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傳恩 上帝掌舵

文/梅威倫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今天人們的生活新常態,是外出不離口罩。然而疫情初期,香港一罩難求,那種恐慌至今仍然深刻。

幸而,在政府也無能為力供應口罩的當時,仍有本地的民間力量,為着大眾安危,及時生產大量口罩。其中統籌製作「傳恩口罩」的梅威倫弟兄(Allen),縷述了從零生產的過程,雖然艱難但卻奇妙,見證了上帝在掌舵!

Allen 並非製造商人。要說他的背景,大學時期上帝以音樂召喚了他,曾任香港聖樂促進會總幹事,一直有志於聖樂宣教。同時,他開設真光顧問服務有限公司,為學校提供多元教育服務。

生產口罩傳遞恩典

去年初,香港疫情嚴重爆發。由於Allen與校長們的關係密切,知道學校的防疫資源緊絀,而他可以找到一批酒精,因而立即幫忙分發物資。這只是一個前傳,是為着更大的防疫工程設階。

2020 年 3 月,香港中學文憑試準備在即,學校急需大量口罩。幾天內,校長們不約而同向 Allen 求助;苦無對策時,上帝開了出路,讓他找到生產的合作夥伴,以簡單的融資方案啟動生產。

可以想像,訂單勢如排山倒海,短短一星期,資金已高達千萬。大眾的期望都押在他身上,這負荷壓力不少。每天深夜仍以手機回覆訊息,閱讀一個訊息的同時,查詢的、訂購的、團隊的……訊息如水湧進,來不及開啟的千個之多。這段日子,他無法安睡,心情如波浪翻騰。身邊的人都為他擔心,能承擔嗎?

3 月 14 日,是 Allen 一個難忘的日子。他出席了一位姊妹的喪禮。安息禮上,聽着詩歌的第一句,「這世界非我家……」他哭了,淚水不能自止。這刻,他感到上帝向他說話,「在世的日子很短,這不是你的家鄉,定睛在我!」

因着從上主而來的力量,也想起母校英華書院的校訓:「篤信善行」,Allen正式開動生產,定名「傳恩口罩」。「單是一句『祝福你』,對人沒有作用。我們知恩、感恩,還要去傳恩,回應社會的需要,這才是彰顯上帝的愛!」

疫情下,任何人都需要保護,不分老幼。可是,成本關係,合作的老闆只願意生產成人口罩。但Allen 考慮的優先次序,是學校、社福機構、慈善團體再到個人。生產兒童口罩,是這次行動的初衷,怎麼辦呢?只能夠改變方向,自設生產線,他與一位弟兄重組團隊,更新生產方案。

上帝的預備「剛好」

從 3 月開始,他們找廠房、訂機器、打造無塵車間,訂購原料、申請 ISO 國際標準認證……但接下來,遇上很多信心的考驗。

材料漲價數十倍,成本大出預算;機器出貨緩慢不達標;早期成品水準不穩,繩子容易脫落;生產上 24 小時三班運作,但機器不能無間斷運作,過熱時要停下降溫,焦急不得……問題一個一個的發生,進度不受掌控。

可以順利生產嗎?像期待嬰兒的出生,Allen 既忐忑,也憂慮。「我沒有擔心自己的名聲,因這事為的是榮耀上帝。過程實在困難,很多事我實在不懂,但我不能讓這口罩事工羞辱主的名!我需要很多的禱告。感恩的是禱告中上帝說『我的時間是剛好的,不會遲到!』」每每在禱告中,Allen 感到安穩。

終於,有了第一批出品。疫情持續下,學校停課了,前線醫護人員的情況反變得最嚴峻,需要優先供應口罩。而其他口罩的分發,上帝感動 Allen 要分批分次,每份訂單分為三四期,這樣大家都更快得到一些口罩應急。Allen 所安排的,都不按商業考慮,為的是藉着口罩,祝福、保護更多的人。

第一天出貨時,Allen 親自到廠房搬運,親自駕駛送往各間醫院,第一間是瑪麗醫院。在上帝應許的日子,他親手把口罩遞交醫護人員,感動難描。

那些日子,文質的 Allen 挽起衣袖,每日幹着搬抬的勞動,山寨式地運作。出了製成品,馬上找小型貨車送遞,聯繫義工在各個點分發。「感恩的是能與弟兄姊妹,並香港市民經歷了這一段難忘的時刻。」

