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心有道

文/黃葉引蘭

人的心臟固然重要,但心情同樣重要。有些人會隱藏不開心的感覺,心碎也沒人知!其實不論年紀,人都想被疼愛和關心。畢竟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活着總有不開心和不安的事,因此每個人都需要護「心」,這個「心」是指我們的心情和感受。我們可學習怎樣照顧自己的心情,下面三個簡單的護心法,有助疏理感受,使心平靜舒暢。

一、呼氣法

這個方法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當我們很緊張、腦海一片空白、身體在顫抖或僵硬、或想大叫大喊……這些都是我們受到刺激後,不經大腦的自我保護反應。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可慢而長地呼氣,因呼吸連接大腦的神經系統,呼氣時令副交感神經更活躍,有助放鬆,平靜自己。

這個腹式呼吸法是用口呼氣,還可配合心情,一邊呼氣一邊心裏說:「把擔心呼出,全都不要了!」呼氣時縮肚,焦點在肚子,把氣壓出來。呼完就合上嘴巴,肚子要脹起,空氣就自然由鼻子吸進去。因要放鬆,所以呼氣時間要慢而長。初學時可跟這節奏:呼八下吸四下,但吸完不要立即呼氣,要停七下,以便身體可交換氣。一位社工朋友告訴我,他在一次突發事件中很緊張,於是立即呼氣,大約呼氣十次,整個人便鎮定下來,隨即想到應對方法。可見此呼吸法非常有用。

另外是呼氣急救法,這是簡易護心急救法——呼氣和拍心口。晚上靜下來後若仍感不安,可輕拍自己,像拍嬰兒一樣,有鎮靜作用;若配合經絡位置效果更佳,如用右手拍左邊心,左手按住肚臍,輕輕慢慢拍,不要急,並感受一下自己的心,拍兩三分鐘就能安定下來。有位公司高層的男士,試過這方法後告訴我:「黃太,勁呀!有變化,我從未試過這樣,心很安定,有變化。」

二、運動

第二個護心法是運動。我現在一星期三次,每次半小時;其實散步半小時以上亦可達到效果,跑步則需二十分鐘至半小時,每星期三次就夠。不要在疲累時運動,也不需太劇烈。很多研究報告顯示運動令人快樂!因我們運動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使人開心的化學物質)令身心舒暢,有助活化大腦因子(BDNF)和延緩腦退化,如能加點速度以提高心率更好。此外,運動令血氣上到大腦時,不但使頭腦清醒,同時左右腦和上下腦都會自動整合,避免失衡。

三、信念

最重要的護心法,是確立信念,因為所有情緒產生自信念。聖經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四23)

上帝創造我們的大腦原來有保安系統,設計非常棒:大腦分三部分,負責情感的部分一受驚便會不經智能部分,直接連到本能部分,迅速分泌荷爾蒙、腎上腺素、皮質醇應急。比如一隻狗在你面前狂吠,你的本能反應可能是不經思考地拔腿跑,因大腦要先救你脫險。還有,當我們感到不安或驚嚇時,大腦會儲存記憶,日後在遇到類似情況便發出警告,提醒我們要小心。

可是人生中確有不少不安和心碎的事,以致有些人滿腦子負面記憶,逐漸形成負面信念,人變得敏感,把大部分事情都當作危機處理,身心便容易失衡。

我自己有一個最大的正面信念資源庫,就是上帝,因祂是世上最懂得安慰、鼓勵、扶持、接納脆弱的人。當我發現原來看不見的上帝,常看顧和幫助我,猶如聖經所言:「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篇四十六1)安全感就增加了。由於腦內儲存了很多上帝的恩典,使我受到負面的人和事衝擊時,也能夠以正面的信念面對。特別當我學習凡事感恩後,竟看到過去「不好」的事情原來也帶着「好」處,祝福着我。這些美好的記憶使我有力量和信心面對困難。

主護我心

人世間,不開心的感受、心碎的事情,可能天天都在發生。然而,當我們認識這位創造主,明白祂甚願憐憫人的「心」,加添人的「心」力,只要我們願意倚靠祂,「心」就能安穩下來。

本文原刊載於《中信》月刊總710期(2021年6月號)

童年的信仰

文/基立

當我讀到過去寫的日記,常常很驚奇,有許多想法非常天真和想當然,就像在舊相本裏看到自己童年時代的照片,看起來讓我有點羞愧。

記起表弟童年時的一樁趣聞。一次媽媽和他討論聖經裏的故事,說到天堂的情景,媽媽是很虔誠的基督徒,當然不會放過機會對他描述天國的美麗。最後,媽媽小心地問他:「怎麼樣?你想不想到天堂去?」表弟露出害怕的神色,連連搖頭說「不去不去」,媽媽驚訝地問為甚麼?表弟回答道:「天堂太高了,我怕摔下來!」

童心的深度

想起這些趣事時會讓我啞然失笑,覺得幼稚;卻又意識到童年時代的信仰是非常「確定無疑」的。孩子問的問題不是天國是真的嗎?上帝真的存在嗎?他們並不懷疑這些資訊是否真實,相反,他們擔心的是天堂的高度對人有沒有危險;是一些大人想都沒想到的問題。這些可都是非常「現實」的考慮。

