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樂人

文/鄭海傑

相信大家對電影〈淪落人〉不會陌生,約三年前它曾獲香港電影金像獎三項大獎,內容有關黃秋生飾演一名下半身癱瘓的傷殘人士及其菲傭間的關係。那今日我這坐在輪椅也是快樂的「輪樂人」跟這電影有何關係呢?

車禍後成為淪落人

讓我先從車禍前不用坐輪椅時的前半生說起吧。我自小活躍、愛運動、長得高,尤其喜歡籃球,是出色的三分射手,更得教練欣賞,招我加入校隊並成為隊長;我亦是學校領袖生,品學兼優,這些都是我引以為傲的事。另外,家人盡心栽培我學琴,無奈我懶,不喜練琴,卻練就「即興」技藝,只要給我琴譜一望,彈幾下,就可完整彈出樂曲,讓我很受校長、老師、特別是教會的團友歡迎呢,因在時間緊迫下這技藝就可幫得上忙。

可是,在美國留學時遇上車禍,以上一切全都沒了:不再有身高優勢、不再射到三分球、彈琴踩不到踏板……我完全失去自信心,覺得自己沒用,看不起自己。車禍後的我是怎樣的呢?因脊椎受損,腦部發出的訊號只到胸口,以下位置就完全控制不到。在我仍未學懂用手支撐上肢前,有次在醫院裏,一張紙跌在地上,輪椅上的我想彎腰拾回,誰知失去平衡無法扳回腰身,召喚護士的按鈕又在距離很遠的病床上,驚惶下只好大叫救命!護士聽到呼喊也感震驚,不知發生何事,原來只是跌了一張紙。冷靜後,想到只有19歲的我,終身要坐在輪椅上,連拾起紙張都要人幫助,未來的日子怎過!另一傷心事是女友亦離我而去……

倚靠耶穌心靈得力

幸好,一次很特別的經歷,讓我的心態徹底改變。話說當時在醫院的病床上,動彈不得,腦海裏常想起以前的生活片段,如由小學起我便返教會,卻絕不是虔誠信徒。有一刻,突然想起耶穌,祂在被出賣要釘十字架前去到一個地方名為客西馬尼,祂跪下向天父祈禱,說若可以的話請拿走這苦杯,讓祂不用被釘十字架,但不要照祂的意思,只照天父的意思!結果耶穌順服,為救贖世人被釘十字架!(參馬太福音二十六36-46)這個祈禱對我來說很重要,我當時學耶穌禱告說:「天父,如果可以的話,我很想能再行走,但不要照我的意思,要照祢的意思。」禱告後我的心思意念煥然一新,而之後的經歷,我選擇了面對生命,跟隨耶穌,因無論日子如何,耶穌都陪我走過,我的人生不再一樣。

剛才提到的電影〈淪落人〉,當主僕兩人未建立信任關係,大家都猜忌和不願吐露心聲,惟經過日復日、月復月的同行照顧,最後黃秋生說了一句:「我不信她還可信誰?」一個殘障人士,一個在異鄉工作的人,彼此都是淪落人,但都活得快樂,甚至幫助對方追求夢想,令我印象深刻。我想說的是,僱傭關係都可這樣,更何況我們的耶穌基督,祂在我們還未懂得欣賞自己,甚至還作罪人時,祂就為我們死,聖經說:「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五8)

耶穌同行生命最美

上帝的愛非常真實,絕不抽象,當我身為輪樂人,耶穌就來陪伴,我的生命得到重大改變。我雖然不再能跳躍投射三分球,但我漸漸接受到這改變,之後我被邀請與香港輪椅籃球代表一齊練習,之後更在2010年代表香港出戰亞運,這實在給我一個莫大的肯定。彈琴方面,坐輪椅後雖然無法踩腳踏,但我亦克服了這事,就是請人幫忙!我邀請了一個學生又是返教會的姊妹幫我踩,效果不錯!這位姊妹在我彈琴時成了我的「下半身」,幫着幫着,12年前她嫁了給我,我們一起共度「下半生」,這是很浪漫的愛情故事。兒子八年前出世,成為人父的我,實在引以為傲,是我人生一份很美好的禮物。若19歲車禍後,我認定自己是淪落人而放棄的話,我就享受不到這一刻的美滿。

