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奇妙之旅

文/Anna

「安娜,你決定畢業後的去向了嗎?」「當然是找工作,還有其他選擇嗎。」安娜淡然回答。香港的學生大都在壓迫的生活下成長,長大後找份普通工作,然後成為社會中的一顆小齒輪。縱使學校為學生提供一年到英國晉升課程的選擇,完成後可擁學位資格,惟沒有資助。起初安娜聽到這消息時確有一絲興奮,但一年留學的費用起碼 20 萬港元,根本沒可能升讀。

安娜生於平凡基督徒家庭,家中收入不穩定,中學畢業後就一邊打工一邊上學。她有一個夢想:出國讀書工作,嘗試外國生活。從小她就為此禱告,惟愈長大愈發現,這根本是妄想。家中的生活費都快不夠,何況出國讀書。「我寧願這機會從沒出現。」安娜心想,若沒出現這機會,她便不會失落的面對畢業。

改變一生的時刻

這晚,安娜又來到上帝面前,用心的和天父爸爸講述其夢想,就像小時候一樣。禱告後她總覺自己在妄求,心想不會有任何回覆。難道要借錢出國?馬上多找幾份工作……很多很多不可行的方法,正逐漸消磨安娜的思想,連正進行的最後報告,也想草草了事。一個月後,改變她一生的事情出現了。

一天晚上,安娜準備睡覺前,媽媽走進房來問:「若有足夠的錢去英國,你會去嗎?」安娜只道媽媽在開玩笑:「想一下就好,睡覺吧。」「我認真的,今天約了一位舊同學下午茶,閒聊時提起你的煩惱,突然她興奮的跟我說想資助你的學業費用。因她剛剛有一筆退休金,還在想十一奉獻應放在哪裡,而你所需的學費正正是她奉獻的金額。」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翰福音十四27)此刻的安娜心中除了感恩和這句經文外已說不出話來。上帝往往用出其不意的方法,提醒你祂一直都在守護。於是安娜帶着感恩的心,踏上出國留學之旅。

異國生活的體驗

當她抵埗一個月適應環境後,除了找到教會,也立刻找到工作。因生活費始終不夠,需要邊學習邊工作。外國的生活多姿多采,她在宿舍認識了不同國家的朋友,又參加了校隊。安娜對生活感到滿足,卻發現和上帝的關係漸漸走遠。每天只懂上課下班,只有星期天的兩小時崇拜是留給上帝。生活漸漸迷失於金錢、課業和朋友之中。雖然安娜每天都有反思自己和上帝的關係,但直至快到回港的日子還沒有作出行動修補。

突然一天,她的老闆一臉認真的說:「你願意留下來繼續工作嗎?福利很多的;還有,我知道你星期天要去教會,這天直接變例假吧,不用崇拜後跑回來工作。」安娜傻眼了,難道這是上帝賜的第二次機會?

新一年,安娜不止努力工作,還每個星期天回教會和弟兄姊妹認真相交,又結識了不少主內朋友。經過弟兄姊妹提點,開始培養好靈修習慣,認真和主建立關係。工作上因成為全職,較去年更辛苦忙碌,雖然身體疲乏,卻更多的是喜樂和感恩。這一年她感受到教會的愛,更學會了分享,藉自己的經歷安慰和鼓勵身邊的人。

突然轉變的一切

一年過去,她找到了一份夢寐以求的工作,就是在一間漂亮的西餐廳作廚師。她忍痛告別了之前城市的朋友,搬進新地方,開展新生活。可是,疫情就在這個時候爆發!英國大部分城市都變為空城,酒店和餐廳不能開業,夢寐以求的工作也因此失去了。不但如此,連教會也不能聚會。安娜每天都得留在家中,只可間中出外買日用品。

