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蟲變蝶,因祂飛翔

文/車蘭花

我出生江西農村。五兄弟姊妹中我最小,奶奶與我們同住,一家八口全靠爸爸一人務農糊口。家境窮困,連幾元的學費也付不起。

善心老師因我勤力好學,竟替我交了一年學費。父母東湊西借也只能供我讀到初中。因學額給高幹弟子佔用,報讀護士不果,遂跟姐姐南下打工。常因失學遺憾和世事不公感戚戚然。

離鄉別井勤學習

在溫州顛沛流離,曾一天只吃一個麵包裹腹。第一份工要獨自打理五金店,須熟記貨品名稱及單價,又要手寫收據及每月盤點。我戰戰兢兢地工作,因若有差池,須賠上一兩個月工資!

後來隨姐姐到深圳工作,在工廠及貿易公司任職文員。我明白知識重要,於是加倍努力:白天工作,夜晚進修英文及會計。不料,慈父突然病逝,頓時人生像失去支柱和方向,自覺像一片沒根的浮萍,離鄉別井,居無定所;如何努力也不能補償生命中的遺憾,許多事情難以預料和掌控。

豈料港灣成深淵

我丈夫是香港人,在東莞工作期間認識,由同事結為夫婦,讓我這片浮萍暫時有了屬於自己的小港灣。

2003年我帶着三歲兒子到香港接受教育,丈夫則留在國內工作,分隔兩地。這兒人多擠迫,步伐急促,我當時言語不通,連排隊也遭人白眼,心裏很是難受,便像繭中毛蟲封閉自己,多留家裏,足不出戶,幾乎沒有朋友,很少講話,自閉自卑。

認定一紙學歷才能改變命運,所以我將所有心思放在兒子的教育上,但事與願違,兒子未能適應幼稚園的學習。我亦要面對語言和文化適應,有時面對歧視目光,兒子出外不受控的出位行徑,多次被人譏諷,我很受挫敗和恐懼,無地自容。我間有把委屈發洩在兒子身上,狠狠打他一頓後,自己卻躲在房間大哭。

小兒子出世後情況更糟。丈夫不在身邊,又無親友支援,內向的我更封閉自己,常打電話給丈夫,發洩、訴苦和埋怨,有時丈夫沒接電話,就懷疑他有第三者,在電話中與他大吵。丈夫回港短聚,就跟他冷戰。因情緒失控和失眠,醫生建議我去看精神科。命運弄人,原以為安頓人生的小港灣,竟變為迷失自己的深淵。

慈母及上帝大愛

媽媽在我離鄉後信耶穌,常為我祈禱及勸我將困難交託耶穌。我很反感,心想哪會祈禱就能解決問題?

大兒子就讀基督教幼稚園,校長極關心我,與教會傳道人鄭姑娘家訪。鄭姑娘除了教我育兒知識外,還邀請我參加教會媽媽小組。小組姊妹來自不同背景,她們真誠的分享和熱情的接待,讓我倍感溫暖。

有次聚會中唱〈愛是不保留〉,唱到「塵俗的愛只在乎曾擁有,一刻燦爛便要走」,耶穌為救贖人類犧牲釘身十架的愛,讓我淚如泉湧,心開始被上帝的愛軟化。國內母親常跪下為我流淚祈禱,偉大的母愛蘊藏在她那瘦小和跪下禱告的身影中,令我十分感動。

在 2008 年的一次佈道會,講員用慈父等待浪子回家的比喻,講述天父對我們的饒恕和接納,且等待我們回歸祂身邊。我深感扎心,流着熱淚,決志歸向天父,接受主耶穌為我人生的救主。

毛蟲破繭變蝴蝶

信主以後,因着從主而來的平安及盼望,我嘗試將信仰實踐於生活中,化困難為動力。教會生活幫助我適應和融入香港,我這條軟弱毛蟲漸漸離開困繭,開始放膽作多方嘗試。在鄭姑娘的鼓勵下,我開始參加不同課程,充實自己。

