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蟲變蝶,因祂飛翔

文/車蘭花

我出生江西農村。五兄弟姊妹中我最小,奶奶與我們同住,一家八口全靠爸爸一人務農糊口。家境窮困,連幾元的學費也付不起。

善心老師因我勤力好學,竟替我交了一年學費。父母東湊西借也只能供我讀到初中。因學額給高幹弟子佔用,報讀護士不果,遂跟姐姐南下打工。常因失學遺憾和世事不公感戚戚然。

離鄉別井勤學習

在溫州顛沛流離,曾一天只吃一個麵包裹腹。第一份工要獨自打理五金店,須熟記貨品名稱及單價,又要手寫收據及每月盤點。我戰戰兢兢地工作,因若有差池,須賠上一兩個月工資!

後來隨姐姐到深圳工作,在工廠及貿易公司任職文員。我明白知識重要,於是加倍努力:白天工作,夜晚進修英文及會計。不料,慈父突然病逝,頓時人生像失去支柱和方向,自覺像一片沒根的浮萍,離鄉別井,居無定所;如何努力也不能補償生命中的遺憾,許多事情難以預料和掌控。

豈料港灣成深淵

我丈夫是香港人,在東莞工作期間認識,由同事結為夫婦,讓我這片浮萍暫時有了屬於自己的小港灣。

2003年我帶着三歲兒子到香港接受教育,丈夫則留在國內工作,分隔兩地。這兒人多擠迫,步伐急促,我當時言語不通,連排隊也遭人白眼,心裏很是難受,便像繭中毛蟲封閉自己,多留家裏,足不出戶,幾乎沒有朋友,很少講話,自閉自卑。

認定一紙學歷才能改變命運,所以我將所有心思放在兒子的教育上,但事與願違,兒子未能適應幼稚園的學習。我亦要面對語言和文化適應,有時面對歧視目光,兒子出外不受控的出位行徑,多次被人譏諷,我很受挫敗和恐懼,無地自容。我間有把委屈發洩在兒子身上,狠狠打他一頓後,自己卻躲在房間大哭。

小兒子出世後情況更糟。丈夫不在身邊,又無親友支援,內向的我更封閉自己,常打電話給丈夫,發洩、訴苦和埋怨,有時丈夫沒接電話,就懷疑他有第三者,在電話中與他大吵。丈夫回港短聚,就跟他冷戰。因情緒失控和失眠,醫生建議我去看精神科。命運弄人,原以為安頓人生的小港灣,竟變為迷失自己的深淵。

慈母及上帝大愛

媽媽在我離鄉後信耶穌,常為我祈禱及勸我將困難交託耶穌。我很反感,心想哪會祈禱就能解決問題?

大兒子就讀基督教幼稚園,校長極關心我,與教會傳道人鄭姑娘家訪。鄭姑娘除了教我育兒知識外,還邀請我參加教會媽媽小組。小組姊妹來自不同背景,她們真誠的分享和熱情的接待,讓我倍感溫暖。

有次聚會中唱〈愛是不保留〉,唱到「塵俗的愛只在乎曾擁有,一刻燦爛便要走」,耶穌為救贖人類犧牲釘身十架的愛,讓我淚如泉湧,心開始被上帝的愛軟化。國內母親常跪下為我流淚祈禱,偉大的母愛蘊藏在她那瘦小和跪下禱告的身影中,令我十分感動。

在 2008 年的一次佈道會,講員用慈父等待浪子回家的比喻,講述天父對我們的饒恕和接納,且等待我們回歸祂身邊。我深感扎心,流着熱淚,決志歸向天父,接受主耶穌為我人生的救主。

毛蟲破繭變蝴蝶

信主以後,因着從主而來的平安及盼望,我嘗試將信仰實踐於生活中,化困難為動力。教會生活幫助我適應和融入香港,我這條軟弱毛蟲漸漸離開困繭,開始放膽作多方嘗試。在鄭姑娘的鼓勵下,我開始參加不同課程,充實自己。

在教會短期宣教活動中,常被積極為福音作見證的基督徒感動。他們的生命激勵着我,讓我持續關懷未信主的朋友,把握機會邀請她們去教會,且敢於當眾分享自己的見證。在短宣時遇上一位基督徒母親,她在客廳牆壁寫上「信主帶領,靠主前行,不放棄」來勉勵自己去愛嚴重智障、無活動能力的腦癱兒子,我再次看見福音帶給人盼望及生命改變。

信耶穌後,因耶穌大愛,我和丈夫、孩子復和,不再多疑。一家人在教會聚會,樂也融融;並學會把一切事交託耶穌,不為明天憂慮。

但願我這條素來膽小、平凡和軟弱的小毛蟲,在創造主手中,蛻變成小蝴蝶,生命繼續為祂飛翔,讓世人能從我的生命看見更多耶穌的美麗。

「疲乏的,祂賜能力;軟弱的,祂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以賽亞書四十29-31)。

(思懷採訪)

本文章原刊載於《中信》月刊總713期(2021年9月號)

愛的寬容

文/ Joywalker  畫/ Wayne

 

等待種籽發芽

等候綠意滿庭

孕育生生不息

 

