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我信

CT685000572dpi

文/張達明

 

我信

 

我在大學畢業那年暑假開始接觸基督信仰,數月後決志信耶穌。回望過去三十二年,上帝透過很多不同的經歷,讓我反思所信。我也真切經驗到聖經的啟示:上帝很愛我們每一個人。人生路途上會經歷許多事情,其中當然有不開心,甚至是不願意面對的事。聖經說「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馬書八28

 

我體會到上帝的心意是要建立我們的品格;關注的不是我所做的是否有成就,關注「我」這個人,希望我們能與有密切的關係。

 

信主後我仍然有很多失敗和軟弱,我看見自己的不足,做不到上帝希望我做的事,這是近十年以來體會最深刻的。

 

但上帝讓我清晰明白,接納我這個罪人,不僅僅在我決定接受耶穌為救主、將生命交給掌管的一刻,而是一生的。因為我的生命仍然有很多問題,需要耶穌來更新改變。

 

上帝明知我未能完全達到的要求,但愛我,差耶穌基督來幫助我,以的義代替我的不義(參彼得前書三18)。在基督的救恩裡,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參加拉書二20),這是我很深的感受。雖然我仍有很多不足,但當我接受耶穌時,上帝就看我如同的兒子,愛我,讓基督活在我裡面幫助我。

 

我思

 

畢業後我在律師行工作,後來在香港大學教書,也參與公共事務,遇上不少持不同意見的人。我在信仰思考中希望能成為和平之子,成為不同意見人士之間的橋樑,讓雙方有對話的機會。我期望彼此縱然看法不同,也可以在互信的基礎上溝通、相互理解和尊重、找出定位;特別在信仰群體裡,更渴望能持守「以仁愛寬容消弭紛爭」、「以謙卑憐憫擁抱公義」、「以聆聽對話建立共識」的信仰態度。

 

每個人都有自己看不見的盲點,就算彼此有對立面,也應嘗試開放交流。在信仰群體中更要基於上帝的愛,衝破隔閡,避免築起失去互信的牆。我相信上帝賜予我們的更新生命,可以幫助我們在惡劣處境中,有不一樣的回應。即使未能立時有互相信任的溝通,在我的經驗中也曾遇上艱難時刻,需要勇敢面對友善的環境。

 

然而,信念的堅持並非外在的得失,甚至是制度的改變,而是人心的改變;正如上帝看重我們的內在品格。因為,縱使人們改變了制度,內裡的不義卻沒有改變,敗壞的人心仍會操控制度,不公不義依然存在。

 

我曾看見不少年輕人付出勇氣主動聽取反對者的聲音,無懼受辱被駡,仍堅持對話、尊重溝通,不放棄所期待的人心改變。

 

我最近在看聖經的出埃及記。摩西要求法老讓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法老斷然拒絕,而後上帝降下十災。這段歷史敍述中,有一個很重要並重複的描述:「但耶和華任憑法老的心剛硬,不聽從摩西和亞倫,正如耶和華對摩西所說的。」(出埃及記九12,《和合本修訂版》)無論摩西在法老面前說了甚麼,行了怎樣的大神跡,都改變不了法老的心。在第十神跡出現前,法老仍是心硬。

 

如此艱難的處境,人很容易感到無力,會問:「公義是甚麼?」

 

上帝的心意很特別,曾多次向摩西預告,法老不會答允他的要求,但摩西必須繼續做上帝要他做的事。

 

這是我一直在思考和學習的。

 

持定所信所思

 

出埃及的故事給我很大啟發:不要放棄。即使困境不變,我們卻可以擴闊心靈空間,就是無需期望所做的事必定有果效,而是確信上帝掌權。

 

因此,繼續說應說的話,繼續做應做的事;抱持盼望去期待上帝展示的計劃,那關乎我的、眾人的;關乎社會的、世界的計劃。

 

我們身處歷史進程時,會不明白上帝為何安置人在看不見出路的處境裡。

 

