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上的新心

CT674000272dpi

何靜嫻

採訪/何在凡 

我想很多人看到為自己「度身訂造」的晚裝、禮服時,定是雀躍不已;但在第一次看見為自己「度身訂造」的專用輪椅時,我那時的心難過極了!因著上帝,雖曾面對失婚之痛,再經歷傷殘之苦,然而,我的心沒有長久沉溺於悲痛中。

 

癱瘓的軀體並不能囚禁我的靈魂,反激發自己踏上精采人生之旅!

 

破碎的心得癒合 

二十年前我因為婚姻失敗,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那段日子常有基督徒勸我信耶穌過新生,我都一一拒絕。我以為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又有足夠的能力照顧兩個兒子,毋須靠耶穌。

 

但不得不承認,無論我做甚麼都揮不去憂傷的情緒,也無法從痛苦的深淵裡爬出來。

 

為了改變命運,我看相、脫痣、拜菩薩……連衣著的顏色也預先琢磨,以求趨吉避凶。可是這些舉措對我毫無幫助,反而增添煩惱,內心更不安寧。

後來一位同事邀我出席她的浸禮,眼看教會裡的人都歡欣雀躍,而我自從與前夫分離就一直活在愁雲慘霧中,這些基督徒發自內心的喜悅令我嚮往不已,於是我開始參加教會的聚會。有位姊妹很關心我,常為我祈禱,又鼓勵我向耶穌說出心底話,因為祂關心人,是我們的朋友。

 

夜深人靜時,我嘗試把心中的鬱結向耶穌傾訴,禱告時落淚不斷;奇妙的是,在過程中深深感受到耶穌明白我,破碎的心因祂的愛而得著安慰與醫治,每次禱告後我都能入睡,感情的傷口逐漸癒合。

 

主耶穌確實聽禱告,從此我把大小困難都交託給祂。我的生活態度漸漸起了變化,願意積極面對生活,不再求死。以往我一直指責前夫,覺得自己無辜,從沒想過在兩個兒子眼中我是否也有不對。我猛然醒覺:他們才是真的無辜!上帝讓我省察到對他們的虧欠,我立刻認罪悔改,求祂帶領人生,並於 2000 年受浸加入教會。

 

起跌高低心嘗盡 

經過祈禱,我決定辭去工作到澳洲進修,前夫也叫我放心讀書,兩個兒子可交給他照顧。我抱著一切重新開始的冀望,於 2001 年出發。翌年 4 月爸媽來探我順道一起旅遊,豈料途中遇上車禍,幸好爸媽只受輕傷,我卻嚴重受創,經過手術搶救終於脫離險境,但全身動彈不得,疼痛不已,我呼喊說:「上帝啊!求祢挪去我的痛楚……」腦海隨即出現耶穌被釘十架的情景,祂向我流淚,明白我所受的苦楚。

 

誠然,對比祂為世人的罪被釘十架的苦,我的實在太渺小了。

 

幸有祂時刻陪伴,與我甘苦與共。爸媽在我留醫期間得到教會的關心和幫助,因感受到基督的愛,雙雙決志信主,實在是不幸中的祝福。

 

我第一次看見那座為我度身訂造的輪椅時,實在難過極了!

喪失自理能力的我頓感喪失尊嚴。

 

留醫四個月後,我被送到復康中心接受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由於不想在個人護理上繼續假手於人,我每天禱告求主幫助可重建自理能力,例如從床上轉移到輪椅上是很費勁的,只靠肩膀運力移動身子很容易會失去平衡而跌倒,所以我切切禱告,求主加力,並賜我不放棄的心,堅持到底。經過一年的艱苦鍛鍊,我終於能夠自理:刷牙洗臉、洗澡、更衣、大小便,下床和上輪椅,從最初需要五個多小時,到只需一半時間,對一個癱瘓的人來說實在是神蹟。

 

離開復康中心時我問上帝:「前面的人生路當如何走?」

 

祂帶領我重回校園,故此我繼續留在澳洲,改讀社工課程,盼能以自身經歷鼓勵有需要的人。我深信所受的苦不是徒然,上帝必用得著。讀社工時發現這門課對自己已大有裨益,因社工必須先懂得幫自己,才能幫助別人。回港後我加入香港傷殘人士體育協會,參與從未接觸過的射擊運動,我靠著主刻苦練習,最終能代表香港參加本地和國際賽事,在十米手槍射擊賽中獲得獎牌。為實踐主耶穌給我的使命,我四出做義工,服務社會。

 

深歷恩典剖心語

 

其實我每時每刻都被疼痛折磨,情緒低落時曾向主訴苦:「上帝啊!我很辛苦!不如祢接我回天家吧!」上帝卻說:「你是否想決定人生,為自己劃上句號。」不!我清楚知道擁有生命主權的是誰,主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約翰福音十四6

 

祂的話一直鼓勵我不畏艱辛地堅持下去,克服一個又一個難關。敬畏上帝的心就是我堅持的基石。我發生意外時男友(現在的丈夫)因看見上帝的慈愛和大能,也因著認識和不認識的基督徒主動關心我們而得著激勵,多年來與我一起到世界各地分享生命故事,鼓勵無數心靈。

 

記得當醫生宣判我永久傷殘時,我第一個念頭是:要繼續活下去!