在教會短期宣教活動中,常被積極為福音作見證的基督徒感動。他們的生命激勵着我,讓我持續關懷未信主的朋友,把握機會邀請她們去教會,且敢於當眾分享自己的見證。在短宣時遇上一位基督徒母親,她在客廳牆壁寫上「信主帶領,靠主前行,不放棄」來勉勵自己去愛嚴重智障、無活動能力的腦癱兒子,我再次看見福音帶給人盼望及生命改變。

信耶穌後,因耶穌大愛,我和丈夫、孩子復和,不再多疑。一家人在教會聚會,樂也融融;並學會把一切事交託耶穌,不為明天憂慮。

但願我這條素來膽小、平凡和軟弱的小毛蟲,在創造主手中,蛻變成小蝴蝶,生命繼續為祂飛翔,讓世人能從我的生命看見更多耶穌的美麗。

「疲乏的,祂賜能力;軟弱的,祂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以賽亞書四十29-31)。

(思懷採訪)

本文章原刊載於《中信》月刊總713期(2021年9月號)

絕望人的光

文/黃磊

我想起看過的一部美國電影,一位拳擊女明星被對方偷拳襲擊,導致頸椎斷裂,從此全身癱瘓,靠儀器維持呼吸、心跳和進食。她躺了幾年後失去盼望,不想活了。她用牙齒咬斷舌頭,但被發現後裝上牙套,做了更嚴格的防護措施,她再沒有可能自殺。愛她像對女兒一樣的老教練花盡一切可能來幫助他年輕的學生,甚至去神父那裏懺悔祈求,但只能看着他所愛的人身體和心靈一天天死去。

最後,他帶着注射器偷偷溜進病房,在他學生默許的眼光下,給已經絕望的她注入致命的試劑,使她沒有痛苦地離開人世。這位教練雖然偶爾去天主教堂聚會,為把人帶到血腥的拳擊場而內疚,但他並不認識上帝,也不是基督徒,他以為學生的需要就是恢復健康。試想在這種境況下,有幾個人能不絕望?然而有不少深陷絕症苦難的基督徒,縱然處於在人看來完全絕望的境況,卻因着裏面有耶穌的生命,就在黑暗之中有了亮光,而且不少殘疾基督徒甚至有閃爍耀眼的見證,使身體健康的人都大得鼓勵。

耶穌是無所不能的真神,聖經中記載了很多祂的醫治大能:瞎子立刻看見,癱子當場站立行走,祂能醫治各樣的疾病。「有一個人,病了三十八年。耶穌看見他躺着,知道他病了許久,就問他說:『你要痊癒嗎?』」(約翰福音五4-6)耶穌為甚麼問這句話呢?難道祂不知道這位病了 38 年的癱子想要得醫治嗎?這使我想起耶穌醫治另一位瞎眼的人時所說類似的話。那位坐在城門口整天乞討的瞎子聽說耶穌來了,不顧其他人阻止,大聲呼喊大衛的子孫耶穌可憐他。耶穌就問他:「你要我為你做甚麼?」他說:「主啊,我要能看見。」(參路加福音十八35-41)耶穌知道患者內心的渴望,大可不用問他們就醫治所有的病人,但祂選擇給他們更好的醫治。身體得醫治只能使人暫享幾十年的壽命,但被罪捆綁的靈魂若得釋放卻有永生,認識並相信這位能施神跡的耶穌遠比身體的醫治更為重要。如此,求告耶穌是所有神兒女必須踏出的第一步。「耶穌對他(癱子)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吧!』那人立刻痊癒,就拿起褥子來走了。」(約翰福音五8-9)

雖然生活中確實有不少基督徒憑信心禱告,連醫生都放棄治療的人仍能痊癒,但並不是信了耶穌,人生病一求就得了醫治,耶穌要賜給人比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永生。有了永生,就有了生命的亮光,死亡不過是一個逗號。

