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在苦難面前不萬能

文/郭振游

苦難源於罪性

全球確診感染新冠病毒(Covid-19)的人數已達數千萬(註),不少人失去生命。這些病人瀕臨死亡時家人也無法探視,所以連親人離世都無法見最後一面,真是非常難過的事情。

現在的社會不僅面臨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危的威脅,也面臨大規模的經濟危機。失業率高企,還可能會繼續增長。公司為了生存不得不裁員,很多學生畢業就面臨失業,非常多的小本生意行業,如餐飲業等都無法正常開門營業,這個惡性循環弄得人心惶惶。

人類為甚麼總會遇到一些苦難?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聖經中說到可能是因為人的罪,也有可能是要顯出上帝的榮耀,展示上帝的計劃。新冠病毒出現的具體原因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以告訴你,苦難最深的根源的確是從人的罪開始。回溯到人類的起源,上帝造了亞當與夏娃,並且告訴他們伊甸園裏除了善惡樹上的果子不能吃,其他果子都可以吃;但是在蛇的出現和引誘下,夏娃偷吃了善惡樹上的果子,並引誘自己的丈夫亞當也吃了禁果,所以他們就犯了罪,違背了上帝的誡命。

那犯罪的後果是甚麼呢?上帝當時就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裏得吃的。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吃田間的菜蔬。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創世記三17-19)。原來按聖經所說人本來過得很好,因為不聽上帝的話犯了罪而與上帝分開,亞當從此就要汗流滿面在荊棘地裏耕作才可以糊口。不止這樣,因為人犯罪的緣故,「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創世記三17),宇宙萬物也被牽連而變質,開始有了毀壞和死亡,所以新冠病毒的來源從總根源上是與人類犯罪有關。

科學不是處方

很多人說如今世界科技不斷進步,人類面臨的所有問題包括身體健康、食物短缺、心理需求、違法行為等等都會有解決的方法。

這是真的嗎?很諷刺的是,在我們高舉科學發明旗幟的同時,卻爆發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次戰爭。因着人性的自私,很多有名的科學發明都被用於各樣大殺傷力武器。人們藉高科技互相殘殺,製造出很多苦難的悲劇。主耶穌曾預言末世快到的情景:「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馬太福音二十四12)雖然這世上有愈來愈多的高科技,不法的事情卻也愈來愈多,很多人的愛心漸漸冷淡。現在我們的物質生活都很豐富,但人因此變得愈來愈可愛嗎?不一定,倒是變得愈來愈自我中心,人心愈來愈敗壞。「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饑荒、地震。這都是災難的起頭。」(馬太福音二十四7-8)雖然人人都知道我們只有這一個地球,但是很多資本家彷彿不知道一般,為了逐利而毀壞地球生態。戰爭、饑荒、地震、污染不斷增多,使地球傷痕累累,處在被毀滅中。因此科學有時不但沒有解決我們的問題,反而製造了許多問題、困難和苦難。

除了錯誤運用高科技的問題,高科技本身也不是解決苦難的有效處方,即便人類的科研技術已發展到驚人的高度,但一個簡單的 RNA 病毒就讓我們手足無措了,很多東西不是我們可以掌控的。

人生根本出路

苦難不是毫無意義,其中也有上帝的美意和祝福。我有一位從中國來的朋友,是非常聰明的醫生,也是有名的研究員,文章都發表在全世界最權威的一些科學雜誌上。他從小的教育就是無神論,認為宇宙中沒有上帝,一切環境都在自己的努力和掌控當中,只要努力工作就會有成就,就能過好日子。但是有一次,他駕車時發生車禍,車子原地打轉360度,徹底毀壞,萬幸的是他和太太、孩子只受了一點皮外傷。警察趕來的時候非常意外,說他很幸運,這種車禍一般非死即重傷。這位朋友受驚嚇後感嘆道:「我雖然努力工作,但因為一件突然發生的事情就可能失去生命。如果我失去了生命,我的太太和孩子怎麼辦?一生的努力在一瞬間就可以付諸東流。」

那個時候,他不得不停下忙碌的工作去反思人為甚麼而活。他的一位基督徒朋友介紹他去教會,在認識上帝後,他每週都去教會參加敬拜,從上帝的話語中得到很多安慰和啟發,找到了人生方向,明白應該怎麼生活才更有意義。他也找到了工作、家庭、生活之間的平衡,人生過得愈來愈喜樂。

那位醫生朋友現在工作不再只靠自己的努力,也求大能大愛的主耶穌加給他力量。他的努力也不再是為了出人頭地,而是為了榮耀上帝的名。他花更多的時間來與家人相處,享受家庭生活。疫情在國內爆發以後,這位弟兄非常積極地參與籌款,並購買了許多防護面罩送給醫院的醫護人員。他分享說他不僅不會被新冠病毒打敗,還要反敗為勝過一個積極得勝的人生。在社會廣泛的恐慌和憂慮中,他的內心卻有一種從主耶穌話語而來特別的平安和喜樂。