2020 年 9 月,香港市面口罩充足了,Allen 手頭上的訂單也處理好了,還有的存貨則送給基層、機構。完成了任務,本是時候重拾聖樂推廣事工,但此時心裏湧起一句說話,「把口罩的生產結合信仰!讓信徒經歷我的一生!」因而,Allen 製作了紀念套裝版的「教會年口罩」,用不同的顏色和圖像,講述耶穌基督一生的事跡。送給學校、送給教會,成為整個口罩傳恩行動的最後一章。

到了 10 月,Allen 計算整個生產總賬,奇妙的是賬目可以收支平衡。這是上帝的恩典,因為在8月收到一份中型規模的訂單,訂製印上大學標誌的口罩,從而賬目由負到正,印證了上帝的「剛好」。

願上帝繼續祝福

回顧整個口罩供港故事,Allen 看到上帝的祝福,也是一次信心之旅的神跡。「這次對我個人、對香港人也是一個風浪,風浪中建立了我的信心。我是一個平凡的器皿,上帝使用的話,就可以做到許多意想不到的事。」

十一年前上帝已感動Allen,為祂建立人際關係網絡。「上帝的工作很奇妙,使用一個平凡的我,使用之前建立的網絡,透過這祝福很多人。」

因而,在口罩任務結束後,Allen重新接軌聖樂事奉,已經在台灣報讀了全時間的進修學習,他期望在未來的日子仍能長時間被上帝使用。

(文迪採訪)

強制隔離檢疫的心路歷程

文/林寶鈿

想不到自己工作的病房,會成為全港至今規模最大的醫院內爆發情之地:共 21 人染(當中包括 12 位病人及 9 位醫護人員)及 72 位醫護同事需強制檢疫隔離兩星期,包括我自己。

起初幾天因確診數目不斷增加及對病房的衞生情況存疑,前線同事大都感到恐慌、害怕,或是疑惑、埋怨及不知所措。直至管理層決定關閉有關病房,撤離所有病人及隔離檢疫有關同事後,大家才冷靜下來,我亦在過後整理自己的心路歷程。

心情不安戰兢

隔離實施初期,情感上我常忐忑不安:「為何會發生在我身上?」又擔心病毒檢測結果:「我會中嗎?」這種戰戰兢兢的感覺很真實,我多次哭泣了。理智上,我提醒自己首要是留意自身的不適,以及需要關心確診及隔離檢疫同事的健康,深知若給情緒糾纏下去,只會讓自己更陷於一團糟!

冷靜下來後,「孤立感」、「孤獨感」及「失自由」的感覺逐漸浮現。那種被視為「生人勿近」及被人「監控」的感覺更不好受。我求告上帝:「求祢轉向我,憐恤我,因為我是孤獨困苦。」(詩篇二十五16)感恩的是,家人、親友、同事、院方、院牧部和教會很多的問候、代禱及物資支援;又透過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視訊功能,仍可相互聊天,能夠看到對方、互相支持,實在恩典滿滿。

祈求饒恕憐憫

我在隔離期間對瘟疫的屬靈意義也產生了興趣,於是把聖經內有關瘟疫的經文都閱讀一遍,明白到瘟疫很多時是基於世人的罪孽,以及上帝的公義和短暫的警。得著聖經提醒,我立即向上帝祈求饒恕和憐憫。

到隔離期最後兩天,已有「倒數」心態,隨著收到通知可離開,更是哼歌喜悅。像詩人大衞向神禱告說:「祢是我藏身之處;祢必保佑我脫離苦難,以得救的樂歌四面環繞我。」(詩篇三十二7

主賜平安應許

雖然今次有驚無險地度過十四日強制隔離檢疫,但經歷了不一樣的聖誕及新年假期,必須提醒自己這仍是非常時期,無人知曉還需多久疫情才會過去。然而,上帝曾應許:「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利米書二十九11)所以我總相信黑夜後會有黎明,雲上總有太陽。疫情終會過去,生命必再次綻放。

