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是莫以小而不為

採訪/小乙

近年香港社會變遷,壓力高升;疫下三年,五波疫情措施,普羅大眾都吃不消,嚴重的甚至出現情緒困擾。一位經年送贈《中信》月刊給街坊鄰里的弟兄感喟說:「這幾年,我所接觸的人許多都在無力感中,無方向、無盼望,極須找到依靠!」

別小看微小的關心

曾健恩弟兄每月都會送《中信》月刊給街坊朋友,例如:報紙攤販。他會上前打個招呼,交談幾句,放下就走。他愛在刊物每月新出版時,探朋友般與街坊寒暄幾句,然後送上月刊。幾個月後,那位報販問他:「你叫甚麼名字?這本書很好,好嘢嚟啵(廣東話,意即好東西)。我看了幾個月,煩躁少了,情緒好了,多了與人傾談。」聽他這麽說,健恩順勢邀請他去教會,他以工作忙碌推卻。後來彼此熟絡了,每次送上月刊時,大家都會閒聊起來,有次報販跟他約定:「我退休後就去教會。」健恩送給報販的,不僅是一本刊物,也是一份不求回報的關愛。令他意外的是,一次他在教會聚會中分享,提及這位報販,聚會結束後,一位姊妹趨前向他介紹身邊的朋友,竟就是報販的妻子,她已經開始參與教會聚會了!

健恩也會在茶餐廳用餐時,送給招呼他的伙計。有兩次經歷令他難以忘記:「我已在那間茶餐廳派刊物多年。有一次,我正送上新一期月刊給一位女伙計,她接過後就直指是我送這本書給她弟弟看,之後弟弟整個人都變了,現在更去教會了!」另一間茶餐廳裏有一位長頭髮、纖瘦身型、滿臉愁容的男伙計。健恩在心裏祈禱:「上帝啊,我要怎樣才能跟他分享?」祈禱過後,吃完東西離開前,健恩走近他說:「好似未見過你,送本書仔俾你睇啦。」一個月後,健恩帶着新出版的月刊去那茶餐廳找那長髮伙計:「長毛哥哥呢 ?」有伙計回答:「他有事入了醫院。」半年後,健恩聽到他離世的消息。當時,有一溫柔的聲音安慰他說:「健恩,他認識我。」雖然不知道是哪一期月刊的內容讓他認識了上帝,但他知道無論是哪一期、哪一個見證,都述說着同一位上帝。

困疫更需傳遞暖意

受疫情影響的這幾年,人們不論因害怕被感染,或是受防疫措施所限,彼此接觸少了、距離遠了、心靈沉重了!健恩感受到在這年代、這環境、這氣氛下,人需要確實的安慰和依靠。他也經歷到,在天父的掌管下萬事都互相效力,為叫人得益處(參羅馬書八28)。

健恩家裏養有狗隻,在遛狗時「狗友」彼此碰面,不期然就講「狗經」(分享養狗經驗),他便遞上某期《中信》:「給你看一個有關狗的生命故事。」接着也分享自己與寵物狗狗的故事。交流間,有「狗友」仍然為幾年前突然離世的狗自責、傷感,健恩安慰說:「面對生命,人能夠做的很少,就算醫生也幫不了。你已盡力,牠也不想主人不開心。而狗是上帝創造的,主權在祂。牠雖然離開,卻是回到創造牠的上帝那裏。所以你可以為牠祈禱。」感恩,對方因此得了安慰。

上帝感動健恩和一些弟兄姊妹堅持在疫下繼續關心身邊的人,送出刊物。豈料,總結下來,這幾年送出的刊物比以往還多,達每月1,600至1,800本。當然,數量不重要,重點是他們盼望藉此向人傳達上帝的愛。健恩笑說,他們沒口才、沒技巧,也沒有十足的勇氣,只單純地付出一顆心,願意隨時隨地,憑一句簡單的問候祝福,遞上一本刊物,相信上帝施恩的手會賜福接過刊物的人。

