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救非因善行

CT682000972dpi

編輯室

 

為甚麼基督徒不是靠善行得救?

 

基督徒得救,不是靠行善,但得救後,卻應該有善行,因為已有主耶穌所賜完善的生命,就有行善的可能。

 

基督徒行善與其他宗教所說的善行不同。

 

其他宗教勸人為善,是以善行賺取救恩,這是不可能的,因沒有人能達到全善的地步。上帝則是先叫屬祂的人得以完全,遵守祂的教導,持守純全的心思意念和行為,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我們本來都是犯了罪,靈魂有病的人,怎能行善?

 

誠如使徒保羅形容他自己:「在我裡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羅馬書七18這是多少人的嘆息,除非他已放棄了認真做人的鬥志。

 

叫一個肉體中沒有良善的人去行善,如同叫一個重病的人,起床運動一樣不合情理,必先要把病治癒,才有可能運動。所以,相信耶穌基督的救贖,得著上帝所賜完善的生命是根本,行善是生命的自然現象。

 

沒有完善生命的根,就沒有善行的果實。

 

聖經是基督徒的靈糧,天天讀聖經,靈命得餵養,才有力量行善;正如人天天要吃飯,才有生活的力量。主耶穌曾以上帝的話,擊潰魔鬼的試探,是最好的範例。撒但最擅長斷章取義,扭曲上帝的話語,使不熟聖經的人,受其矇騙,行差踏錯,更可怕的是演變成異端,遮蔽真道。基督徒多讀聖經,就多有力量及智慧,能勝過魔鬼一切的蠱惑與陰謀。

 

聖經也是基督徒生活的指南。大衛王說:上帝的話是他腳前的燈,是他路上的光(參詩篇一一九105。上帝的話指示人走正路,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不致迷失。聖經也是人在逆境中最大的安慰,使人在苦難中有盼望。

 

基督徒想過聖潔純全的生活,必須靠賴上帝的話語。

 

聖經中最長的一章,是詩篇第一一九篇,全篇 176 節都在談論上帝話語的精粹及奇異的功效,能供應人各方面的需要。因此,基督徒都學習讀經禱告,認識上帝的教導,讓生命煥新,生活有力。

 

聖經中的約翰福音及約翰壹書是由使徒約翰寫成,為讓讀者明白永生的確據。「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約翰福音二十31)「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信奉上帝兒子之名的人,要叫你們知道自己有永生。」(約翰壹書五13

 

基督徒能活出善行,是因為耶穌基督救贖所賜予的新生命,並堅守上帝的教導。

 

故此,善行是得救後的果子,並非得救的原因。

 

ccmFB_CT682_20190510

本文資料採自《基本要道系列(一)——聖經》,由美國中信出版,香港中信代理。

讀者如欲進深了解基督信仰,歡迎致電本會 (2810-9933) 訂購。

 

 

樹猶如此

CT670_12_72dpi

文/方華

友人帶我去參觀她家附近的花園,小小的花園,在旅遊書上找不到的那種,卻是很有歷史價值的地方。經過幾代人的經營建立,花園現在已開放給公眾欣賞。

  • 花園最吸引我的倒不是花,而是樹。

樹上釘著牌子,說明它的品種以及種植年份,好幾株大樹都是十九世紀末種下的,都有過百年的樹齡。古木森森,自有一種氣派,其中有一株老橡樹更是盤根錯節,非常可觀。百多年來,風霜雨雪,又或乾旱暴陽,樹都一一挺過來了,想想實在不簡單,不容易啊!

 

歲月嬗遞,常會引起人的感慨。 

 

《世說新語》記載東晉桓溫將軍重訪金城,看見自己當年親手種植的柳樹都已長得十分粗壯,有感歲月流逝。樹木茁壯起來,而人卻衰老了,於是傷感地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後來的大詩人庾信寫〈枯樹賦〉,以此為典寫下︰「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經過詩人佳句描繪,就成了千古吟誦的名句。

中國傳統詩人墨客,多有傷春悲秋的作品。花開想到花落,想到美好的時光不久留;白雲流水,想到歲月嬗遞,時不我與,人生苦短。這固然是事實,尤其古人平均年齡不及今人長壽,對生命的短暫更是敏感,所以桓大將軍看見自己所種的樹又高又大,不是心滿意足,而是為自己年歲漸老而愴然。

 

然而事情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理解。看見百年老樹,我想的不是「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而是樹給我一個榜樣,樹猶如此,我也當深深扎根,向藍天伸展;與蟲蟻共存,讓鳥兒棲息。

 

聖經中提及很多樹木,並且以樹木為人的榜樣。詩篇九十二篇 12 14 節說︰「義人要發旺如棕樹,生長如黎巴嫩的香柏樹。他們栽於耶和華的殿中,發旺在我們上帝的院裡。他們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聖經中的棕樹就是椰棗樹,在中東地方是很重要的果樹,與香柏樹都是很長壽的植物,而且對人類都有貢獻。香柏木堅硬結實,用於建築和家具,且發出悅人的香氣。聖經說義人要像這些樹,繁茂茁壯,到老都不會枯黃乾癟,而是青翠如昔,繼續結果。

 

樹猶如此,在上帝之道中活著,生命的力量不會乾枯,對人的影響、對社會的貢獻不會停止,

 

  • 因為在上帝的院中生長的樹木是不一樣的,在上帝的規劃下生活也是不一樣的。

 

詩篇第一篇描述跟從上帝、尊重祂法則的人,就像栽在溪水旁的樹,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參詩篇一3)。

 

生命是有選擇的,樹猶如此,人也可以一樣。

 

ccmFB_CT670_20180207

(本文轉載自美國《中信》月刊第 67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