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花果樹

文/孫基立

童年的時候,我家裡有個小院子,院子裡種著一棵無花果樹,長著翠綠的手掌形葉子;樹不高,樣子普通,一副沉默不語的樣子,也從來沒有花朵。它不同於旁邊的桂花樹,花開時芳香四溢,也不如旁邊的葡萄樹,結果時姹紫嫣紅。據說這是一棵不開花的樹,但是果子很清甜。

有一天,我忽然看到樹中心部分有了青色的果子。日子過去,果子慢慢變紫,摘下來一嚐,很純淨的甜味,沒有一絲雜味。果子裡面有類似花朵的結構,後來我知道了,無花果的花朵隱藏在果實裡。

無花果樹是一種在以色列常見的樹。我曾在聖經中讀到,耶穌說當無花果樹發嫩長葉的時候,夏天就近了,用這比喻,說到人子的再來(參馬太福音二十四32)。

後來我常常想到院子角落的這棵無花果樹,它和耶穌有許多相似:耶穌一如舊約聖經預言中所描述的,沒有佳形美容生在樸實無華的木匠家庭,一生沒有甚麼特別耀目的頭銜。但是默默地結果:仁愛、寬恕、犧牲…

無花果樹的生長,彷彿也是基督賜予的新生命在我們身上的成長,它不會開出耀眼的花朵,沒有誘人的香氣,但是它默默地孕育一顆顆清甜的果實。

每年無花果樹開始發芽長葉的時候,我就想到這句話:「人子近了」(參馬太福音二十四33)。當人子近了的時候,我們的心是否準備好迎接?我們是否和有相似的生命?

 初夏時分,是無花果成熟的季節,那一顆顆紫色的果實,外形就如母株一樣樸實無華,掩藏在綠葉間,但是品嚐過的人,對那種純淨的清甜,都留有美好印象。

我常想像著,在以色列乾旱的土地上,無花果樹默默地生長,耶穌曾經吃過它的果實,坐在樹下沉思,用無花果樹的成長來預言天國和的再來,這是多麼貼切。基督的國度非以權力和野心來征服;我們的王——基督耶穌,猶如無花果樹那樣安靜溫和、謙卑樸素。

上帝會因時而異嗎?

CT683000872dpi

編輯室

 

常聽人說,舊約的上帝比較嚴厲,強調公義;但新約的上帝則較仁慈,強調恩典和愛。上帝豈不因時而異?

 

只要細讀聖經就會發現,新舊約裡的上帝,都充滿公義和慈愛,完全一致。主耶穌說:「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約翰福音五17

 

公義與慈愛必須並行

 

舊約述說上帝慈愛的經文比新約更多,且深刻細膩。上帝說:「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耶利米書三十一3

 

舊約中的上帝對惡人施行審判,常予人感覺過分嚴厲,其實祂絕對不是一位殘酷無情的暴君。因為每逢宣布要刑罰一個城市或民族之前,祂總會先發警告,給人悔改的機會。

 

就如罪惡之城尼尼微,上帝先差先知約拿宣告即將臨到的刑罰,尼尼微全城便因悔改而免除了滅亡。再看不肯悔改的所多瑪城,在其滅亡前,亞伯拉罕曾再三向上帝求情,上帝也再三放寬赦免的尺度,可見上帝的公義中有慈憐,只是人實在太不堪了(參創世記十八22-33)!

 

上帝雖審判世人,卻是公義與慈愛並行的。「我斷不喜悅惡人死亡,惟喜悅惡人轉離所行的道而活。」(以西結書三十三11)。

 

上帝藉先知耶利米對背道的猶太人說:「或者猶大家聽見我想要降與他們的一切災禍,各人就回頭,離開惡道,我好赦免他們的罪孽和罪惡。」(耶利米書三十六3)。上帝極渴望惡人能悔改。始祖亞當夏娃犯罪墮落,上帝就為人類預備救恩,讓人有得救的機會,這是祂的大愛。

 

審判「惡」是為了維護「善」。愛不是包庇、姑息、縱容罪惡,反使眾多生靈無辜受害。上帝的審判是彰顯祂的公義與慈愛。

 

新約論到上帝的公義,也非常嚴峻。「上帝是輕慢不得的。」(加拉太書六7),「因為我們的上帝乃是烈火」(希伯來書十二29)。新約對信徒品德的要求更高於舊約,光是主耶穌在登山寶訓中的教導(參馬太福音五至七章),已超越舊約律法;不僅是外在行為,內心的思想和意念都要審判。主耶穌對門徒說:「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馬太福音五48保羅勸勉信徒不可犯罪,不要將身體獻給罪作不義的器具,要將身體作義的器具獻給上帝(參羅馬書六13)。

 

只要將新舊約的教導連接起來,就會發現當中的信息是一致的,因為上帝的公義和慈愛是一致的。

 

人對公義慈愛的回應

 

人類選擇悖逆上帝,認為可以靠自己的智慧努力獨當一面,只有弱者才需要上帝,因而驕縱無道。然而,整個靠己力奮鬥的人類歷史卻是全然失敗,以色列由敬畏而後遠離上帝,終以亡國收場,百姓流離世界各地的歷史便是一例。

 

上帝必須有公義的審判,但祂也為人預備了慈愛的救恩。

 

人要謙卑承認自己的有限和無力,且要懂得倚靠創造及賜予生命的上帝,接受祂的救恩。然後,認清自己的使命,看準目標,按著上帝的教導前行。

 

「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後書三16-17)。

 

本文資料採自《基本要道系列(五)——作主門徒》,由美國中信出版,香港中信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