我父親中風在床上躺了一年後,終於能下床走路了,但是右半邊的肢體不能動彈。他如此病了十多年,直到 2011 年 11 月離世。期間他竭盡所能鍛鍊身體,堅持走路,盼望能夠像從前一樣自由行走。最後一年他的病情惡化,睡眠不好,只能坐在輪椅上睡覺。有一段時間他非常失望,有一次對我說:「我是一個沒有用的廢人。」

過去他還沒生病的時候,我通過寫信和打電話給他傳福音,他總是不信,但是生病後就慢慢聽進去了。我從美國回國後第二年他就決志信主,並受了洗。他在不能走路的時候,就天天在輪椅上聽聖經播放機上的講道。離世前,醫院的護士還聽見他做了禱告,說了「阿們」。我父親雖然生前沒有得到醫治,至終不能雙腳走路,但福音卻臨到他,給他絕望的生命帶來希望,耶穌成了他的生命之光。

朋友,也許你正處於傷痛絕望之中,也許你覺得生不如死,但請記住,造你、愛你的主耶穌正注視着你,祂要賜給你希望,點燃你內心的燈。願你得着祂的恩典,從此遠離灰心失望的黑暗之地。

(本文轉載自美國《中信》月刊 2021 年 8 月號第 712 期)

貴人 恩人 友人 親人

CT6910007

文/張琨

人一生都想追求幸福、快樂、成功,這一切少不了貴人指點迷津,恩人提攜相助,友人肝膽相照,親人相依相伴,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貴人難遇,恩人難逢,友人難覓,親人難久,因而有成功幸福感的人並不多。

地上難求的,天上賜下來,只要你願意接受那一位,不僅能得到,且永遠不會失去。這位是誰呢?就是主耶穌。

 

主耶穌是貴人

我們都是上帝所造,本有上帝的形象,卻因罪與上帝隔絕且無力自拔。主耶穌本在天上,是聖潔者,卻道成人的樣式降卑人間,是我們與上帝的中保,拯救被罪捆綁的人類。

凡遇見祂的人,就能迷途知返。

聖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行淫的女子被人當場抓住,人們就試探耶穌,要不要用石頭砸死她?耶穌卻問大家:「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結果大家一個個離開,因為他們都有罪。耶穌又對那女子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參約翰福音八1-11

耶穌寥寥數語就讓眾人反觀自身,認識到自己有罪,又如何能定別人的罪?

這位女子遇到生命中的貴人,不光留住了性命,更難得的是蒙耶穌指點,從此要離開罪的轄制。耶穌又對眾人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翰福音八12耶穌把我們從罪的黑暗裡救拔出來,讓我們得著生命的真光,

 

祂豈不是我們的貴人?

 

主耶穌是恩人

聖經裡有很多耶穌治癒疾病的例子,瞎子看見、瘸子行走、被鬼附體的得解脫,對他們來說,耶穌是大恩人。一分錢不用花,一天醫院不用住,無痛苦,無副作用,這樣的大恩人在世上還能找到第二個嗎?

可是耶穌來到世上,治病只是附帶的,祂不僅要治癒我們身體上的痛苦,更要治癒我們靈裡的疾病。

我們活在世上,不能解決罪與死的這兩大難題,都因耶穌的寶血迎刃而解,並能得永生,將來要進到祂所預備的天堂。這份恩典是多麼的浩大!這份真愛無以回報!

 

這樣的恩人到哪裡去找?

 

主耶穌是友人

耶穌為人類降卑人間,不是圖世上的福樂。

祂卑微地降生在馬槽裡,一生過著一貧如洗的生活,無論在曠野、海邊、聖殿、街頭、樹林,或是他人家中,都有耶穌的身影,或講道,或談心,或醫病趕鬼,或分享食物,舉手投足之間都是慈愛與智慧的化身。

祂喜愛小孩子的純潔,甘願繞道向那個生活墮落、被人鄙視的女子在井邊講道;夜裡接待來訪求問永生的官員,祂的道滋潤真心渴慕者的心田。耶穌對門徒們說:「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約翰福音十五15祂屈膝為門徒洗腳,最後還甘願為罪人捨命。「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約翰福十五13人可以為自己所愛的人去死,但是耶穌卻是為我們這些不可愛、又不愛祂、冒犯祂的罪人們而死,

 

何處能得此摯愛良友?

