希望我們的那樣完美,而中文「罪」的含義是「作奸犯科」,和英文中的 crime(罪行)類似。英文聖經譯文中的 sin 和希伯來文的原意雖然接近,但還是沒有準確地解釋希伯來文的原意,而中文的「罪」卻和希伯來文原意相差甚遠。
語言文字的差別導致對福音信息的誤解,當解釋清楚這問題後,很多人恍然大悟地說:「原來罪是這意思,若是這樣,當然我同意人人都有罪,需要耶穌的救贖,包括自己在內。」
上帝是愛和寬恕
在基督信仰中,耶穌在十字架上所受的痛苦代表了人類悖逆的後果,但上帝甘願承擔,為的是和人類重新和好。
我們縱觀歷史,不難發現,人類內心的黑暗(罪)在歷史中以陰謀、屠殺、戰爭(包括濫用上帝之名的宗教戰爭)等多種形式表現出來。雖然歷史上也出現過烏托邦式的「理想王國」的理論和實踐,但均以失敗告終,
人類根本無力憑藉自己的力量維繫正義。而在基督信仰中,上帝願意對人類施以援手,祂的恩典和救贖如同「浪子回頭」故事中的慈父,永遠張開雙臂等待我們的回應。
在神學歷史上,對罪的解析深刻地影響了人和上帝的關係;對罪的單一過度強調,有可能使慕道者對上帝產生畏懼和敬而遠之的態度。從整個救恩史來看,
上帝是愛、寬恕和體貼,
祂在創世之初信任我們,將自由慷慨地賜給人類,當我們無法掌控自由的代價,祂就選擇自己受苦,代我們承擔後果。
謙卑看己寬容待人
在慕道班,大部分人都坦承自己心中有隱祕的各種惡念,但會有意識地以道德來抑制它,且中國的儒家文化對個人道德修為有很高的要求。
不過很多經歷過文革的長者都感慨地指出,浪漫的人文主義理想或傳統的道德修養都無法保證能有效抑制人心中的權欲、黑暗和爭競。而對內心黑暗掩耳盜鈴式的否認,會使這些惡念在意識不到的情況下成為危害別人的行為。
承認「罪」的存在,讓我們謙卑地看待自己,
而上帝的愛更讓我們有機會和祂藉其救贖連接,我們的不完美教我們亦應有寬容的心接受別人的不完美。
耶穌在地上的日子對罪人(如妓女和稅吏)的接納、對自義的法利賽人的批評,正顯明我們不能以遵守律法為自誇的理由,心中需有耶穌那樣的寬容和愛才能真正肖似祂。
而今日的教會怎樣看待罪人、怎樣對待自己的不完美,也是我們應該終身思考的問題。
文/雷鳴
我們有罪冤不冤?
人被生下來無法選擇,一出生就有罪,豈不是挺冤啊?到底為何我們生而有罪呢?
我們知道上帝就是真理(參約翰福音十四6,十七17;約翰一書五7),當亞當和夏娃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當人不以上帝為中心的時候,就是偏離真理。希伯來原文中,罪的定義主要是「偏離正道」。有人追問:上帝只處理亞當和夏娃二人可以嗎?這樣既能解決罪的問題,又不牽連他們的後代——全人類。答案是不可能,因為:
一是罪的代表性。亞當是人類的代表,是上帝的最高創造,本無病、無老、無悲、無死,他的失敗代表著全人類的失敗。所有人都是他的子孫,他代表人類作出選擇:離開上帝,以自己為上帝。因此,亞當每個子孫一出生就擁有一個特質:自我中心,因為每個人都是由他而出。
二是罪的牽連性。我們都是由罪人亞當而生,所以難逃罪性,這就是為何大衛王會說:「我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詩篇五十一5)
我們受苦冤不冤?