祝願今次爆疫的確診及隔離檢疫同事平安無恙,身體逐漸康復,心靈安康。也願各同事經歷今次危機後,能重拾合一的心,齊心協力,堅持初心,重新出發,熱誠地幫助有需要的病人。「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哥林多後書八12

人的呼與吸

文/錢志群

這段時間,因新冠疫情只好宅在家中。高中即將畢業的兒子在家上課之餘,主動教我如何健身。我跟他一起練啞鈴、槓鈴等器械時,他不時提醒我在用力中要學會如何呼氣與吸氣。

休息時我在想,平日裡呼吸得那麼自然,不知不覺,不當一回事。為甚麼健身時,因呼吸不當而影響用力?想著想著,腦子裡出現了因感染新冠病毒的重病患者,在醫院裡無法呼吸而戴上呼吸機的畫面。

呼吸對人是如此重要,當呼吸停止時,意味著與這個世界、與親人們的永別。多少病人在病床上張著無比艱難的嘴等待救援,可呼吸機隨著病人的增多,愈來愈供不應求,以至於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與英國首相約翰遜通電話時,對方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需要呼吸機。」

疫情嚴重的國家誰不需要呼吸機?執筆時,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疫情嚴重的國家,加起來現存呼吸機的數量僅為二十一萬台左右,而需求缺口已達九十萬台。儘管一些平日不是生產呼吸機的廠家也轉行生產,廠家們的訂貨熱線仍被打爆,供貨時間已延到四個月後。這四個月,又有多少人因為無法呼吸而絕望地離開人間。

如果沒有疾病,我們多少時候會在意過呼吸?人的呼吸本身就是一個奧祕。我們每時每刻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吸入的是氧氣。你知道嗎?科學測算表明,成人每小時需吸入的空氣量為 0.5 立方米,吸入約 21 升氧氣,呼出約 22.6 升的二氧化碳。如此,我們就不難計算出每人每天和一生需要呼吸多少空氣。再進一步想,已近八十億人口的世界,人們每天要呼吸多少空氣?

人類少不了氧氣的正常供應,正常情況下氧氣佔空氣的 21%。當空氣中的氧含量降至 12% 時,人會出現呼吸困難;降至 10%,會發生智力活動減退;降至 7%-8% 以下會危及生命。

空氣是怎麼來的?是一些聰明能幹的人源源不斷造出來的?是一些慈善機構源源不斷贈予的?都不是。空氣是上帝創造的天地萬有的一部分。上帝所造的萬有,除了每個個體有自身的奧祕,彼此之間都是和諧聯接,由祂賦予看不見的規律運行其中,周而復始。上帝創造植物森林,又賦予陽光與植物間的光合作用,全時間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並釋放出氧氣。

有一年,我帶孩子與岳母一起去中國的香格里拉旅遊。一到那裡,我們每人都買了輕便氧氣瓶,每當缺氧頭疼時就吸一口。岳母因年齡和身體原因,不時在吸。到了回程 機場,她仍抱著沒吸完的瓶子。孩子們對她說,現在已不需要了。當醫生的她扔了瓶子過安檢時,不停地感謝上帝造了免費的氧氣。是人將氧氣儲存起來作商業行為,幸虧上帝不是商人,否則窮人早死光了。

可是,我們有多少人感謝過這位大能慈愛的上帝?最近,網上熱傳一位九十三歲意大利老人大哭的照片。配文告訴讀者,他染上新冠肺炎住院治療後已有好轉。在得知使用呼吸機一天需付五千意大利幣時,老人哭了。醫生勸他不要為賬單難過,生命更重要。老人說,他不是因為要付的錢而哭,只是想到自己已呼吸上帝的空氣九十三年,卻從沒付過一分錢,也從來沒有感謝過祂而愧疚。

上帝不光賜給我們身體需要的空氣,還賜我們另一種空氣,是供應我們靈魂的呼吸。起初上帝造完天地萬物後,用泥土造出了亞當,又從他的鼻孔吹入了氣,使他「成了有靈的活人」(參創世記二7)。人死,不外乎是人的靈魂離開了身體,於是身體成了屍體。聖經中講得一清二楚:「祢收回牠們的氣,牠們就死亡,歸於塵土。」(參詩篇一○四29;傳道書十二7)聖經也記載了一些靈魂出竅後,先知以利亞求告上帝,以及主耶穌在世上讓人的靈魂回到他們自己身體的復活事例(參列王紀上十七21-22;路加福音八54-56)。