 

我不知為何車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但我很清楚,二十年前經歷失婚,是上帝親自把我從人生黑洞中拯救出來!從醫學角度人的細胞死了便不能復生;但我的生命得以重生,因有主耶穌在我裡面,我的心靈是自由的,不受殘障的軀體困囿。

 

生老病死逃脫不了,

悲歡離合也難避免,

環境雖沒改變,

但心境可因救主耶穌基督而變得積極!

感謝主賜我一顆新心面對逆境的挑戰,

雖然今天仍要坐輪椅,

我依然活得精采。

 

因確知上帝愛我,所以不但珍惜自己,也樂意鼓勵和幫助他人。希望在病患或困難中的朋友能積極面對人生,只要有上帝在心裡必有出路。

 

 

一步之遙

CT672000272dpi

 

一步,有多遠?就只是雙腿步寬的咫尺?

 

其實人生的每一步,是前或後、是進抑退,可以是差天共地、天人相隔……

 

那日,萬念俱灰、前路茫茫,整個人徹底被現實壓垮;我上到天台,想做傻事解脫,只差一步便釀成大禍,尤幸身旁的女兒緊抱著我,哭叫我不要這樣,後來警察趕至才及時勸阻。沒有踏出這一步固是萬幸,但後來我憑著信心踏出另一步,卻教生命全然扭轉……

 

步履蹣跚人生路

 

回想我差點「行差踏錯」,全因一段破碎婚姻。

 

2003年我在內地與一位喪妻並育有兩名子女的醫生結婚。因內地限制生育,適逢香港放寬入境生育政策,我便來港誕下女兒,然後與她回鄉生活。當時丈夫的孩子視我如仇人,時常吵鬧,弄致家無寧日。丈夫因他們自小喪母而溺愛,我在家中受盡委屈。後來發現繼女染上毒癮,更帶同我的女兒去吸毒場所,為著擔心女兒被帶壞而常與丈夫吵架,終離婚收場。

 

之後我帶著只有三歲的女兒來港生活。因沒有身分證不能工作,母女住在環境惡劣的劏房,積蓄轉眼用罄,食住頓成問題。我憂慮致不能成眠,整日怨天尤人,活在痛苦中。

 

生活壓力和過去的傷痕導致我神經衰弱,健康愈來愈差,更常因心跳急速而進出醫院。社工因我無力照顧女兒,要把孩子交給社會福利署。我極力反對,深恐失去女兒,為此與社工激烈爭論。我深知自己確實無力照顧女兒,見完社工後,感到彷彿沒有明天,才會走上天台差點踏出恨錯難返的錯步。此事引起社會關注,社工終讓步,允許我和一位同鄉合力照顧女兒。然而女兒或被我嚇倒了,自此常感焦慮緊張,需接受心理治療。

 

勇敢踏出信仰路

 

女兒就讀幼稚園的校長得悉我們的困境,就帶我到教會的食物銀行領取糧食,教會中人亦熱心捐助使我渡過難關。

 

牧師說耶穌是人的幫助和倚靠,經歷絕境後的我醒悟到人的脆弱和渺小,漸漸明白為何耶穌要來到世間拯救世人。教會的弟兄姊妹知道我在水深火熱中,紛紛為我祈禱和提供幫助,他們無私的付出讓我真實地感受到耶穌的愛和眷顧。

 

記得有一次教會來探訪時,我驚訝他們買來兩排盒裝朱古力奶,

因當天早上女兒說:「媽媽,你很久沒買朱古力奶給我了。」

豈料即日就收到教會送來的。

 

此外,以前我們住的劏房沒有窗,女兒的氣管漸出問題,咳嗽屢醫不好。後來我向一位相識多年的老街坊,以三千多元租到一個七百呎的房間,那裡窗明几淨,空氣清新,遷入後不久女兒的咳嗽就好了。至於女兒的情緒問題,有社福機構主動上門免費輔導,女兒的情緒也愈來愈穩定,漸漸開朗起來。耶穌基督的愛如細水長流,源源不絕,我實在經歷很多,對祂的信心隨之增長,彷彿得著一顆新心勇敢面對前路。我決定踏出全心全意信靠主耶穌的一步,受洗加入教會。