守着分享信仰的初心

健恩回望自己的人生路,雖然起起跌跌,也曾經陷入低谷,但因相信並倚靠上帝,都一一走過,使他更珍惜成為上帝兒女這身分。因此,他心裏常有一團要跟人分享福音的火。「最初我不知道可以怎樣與人分享福音,是傳道人說可以藉派發《中信》月刊開始。就是這樣,直至今天已持續了二十多年。」他回憶說:「起初送給身邊能遇到的人,就如報紙檔攤販、居所樓宇的看更、外出用餐時茶餐廳的伙計,或只有一面之緣的人,如的士、巴士司機等。但不是人人都願意接受,有的是回以怒目、拒絕,或將月刊擲向牆壁,甚至暴力對待!」他面無難色反而欣悅的繼續說:「然而,當我不氣餒,願意堅持下去,會看到上帝在開路。」

原來,由於《中信》是月刊,弟兄姊妹可持續每月派發新一期,從而漸漸與派送對象建立起關係,由介紹自己,分享見證,慢慢就將福音傳開了。他更說:「月刊裏面都是真實的、鮮活的人生見證,總有一些見證能與讀者自身的處境產生共鳴,成為安慰、啟迪、幫助、鼓勵。所以,只要持續的派,總有一天能看到上帝在人身上的賜福。」

本文原刊載於《中信》月刊總728期(2022年12月號)

海難中的抉擇

文/鄭婉琪

從小就聽過一道難題:「老媽和老婆都跌落海,只有一個水泡(救生圈),救誰?」想不到在2012年的「南丫海難」,我也遇到類似的「人生交义點」。

人生交叉點

國慶日我和丈夫偕同兩名當時只有四歲和六歲的女兒,一起參與公司的員工節慶活動。出發前我們四口子一起祈禱,預期那是愉快的一天。豈料,當晚我們從南丫發電廠登上「南丫四號」後,竟遇上撞船事件。

當時我們坐在上層船尾露天甲板的水泡堆上,準備觀賞煙花。沒想到船剛開出,就見一艘船高速駛來,正疑惑它為何這麼快時,我們的船已被它攔腰撞個正着,隨即有人倒臥在甲板上不知生死。此時船身開始傾斜,船長指示乘客返入船艙穿上救生衣,我們便迅速行動。過程中我聽到有人叫:「船快沉喇!」那刻我記起所坐的位置有很多水泡,於是衝往船尾想拿兩個給女兒。

及時拯救

拿到水泡後折返船艙時,在入口處躺着一名老婦,問我可否給她一個水泡?性命攸關,我該如何抉擇?救女兒,還是給這老婦?當時心裏有聲音說:「你給她吧!」於是我懷着憐憫老婦的心把水泡遞給她,然後再衝出去拿另一個水泡,沒料到船尾已開始下沉(事後得悉兩船從相撞到翻沉只消 118 秒),我來不及折返而隨船尾滑入海中,被漩渦直捲海底,無法與客艙內的丈夫和女兒會合!

更糟糕的是,我被一條繩纏着頸項、拉攆着不能游上水面呼吸,在快要窒息的瞬間我心裏大叫:「主!救我!」那條繩子竟立即奇妙地鬆開了,使我有逃生機會,隨即游上水面,頓見天上又圓又大的月亮,我才鬆一口氣。可是,接着卻看見驚心動魄的畫面:我們的船已沉沒,只餘船頭露出水面,周圍散滿船上的東西。那刻我惦念的是丈夫和女兒,他們現在怎樣呢?!(註)

我四周張望,發現一對母嬰在身旁漂浮,嬰孩約一兩歲,而媽媽似乎很虛弱,我像聽到她微弱的呼救聲:「救我!救我!」她把孩子托在水面,自己則浮浮沉沉。我立即在水中取了一個水泡幫助他們浮起來,直至大家被另一艘船救起。沒想到事後我因此獲義勇獎,其實我只是懷着上帝憐憫自己的恩情幫助其他人,感恩上帝給我助人的能力。

誰的抉擇

當日我們一家四口都平安回家,各自訴說遇到的奇妙經歷,並頓悟不是我救了那老婦,而是她救了我們一家!若不是她「延誤」了我返回客艙與家人會合,很可能我們坐的座椅會不勝負荷而塌下,一家就會墮入海中,甚至被跌下來的座椅壓住而喪命。

我們一直都很想知道那老婦的下落,直至年半後,有姊妹在教會聽了我們以上的見證,告訴我們那老婦也獲救,因她當晚曾在電視的新聞報導中出現,且告訴記者有個女人讓了一個水泡給她!