就如以色列人出埃及前的四百年是奴隸階級,了無出路;

 

又如耶穌道成肉身臨到人間前,亡國多年的以色列人,在羅馬政府的管治和壓迫下,失去救贖的盼望;

 

甚至小百姓中的施洗約翰在出生前,他的母親以利沙伯禱告多年求子,卻一無所出,長久苦候的她,儘管禱告,但已放棄生育的希望,以為上帝不會聽她了。

 

上帝真的很奇妙,我們無法知悉歷史的進展,甚麼事要發生,甚麼事不會發生。我心裡清楚確定的只有一事:我們的上帝是掌權的王,顧念我們、看重我們。這信念幫助我在困境中能跳出怨憤仇恨。

 

為所信付出

 

要跳出憤怨並不容易,特別在憤恨難平,傷口未之時。

 

在這些艱難時刻,我學習憑著信念,步步堅持相信上帝的愛顧和恩典,從而建立堅韌的生命,持守關懷與愛,消弭仇恨,勇敢付出的品格。

 

上帝創造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每個人要怎樣回應在其生命中遇到的處境,自有上帝對其生命底心意的引導,所以我不認為所有人都要有一樣的回應。每個人都需要自我省思、尋求上帝,看看此時此刻上帝期望「我」這個角色要承擔些甚麼,因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角色,在整體上才能互相配合。身為信徒,心態上更要靠著上帝,帶著愛與關懷,剔除憤怨。

 

信徒看見不公義的事而感到憤怒是正常的,這是上帝給予信徒對罪的觸覺。

 

但我們要將憤怒轉化,選擇靠著上帝寬容面對,不讓憤怒演變成仇恨和罪惡纏擾我們。

 

這是信仰賦予我們在面對不義時,勇敢選擇以善寬容處之的自由。

ccmFB_CT685_20190925

(本文是張達明律師在本會與中國基督教播道會迦南道真堂及基督教恩臨堂合辦的新蒲崗福音午餐會的分享,內容經整理。)

 

 

枯樹重生果滿枝

CT681000372dpi

文/林海新

明天,有多遠?對活在苟延殘喘的身軀內、被黑暗包圍著的我,壓根兒似是觸不可及的遙遠。然而,在我以為生命走到盡頭時,竟遇上天使,從此踏上不一樣的人生路。

 

毒海浮沉

十四歲那年媽媽安排我偷渡來港,希望我在這裡能出人頭地,改善窘困的家境。可惜我誤入歧途,在香港未滿一年就加入黑社會,從此作惡不斷,人說「趁火打劫」,我是放火搶劫,又販賣毒品,犯案纍纍,曾被通緝,是監獄的常客。

 

在那二十多年裡我被毒品蹂躪得不似人形,連媽媽也厭惡我,不肯相見。我心裡盡是苦毒、無恥、敗壞、怨恨……後來患上精神病要接受治療。

 

因打白粉針過度,人體四條主動脈中,三條相繼出現血管瘤。2004 8 月初做第二次切除血管瘤手術時,我以為自己已走到人生盡頭。

 

沒想到在醫院裡遇到兩個影響我一生的人——李德勝弟兄和麥院牧。

 

絕處逢生

李弟兄是醫院的員工,我們素未謀面,他一見我劈頭就說:

「我知道你是吸毒的,你想不想改變?」

當時心想:「既然你知我是吸毒的,應該清楚『有頭髮誰想做癩痢』呢?」

我無奈地答:「當然想,可惜沒有辦法。」

豈料他指著自己說:「有辦法!我就是人板。過去我跟你一樣,但今天我成何等樣人,只因耶穌改變了我。你信耶穌啦!聖經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五17)」然後把上帝如何改變他和他的家一一述說。

 

聽後我開始心動,希望能像他一樣重新做人,有尊嚴地活著。

 

