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葉如花

文/孫基立

季節裡的盼望

秋天,那些在綠色中緩緩燃燒的小火苗很快就會變成熊熊大火,每一片葉子都漸漸湧入這片由金黃、絳紫、豔紅組成的火海中:生命燃燒的顏色,花朵一般鮮妍。秋天的陽光將那些顏色變成明亮的半透明,燦爛明媚。

秋天那明亮耀眼的色彩蔓延到我家的院子裡,一種不知名的灌木突然變得引人注目:一串串鮮紅色的小果子綴滿枝頭,然後爆開成花朵一樣的形狀,露出裡面紅色的種子。我剪了幾枝插在花瓶裡,真的有鮮花的效果。大樹的葉子落下來,房子忽然顯得毫無遮攔,秋天高遠的藍天成為它明亮的背景。

在樹林中漫步,四周飄散著清新的落葉氣息,葉子燃燒後的灰燼,像蝴蝶一樣飄散,天空被刺向天空的樹枝割成一些抽象的圖案,清冷的風搖著樹枝,預告著寒冷的來臨。

我的故鄉廣東沒有這樣明顯的秋天,大部分樹木都是綠色的,只是天空變得明淨了,空氣也變得爽朗了。一次,我遇到一位從美國加州來的朋友,那兒四季溫暖如春,氣候宜人,沒有美國中西部嚴酷的寒冬。我問她會不會思念加州,她卻說就是喜歡季節分明的氣候,讓人在每一個季節都有盼望,而秋葉如花,是一年盼望中的巔峰。

春華秋實的人生

人生的妙處也如此,從童年到暮年,童年的天真漸漸從歲月中消失,但是生命的每一個季節都有其特別美麗之處。春華秋實,歲月對人的饋贈從來就是慷慨的。

秋葉帶來生命中收穫的季節。成熟以不同的方式寫進植物、動物的身體;樹披上彩衣、動物忙碌地儲存食物。人的生命也如此,當逐漸脫離了青春年少的稚嫩和天真,生命將以一種新的面貌出現。我們在稚嫩時常常以成熟為追求的目標,當成熟真正來臨,它其實和春天繁花盛開的季節有同樣的色彩。

基督信仰也如此,信仰經歷磨難以後,也有成熟的魅力。那些美麗的事物並不會消失,許多年輕時的理想和夢幻,在經歷生活的磨練後,會以新的方式出現,成為成熟的特徵。我相信一個信仰成熟的人,依然相信生活的美善、相信正義和良心、相信上帝的公義和愛。成熟並不是老奸巨猾,厚黑世故的代名詞。

如同那些絢麗的秋葉,它們成熟的顏色和春天的花朵多麼相似。大自然成熟的季節是非常美麗的:金色落葉鋪滿地面,天空藍得透明,枝頭掛著如同花朵一樣鮮豔的果實。

信仰的成熟也應該如此。

泰戈爾的含淚與泉州奶奶的喜樂

文/何天朵

泰戈爾晚年時,有一位朋友來拜訪他。

朋友說:「你可以心滿意足地死了,因為你已經寫了許多詩歌。在你之前,沒有人寫過那麼多詩歌,英國最偉大的詩人雪萊,只寫了兩千首詩,而你已經寫了六千多首,並且每一首都像深海珍珠與深山鑽石那麼珍貴!所以,你死而無憾了!」

朋友說完,泰戈爾的眼中已淚水盈眶。朋友接著問:「你怕死嗎?你不是寫過一首詩,說死亡是最偉大的朋友嗎?」

泰戈爾說:「不!我不是怕死,死與生一樣美麗。我哭,是因為近來我寫的詩歌愈來愈好。」

泰戈爾最後是在不捨中含淚而逝。

讀到這段文字的時候,我的內心很不是滋味,生命無人能掌握,依戀不了。

前段時間,我收到幾個重症病人的代禱求助信息。每當看到這些重症病人外形的慘狀,還有聽到他們淒厲的呻吟,我的情緒就會崩潰,一落千丈,繼而不得不深入思考:是不是所有人到了病危,都是這樣不安、惶恐、緊張?

思考中,我記起了幼年的一樁事。我母親因病常去醫院,我也因此認識一位重症病人——泉州奶奶。我不知道她得的是甚麼病,她雖然頭髮花白,卻膚色紅潤。她對人說,她是個基督徒。她很有愛心,也很喜樂,常會以開玩笑的方式說話和回顧往事。

每天吃飯時間我們都需要到樓下食堂買飯。一天,我照例打包了兩份粥、兩份菜,還偷偷給泉州奶奶帶去一個燒紅薯。醫生不讓她吃紅薯,所以她家人從不給她買。

從樓梯出來要先經過她的房間,再到母親的病床,可那天我走過去看到她的病床空空的。想了想,可能她出去散步了。到了母親的桌子前,擺開菜我們一起吃起來。我漫不經心地問:「泉州奶奶好像不在,她昨晚一夜就沒回來。」一旁的護士對我說:「她走了,就在昨晚 11 點。不過這位老太太信主,死得很安詳,還帶著微笑,我還從沒見過死得這樣安詳的病人。」我聽護士說完,不等吃完飯,便一個人爬到醫院的樓頂,看著落日,梳理心情。

長大成人後,見多了喜事喪事,特別是在死亡面前,人都有畏懼,除了我認識的一位牧師之外。那位牧師和我幼時喜歡過的泉州奶奶一樣,在病中和臨終時都有平安喜樂的精神面貌,他們的內心似乎都有一樣超凡的力量,那就是有信仰的盼望。