在那生死一刻,上帝引導我做了合乎祂旨意的抉擇——幫助別人。回想當時,船正在下沉,一個水泡的價值幾可等同一個生命。上帝的引導真的奇妙可畏,藉着一個水泡的付出,我家四囗連同一對母嬰和老婦,共七個性命得以保存。

永恆盼望

事後,有一天女兒問我:「媽媽,為何我們曾經祈禱仍有意外發生?」我告訴她,主耶穌會保護我們,但不代表意外不會發生,基督徒和未信的人同樣有機會面對世上的患難,天色不是常藍的。實在主是美善的,保護了我們的平安;即或不然,主若容許我們分開,我們也會接受。因為祂的應許不只在地上,我們都會有一天返回天家,永永遠遠在一起。地上一切都是短暫的,永恆才是我們的盼望。

我鼓勵女兒,既然今天我們仍在地上,就要把握時間多做主的工作,「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立比書二4)我的經驗是,只要做上帝吩咐的,無論環境如何都不用擔心,因祂必有安排。這是我信主以來的真實經歷,「南丫海難」距今已八年了,我一直堅持信靠上帝,祂的信實始終如一,從沒改變。

註:作者丈夫雷志堅與女兒在撞船事件的經歷,請讀本期另一篇見證〈海難中的那道真光〉。

本文章原刊載於《中信》月刊總702期(2020年10月號)

六個孩子的承擔

文/陳家榮

  蒙神恩典,我有六個小朋友。我亦是一名律師,入行差不多三十年,處理不少遺產事宜。這讓我想到,身為父母,甚麼的遺產才是對兒女、子孫最好的祝福?

家族蒙福的竅門

  我們三四十年前讀法律的人,不少視英國上訴庭庭長丹寧勳爵(Lord Denning)為英雄。他在任三十年,曾改革英國本土和英聯邦的不公平法律,造福不少孤兒寡婦、弱勢基層人士。他的生命非常美好,是很好的見證。

  當有雜誌訪問丹寧勳爵成功的祕訣,他坦言絕不比家裡的兄弟成功,他的大哥是為國捐軀的英雄;二哥是海軍上將;弟弟是陸軍上將。編輯再問那麼其父母有何教養心得呢?丹寧勳爵談到他們已是第六七代基督徒,飯後讀莎士比亞及聖經,一起祈禱。原來,學校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時刻敬畏神,才是對兄弟們最重要的影響。我當時仍未信耶穌,卻看到神何等恩寵這家庭。我在基層家庭成長,爸爸是半個孤兒,不懂得教導我。讀畢丹寧勳爵的家族傳記,使我感動流淚。原來敬畏神,能帶領一個家族蒙福,於是我嘗試返教會。

領養帶來的祝福

  我在英國深造後回港當律師,與太太結婚後生了一子一女。當時我很驕傲,躊躇滿志要栽培長子成為香港的丹寧勳爵。然而,兒女在幼時很不聽我話。上帝給我功課學習謙卑。2004 年教會支持一隊外國短宣隊在廣西孤兒工作。2005 年我成立了一個孤兒事工,在港籌款支持廣西服侍孤兒。一天,孤兒院院長跟我說,一名失去兩隻拇指的小朋友出生兩三天後,就給人放在孤兒院,問我和太太會否考慮領養?他在相片中不太可愛,我和太太有些掙扎,為此我們向上帝禱告。有兩晚,當我們禱告時,聽到上帝問我,是否願意作為一道橋樑給這小朋友,進入我們的家庭去看到耶穌呢?我與太太商量後決定領養。

  在辦理老三的領養手續期間,一位在洛陽的主內肢體問我,是否願意領養三名從拐帶集團救出又找不到其父母的嬰孩;因當地政策是每個家庭只能領養一個,故我們與教會另外兩個家庭一起領養了這「洛陽三寶」。其一就是我的老四。