一天我正在教堂裏,看到兩個小男孩在打鬧。忽然,一個停了下來,對另一個說,上帝在這個房子裏,我們在祂面前最好別像貓兒一樣打架,說完還心虛地向四周張望了一下,好像做了壞事後看看可有被人發現。在暗處的我覺得這個場面很生動。我知道許多成年人對教堂的觀感:除了裝飾不同,跟其他建築物沒有甚麼本質上的區別。這兩個小男孩卻感到他們雖然看不見上帝,但是祂就在教堂裏。

每個人都有童年,童年是珍貴的回憶。我們在身體和思想上都會經過童年時代,了解自己需要別人的幫助,同時也了解內心對上帝有一種非常單純可愛的信賴,這是非常重要的階段。童年領悟到的真理,雖然有點幼稚,有時候卻具有成年人無法達到的深度。

曾經的快樂

童年也是很快樂的。我第一次讀到美國著名兒童繪本作家蘇斯博士(Dr. Seuss)的童話時,雖然已經不再是孩子,還是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我聽說蘇斯博士在寫童話的時候從來不試圖「教孩子們甚麼」,他認為孩子對美有天生的感受力,不需要用機械的方式教導。

童年也是生機勃勃的。一位朋友告訴我,當她看到樹葉萌發淺綠色的芽時,就會馬上想起自己孩子的童年時代:那不斷成長的快樂。

在人類的童年,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快快樂樂地散步的時候,上帝也像年輕的父母一樣,和他們一同快快樂樂地漫遊、傾談。而人類離開伊甸園後,上帝像丟了自己的孩子一樣傷心。祂的面容不再顯露,祂的聲音也歸於沉寂。十字架上的酷刑以最直觀的方式,向人類傾訴祂心靈受到的傷害。上帝永遠同情受逼迫、受傷害的人和羣體,祂也是他們中的一員,可是傷害祂的是祂的孩子、祂的家人。

天國裏的純潔真誠

上帝一定無限懷念人類的童年。我設想的天國是人類經過成年的歲月,去除了無知和愚昧,回到一種非常純真的狀態。天國裏陽光永遠像金子一樣閃爍,天空永遠像水晶那樣蔚藍,因為上帝就在那裏,和祂的孩子一起再次享受童年。

這新的童年不再和以前的童年相似,我們有了豐富的人生經歷後,再也不會以膚淺的方式理解上帝,就如同我們成為父母後,自己父母當年的言行舉止才在我們心中牽引深刻的迴響和感動。這就如我在童年時讀《紅樓夢》,只覺得林黛玉真是一個莫名其妙的女子,到我經歷、了解甚麼是愛情時,才真正明白她所說的每一句話背後隱藏的深情。

人類在經歷了成年以後,煉淨出更完美的方式去享受上帝的愛、享受祂所賜予的時間和生命;帶着成年人的智慧去理解和享受上帝的愛,同時以童年的純真和快樂,毫無芥蒂地接受祂的贈予和愛撫,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天國。

枯葉蝶

文/葡萄

遠看是一堆枯葉,隨風微微擺動。然而,突然一個漂亮的圖案緩緩出現了,是一隻蝴蝶在打開翅膀。

原來這是的偽裝,這是造物主給的設計和保護屏障。不起眼的枯葉,看似是生命的終結,而枯葉蝶卻彷彿告訴我們,在適當時候,要向世人展示的美麗。

#「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彼得前書一3)。

從檸檬核到蝴蝶

文/黃剛

大熱天,小女兒一口氣把冰鎮檸檬茶喝光,又把檸檬片放進嘴裏吮食,露出滿足的笑容。她吐出果核,好奇地問:「這能種出檸檬嗎?」「如果你沒有咬傷它應該可以。」妻子敷衍道。女兒搖搖頭,小手謹慎護衛着那顆果核,要展開種植計劃。我們雖不看好,也沒有掃她的興。

花盆在天臺了好幾天,居然拔出一根小苗,女兒興奮得直跳。以後她天天看,天天報告生長進展。一天她報告:「發現小葉上有一顆顆小黃點。應該是檸檬BB。」妻子笑了,心想才小樹苗怎能結果呢?仔細一看,小黃點是蝴蝶蟲卵,相信是蝴蝶在嫩葉上產卵。她靈機一動,索性給三個小孩開生物課,從觀察中學習。

幾天後,蟲卵孵出小蟲,她找一個玻璃箱,把小蟲連葉子放進去。綠色蟲子躲在葉背默默蠶食,沒幾天蟲子成了又肥又壯的大蟲,吃相已很不斯文,發出沙沙的食音。再幾天,大蟲停止活動,身體萎縮成枯葉狀的蟲蛹。一週後,一隻蝴蝶破蛹而出,穿上一襲純黑燕尾禮服,上有醒目的黃白斑點,高貴悅目。

「這是玉帶鳳蝶,主要寄生在柑橘類植物上,想不到小妹的一顆檸檬核居然變出蝴蝶來。」妻子說。孩子們感到萬分神奇。

常言生命神奇;原來生命的互動更加神奇。如詩人對造物主的讚歎:「祢所造的何其多!都是祢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滿了祢的豐富。」詩篇〇四24)一種生命的成長,卻能造就另一種生命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