或許,我也曾是一名淪落人,但因着主耶穌的同行、陪伴,我成為一個輪樂人,這是我的故事。香港人在這兩年,經歷很多風風雨雨,日子不易過。實在人人都各有艱難,如經濟、感情、工作、學業等,或都自覺是淪落人,惟按我自己的經驗,當依靠、相信主耶穌,因着祂的愛、接納、同行,我就走過這18年。各位讀者,你可能正面對生活上的艱難、認定自己是淪落人,我盼望你嘗試禱告、接受耶穌基督作你的救主,因無論日子怎樣,有耶穌基督同行,一定是最美。

(本文是鄭海傑先生在本會與中國基督教播道會迦南道真堂及基督教恩臨堂合辦的新蒲崗福音午餐會的分享。內容經整理。)

本文章原刊載於《中信》月刊總717期(2022年1月號)

守望

文/鄧穎強

 

守望

看似被動

實為主動

 

時刻

憑高望遠

眼觀四方

 

瞬間

生死一線

救急扶危

 

上主

無比的愛

大能的手

 

每刻

保守同行

指引前路

 

永恆

施恩憐憫

捨身拯救

本文原刊載於《中信》月刊總717期(2022年1月號)

布魯塞爾:繪本童話的首都

文/孫基立

我第一次去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是在聖誕節期間,一下火車,就到達一個充滿歡樂氣氛的大廣場(la Grand-Place),周圍是鑲金、門窗宏偉的古典建築,在傍晚的華燈下像童話一樣充滿夢幻色彩。中間臨時搭了一個溜冰場,大人孩子在古建築的環繞下於冰上起舞。和巴黎的高雅相比,我覺得布魯塞爾有一種很童真的氣息。

後來我意識到這種直覺並非全無道理:比利時是一個盛產兒童繪本的國家,即使在遙遠的中國,孩子們也都熟悉比利時繪本如《丁丁歷險記》、《藍精靈》,它們陪伴了許多孩子的童年。漫畫藝術是比利時的驕傲,首都布魯塞爾是漫畫家心中的聖地,許多漫畫家慕名而來,在這裏生活工作。大廣場隨處可見用鉛筆專心繪畫的漫畫家。在首都商業區,有一座「比利時漫畫藝術中心」,展出各樣題材的漫畫作品。

童真世界正義必勝

《丁丁歷險記》的作者埃爾熱(Hergé)和《藍精靈》的作者沛優(Peyo)都經歷過世界大戰。歐洲在他們早期生活的年代動盪不安,戰雲密佈,在他們的漫畫中也有反映:丁丁在各國旅行的時候總是遇到罪犯、騙子;那些小精靈生活在大森林中的和平生活,會常常被想吃藍精靈湯的格格巫破壞。但是丁丁和藍精靈們,勇敢地和惡勢力戰鬥,一次又一次地解救朋友,戰勝惡人。

當我來到他們的故鄉比利時,我到處感受到一種童真的歡樂。比利時是一個古老的、久經憂患的國家,而且民族複雜:講荷蘭語的弗拉芒地區和講法語的瓦隆地區有文化和語言的競爭和共融,首都布魯塞爾是一個雙語的城市。但是,這個國家卻盛產描繪歡樂的漫畫家。在孩子的圖畫世界中,正義必定戰勝邪惡:丁丁一定會脫險,救出自己的夥伴;藍精靈一定會從湯鍋邊逢凶化吉,重新回到森林的蘑菇小屋。

堅信上帝公義慈愛

在基督的信仰中,也有類似童書繪本中這樣的盼望:信仰的歷史充滿戰爭、曲折、錯誤,然而無論是舊約中的猶太人,還是新約歷史中逐漸形成的基督徒羣體,他們都對上帝的信實慈愛和光明的未來存有堅定的信念。我們在地上經歷的挫折、苦難都是暫時的,有一位公義慈愛的上帝將在生命的風浪中陪伴我們,在生命的終點迎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