但是我們只在乎身體的氧,卻不在乎靈魂的氧。醫院裡的呼吸機對人的生命而言,治標卻不能治本。即便呼吸機救回了性命,有一天還是要見上帝的面,上帝那裡有另一個看不見的生命呼吸機。祂差派到世上為我們死而復活的愛子主耶穌向世人宣告:「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約翰福音十一25-26)只要憑信心,就能得祂所賜寶貴的永生,死亡只是一種生命狀態的改變,靈魂以及主再來時復活的身體,將永遠在天堂裡與祂同在。不管是被新冠病毒折磨而急需呼吸機救命的人,還是宅在家裡暫時平安的人,我們真的不能再拒絕上帝伸給我們的拯救之手!

(歡迎瀏覽作者網頁 www.zhiqunqian.com
(本文轉載自美國《中信》月刊第 701 期)

疫情中的懼怕與平安

請注意:「中信Light App」將於2020年8月31日停止服務,不便之處請見諒!

此網誌「傳書」ccmproclaim.hk 及「中信月刊」lifestory.hk 的文章分享則不受影響歡迎追蹤香港中信Facebook (ccmhk.ministry) 及 Instagram (ccmhk.ig) 的帖文分享及了解我們的發展動向。感謝大家一直的支持!

CT699000172dpi

文/林德蓮

上月兒子從中國回來新加坡,疫情中為了外孫女小曦的安全,我們與他隔離十四天並搬到女兒家住;這也是我工作非常忙碌的一天。

工作多年,從未遇過一小時內有近三十個家庭來看出租的房子。剛以為要結束了,卻有一家三口都戴著口罩的客戶出現。視察房子時閒聊中問他們從哪裡來?對方告知是武漢!一霎間,我和屋主互相對望,有點驚慌失措。對方趕緊說:「不要擔心,這期間我們沒回武漢。」之後,屋主告訴我心裡很不舒服,禱告希望無大礙。

忐忑不安無法入眠

回家後一進門就想抱小孫女,女兒提醒我要先洗澡,我才意識到自己的個人衛生和保護意識不強。今天站在來自武漢的一家人前,我連口罩都沒戴,還跟他們閒聊,想到這裡,心裡開始忐忑不安、害怕,以致無法入眠!

這對武漢夫婦,會否為了租房子而騙說沒回武漢?不祥的意念湧上心頭,最擔心的莫過於會否把病毒傳染給外孫女?

在床上輾轉難眠,於是發簡訊給幾位弟兄姊妹,請他們為我和屋主禱告,並囑咐不要讓我的家人知道,免得他們擔心。

深信上帝心意是好

此事讓我深深體會和明白,在聖經中為甚麼耶穌會對門徒說:「不要怕(懼怕)!」原來一顆懼怕的心,會讓人心跳加速、睡不著覺、心神不寧;像是把人困在黑暗中。我就這樣十四天在惶恐與不安中渡過,清楚看到自己的軟弱。

當報導說在新加坡這裡已有三間教會的弟兄姊妹受感染,我問女兒:你怎樣看教會肢體感染疫症?若果最先發生在我們教會,且我是第一個受感染的人,又把病毒傳給小曦,最終我們兩個都因這疾病而離開,你會怎麼樣?女兒毫不猶豫地說:「每件事都在上帝容許下才會發生的,我當然會很傷心難過,但深信上帝的美意是對她好。也許,將來她在成長過程中會面對疾病的痛苦或其他苦難;上帝愛她,所以就把她先接走。」女兒的回答讓我深感安慰。是的,在世上我們會面對疾病和災難,但那只能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我們不要怕他,這就是我們信仰的寶貴。

平安的心格外寶貴

我實在要感謝上帝,祂讓我深深體會到主耶穌對門徒所說的:「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翰福音十四27)原來平安不是理所當然的,當一個人懼怕、憂愁和膽怯時,有一顆平安的心就顯得格外寶貴。