罪的集中表現是人人都自我中心,因為自我中心的本質就是以自己為上帝,自己作主。若認為自己最重要,就會只顧自己、滿足自己,自我利益高於他人,這叫自私,像亞當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卻把責任推給妻子夏娃一樣(參創世記三12)。
有了自我中心,覺得自己比他人優秀,比別人強,高人一等,就產生驕傲,反之就產生自卑和嫉妒。若嫉妒異常強烈,甚至會出現傷害,像亞當的大兒子該隱因此殺害弟弟亞伯一樣(參創世記四8)。自我中心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不一一舉例,這一切都是源自亞當舊有的性情和習慣。
自我就是地獄的大門,是罪惡潘多拉的盒子,是人類罪性問題的集中表現。人性所有陰暗面都可以在自我上找到答案,而這些陰暗面又會衍生罪惡,無一例外,造成各種苦難:人際關係冷淡、婚姻關係艱難、親子關係衝突、工作關係緊張等,甚至教會裡也因著人的堅持而出現紛爭和分裂。
愈自我的人,面對苦難就愈痛苦。因為愈自我,就會對痛苦愈敏感,不願自己受傷,也受不起傷,更不容易饒恕,從而更加痛苦。從某層面來說,人的自我程度和罪的程度大致成正比,亦與由此帶來的痛苦大致成正比。
人類受苦往往不因上帝的懲罰,而是因為自食惡果(罪帶來的苦果)。從這角度看,人類受苦冤不冤?或許就個人而言是冤枉的,因為會受他人的罪惡牽連;但從整體上,一點都不冤枉,因為人人都在罪惡的大染缸中彼此傷害,只是有些人受傷害多些,有些人少些罷了。
自我的罪何等可怕,不但帶來罪惡和苦難,亦帶來死亡。「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羅馬書六23)罪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從罪來又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參羅馬書五12)。上帝用死來阻止罪惡,但死卻無法勝過罪惡。滅絕人類,重新造新人類又能怎樣?一代代死,一代代生,一代代仍活在罪中,於是主耶穌選擇為我們受死、復活,帶領我們勝過罪惡、超越死亡。
上帝奇妙的救贖
人既是上帝按照自己尊貴的形象所造,又蒙上帝所愛,祂怎能忍心人在罪中永死?身為父母,誰不愛自己的兒女?上帝更是如此,祂對我們的愛遠勝過地上父母對兒女之愛(參馬太福音七11)。以賽亞書四十九章 15 至 16 節說:「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看哪,我將你銘刻在我掌上;你的牆垣常在我眼前。」
所以上帝選擇甘心樂意將祂的獨生愛子賜給我們,為我們受盡屈辱,掛在十字架上,代我們受死,且在我們與祂為敵、為仇、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參羅馬書五8)。
即使人的罪藉著耶穌的寶血得以洗淨,可是慈愛的上帝既不收回人的自由意志,又不願意滅絕人類,人偏偏又自我中心,仍必活在罪中,如何解決呢?
感謝主!祂的智慧無法測度(參以賽亞書四十28)。上帝先藉著聖靈將我們重生(參約翰福音三7;彼得前書一23),人只要憑信心相信主耶穌,就有聖靈與其同在(參以弗所書一13;使徒行傳二17;約翰福音十四17),聖靈不斷幫助我們遵循主耶穌捨己的命令,我們只有捨己,才能徹底對付自我中心,繼而真正徹底地斷絕罪惡的溫床。加拉太書五章24至25節說:「凡屬基督耶穌的人,是已經把肉體連肉體的邪情私慾同釘在十字架上了。我們若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
我們跟隨主不是要把別人釘十字架,不是挑剔別人的毛病,我們的敵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要對付的也是自己,就是自我中心。在世上,我們是與那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參以弗所書六12),但更大的爭戰卻常常是勝過自己。若能勝過自己,才是真正的得勝,基督的能力也會在我們身上全面彰顯。
捨己背十架是倚靠聖靈對付老我的過程,是不斷死去、也是不斷成聖的過程,是我們一生的功課。
(本文轉載自美國《中信》月刊第6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