 

重建新生展新步

 

信主後我按聖經教導生活,遇到困難時學習交託主,漸漸發現內心平靜安穩,不再惶恐。主耶穌亦藉著女兒想念父親,使我反省當初衝動提出離婚,導致女兒失去父愛的遺憾。為彌補對女兒的虧欠,假期時我便帶她回鄉見父親,前夫也間中來港探望我們。

 

聖經說:「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歌羅西書三13感謝主饒恕我的過錯,以往種種我已完全放下,在人生路上重新出發,現在與前夫和他的子女如親人,怨恨全消。

 

我本是個悲觀和容易焦慮的人,遇到困難總會擔憂和逃避!聖經說:「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馬太福音六34)教會知道我需要成長,便推薦我接受專為新來港婦女信徒而設的「波阿斯領袖培訓課程」。經過一年的學習,教我對人對事都以積極態度面對,靠著主活出喜樂與自信。畢業後我在教會服侍,與牧師一起探訪有需要的家庭。因自己是過來人,明白新來港基層家庭所面對的困難,我很樂意與他們同行。

 

之前我生存只為女兒,現在知道生命最重要是有主耶穌同在, 

女兒重要,家庭重要,親近主更重要。

 

信主後我依然遇到生活上的難處,不同的是,現在我充滿信心,因有主耶穌同行每一步。

ccmFB_CT672_20180507

(何在凡採訪,經編輯整理)

 

 

CT6711072dpi

文/方華

 

某日與朋友共膳,大家盛讚她最近分享的風景照片漂亮,朋友因而笑談此次旅遊的小笑話。

 

她難得與家中姊妹一起旅遊,委託熟悉當地的姨甥女代訂酒店,沒想到兩代真的有差距。「姨甥女是設計師,給我們訂了時尚的小旅店,我們走進去發現,乘搭電梯找不到按鈕;到處都很黑暗,房間內開了所有燈還是不大看得見。」朋友說︰「我和妹妹都覺得太黑了,地方不好住。」

大家不禁會心微笑,都不再年輕了,對照明的要求是必須明亮;年輕的設計師則認為黑色、暗淡最有品味,沒想到阿姨會看不清楚,影響生活。

 

視力好,不需要太光亮便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可是仍需要有光,沒有光不能過正常的生活。

 

電燈泡是在十九世紀中葉才進入人們的生活,在此以前,當黑夜降臨,人們使用火把、蠟燭、油燈等照明工具。那個時期,光的重要不言而喻,你不用特別提醒,人人都知道要趁著有光做好要做的事。

 

 

「鑿壁偷光」遠自西漢,「囊螢映雪」則是晉代了,窮家子弟想盡辦法要爭取多一點讀書時間,當然得「借光」,只是這些典故成語愈來愈少人提及,不是嗎?你跟青少年講這個,他們沒有半點共鳴,在他們的經驗裡,要有光,按下開關就成。他們或許會說,今天反而應該講光害,光太多了啦!

 

耶穌勉勵祂的門徒︰「你們是世上的鹽……你們是世上的光。」(馬太福音五13-14鹽和光都是人不能缺少的東西,不但對生活很重要,對健康也很重要。耶穌時代當然沒有電燈,用的是油燈和火把。祂也告誡門徒,點燈要放在高處,才能照亮家裡所有人。光的作用是照明,所以不可能收藏起來。

耶穌過的也是這樣顯露的一生,正如聖經所說︰「生命在祂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約翰福音一4)耶穌在世的生命,說明了生命可以是完全不一樣的,就如光照入黑暗,人可以看清楚自己生命的真實面目。

 

耶穌的人生是可以考查的,許多人考查以後就心悅誠服地跟從祂,並且自己也成為別人的光,在自己的範圍內消弭黑暗。耶穌談的是照亮人的光,不是炫耀的光,不是今天那種霸凌式的強光。

 

想像你走在黑暗的路上,或駕車在沒有照明的路上,你最期盼的,不是那種突然強力籠罩你的強光——那是追捕或監視的符號,而是遠處有人家的燈火,讓你知道自己走對了;又或是前面開始出現稀疏的路燈,讓你知道自己沒有跑到荒野去。

 

光真正的意義是照亮,

而不是裝飾;

人生的意義也是從裡面活出光亮,

而非擁有各種浮誇的外在成績。

 

耶穌就是光,祂呼召你進入光中,自己也成為光。

ccmFB_CT671_20180322

(本文轉載自美國《中信》月刊第 67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