等待黃花飄落

等候豔紅蒴果

秋天翩然來臨

 

等待冰雪融化

等候濃霧散去

方見你在那裡

 

等待物換星移

等待海枯石爛

時光就此暫停

 

等待生命改變

等候傷口結痂

時間證明一切

 

等待生命成熟

等候靈性超越

止息隱藏怒氣

 

等待羽翼豐滿

等候展翅飛離

年華已經老去

 

等待發現忍耐

等候串起盼望

愛的寬容無限

 

#「你們常存忍耐,就必保全靈魂(或譯:必得生命)。」(路加福音二十一19)

#「紫羅蘭將香氣留在踐踏它的腳上,這就是寬容。」馬克.吐溫

人生的改變

CT6710372dpi

文/李熾明

我曾問上帝:「現在家庭經濟狀況終得改善,且愈來愈好,但太太卻不能好好享受。為何祢對她這樣不公平?」我甚至求上帝,若患重疾的太太終無法康復,請現在就帶她離去,不要讓她再受折磨。

太太已漸口齒不清,說話模糊,別人難以理解。感恩我仍能聽懂她說話的大部分,甚至成了她的翻譯。

 

一次,太太無論如何努力表達,我還是聽不明白,太太控制不了情緒,向我發脾氣,我亦很生氣地反駁。

 

但在禱告中,上帝教導我要更細心照顧和愛護太太,要學懂處處包容和體諒她。經反思後,我深感太太是被病魔折磨才這樣的,除向她道歉,更沒再發一句怨言

 

改變前的我

讀者會否以為我想跟大家說,我是這樣一個聽上帝說話又體貼太太的信徒?當然不是!

 

我本是一個自我中心、只相信自己和運氣的無神論者。一切改變,全因滿有恩典的上帝。

 

我跟太太在 1991 年認識,當時她是一名基督徒。因工作關係,我只能在星期日放假,她為了愛情,放棄了星期日參加教會的聚會。

我們於 1993 年結婚,並到南韓度蜜月。期間,太太突然發燒發冷,被送到急症室,發現泌尿系統出了問題,影響排泄。回港後,情況一直反覆,時好時壞。跟著,她懷孕了。

太太因身體抱病,患上產前抑鬱,情緒更影響病情。臨盆在即,她竟激動地跟醫生說,要放棄腹中女兒;幸好女兒終能順利出生。

往後數年,香港經濟下滑,我的建築生意大跌,加上不懂理財、花費大、甚至有賭博惡習,家庭經濟陷入困境。太太也一直飽受情緒病及泌尿系統疾病折磨,整個家變得雞犬不寧。我的性格亦變得暴躁,愛發怨言,甚至牢記讓我陷入困境的人和事。

 

不再抗拒信仰

2001 年,我家遷居天水圍,女兒在基督教小學就讀;太太開始重返教會。

 

然而,我仍十分抗拒信仰,認為世界上只有自己最可靠。

 

只是在太太不斷遊說下,才抱著陪伴和應酬的心態,偶爾參與教會聚會。

期間,透過不同牧者的講道,我對信仰的抗拒竟慢慢消失,更頻繁地參與聚會。2005 5 7 日,教會舉行音樂佈道會,當講員最後問:「有人願意接受主耶穌成為生命的主嗎?」突然心中有一意念「我為何一直不願相信呢?上帝已等我很久了。」於是我表示願意相信主耶穌。曾多次向我傳福音的太太,頓時感動落淚。

信主後,我從暴躁如雷慢慢變得溫和,以往常發怨言,現卻默默為主服侍。同時,家裡經濟狀況亦漸趨穩健,如今我已能原諒昔日令我陷入經濟困難的人,不對誰懷恨。

 

生活雖風平浪靜,但太太身體卻愈來愈差。

 

先是泌尿系統情況每況愈下,然後情緒出現問題要看精神科,接著因聽覺要看耳科,甚至走路開始不能平衡。我漸意識到問題並不簡單。

到了 2012 年,太太經過多番檢查後,證實患上遺傳性的腦病變——白質皮層病變。成因是大腦和小腦之間一些細胞受破壞或潰爛,病徵像中風和腦退化一樣。不幸的是,醫學界至今還未能找到治癒方法。

 

全力照顧家庭

CT6710372dpiB

作者(左)及太太

太太漸漸失去活動能力,要以輪椅代步;泌尿系統的疾病也趨惡化,膀胱退化收縮,容量減少,排泄次數倍增,卻不能自行排泄。我每天在職場勞碌,晚上回家後,仍要全力照顧太太。每晚凌晨一時及四時,我都要協助太太放小便。每天只有數小時睡眠。

對我來說,生命的改變,全因上帝的教導、憐憫;人生的改變,全因上帝的帶領、施恩。感恩上帝賜我能力,可毫無怨言地照顧家庭。我深深體會到,是上帝與我同行,從沒讓我孤單面對。

我不知道上帝會否改變太太的病情、何時讓太太回天家,但教導我與太太要勇於面對自己的人生,珍惜與對方相處的時間,一天比一天更依靠

 

因上帝的賜福,永遠比苦難多。

 

ccmFB_CT671_2018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