聖經早已告訴世人這個世界有末日和各樣的苦難,末日會有審判,是主耶穌再來時審判全人類;但好消息是當祂再來時,會為信靠祂的人預備一個新天新地。那是一個美好無比的地方,使徒約翰在異象中看見那奇妙無比的景象:「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上帝那裏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新婦妝飾整齊,等候丈夫。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上帝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上帝。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二十一1-4)這個新天新地是上帝對相信祂的人的美好應許,是基督徒的美好盼望和歸宿。

當然,我們並不是簡簡單單坐在這裏等待那一天的到來,基督徒是有使命的。基督教不是避世,反倒是入世,在世上捨己愛人,行事為人都要作光作鹽,榮耀上帝。基督徒和其他人一樣也會有苦難,只是我們對待苦難的態度不同。我的很多基督徒朋友在疫情嚴峻的情況下並沒有愁眉苦臉,雖然環境很艱難,雖然面臨失業的危險和疾病的威脅,他們心裏卻有主耶穌同在的平安和安慰。他們知道上帝在掌權,如果上帝不允許的話,我們的頭髮一根也不會掉。

(本文轉載自美國《中信》月刊第 706 期)

註:至文章刊登時,全球確診人數已近一億。

甚麼是罪

 

CT679000672dpi

文/孫基立

 

在慕道班裡有關罪的討論很有意思,我們發現許多人不願意承認自己「有罪」,是因為對基督教「罪」的定義有誤解。

 

「罪」在聖經希伯來文中的含義是「箭未射中靶心」,可理解為人類沒有上帝所希望我們的那樣完美,而中文「罪」的含義是「作奸犯科」,和英文中的 crime(罪行)類似。英文聖經譯文中的 sin 和希伯來文的原意雖然接近,但還是沒有準確地解釋希伯來文的原意,而中文的「罪」卻和希伯來文原意相差甚遠。

 

語言文字的差別導致對福音信息的誤解,當解釋清楚這問題後,很多人恍然大悟地說:「原來罪是這意思,若是這樣,當然我同意人人都有罪,需要耶穌的救贖,包括自己在內。」

 

上帝是愛和寬恕

 

基督信仰中,耶穌在十字架上所受的痛苦代表了人類悖逆的後果,但上帝甘願承擔,為的是和人類重新和好。

 

我們縱觀歷史,不難發現,人類內心的黑暗(罪)在歷史中以陰謀、屠殺、戰爭(包括濫用上帝之名的宗教戰爭)等多種形式表現出來。雖然歷史上也出現過烏托邦式的「理想王國」的理論和實踐,但均以失敗告終,

 

人類根本無力憑藉自己的力量維繫正義。而在基督信仰中,上帝願意對人類施以援手,祂的恩典和救贖如同「浪子回頭」故事中的慈父,永遠張開雙臂等待我們的回應。

 

在神學歷史上,對罪的解析深刻地影響了人和上帝的關係;對罪的單一過度強調,有可能使慕道者對上帝產生畏懼和敬而遠之的態度。從整個救恩史來看,

 

上帝是愛、寬恕和體貼,

 

祂在創世之初信任我們,將自由慷慨地賜給人類,當我們無法掌控自由的代價,祂就選擇自己受苦,代我們承擔後果。

 

謙卑看己寬容待人

 

在慕道班,大部分人都坦承自己心中有隱祕的各種惡念,但會有意識地以道德來抑制它,且中國的儒家文化對個人道德修為有很高的要求。

 

不過很多經歷過文革的長者都感慨地指出,浪漫的人文主義理想或傳統的道德修養都無法保證能有效抑制人心中的權欲、黑暗和爭競。而對內心黑暗掩耳盜鈴式的否認,會使這些惡念在意識不到的情況下成為危害別人的行為。

 

承認「罪」的存在,讓我們謙卑地看待自己,

 

而上帝的愛更讓我們有機會和祂藉其救贖連接,我們的不完美教我們亦應有寬容的心接受別人的不完美。

 

耶穌在地上的日子對罪人(如妓女和稅吏)的接納、對自義的法利賽人的批評,正顯明我們不能以遵守律法為自誇的理由,心中需有耶穌那樣的寬容和愛才能真正肖似祂。

 

而今日的教會怎樣看待罪人、怎樣對待自己的不完美,也是我們應該終身思考的問題。

ccmFB_CT679_20190411

 

 

自我與捨己

CT675000972dpi

文/雷鳴

 

我們有罪冤不冤?

 

人被生下來無法選擇,一出生就有罪,豈不是挺冤啊?到底為何我們生而有罪呢?