  領養老三老四並沒增加太多家庭開支,只像「加雙筷子」,感恩的是教會的弟兄姊妹將他倆所需的奶粉一箱一箱送給我們。2006 年,老三老四一齊來香港,帶給我家很多的祝福。當時我老大九歲,老二七歲,他們幫弟妹餵奶、換片、洗澡;透過服侍弟妹,老大老二的生命成長了,慢慢更多明白父母的心。到今天老大老二都讀大學了,但他們一直都很愛弟妹,而弟妹同樣也愛哥姊們。老三老四都很乖,似他們的哥哥姐姐,當我們有老五老六的時候,他們也有照顧和服侍弟妹。

上帝命定的心意

  身為六個小朋友的爸爸,卻沒法從父親處學懂做爸爸。於是我嘗試向被認為是最有智慧的民族猶太人學習,怎樣教育下一代。我翻閱舊約聖經,讀到創世記有關亞伯拉罕、以撒及雅各幾代的家譜及故事,還有雅各的兒子約瑟被賣到埃及做奴隸,經過多年不容易的日子,做了埃及宰相,後來在全地饑荒時與家人相認及使雅各一家有糧得以存活。「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利米書二十九11)意念在英文譯本即計劃(plan),在原文有命定的意思。所以約瑟的命定就是雅各的命定,我每個孩子的命定就是我的命定。我們與我們的孩子是相連,這是上帝的心意。神對每個家庭都有祂的心意,計劃及命定,是祝福我們的心意,要我們的走在祂的心意中。身為父母,我們要教養孩童走當行之路,帶領孩子走在神的心意中,抓住神的應許和祝福。

  我深信上帝的心意不僅讓我當個小律師,在香港服侍上帝,祂也想我的孩子都愛祂,都進入命定。兒女是上帝賜給我們最大的禮物。我對六個兒女說:「爸爸將來不會留下很多產業給你們。」我深信承傳敬畏上帝、愛及教育給孩子,若他們有夢想,生命就會豐盛。大兒子現就讀大學四年級,過去三年取得六十萬元獎學金,他去當交換生前將一筆錢給媽媽養家。他沒有工作就可給家用,是上帝的恩寵和恩典。我深信當兒女敬畏上帝,祂必帶領各人走在其心意中。

 (本文是陳家榮律師在本會與中國基督教播道會迦南道真堂及基督教恩臨堂合辦的新蒲崗福音午餐會的分享,內容經整理。)

能吃的福氣

CT669_02_72dpi

/張純

原來一息尚存,可以吞嚥進食,不是必然!幸福不是必然!我看到天父差遣了很多天使在周圍幫助我:丈夫默默守在身旁,照顧無微不至;女兒、家人、朋友伸手相助;教會牧者、弟兄姊妹的祈禱…一切一切都不是必然!

我內心無限感恩,若不是耶和華上帝憐憫我,豈能在此數算的恩典呢!

 

遽然劇變

2015 年聖誕節,我和丈夫還有教會的朋友,懷著興奮的心情,踏上「舌尖上的潮」。行程第二天,我們參觀當地景物後,便到處覓食,邊吃邊走,邊走邊吃各式潮州美食。飽餐後開心遊逛,卻在這時,突然感到頭痛不已。我向來生活作息定時,健康狀況良好,還以為只是舟車勞頓,塗些藥膏、歇歇便沒事,從沒想過這一刻的頭痛卻是大病先兆:在這短短五分鐘內,我出現嘔吐、拉肚子,口齒不清和四肢無力;頃刻間,更失去意識,陷入昏迷。但感恩附近便是汕頭大型、並設有腦科的醫院。

12 27 日晚,兩個女兒已由香港趕至汕頭,她們料想不到一個平日照顧家庭的母親,首次離開兒女,只是參加短短的三天旅程,卻變成這樣子!遽然變故帶來巨大的打擊,特別是她們正各自忙著應付中學文憑試(DSE)和演奏級鋼琴試。終於,她們忍不住淚水,出病房門口痛哭,為我的治療及往後的日子感到焦慮如、徬徨無助,只有默默祈禱求天父救媽媽。

經電腦掃瞄後,發現是我小腦出血,影響平衡,腦內更有腫脹及出水,故在四日內緊急進行了兩次腦部手術,在頭顱鑽一小洞,引入導管抽出積水。手術期間我仍處於昏迷狀態,丈夫在手術室外切切地祈禱,呼求我們所信靠的上帝,醫治命懸一線軟弱無力的妻子。