 

主耶穌是親人

我們信了主耶穌,就成了上帝的兒女,祂應許我們很多福分。主耶穌告訴我們:「你們中間作父親的,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拿蛇當魚給他呢……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祂的人嗎?」(路加福音十一11-13

耶穌復活升天後,賜下聖靈,住在每個人的心裡,作我們良心的導師。

我們失意時,祂安慰我們不要憂慮,一天的憂愁一天擔當;我們憤怒時,祂勸告我們不要含怒到日落;我們受傷時,祂用話語安慰我們;我們得意時,祂提醒我們一生的年歲好像一聲嘆息,轉眼成空;我們在危難時,祂要我們向祂禱告呼求。祂時刻環繞、看顧、保護我們,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飛不動時背在兩翼之上(參申命記三十二10-11)。天父的愛實在無微不至,如春雨潤物細無聲,要我們在世上與祂同行,替我們分擔苦與憂。

 

天上地下還有誰能像這位慈愛的天父?

 

人何德何能得此厚恩厚寵?以色列歷史上的大衛王發出感嘆:「人算甚麼,祢竟顧念他!世人算甚麼,祢竟眷顧他!」(詩篇八4

我們不認識在天上的父,可是父卻認得我們。祂不忍我們沉淪滅亡,千方百計來尋找我們,聲聲呼喚,句句良言,苦口婆心將福音傳遞給我們。

親愛的朋友,我們在生命中能遇見這樣一位貴人恩人友人和親人時,你難道還不動心嗎?還猶豫不願接受嗎?願我們能謙卑屈膝,接受這份來自上帝的珍貴禮物!

ccmFB_CT691_20191223 

(本文轉載自美國《中信》月刊第 691 期)

 

 

得救非因善行

CT682000972dpi

編輯室

 

為甚麼基督徒不是靠善行得救?

 

基督徒得救,不是靠行善,但得救後,卻應該有善行,因為已有主耶穌所賜完善的生命,就有行善的可能。

 

基督徒行善與其他宗教所說的善行不同。

 

其他宗教勸人為善,是以善行賺取救恩,這是不可能的,因沒有人能達到全善的地步。上帝則是先叫屬祂的人得以完全,遵守祂的教導,持守純全的心思意念和行為,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我們本來都是犯了罪,靈魂有病的人,怎能行善?

 

誠如使徒保羅形容他自己:「在我裡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羅馬書七18這是多少人的嘆息,除非他已放棄了認真做人的鬥志。

 

叫一個肉體中沒有良善的人去行善,如同叫一個重病的人,起床運動一樣不合情理,必先要把病治癒,才有可能運動。所以,相信耶穌基督的救贖,得著上帝所賜完善的生命是根本,行善是生命的自然現象。

 

沒有完善生命的根,就沒有善行的果實。

 

聖經是基督徒的靈糧,天天讀聖經,靈命得餵養,才有力量行善;正如人天天要吃飯,才有生活的力量。主耶穌曾以上帝的話,擊潰魔鬼的試探,是最好的範例。撒但最擅長斷章取義,扭曲上帝的話語,使不熟聖經的人,受其矇騙,行差踏錯,更可怕的是演變成異端,遮蔽真道。基督徒多讀聖經,就多有力量及智慧,能勝過魔鬼一切的蠱惑與陰謀。

 

聖經也是基督徒生活的指南。大衛王說:上帝的話是他腳前的燈,是他路上的光(參詩篇一一九105。上帝的話指示人走正路,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不致迷失。聖經也是人在逆境中最大的安慰,使人在苦難中有盼望。