 

我們知道上帝就是真理(參約翰福音十四6,十七17;約翰一書五7),當亞當和夏娃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當人不以上帝為中心的時候,就是偏離真理。希伯來原文中,罪的定義主要是「偏離正道」。有人追問:上帝只處理亞當和夏娃二人可以嗎?這樣既能解決罪的問題,又不牽連他們的後代——全人類。答案是不可能,因為:

一是罪的代表性。亞當是人類的代表,是上帝的最高創造,本無病、無老、無悲、無死,他的失敗代表著全人類的失敗。所有人都是他的子孫,他代表人類作出選擇:離開上帝,以自己為上帝。因此,亞當每個子孫一出生就擁有一個特質:自我中心,因為每個人都是由他而出。

二是罪的牽連性。我們都是由罪人亞當而生,所以難逃罪性,這就是為何大衛王會說:「我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詩篇五十一5

 

我們受苦冤不冤?

罪的集中表現是人人都自我中心,因為自我中心的本質就是以自己為上帝,自己作主。若認為自己最重要,就會只顧自己、滿足自己,自我利益高於他人,這叫自私,像亞當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卻把責任推給妻子夏娃一樣(參創世記三12)。

有了自我中心,覺得自己比他人優秀,比別人強,高人一等,就產生驕傲,反之就產生自卑和嫉妒。若嫉妒異常強烈,甚至會出現傷害,像亞當的大兒子該隱因此殺害弟弟亞伯一樣(參創世記四8)。自我中心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不一一舉例,這一切都是源自亞當舊有的性情和習慣。

自我就是地獄的大門,是罪惡潘多拉的盒子,是人類罪性問題的集中表現。人性所有陰暗面都可以在自我上找到答案,而這些陰暗面又會衍生罪惡,無一例外,造成各種苦難:人際關係冷淡、婚姻關係艱難、親子關係衝突、工作關係緊張等,甚至教會裡也因著人的堅持而出現紛爭和分裂。

 

愈自我的人,面對苦難就愈痛苦。因為愈自我,就會對痛苦愈敏感,不願自己受傷,也受不起傷,更不容易饒恕,從而更加痛苦。從某層面來說,人的自我程度和罪的程度大致成正比,亦與由此帶來的痛苦大致成正比。

 

人類受苦往往不因上帝的懲罰,而是因為自食惡果(罪帶來的苦果)。從這角度看,人類受苦冤不冤?或許就個人而言是冤枉的,因為會受他人的罪惡牽連;但從整體上,一點都不冤枉,因為人人都在罪惡的大染缸中彼此傷害,只是有些人受傷害多些,有些人少些罷了。

自我的罪何等可怕,不但帶來罪惡和苦難,亦帶來死亡。「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羅馬書六23)罪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從罪來又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參羅馬書五12)。上帝用死來阻止罪惡,但死卻無法勝過罪惡。滅絕人類,重新造新人類又能怎樣?一代代死,一代代生,一代代仍活在罪中,於是主耶穌選擇為我們受死、復活,帶領我們勝過罪惡、超越死亡。

 

上帝奇妙的救贖

人既是上帝按照自己尊貴的形象所造,又蒙上帝所愛,祂怎能忍心人在罪中永死?身為父母,誰不愛自己的兒女?上帝更是如此,祂對我們的愛遠勝過地上父母對兒女之愛(參馬太福音七11)。以賽亞書四十九章 15 16 節說:「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看哪,我將你銘刻在我掌上;你的牆垣常在我眼前。」

所以上帝選擇甘心樂意將祂的獨生愛子賜給我們,為我們受盡屈辱,掛在十字架上,代我們受死,且在我們與祂為敵、為仇、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參羅馬書五8)。

 

即使人的罪藉著耶穌的寶血得以洗淨,可是慈愛的上帝既不收回人的自由意志,又不願意滅絕人類,人偏偏又自我中心,仍必活在罪中,如何解決呢?

 

感謝主!祂的智慧無法測度(參以賽亞書四十28)。上帝先藉著聖靈將我們重生(參約翰福音三7;彼得前書一23),人只要憑信心相信主耶穌,就有聖靈與其同在(參以弗所書一13;使徒行傳二17;約翰福音十四17),聖靈不斷幫助我們遵循主耶穌捨己的命令,我們只有捨己,才能徹底對付自我中心,繼而真正徹底地斷絕罪惡的溫床。加拉太書五章2425節說:「凡屬基督耶穌的人,是已經把肉體連肉體的邪情私慾同釘在十字架上了。我們若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

我們跟隨主不是要把別人釘十字架,不是挑剔別人的毛病,我們的敵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要對付的也是自己,就是自我中心。在世上,我們是與那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參以弗所書六12),但更大的爭戰卻常常是勝過自己。若能勝過自己,才是真正的得勝,基督的能力也會在我們身上全面彰顯。

捨己背十架是倚靠聖靈對付老我的過程,是不斷死去、也是不斷成聖的過程,是我們一生的功課。

ccmFB_CT675_20180807

(本文轉載自美國《中信》月刊第6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