 

百死一生

第一次手術後,病況仍不樂觀,出現缺氧、心律不正、血壓升等情況,生命危在旦夕。由於肺內積痰,醫護人員要為我插喉抽痰,人雖昏迷,身體的痛苦卻反映在自然反應的表情及動作上。丈夫在旁看著瘦骨嶙峋的我,更覺痛苦難耐,身心均疲倦不堪。

第二次開腦手術歷時六小時。迷糊間,我彷彿看見已逝世親人在身旁飄過。我昏迷了整整一星期才醒來。蘇醒後有非常強烈的感覺是上帝救了我!再經過一星期的治療,終可拔除喉管。

 

此時我雖然說話不清,

但因感到上帝的大能,

就不住地勸身邊的人信耶穌。

 

我在汕頭的醫院繼續接受一連串檢查及物理治療,情況稍為穩定後,便立即返回香港繼續治療。我明白康復的路不易走,但我經歷上帝的大能後,也就繼續靠賜予的智慧,喜樂地在醫院度過每一天。我努力練習簡單如吞嚥等活動能力,醫護人員都驚訝我的信心和能耐。

 

我為自己在突然面對無法預計的生命變故以先,就已相信耶穌,以致突變來襲時,可以依靠賜予的信心和醫治,整個家庭經歷上帝的扶持和幫助,最終可以走過艱難而感恩!我深信上帝在掌管,就算面對不可知的未來,又何須懼怕呢?

 

翌年 9 月,我按時到伊利沙伯醫院覆診,原以為只是例行檢查,沒想到腦科顧問張醫生竟然要我考慮再次接受開腦手術!手術需時六至七小時,留院約一個月,原因是腦內仍有小量畸形血管,必須進行開腦手術,以徹底清除後患。然而,醫生總不會保證手術沒有風險的!我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嚇一跳,但深知道上帝是身心靈的醫治者,一切掌握在手中,就爽快接受了醫生的建議。

 

張口頌揚 

手術當天,清晨起來,我向天父祈禱:「上帝啊!我將三位腦科醫生、麻醉科醫生、各醫療人員交給祢,求祢賜予智慧,讓他們醫治我,我將生命完完全全交予祢,因祢是全能的大醫生、我的救贖主。」

正如聖經說:

「誰敬畏耶和華,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

(詩篇二十五12

祈禱後,我感到平靜安穩,知道誰賜予並掌管我的生命。

 

手術前,醫護人員細心探問我的心情,我如實告知並不害怕,因為上帝憐憫我,與我同在。手術完成,我醒來睜開眼睛,心中只有感謝生命的主,能有一口氣,全是上帝的恩典。

 

翌日,我已可拔走喉管,自行進食狀食物。隔一天已由加護病房轉至普通病房,當日下午更在護士陪同下自由行動!然而,手術後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耐心面對,最痛苦的莫過於抽痰及抽唾液的過程。只是仍然很感恩,康復進展良好。

我深知道要康復,必須進食,吸收營養,感謝上帝賜我有胃口、能進食的福氣!我要求護士安排正常飯餐,就連宵夜也不放過,牛奶麵包統統吃下,希望體力恢復過來。經醫生評估,身體狀況進展良好,驗血報告也正常,終於在 10 28 日回家休養。

我現在能如常在家做飯、煲湯,照顧家人飲食,又怎能閉口不言,怎能述說上帝給我如此的福分呢?朋友,不論你是臥病在床、感到困苦、傷心或失意,又或是生活在平淡穩妥中,我都鼓勵你認識並相信那創造萬物的主,因愛你們,願意陪你走過人生每一步。

ccmFB_CT669_20180131

 

 

 

 

死前才信,能嗎?

clock

文/陳榕生
整理/余黃國凱

回想小時,玩過碟仙……問了很多別人不可能知道答案的問題,碟仙都一一回答正確……當時,就知道碟仙背後的東西是鬼。

在那一刻,我知道這的確是個靈界的東西。

那事以後,就去買了一些書來看,不少是佛教的書。我一看就著了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