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數學家的賭博觀

文/錢志群

  布萊茲.帕斯卡(Blaise Pascal, 1623-1662)是十七世紀法國的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數學上,帕斯卡促成了兩個重要的新研究領域。他16歲寫出一篇題為〈關於射影幾何〉的論文,1654年開始與另一位數學家通信,討論概率論,是數學學科或然率的創始人。

  1654年他徹底悔改信了主耶穌。因有人寫數學家傳記時,只說他是數學家,否認他是基督徒,他認為這是很遺憾的事。於是,他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神學上,作了大量筆記。在他死後,筆記被編輯成書《靜思錄》(Pensees)出版。他說上帝的存在本是可以知道的,但人的墮落,使我們不能認識上帝。不認識上帝,人生是很可憐的,充滿憂慮和無聊;社會也充滿着不義,人與人彼此欺騙。人生的意義在哪裏?惟有認識和接受上帝。

  雖然帕斯卡相信人是「因信稱義」,即因信心認識上帝,但他因為太多人很難聽勸,就用一個賭博(wager)的說法來奉勸人們。他說,人可以選擇相信上帝或不相信上帝。如果上帝是否存在的可能都是一半,即50%,那我們必須考慮後果。如果你賭上帝不存在,而你的生活就像上帝不存在一樣,假如上帝真的存在,你的下場不堪設想,因為將來你會永遠在地獄。如果你賭上帝存在,然後你的生活像上帝存在一樣,去教會,不做惡事,不享受那些罪惡之樂,假如上帝真的不存在,你也沒有太大的損失。即使上帝不存在的或然率遠超過一半,但是因為永遠在地獄畢竟是一個無限的損失,所以「相信上帝」就是個最優選項。

  帕斯卡的這個信仰賭博論既受到無神論者的質疑和反駁,也受到傳統宗教人士的批評和反對。在不信者看來,如果上帝不存在,就不存在將來的地獄命運,那麼一生為不存在的上帝而活就損失了很多,諸如要花很多時間去教會、學聖經、禱告、傳福音,更要奉獻錢財,還不能做很多上帝不喜悅的事。

  其實,上帝也不希望我們用賭博的方式來承認祂的存在,因為那樣的承認是一種靠運氣的假設,根本沒有真正認識上帝,倒是對至高無上、聖善無比的上帝的一種不恭。上帝很憐憫我們理性的有限,但是祂在尋找我們時,也是藉着我們有限的理性來曉諭我們祂的存在:

  一是藉着奇妙有規律的天地萬有,認識背後有一位我們看不見的創造者。「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一20)坐在一張椅子上,難道我們不知道有一位造它的木匠嗎?

  二是藉着童女而生、聖潔而活、彰顯神蹟的上帝兒子主耶穌,在人世間有形有體地傳講天國的道理,替我們代罪而死,第三天復活,四十天後在人眼前升到天上。不是真神,誰又能如此而為?

  三是藉着人們能懂的文字,在1,600年間揀選了大量的先知和使徒將一切有關生命的由來、敗壞、死亡和出路,以及上帝拯救和審判的全部道理都默示出來,這就是聖經,藉着它語重心長地勸誡人類。在讀書中長大的人們,又有幾人認真去讀它學它呢?

  也許你會說,上帝找我們的這幾個路徑,我們有限的理性仍然無法真正明白?是的,無限永遠大於有限。只要我們謙卑自己,願意去了解認識上帝,祂就會藉着這三方面來啟發我們,啟動我們裏面的信心,因為「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裏」(羅馬書一19)。有了信心,我們就會茅塞頓開,認識上帝,否則我們就不可能相信上帝創造這奇妙的天地萬有,一定認為是本來存在的自然;就不可能相信童女生子,而且人能死而復活;就無法理解上帝為我們上十字架,覺得那是傻子才會做的傻事;就無法看到我們裏面的罪而求主耶穌代贖;就無法把人寫出來的聖經看成是上帝聖靈默示人的生命指南。

  世上的很多事,都是先明白才相信;惟有上帝的事必須先相信才明白。曾在糜爛中生活,後因認識上帝而痛改前非,且成為大神學家的奧古斯丁,深有體會地說:「人必須先相信,然後他才能知道。」無形無限的上帝,我們既然可以通過信心認識祂,並有把握得到祂所賜的永生,又何必用賭博的方式在不信中賭運氣呢?靠賭,到那日,十有八九去的還是地獄。

本文原載於香港《中信》月刊2022年8月號總第724期(本文轉載自美國《中信》月刊2022年8月號第724期)