然而,安娜面對這一切,沒有沮喪、埋怨,只感到平安和喜樂。因經過之前的一切,她學會了倚靠主。她利用這段時間好好讀經、禱告,花時間做自己的興趣,開始寫網誌,參與教會網上聚會,生活比以前更多姿多采。之前因勞碌生活搞壞了的身體,也得以藉此回復健康。安娜明白天父爸爸是想讓她在這段時間,預備好自己走更遠的路。可是,現實問題依然存在,沒有收入,生活實在艱難,惟安娜沒把問題放在心上。

意想不到的平安

一天,安娜買完食物回家後,收到了一封特別的電郵,是由平日寫網誌的網頁主編寄出,內容是他要買下安娜網址上的文章。此時她的心比收到薪酬還要興奮,雖然那只是象徵式的稿費,金額不高,但仍可幫補幾頓飯錢。安娜深深明白這不是自己的功勞,而是天父爸爸為她預備的,祂看到她一切的需要。

「我要為祢的慈愛高興歡喜;因為祢見過我的困苦,知道我心中的艱難。」(詩篇三十一7)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我便是安娜,這是我生命的見證。擁有這三次經驗後,我不再對未來感到害怕,因我相信上帝的拯救無處不在。哪怕只是一個簡單的禱告,只要願意尋求,上帝會賜你意想不到的平安和驚喜。

本文原刊載於《中信》月刊總708期(2021年4月號)

 

禱告

文/張秀娟

不禱告時期

回想自己信仰的起步階段,是一個不禱告時期。

那時我自認為對上帝的認識和信靠是非功利和超越世俗,是為追求真理;骨子裏卻是在華麗的外表下隱藏着一顆驕傲的心。清楚記得當時小姨致電給我,講述她因禱告得醫治的過程,我心裏只是一笑:「看來大多數追求上帝的人都是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所以,剛步入信仰的我,惟讀經不禱告。

這樣很長一段時間,我心裏的上帝是那創造萬有、主宰一切、高高在上的神;至於祂的公義、慈愛我無法體會。我當時贊同愛因斯坦的說法:「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

我要說的是:不禱告,就不會經歷上帝。

被迫禱告

聖經說,當仰望耶和華。但我們往往遇到了困難,無力解決時,才仰望上帝;確切的說,是走投無路時才仰望祂。因為只有這時我們才看到自己的局限、人類的局限。人的盡頭便是上帝的起頭。這恰是我禱告的開始。

當我的心在黑暗中徬徨時,當我在絕望的邊緣掙扎時,當我面對看似不能逾越的困難時,當我心力憔悴到不能做任何事情時,我才醒悟過來,惟有一件事我能做的——就是禱告。

我能思想便能禱告,我能呼吸便能禱告!在禱告中,我不斷聽到一陣愈來愈清晰的聲音——仰望上帝!人能做甚麼呢?若不在上帝的旨意中,人做的一切都是徒勞,這些徒勞幻化成人面前高不可攀的峰頂和黑暗絕望的深淵。然而,絕境中人只需做一件最簡單的事,就是禱告——在謙卑的禱告中單單依靠上帝。

我在極度的困境中開始被迫禱告。

禱告的力量

禱告的神奇力量是我始料未及的。

從第一次禱告,呼求的聲音剛從心發出,我立即感到有一股外在的力量迅速撫平了我內心的傷痛;後來,在一次禱告中,我心中響起了一陣非源於自己的聲音,那是極為清晰又真實的。那一刻,我明白是上帝向我顯現,在禱告中我親身經歷了上帝。從此禱告進入我的生命中,並發現生命完全被更新了。我驚詫於這種力量,這是禱告的力量。惟有禱告,才能卸下不堪重負的擔子;惟有禱告,才能癒合隱藏在深處的累累傷痕;惟有禱告,才能重新汲取源源不絕的生命之泉……

為何禱告會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因為惟有禱告才可以讓我們看清心中的罪,惟有認罪才可挪走罪,惟有除去罪才可揭開阻擋在人與上帝之間的隔閡;因此,惟有禱告才能打開被蒙蔽的眼睛,看見上帝的榮光;惟有禱告才能釋放被封閉的耳朵,聽見上帝的聲音;惟有禱告才能開啟塵封的心靈,感受到上帝的存在!上帝既是我們的創造主,又是我們的拯救者;既是我們的拯救者,便是我們的醫治者!