 

基督徒想過聖潔純全的生活,必須靠賴上帝的話語。

 

聖經中最長的一章,是詩篇第一一九篇,全篇 176 節都在談論上帝話語的精粹及奇異的功效,能供應人各方面的需要。因此,基督徒都學習讀經禱告,認識上帝的教導,讓生命煥新,生活有力。

 

聖經中的約翰福音及約翰壹書是由使徒約翰寫成,為讓讀者明白永生的確據。「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約翰福音二十31)「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信奉上帝兒子之名的人,要叫你們知道自己有永生。」(約翰壹書五13

 

基督徒能活出善行,是因為耶穌基督救贖所賜予的新生命,並堅守上帝的教導。

 

故此,善行是得救後的果子,並非得救的原因。

 

ccmFB_CT682_20190510

本文資料採自《基本要道系列(一)——聖經》,由美國中信出版,香港中信代理。

讀者如欲進深了解基督信仰,歡迎致電本會 (2810-9933) 訂購。

 

 

青春又老一歲

WP_CT669_20180104_01

文/錢志群

忙忙碌碌的不經意中,又到了送舊迎新的時候。在舉杯守夜迎來 2018 年鐘聲那一刻,有多少人在意我們的青春又老了一歲。唯美不過年華,絢爛不過青春,而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年華流逝,青春散場,只留下那一幀幀存留美好記憶的相冊和抽屜裡泛黃的日記。

手機上的微信交流方式時興後,已畢業三十多年的大學同學也建了同學群組,讓移居海外的我,終於與久別的很多同學重新建立了聯繫。他們建議我將頭像中的風景圖片換成真人真貌,更換後的回應,自然是「都老了」的嘆息。有些同學發幾張大學時的青澀合影,不禁又感慨:我們也曾青春過。 繼續閱讀

樵夫的敏銳

ccmhkFB20171221

文/黃

一個生活在極權國家的樵夫,眼見無數同胞因偷渡出境而慘死機關下。死亡、迫害、黑暗、貧窮反是不斷鞏固樵夫逃奔自由的決心,整個生存目標清清楚楚地投射到對岸的另一方國度。但是海峽太遼闊,海浪太洶湧,岸邊哨站的機關太敏銳、太猛烈,
一旦發現有人下水都格殺勿論,就算能避開機,也難逃無情海浪的吞噬。

一個寒冷陰晦的黃昏,樵夫伐木歸途,無意中丟了一橛木柴到海裡,木柴順水流簌簌滑向對岸,不一會兒沒入黑暗的天幕,望著忽隱於眼底的柴木,樵夫心靈驀然閃現一下火花,彷彿從黑暗中看到光明,從寒氣中感到暖流。

以後的歸途,他都刻意向海中擲一橛木柴,仔細觀察流水方向速度,落日光暗變化,季候風風向風速,以及潮水漲退,海浪強弱。

經過長期的觀察和計算,樵夫確定最適合出逃是在冬至前後幾天。但是還有一個問題要克服,他必須學會在水裡閉氣最少五分鐘。於是他苦練水中閉氣的功夫。

又一年寒冬的一個黃昏,樵夫抱著一小梁木潛入海中,木在水面,人在水底,木頭順著洋流季候風迅速滑向對岸,五分鐘後消失於視線之內。

之後,樵夫獲救,當晚正是對岸的平安夜。人們驚詫有活人能逃出那個極權國家,覺得他特別幸運,有人問他成功逃脫的原因,樵夫答道:「黑暗使我對光明更敏銳,只要看見一點光線,我就用盡方法朝她走去。」

現代人不少是活在黑暗、窘迫和窮乏之中,但有多少人能有樵夫的敏銳?聖誕節是紀念耶穌降生,來是要報給人們一個信息:「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路加福音四18)這個好消息可以成為渴望逃脫黑暗、窘迫和窮乏的現代人心中一道光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