戰地真光

文/Moses & Laura Li

記得剛抵達伊拉克摩蘇爾那天,正是我倆結婚四週年紀念日。我們立即趕往戰地醫院的帳篷,與其他醫護人員一起裝設各種醫療器材,準備接收傷患病者。我倆多年懇切禱告,祈求上帝使用,沒料到主的心意是要我倆往戰亂之地,且是在古老的尼尼微土地上服侍今天受壓制的人。

冒險服侍,作好準備

我倆雖具醫護資歷,仍需要接受數月由人道機構提供的危機應變培訓,模擬被游擊隊突襲、綁架時的應對,及於 24 至 48 小時內出發往重大事故現場的訓練,作好心理和實際運作的準備。

出發前一晚,我倆與父母商談離家期間的安排。我將爸爸送贈的手錶交回給他保管,Laura 亦將結婚戒指交給媽媽,並告之結婚證書的存放處。我倆前往戰地擔任護士,明白會有生命危險,仍願為主擺上。

醫療需要,信心考驗

摩蘇爾地區被「伊斯蘭國」(ISIS)控制,當地醫院盡毁,兩小時車程範圍內全沒醫院,人道機構看到當中的需要,在附近建造了一家戰地醫院,救治逃離摩蘇爾的平民及傷亡的戰鬥員。

我倆是在那裡極少數的華人,深明自己只是「新丁」,卻滿懷感恩能與多位經驗豐富、具憐憫心腸並竭誠盡忠的醫護人員合作,實是難能可貴的經歷,心知要謙卑學習。醫院的責任本是照顧從摩蘇爾逃離的平民及傷兵,但醫院開始運作後,湧來的更有大批婦孺,叫團隊各人忙得喘不過氣來,身、心靈面對極大挑戰,我倆深感能力和信心都受到嚴重考驗,只有憑藉禱告交託,並完全依靠上帝,方有力堅持下去。

仇恨慘景,無辜傷亡

回顧服侍的過程,經歷了許多難忘的場面、艱難的決定及恐怖悲慘的景象。平民為逃離 ISIS 控制的地方,奔逃時後腦中槍;婦女和孩子因誤觸家園中的誘殺裝置而被嚴重燒傷;士兵和平民因地雷和汽車炸彈爆炸而失去四肢。一切都是源於仇恨和恐怖主義。

至今教我難以忘懷的,是手中抱著只有兩歲的垂危嬰孩的一幕,她的頭部受了致命重傷,呼吸漸漸微弱至停止,面色蒼白,面容卻仍是那麼純真。我忍不住流著淚為這寶貴的孩子禱告,求耶穌基督接她到天堂。當我將這失去生命氣息的小小軀體交給家人前,先洗淨嬰孩的身軀,包紮傷口,再用白布包裹;我無法言語,只是沙啞地低訴:「求上主垂憐。」

禱告上主,忍耐盼望

面對如此艱難的時刻,我倆更深地體會禱告的意義。我倆與整個醫療團隊經常禱告,求主賜智慧和能力面對困境;有時為病人的痊癒及堅強地忍受傷患的能耐禱告;更多時是當醫藥和雙手無法再幫助眼前垂死的生命,我們會祈求神跡。然而不論何時,我們都求上主貼近醫院裡每個人的心,能在生命中認識祂。

在戰地醫院,生和死是如此接近,相距只差一線,我倆仍深知道上帝是美善的,因我們親身見證了耶穌拯救人的生命,並帶來盼望。基督的光在黑暗中照得更亮。祂醫治病人、改變人的心靈、更賜下出人意外的盼望。

奇妙康復,基督平安

其中一個真實故事,更見證上帝的存在是不容置疑。醫院曾接收一位穆斯林婦女病人,她與家人逃難時被襲,失去了最年幼的兩個孩子,自己的一手一腳亦被炸彈炸斷。她和所有醫護人員都為其生存奮戰。大約一週後,奇妙地她康復得不錯,可以出院。

更奇妙的是伊拉克籍院牧在她出院那天,跟她分享福音,她接受了耶穌基督是她的救主!縱使她遇到極大不幸,離開醫院時竟能面帶微笑,除了基督所賜的平安,實在無法解釋。

愛顧仇敵,人心轉化

另外,我倆又在這次服侍中,學習到愛仇敵的真諦。Laura 在「潛在敵軍」的病房中照顧病人時,與翻譯員意外聽到兩個病人的對話:「為甚麼我們要攻打這些人(意指基督徒)呢?他們對我們這麽仁慈,簡直像是天使!」

雖無從得知這兩名自承是 ISIS 恐怖分子的最終命運如何,但我倆看見這兩人從前被教導要仇恨基督徒及上帝的兒子耶穌,現在的心卻被轉變,實在讚歎這神跡!

上帝心意,隨時候命

回想我倆的初心,只是渴望隨時候命,將生命交給上帝用於與人分享祂的福音,想不到祂帶領我倆在戰火撕裂的伊拉克成為其工作的一部分。我倆於 2016 年 12 月底到達摩蘇爾,逗留服侍了一個月,其後於 2017 年 5 至 6 月再服侍了個半月。我們一切只是按上帝的心意而行,將微小的能力獻呈上帝,祂就藉其大能成就令人驚歎的奇事。

我倆完成這微小的服侍後,除了為自己擁有的感恩,並沒有停止看見家園以及世界各地的破碎。我倆更是體會當愛基督的人聚在一起,互相服侍、彼此相愛,真實的盼望就在那裡。上帝願意差遣祂的兒女,將基督的愛、醫治與和平,分享給有需要的人,為漫天黑暗的戰場照耀出一線光芒。「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上帝,已經照在我們心裡,叫我們得知上帝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上帝,不是出於我們。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致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致死亡。」(哥林多後書四6-9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