為甚麼要禱告?

CT687001072dpi

文/白衣

 

上帝甚麼都知道,為甚麼還要人禱告? 

年輕時不了解人性,不明白禱告是上帝對人的體貼。

 

人需要說話。

 

女生一天平均要講兩萬字,男生七千字,不吐不快。壓抑不說會令人抓狂,可是誰有耐性天天聽我們嘮叨?找專業心理輔導員聆聽吧,每小時要付多少費用?上帝聽我們禱告,是體貼我們的需要。

 

與人談話,言多必失,因為人有罪性,會造成口舌之災,搞得天下紛亂,人際關係破裂。

 

多跟上帝談話,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煩惱。

 

上帝知道,人需要傾訴的對象。當徘徊歧路,我們需要高人指點;當傷心落淚,我們需要安慰同情。

 

上帝全知,祂了解煩惱的來源。指示我們走蒙福正確的道路,不要再自尋煩惱。就是那位,當我們遇危難時呼天喚地求救的神,又是我們蒙福歡欣時感謝讚美的主。

 

上帝知道,我們需要聖靈光照,否則看不見己過,老過他人,無法解決難題。

 

上帝知道,我們需要懺悔,罪得赦免,走正確的路。

 

禱告,是上帝對人的體貼。

ccmFB_CT689_20190822

 

情緒急救員

CT679000372dpi

採訪及整理/思懷

 

人非草木,誰屬無情?

 

香港人出名愛拚打天下,但有幾人能打開心窗,誠實面對自己的問題?傾訴總在夜深,但夜闌靜,問誰有共鳴?特別人生臨危機,情緒波動,不懂表達、處理內心情感,積壓良久,情緒氾濫時,湧上心頭最是難受。

 

沙灘、泳池有救生員當值,救急扶危。

 

恩澤則充當「情緒急救員」,為來電求助者施行「急救」,引導他們傾吐心聲,紓緩情緒;否則情緒崩塌,後果不堪設想……

 

經歷輔導人生

 

恩澤在接聽求助電話的過程中,曾遇上同是天涯淪落人,讓他彷彿看見當年的自己:

 

那年他陷入人生低谷,被公司開除,事業挫折重重,更與女友分手,飽嘗失業失戀之痛。追求錢途是他當時的人生目標,但諸事不順,頓覺人生失去盼望和意義,萬念俱灰,遂萌輕生念頭。因不懂表達內心鬱結,經常亂擲物件,宣泄內心怒氣和不滿……他在回想時也感挺恐怖可怕!

 

好友見恩澤憔悴面容,建議他找心理輔導幫忙。他對此全無認識,但別無出路下,鼓起勇氣一試。

 

這是他人生第一次跟陌生人盡訴心中情,之後接受長期輔導,心結才慢慢一個一個解開。

 

真誠同感「深心聽」

 

恩澤自感今天竟當起「情緒急救員」,有點諷刺,像是負傷的醫治者,感同身受,別有一番滋味。

 

每當求助者來電,他的心情不期然緊張,因知對方人生正處危機,有難處卻無人可分擔,情緒超負面,瀕臨崩潰邊緣。卻不知對方是怎樣子的故事,又無從猜測,故他會嘗試把握時機,盡力急救,讓對方能抒發鬱結,疏導惡劣情緒。

 