耶穌又說:「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上帝,也當信我。」(約翰福音十四1)感謝主!讓我能在疫情不斷蔓延的同時,在生活中經歷祂話語的寶貴,那是上帝對我極大的恩惠。

口罩經濟的背後

ccmBlog_CT569_20200228

文/錢志群

彷彿就在昨天,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的二○○三年四月,我從中國飛到美國,沿途看見一道超越了文化和種族的風景線,那就是人們臉上白色的口罩。又在今天,口罩因著甲型H1N1流感而再次流行起來。

口罩只是一種衛生工具,雖有一定的防病作用,但意義卻非常有限。透過巴掌大小的一層過濾紗布,似乎看到了一卷漫長的令人聞之色變的人類傳染病歷史:

公元五四二年,東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堡發生鼠疫(俗稱黑死病),肆虐四個月,高峰時一天死一萬人。

一三四八至五○年鼠疫迅速傳遍歐洲,後又多次爆發,整個十四世紀黑死病共奪去了二千五百多萬人的生命,約佔當時全歐洲人口的四分之一。

一五一九至四○年,美洲爆發天花疫情,西班牙軍隊入侵墨西哥時,帶去了天花這種致命的疾病,致使二至三百萬墨西哥印第安人死亡,後來該病又傳入南美。

一八一七至三二年,霍亂大爆發,先是在印度加爾各答地區突然流行,後又傳到歐洲和美洲,英國有七萬八千人喪生,每二十個俄羅斯人、三十個波蘭人中就有一人死於該病。

一九一八至一九年間,在歐洲傳播的「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蔓延無法控制,奪去了二至四千萬人的生命。

一九五七至五八年,「亞洲流感」(Asian Flu – H2N2)奪走了一百多萬人的生命。

一九六八至六九年,「香港流感」(Hong Kong Flu – H3N2)奪走了約四萬六千人的生命。

艾滋病病毒自一九八一年首次發現以來,不到十年就覆蓋了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現今世界帶有艾滋病病毒的人數多達四千多萬,其中過半數已經喪生。

進入廿一世紀,似乎餐桌上已沒有甚麼安全食物了,吃牛肉怕瘋牛症,吃雞肉怕禽流感,吃豬肉怕豬流感。

這些凝重的死亡數字,該問責於誰呢?

有人怪老天無情;有人抱怨上帝不施憐憫。到底是誰的錯?錯在我們人類自己。這樣說豈不是往傷口上撒鹽?可是,我們仍須勇敢尋根究源。

人到底為甚麼有疾病?

因為人有一死。為甚麼有一死?因為人類始祖違背了上帝的誡命。上帝曾告誡過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世記二17)人犯了死罪,罪引進死,死亡往往由疾病執行。沒有罪,就沒有死;沒有死,就沒有疾病。疾病的根源是人類的罪。

主耶穌降世雖然行了許多神蹟,醫治了無數人的各樣疾苦,甚至叫死人復活。但祂明明白白地告訴世人:「在世上你們有苦難。」(約翰福音十六33)死亡下的苦難是罪的部分工價。人類一直以來都在與疾病頑強抗爭,雖然如今大部分地區,鼠疫、霍亂、天花、傷寒之類的傳染病已被消滅或控制;但新傳染病,如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等又像幽靈般地出現,似乎註定人類與傳染病的鬥爭是沒完沒了。

誰也不知道哪一天又會突然冒出甚麼新病毒,成了危害人類的兇手,讓人防不勝防。

死後第三天復活的主耶穌基督告訴我們,祂會再次來到世上,施行最後的審判。這日子之前,世界之王魔鬼垂死掙扎,「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地要大大震動,多處必有饑荒、瘟疫。」(路加福音廿一10至11)甲型H1N1流感不過是向人類再一次敲響警鐘而已。

口罩又一次暢銷;可是,口罩豈能解決人類的命運? 誰能解決?

主耶穌,祂以死後復活的大能,為世上罪人鋪就了一條通往天堂的永生之路。在天堂裡,上帝要親自擦去我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廿一4)。這並不是說,我們今天不需要戴口罩,但有這樣斬草除根的盼望,我們何樂而不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