禱告

文/張秀娟

不禱告時期

回想自己信仰的起步階段,是一個不禱告時期。

那時我自認為對上帝的認識和信靠是非功利和超越世俗,是為追求真理;骨子裏卻是在華麗的外表下隱藏着一顆驕傲的心。清楚記得當時小姨致電給我,講述她因禱告得醫治的過程,我心裏只是一笑:「看來大多數追求上帝的人都是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所以,剛步入信仰的我,惟讀經不禱告。

這樣很長一段時間,我心裏的上帝是那創造萬有、主宰一切、高高在上的神;至於祂的公義、慈愛我無法體會。我當時贊同愛因斯坦的說法:「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

我要說的是:不禱告,就不會經歷上帝。

被迫禱告

聖經說,當仰望耶和華。但我們往往遇到了困難,無力解決時,才仰望上帝;確切的說,是走投無路時才仰望祂。因為只有這時我們才看到自己的局限、人類的局限。人的盡頭便是上帝的起頭。這恰是我禱告的開始。

當我的心在黑暗中徬徨時,當我在絕望的邊緣掙扎時,當我面對看似不能逾越的困難時,當我心力憔悴到不能做任何事情時,我才醒悟過來,惟有一件事我能做的——就是禱告。

我能思想便能禱告,我能呼吸便能禱告!在禱告中,我不斷聽到一陣愈來愈清晰的聲音——仰望上帝!人能做甚麼呢?若不在上帝的旨意中,人做的一切都是徒勞,這些徒勞幻化成人面前高不可攀的峰頂和黑暗絕望的深淵。然而,絕境中人只需做一件最簡單的事,就是禱告——在謙卑的禱告中單單依靠上帝。

我在極度的困境中開始被迫禱告。

禱告的力量

禱告的神奇力量是我始料未及的。

從第一次禱告,呼求的聲音剛從心發出,我立即感到有一股外在的力量迅速撫平了我內心的傷痛;後來,在一次禱告中,我心中響起了一陣非源於自己的聲音,那是極為清晰又真實的。那一刻,我明白是上帝向我顯現,在禱告中我親身經歷了上帝。從此禱告進入我的生命中,並發現生命完全被更新了。我驚詫於這種力量,這是禱告的力量。惟有禱告,才能卸下不堪重負的擔子;惟有禱告,才能癒合隱藏在深處的累累傷痕;惟有禱告,才能重新汲取源源不絕的生命之泉……

為何禱告會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因為惟有禱告才可以讓我們看清心中的罪,惟有認罪才可挪走罪,惟有除去罪才可揭開阻擋在人與上帝之間的隔閡;因此,惟有禱告才能打開被蒙蔽的眼睛,看見上帝的榮光;惟有禱告才能釋放被封閉的耳朵,聽見上帝的聲音;惟有禱告才能開啟塵封的心靈,感受到上帝的存在!上帝既是我們的創造主,又是我們的拯救者;既是我們的拯救者,便是我們的醫治者!

愛的禮讚

文/路易莎 圖/ Begonia

花兒沒有忘記春天是它們的季節,乘着溫暖潤澤的氣候,按時舒張每片花瓣,綻放瑰麗色彩,枝椏托住紅粉綠黛繽紛有致的調色盤,繁花吐艷延續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規律,並不因為迎面而來的途人今年都戴上口罩而改變,更以生之讚歌頌揚創造花鳥蟲魚天地萬物的耶和華上主。隔天,卻是春雨,有一陣沒一陣。潮濕的空氣中仍乍暖還寒。袋裏總要放着一柄雨傘,一件外套。

雲上星空仍在,只差我們看見或看不見。這天空,這星河,是耶和華指頭所造所陳設。繁星點點,每一個星球有它的運行軌跡。在我們眼中最暗淡而微弱的一顆星,體積卻可能如地球或太陽般巨大,而它的光線亦可以是數萬年前發出,今日才到達我們的眼球。

疫情下再一次體會世人的無助,如嬰孩和吃奶的不能掌握許多事情。然而,更珍惜偉大的上帝委派世人的管理職分,這不是小事,因為上帝賜萬物,派遣世人管理,是出於祂的顧念、眷佑和愛。

上帝啊!讚美祢的能力和威嚴!願我欣賞祢的創造,管理祢給我的分的時候,盡上能力,發揮創意,向祢求智慧,心中常存對祢的敬畏,信靠和愛。

主婦的世界

文/孫基立

  位於美國東北部的佛特蒙州(Vermont),是一處安靜美麗、英語和法語文化交融的地方。這裏的牧場寧靜安詳,民風淳樸,雖離紐約不遠,卻完全是另一個世界。佛特蒙的州徽是連綿綠色山脈下的牧場,秋天時的楓葉燦爛明媚,楓糖漿是這裏的名產。

淳樸平淡的風格
  一位主婦就曾在這個州生活過,她沒有受過高等教育,15 歲就離開學校,一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自己的鄉村小屋,每天的生活是料理家務,侍弄園中花草動物,做各種家務活,有空時畫畫,讀書。她活到 92 歲高壽,子孫滿堂。她的花園鮮花盛開,色彩如同印象派繪畫一樣美麗。談到自己的花園和自己的一生,她有一種寧靜的自豪感:「我能從花草的長勢感覺得出它們是否開心……我這輩子總是想做甚麼就會去做,每分每秒都不蹉跎,因我做的就是我想做的事。很多人勸我不要這麼做,我會禮貌地應付他們,但依然一如既往地生活……我一直以度假的心情過每天、每分、每秒……在填寫一些表格時,我總是在職業一欄填上『家庭主婦』。」

  這位主婦就是著名的兒童繪本作者塔莎杜朵(1915-2008),她的繪本在童書歷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今日的藝術評論家指出:她的畫充滿生命的喜悅,因為她將生活過得像一幅美麗的圖畫。

  塔莎杜朵的繪畫風格很簡單,沒有複雜高深的技法和創作理念,她講述的故事淳樸天真,就是小孩子最喜歡的那種風格和語言;她的繪畫讓許多繪畫業餘愛好者感覺很親切,有躍躍欲試的衝動。

日常散發的馨香
  一位藝術評論家曾感慨地說,看塔莎杜朵的畫,就像被邀請到她的小花園喝下午茶一樣愉悅。然後仔細想想,她就這樣度過了……一生。其實藝術可以是很深奧,也可以是很平淡天真;當一個社會發展到足夠成熟,就能欣賞平淡天真的風格,因為在一個喧囂浮躁的環境,這樣的藝術風格和聲音是聽不到的。

  其實基督信仰也是如此。成熟的信仰,就如同塔莎杜朵的花園和繪本,有一種堅定溫和的力量,不需以各種誇張的方式證明。在有深厚基督教文化傳統的地區,常會遇到這樣的信徒:信仰就是他們日常生活中散發出的美和馨香,對上帝的愛,對周圍人的善意,如同潤物無聲的細雨,讓周圍的一切都因為他們的存在而成為美好。

本文原載於《中信》月刊(總第7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