人的呼與吸

文/錢志群

這段時間,因新冠疫情只好宅在家中。高中即將畢業的兒子在家上課之餘,主動教我如何健身。我跟他一起練啞鈴、槓鈴等器械時,他不時提醒我在用力中要學會如何呼氣與吸氣。

休息時我在想,平日裡呼吸得那麼自然,不知不覺,不當一回事。為甚麼健身時,因呼吸不當而影響用力?想著想著,腦子裡出現了因感染新冠病毒的重病患者,在醫院裡無法呼吸而戴上呼吸機的畫面。

呼吸對人是如此重要,當呼吸停止時,意味著與這個世界、與親人們的永別。多少病人在病床上張著無比艱難的嘴等待救援,可呼吸機隨著病人的增多,愈來愈供不應求,以至於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與英國首相約翰遜通電話時,對方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需要呼吸機。」

疫情嚴重的國家誰不需要呼吸機?執筆時,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疫情嚴重的國家,加起來現存呼吸機的數量僅為二十一萬台左右,而需求缺口已達九十萬台。儘管一些平日不是生產呼吸機的廠家也轉行生產,廠家們的訂貨熱線仍被打爆,供貨時間已延到四個月後。這四個月,又有多少人因為無法呼吸而絕望地離開人間。

如果沒有疾病,我們多少時候會在意過呼吸?人的呼吸本身就是一個奧祕。我們每時每刻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吸入的是氧氣。你知道嗎?科學測算表明,成人每小時需吸入的空氣量為 0.5 立方米,吸入約 21 升氧氣,呼出約 22.6 升的二氧化碳。如此,我們就不難計算出每人每天和一生需要呼吸多少空氣。再進一步想,已近八十億人口的世界,人們每天要呼吸多少空氣?

人類少不了氧氣的正常供應,正常情況下氧氣佔空氣的 21%。當空氣中的氧含量降至 12% 時,人會出現呼吸困難;降至 10%,會發生智力活動減退;降至 7%-8% 以下會危及生命。

空氣是怎麼來的?是一些聰明能幹的人源源不斷造出來的?是一些慈善機構源源不斷贈予的?都不是。空氣是上帝創造的天地萬有的一部分。上帝所造的萬有,除了每個個體有自身的奧祕,彼此之間都是和諧聯接,由祂賦予看不見的規律運行其中,周而復始。上帝創造植物森林,又賦予陽光與植物間的光合作用,全時間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並釋放出氧氣。

有一年,我帶孩子與岳母一起去中國的香格里拉旅遊。一到那裡,我們每人都買了輕便氧氣瓶,每當缺氧頭疼時就吸一口。岳母因年齡和身體原因,不時在吸。到了回程 機場,她仍抱著沒吸完的瓶子。孩子們對她說,現在已不需要了。當醫生的她扔了瓶子過安檢時,不停地感謝上帝造了免費的氧氣。是人將氧氣儲存起來作商業行為,幸虧上帝不是商人,否則窮人早死光了。

可是,我們有多少人感謝過這位大能慈愛的上帝?最近,網上熱傳一位九十三歲意大利老人大哭的照片。配文告訴讀者,他染上新冠肺炎住院治療後已有好轉。在得知使用呼吸機一天需付五千意大利幣時,老人哭了。醫生勸他不要為賬單難過,生命更重要。老人說,他不是因為要付的錢而哭,只是想到自己已呼吸上帝的空氣九十三年,卻從沒付過一分錢,也從來沒有感謝過祂而愧疚。

上帝不光賜給我們身體需要的空氣,還賜我們另一種空氣,是供應我們靈魂的呼吸。起初上帝造完天地萬物後,用泥土造出了亞當,又從他的鼻孔吹入了氣,使他「成了有靈的活人」(參創世記二7)。人死,不外乎是人的靈魂離開了身體,於是身體成了屍體。聖經中講得一清二楚:「祢收回牠們的氣,牠們就死亡,歸於塵土。」(參詩篇一○四29;傳道書十二7)聖經也記載了一些靈魂出竅後,先知以利亞求告上帝,以及主耶穌在世上讓人的靈魂回到他們自己身體的復活事例(參列王紀上十七21-22;路加福音八54-56)。

但是我們只在乎身體的氧,卻不在乎靈魂的氧。醫院裡的呼吸機對人的生命而言,治標卻不能治本。即便呼吸機救回了性命,有一天還是要見上帝的面,上帝那裡有另一個看不見的生命呼吸機。祂差派到世上為我們死而復活的愛子主耶穌向世人宣告:「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約翰福音十一25-26)只要憑信心,就能得祂所賜寶貴的永生,死亡只是一種生命狀態的改變,靈魂以及主再來時復活的身體,將永遠在天堂裡與祂同在。不管是被新冠病毒折磨而急需呼吸機救命的人,還是宅在家裡暫時平安的人,我們真的不能再拒絕上帝伸給我們的拯救之手!