翌日他介紹麥院牧探我,麥院牧給我讀聖經,並講述她丈夫的改變,原來她丈夫是以前在油麻地吸毒的黑社會哥頭,花名叫「紅衫仔」,我心想連紅衫仔也可改變真是奇蹟!所以這信仰很吸引我。之後麥院牧常來關心並為我祈禱,令我十分感動。

過去我曾被強制或自願戒毒二十多次都不成功,因此擔心一旦出院又會重蹈覆轍。於是告訴麥院牧,我想試試福音戒毒,她就把我轉介到基督教新生協會戒毒村。不經不覺我在村裡度過了七八個月,算是戒了毒癮,但對基督信仰沒有追求的心。

記得第二次放假外出,因已戒掉毒癮,就滿心歡喜去見女友,才發現她已離我而去。

 

在極度失落難受下,我再以毒品麻醉自己,之後回到戒毒村,

 

有位職員一眼就看出我剛嗦過毒品藍精靈,隨即拿一面鏡子給我,說:「看看你自己。」然後轉身而去。我望著鏡裡的自己,那感覺實在畢生難忘,終於明白「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翰福音十六8的感覺。那刻我真的痛悔了,呼喊說:「耶穌呀!求祢幫助我!惟獨靠祢才能勝過毒癮!」

 

我更立志一生跟隨主。從那天起我用心讀聖經、祈禱,每次聚會都全情投入,專心學習。靠著上帝我不但徹底戒除毒癮,連困擾多年的精神病也康復了。

 

耶穌是出路

有一次在聽道時上帝呼召我:「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

 

我本是毫無盼望的罪人,上帝不但拯救我,賜下新生命,還願意使用,要我去幫助同樣受毒品折磨、精神病困擾的人。

 

那刻我激動淌淚,並懇求主看顧我的媽媽,以致我可無後顧之憂把生命獻上全為主用。在戒毒村受洗歸入基督後,我邊做邊學,靠著主加我力量,一直從事福音戒毒、酗酒、嗜賭、精神病患等的復康工作至今已十年多了,期間見證一個又一個看似無望的生命得到重生,他們亦願意回饋社會,幫助有需要的人。

 

曾有一位美國紐約唐人街的江湖大佬被聯邦警察驅逐出境,染了多年毒癮的他輾轉來到我們中心戒毒,當時他因受冰毒影響產生幻聽、幻覺,揮刀斬我的手掌和脖子,重創下我險些喪命。事後我沒怪責他,還視手掌和脖子那兩道疤痕是上帝在我身上留下的榮耀記號,並繼續關懷扶持他,助他戒除毒癮,

 

加上弟兄姊妹的不離不棄,讓他體會到基督的愛而深受感動,悔改後更服侍主。他的改變影響了很多人願意信靠耶穌過新生。

我因著耶穌而得到重生,不但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也建立了福音復康機構,從事成癮者(吸毒、嗜賭、酗酒)和精神病患者的康復事工。我還得到媽媽和弟妹們的重新接納與尊重,最重要是知道人生的意義,就是遵行上帝給我的使命。信靠祂的人必得著力量面對一切,因為耶穌基督就是人生種種問題和困難的出路。

ccmFB_CT681_20190426

 

 

一步之遙

CT672000272dpi

 

一步,有多遠?就只是雙腿步寬的咫尺?

 

其實人生的每一步,是前或後、是進抑退,可以是差天共地、天人相隔……

 

那日,萬念俱灰、前路茫茫,整個人徹底被現實壓垮;我上到天台,想做傻事解脫,只差一步便釀成大禍,尤幸身旁的女兒緊抱著我,哭叫我不要這樣,後來警察趕至才及時勸阻。沒有踏出這一步固是萬幸,但後來我憑著信心踏出另一步,卻教生命全然扭轉……

 

步履蹣跚人生路

 

回想我差點「行差踏錯」,全因一段破碎婚姻。

 