求助者都是正遭受不同形式及強度人生危機衝擊的人,內心猶如地震後引發的海嘯,頃刻被情緒這滔天巨浪淹蓋自己的價值,愈想愈灰,捲到海底。此是關鍵時刻,他們最需要一雙真誠聆聽的耳朵,而不是冷冰冰的解決方案或理性建議。「深心聽」(deep heart listening),即用心聆聽對方深層的內心,給予適切的關愛。用心聆聽比嘴巴講理重要,營造自然空間,讓對方道出內心感受,紓緩紊亂情緒,渡過危機。

 

恩澤的急救箱就是一顆願意「深心聽」的心靈。

 

基督的愛激勵我

 

恩澤當「情緒急救員」須先克服心魔——勇敢面對和處理自己破碎的過去:「我因有信仰力量支持,上帝藉著輔導員和聖經教導,助我跨越人生危機,重建我的價值觀和人生意義,自己有了新生命,才能承托別人的生命。」

 

恩澤非常喜歡聖經哥林多後書五章1415節的經文:「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祂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

 

他說:「這正好是我的寫照。我曾飽受情緒困擾之苦,親身經歷接受輔導急救情緒,體會適時的『深心聽』何等寶貴,如雪中送炭。

 

所以今天能在上帝的愛激勵下,靠著祂站起來,並懷報恩的心和藉著基督的愛,去服侍這群朋友,盼望能陪伴他們渡過難關,我也藉急救情緒的服侍為上帝而活。」

 

都市心靈多孤寂

 

經歷多次情緒急救服侍,聽過許多朋友真誠真實的故事,恩澤別懷感觸:「香港雖為國際大都會,城市脈搏急速,各方面水平高、效率快,但這個城市卻患病了!人情味淡了許多,鮮有人願意停下手上的事,一聽情緒困擾者的心聲,扶他們一把。

 

假如這個城市能有更多人願意『深心聽』,施予愛心、耐性、細心的聆聽空間,我想很多社會慘劇均能避免。近年『情緒海嘯』噬人,屢屢侵襲人心,皆源於都市的孤寂、心靈的荒蕪乾涸……」

 

都市心聲向誰訴?情緒急救深心聽。

 

人皆需要生命支持系統(Life Support System),你願意如恩澤的忠告,多留心受情緒困擾的朋友,敏銳他們的需要,施予「深心聽」,成為他們的生命支持系統嗎?

 

多一份深度聆聽,少一些冷漠對待,就能驅走內心黑夜,讓晴空再現,社會就不一樣了。

 

感謝耶穌,每時每刻都樂意「深心聽」我們的禱告:「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上帝)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四16

 

「深心聽」六項小建議(也適用於朋友間交談)

 

 傾

 談

 前

 準

 備

(1)

先考慮自己當下的狀態是否合適「深心聽」,有時對方的問題可能很複雜,超出自己的承載力,此時可向對方說 :「我未必完全明白你遇到的問題,但希望你會找到出路。」先表達關心,然後鼓勵對方尋求合適的專業援助。

(2)

要有心理準備,接近對方的時候可能會遭拒絕,但不用太自責,可能對方未準備好,這不是最適當的時機表達關懷。

(3)

對方基於對你的信任而跟你傾訴,故此你也必須尊重對方的私隱,承諾保守祕密。

 與

 對

 方

 傾

 談

 時

(4)

就算不認同對方的說話和想法,請不要理論,只管聆聽。留心對方的語調、聲線或背景聲音,多用開放式問題,例如:「你好像因為……而不開心,是不是?」「當發生那件事時,你覺得怎樣?」儘量讓對方傾吐心曲便可。

(5)

不要打斷對方說話,專心聆聽,給予對方足夠的傾訴空間,嘗試感受對方的感受。適時作簡單回應:「嗯,明白這樣的情況會好辛苦。」「發生這樣的事真的很不開心。」

(6)

緊記對方正面臨情緒困擾,甚或崩潰,很需要別人聆聽、陪伴,可給予正面鼓勵:「多謝你對我的信任,坦白道出內心的困擾,這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付出很大勇氣。」

 

ccmFB_CT679_2019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