(歡迎瀏覽作者網頁 www.zhiqunqian.com
(本文轉載自美國《中信》月刊第 701 期)

口罩經濟的背後

ccmBlog_CT569_20200228

文/錢志群

彷彿就在昨天,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的二○○三年四月,我從中國飛到美國,沿途看見一道超越了文化和種族的風景線,那就是人們臉上白色的口罩。又在今天,口罩因著甲型H1N1流感而再次流行起來。

口罩只是一種衛生工具,雖有一定的防病作用,但意義卻非常有限。透過巴掌大小的一層過濾紗布,似乎看到了一卷漫長的令人聞之色變的人類傳染病歷史:

公元五四二年,東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堡發生鼠疫(俗稱黑死病),肆虐四個月,高峰時一天死一萬人。

一三四八至五○年鼠疫迅速傳遍歐洲,後又多次爆發,整個十四世紀黑死病共奪去了二千五百多萬人的生命,約佔當時全歐洲人口的四分之一。

一五一九至四○年,美洲爆發天花疫情,西班牙軍隊入侵墨西哥時,帶去了天花這種致命的疾病,致使二至三百萬墨西哥印第安人死亡,後來該病又傳入南美。

一八一七至三二年,霍亂大爆發,先是在印度加爾各答地區突然流行,後又傳到歐洲和美洲,英國有七萬八千人喪生,每二十個俄羅斯人、三十個波蘭人中就有一人死於該病。

一九一八至一九年間,在歐洲傳播的「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蔓延無法控制,奪去了二至四千萬人的生命。

一九五七至五八年,「亞洲流感」(Asian Flu – H2N2)奪走了一百多萬人的生命。

一九六八至六九年,「香港流感」(Hong Kong Flu – H3N2)奪走了約四萬六千人的生命。

艾滋病病毒自一九八一年首次發現以來,不到十年就覆蓋了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現今世界帶有艾滋病病毒的人數多達四千多萬,其中過半數已經喪生。

進入廿一世紀,似乎餐桌上已沒有甚麼安全食物了,吃牛肉怕瘋牛症,吃雞肉怕禽流感,吃豬肉怕豬流感。

這些凝重的死亡數字,該問責於誰呢?

有人怪老天無情;有人抱怨上帝不施憐憫。到底是誰的錯?錯在我們人類自己。這樣說豈不是往傷口上撒鹽?可是,我們仍須勇敢尋根究源。

人到底為甚麼有疾病?

因為人有一死。為甚麼有一死?因為人類始祖違背了上帝的誡命。上帝曾告誡過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世記二17)人犯了死罪,罪引進死,死亡往往由疾病執行。沒有罪,就沒有死;沒有死,就沒有疾病。疾病的根源是人類的罪。

主耶穌降世雖然行了許多神蹟,醫治了無數人的各樣疾苦,甚至叫死人復活。但祂明明白白地告訴世人:「在世上你們有苦難。」(約翰福音十六33)死亡下的苦難是罪的部分工價。人類一直以來都在與疾病頑強抗爭,雖然如今大部分地區,鼠疫、霍亂、天花、傷寒之類的傳染病已被消滅或控制;但新傳染病,如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等又像幽靈般地出現,似乎註定人類與傳染病的鬥爭是沒完沒了。

誰也不知道哪一天又會突然冒出甚麼新病毒,成了危害人類的兇手,讓人防不勝防。

死後第三天復活的主耶穌基督告訴我們,祂會再次來到世上,施行最後的審判。這日子之前,世界之王魔鬼垂死掙扎,「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地要大大震動,多處必有饑荒、瘟疫。」(路加福音廿一10至11)甲型H1N1流感不過是向人類再一次敲響警鐘而已。

口罩又一次暢銷;可是,口罩豈能解決人類的命運? 誰能解決?

主耶穌,祂以死後復活的大能,為世上罪人鋪就了一條通往天堂的永生之路。在天堂裡,上帝要親自擦去我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廿一4)。這並不是說,我們今天不需要戴口罩,但有這樣斬草除根的盼望,我們何樂而不求呢?

 

青春又老一歲

WP_CT669_20180104_01

文/錢志群

忙忙碌碌的不經意中,又到了送舊迎新的時候。在舉杯守夜迎來 2018 年鐘聲那一刻,有多少人在意我們的青春又老了一歲。唯美不過年華,絢爛不過青春,而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年華流逝,青春散場,只留下那一幀幀存留美好記憶的相冊和抽屜裡泛黃的日記。

手機上的微信交流方式時興後,已畢業三十多年的大學同學也建了同學群組,讓移居海外的我,終於與久別的很多同學重新建立了聯繫。他們建議我將頭像中的風景圖片換成真人真貌,更換後的回應,自然是「都老了」的嘆息。有些同學發幾張大學時的青澀合影,不禁又感慨:我們也曾青春過。 繼續閱讀