2003年我在內地與一位喪妻並育有兩名子女的醫生結婚。因內地限制生育,適逢香港放寬入境生育政策,我便來港誕下女兒,然後與她回鄉生活。當時丈夫的孩子視我如仇人,時常吵鬧,弄致家無寧日。丈夫因他們自小喪母而溺愛,我在家中受盡委屈。後來發現繼女染上毒癮,更帶同我的女兒去吸毒場所,為著擔心女兒被帶壞而常與丈夫吵架,終離婚收場。

 

之後我帶著只有三歲的女兒來港生活。因沒有身分證不能工作,母女住在環境惡劣的劏房,積蓄轉眼用罄,食住頓成問題。我憂慮致不能成眠,整日怨天尤人,活在痛苦中。

 

生活壓力和過去的傷痕導致我神經衰弱,健康愈來愈差,更常因心跳急速而進出醫院。社工因我無力照顧女兒,要把孩子交給社會福利署。我極力反對,深恐失去女兒,為此與社工激烈爭論。我深知自己確實無力照顧女兒,見完社工後,感到彷彿沒有明天,才會走上天台差點踏出恨錯難返的錯步。此事引起社會關注,社工終讓步,允許我和一位同鄉合力照顧女兒。然而女兒或被我嚇倒了,自此常感焦慮緊張,需接受心理治療。

 

勇敢踏出信仰路

 

女兒就讀幼稚園的校長得悉我們的困境,就帶我到教會的食物銀行領取糧食,教會中人亦熱心捐助使我渡過難關。

 

牧師說耶穌是人的幫助和倚靠,經歷絕境後的我醒悟到人的脆弱和渺小,漸漸明白為何耶穌要來到世間拯救世人。教會的弟兄姊妹知道我在水深火熱中,紛紛為我祈禱和提供幫助,他們無私的付出讓我真實地感受到耶穌的愛和眷顧。

 

記得有一次教會來探訪時,我驚訝他們買來兩排盒裝朱古力奶,

因當天早上女兒說:「媽媽,你很久沒買朱古力奶給我了。」

豈料即日就收到教會送來的。

 

此外,以前我們住的劏房沒有窗,女兒的氣管漸出問題,咳嗽屢醫不好。後來我向一位相識多年的老街坊,以三千多元租到一個七百呎的房間,那裡窗明几淨,空氣清新,遷入後不久女兒的咳嗽就好了。至於女兒的情緒問題,有社福機構主動上門免費輔導,女兒的情緒也愈來愈穩定,漸漸開朗起來。耶穌基督的愛如細水長流,源源不絕,我實在經歷很多,對祂的信心隨之增長,彷彿得著一顆新心勇敢面對前路。我決定踏出全心全意信靠主耶穌的一步,受洗加入教會。

 

重建新生展新步

 

信主後我按聖經教導生活,遇到困難時學習交託主,漸漸發現內心平靜安穩,不再惶恐。主耶穌亦藉著女兒想念父親,使我反省當初衝動提出離婚,導致女兒失去父愛的遺憾。為彌補對女兒的虧欠,假期時我便帶她回鄉見父親,前夫也間中來港探望我們。

 

聖經說:「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歌羅西書三13感謝主饒恕我的過錯,以往種種我已完全放下,在人生路上重新出發,現在與前夫和他的子女如親人,怨恨全消。

 

我本是個悲觀和容易焦慮的人,遇到困難總會擔憂和逃避!聖經說:「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馬太福音六34)教會知道我需要成長,便推薦我接受專為新來港婦女信徒而設的「波阿斯領袖培訓課程」。經過一年的學習,教我對人對事都以積極態度面對,靠著主活出喜樂與自信。畢業後我在教會服侍,與牧師一起探訪有需要的家庭。因自己是過來人,明白新來港基層家庭所面對的困難,我很樂意與他們同行。

 

之前我生存只為女兒,現在知道生命最重要是有主耶穌同在, 

女兒重要,家庭重要,親近主更重要。

 

信主後我依然遇到生活上的難處,不同的是,現在我充滿信心,因有主耶穌同行每一步。

ccmFB_CT672_20180507

(何在凡採訪,經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